/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分层作业)
使用导航
知识挖空练:要点全梳理,课前预习
新情境命题练:T1-9(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0(建议用时:15-20分钟)课下练习使用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1、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 的运动。
2、方向:自 向 ,与自转方向一致。
3、周期:约 。
4、地轴指向: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地轴指向 。
知识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原因: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 之间往返移动。
2、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半球相反。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 夜 ,纬度越高昼越 、夜越 ;南半球相反。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 。
知识点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定义:阳光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点。
2、移动规律:
(1)6月21日前后直射 (23.5°N),之后向 移动。
(2)9月23日前后移动到 。
(3)12月22日前后到达 (23.5°S),之后向 移动。次年3月21日前后移回 ,6月21日前后又到达 。
3、极昼和极夜现象
(1)出现范围: 内(北极圈66.5°N及以北,南极圈66.5°S及以南)。
(2)具体情况:
①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以北出现 ,南极圈以南出现 。
②北半球冬至时,北极圈以北出现 ,南极圈以南出现 。
知识点四 四季更替
1、形成原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地球表面各地一年中不同时间接受阳光照射情况变化。
2、季节特点: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 。
3、古代判断季节方法:利用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判断季节,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等。
4、四季:春季: 月;夏季: 月;秋季: 月;冬季: 月。
知识点五 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 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2、五带名称及特点:
(1) 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热量多,终年炎热。
(2) 带(23.5°N-66.5°N)、 带(23.5°S-66.5°S):获得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
(3) 带(66.5°N-90°N)、 带(66.5°S-90°S):阳光斜射厉害,获得热量少,终年寒冷。
新情境命题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第33届巴黎奥运会)第33届奥运会于法国巴黎(北半球)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开幕。下图为巴黎奥运会会徽及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开幕式期间地球大致运行至( )
A.C-D之间 B.D-A之间 C.A-B之间 D.B-C之间
2.北京收看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是7月27日凌晨1时30分,造成两地观看开幕式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新情境·地理实践力)如下图,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地球仪在暗室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 )
A.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0°经线比180°经线长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4.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 )
A.天气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新情境·跨学科)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图左为南阳某天日晷计时图,图右为该日日出日落情况手机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晴朗的白天可以观察到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转动,原因在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壳运动 D.天气变化
6.这一天太阳直射( )
A.赤道 B.南回归线地区
C.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 D.赤道至南回归线地区
(新情境·神舟二十号)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再次相聚“天宫”。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第6次“太空会师”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5年4月24日地球公转至左图中的( )
A.①位置 B.②位置 C.③位置 D.④位置
8.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当天( )
A.北半球正处于秋季 B.西安正午物体影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C.西安市昼长夜短 D.太阳直射赤道
(新情境·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北京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会议期间开展了学校旗杆正午影子观测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两会”开幕时( )
A.地球运行在②到③之间 B.北京昼长夜短
C.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北京正值春季
10.会议期间,北京某校正午国旗旗杆影子( )
A.逐渐变长 B.正午旗杆影子朝向正南
C.没有变化 D.长短变化由公转引起
(新情境·神舟二十号及二十四节气)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半球 B.堪培拉昼长夜短
C.北京昼最长夜最短 D.聊城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
12.一岁四时,春夏秋冬,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4月24日处于下列哪两个节气之间( )
A.谷雨与立夏之间 B.立夏与小满之间
C.小满与芒种之间 D.芒种与夏至之间
(新情境·南极科考)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一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初是我国在南极科考的时间。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是( )
A.(165°E、75°N) B.(165°W、75°N)
C.(165°E、75°S) D.(165°W、75°S)
14.秦岭站投入使用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北回归线 B.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C.南回归线 D.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15.南极科考期间,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先变短再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再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再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再变短
重难探究练
一、单选题
(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苏州某中学的王老师于6月3日12点来到学校参加会议,会议持续一个下午。图1为此时学校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停车时的太阳光照图。图2为“中国古代时间测量工具——圭表”。圭是平放的有刻度的尺,表为直主的标杆,圭与表垂直且固定,古人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进而安排农耕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正确的指向标应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车位① B.车位② C.车位③ D.车位④
3.符合圭表影最长时描述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诗句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新情境·跨学科)日晷是古代中国利用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构成,通过太阳投影方向确定时间。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聊城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校园内的日晷进行观测,图1为“日晷计时示意图”,图2为“观察当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发生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海陆变迁
5.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6.读图2,观察当日聊城市( )
①昼短夜长②正午晷针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③春意盎然④河流正值汛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新情境·地理实践力)十一国庆假期,文文从郑州乘坐动车去大连游玩。下图为文文乘坐的列车车次信息图及在线选座系统(部分)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途中,文文发现动车轨道旁树木影子的朝向在慢慢发生变化,是由于( )
A.列车移动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8.十一国庆假期,大连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
9.为避免下午阳光照晒,且便于靠窗欣赏沿途风景,文文尽量选择( )
A.A座 B.C座 C.D 座 D.F座
(新情境·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25年2月7日—2月14日,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以东北虎为原型,赛事期间吸引了全球关注。右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当亚冬会开幕式于2月7日20:00(北京时间)举行时,居住在美国纽约的观众却在当地时间早上7:00收看电视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纬度位置 C.地球公转 D.海陆位置
11.亚冬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____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亚冬会举办期间( )
A.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B.澳大利亚正值冬季
C.湖南省昼长夜短,气候炎热 D.哈尔滨的农民正忙于种植小麦、大豆等作物
(新情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是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千年古城,被誉为俄罗斯的“第三首都”。左图为俄罗斯地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喀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C.位于北京(40°N,116°E)的西北方 D.喀山所在的经线比莫斯科所在的经线短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喀山之行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 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C.达州市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A→B段
(新情境·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独特创造和智慧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诗人左河水为二十四节气分别赋诗一首,其中两首如下图诗词节选卡片所示,结合卡片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一)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 白天黑夜两均分。 (二)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15.卡片中诗词(一)所描写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春分 D.清明
16.当地球运行至诗词(二)所描写的节气时,盐城市(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秋高气爽 D.桃花盛开
(新情境·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并可以自动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发电效率。如图表示我国某地的智能充电板给汽车充电的场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8.不考虑天气状况,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时,地球公转运动至______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新情境·九九消寒歌)“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下面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九九消寒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五九六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及合江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乙、丙之间;合江昼变长、夜变短 B.丙、丁之间;合江昼变长、夜变短
C.丙、丁之间;合江昼变短、夜变长 D.乙、丙之间;合江昼变短、夜变长
20.判断“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以南 B.南半球正值冬季
C.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以北 D.北半球正值夏季
二、解答题
21.(新情境·春晚申遗)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每逢春节,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开展庆祝活动。我国北方多数地区讲究春节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饺子形似元宝,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
材料三:地球公转示意图
(1)2025年1月29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是____。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春节期间,海南人喜欢逛花市,而黑龙江人正赶着赏冰雕。影响两地人类活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
(3)春晚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时间20点开始全球同步直播,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人却是在白天收看同步直播,这种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4)无论身在何处、走得多远,过春节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不变的文化情结。澳大利亚悉尼(34°S,151°E)的华人华侨在当地举办的“春节大巡游”活动。春节期间,悉尼正处于 季。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烟花爆竹曾是过春节的“标配”,但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被社会所正视。近年来,面对群众的呼声,多地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调整政策。你同意春节期间应该燃放烟花爆竹吗?请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
22.(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左图为聊城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a、b、c是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从房门照射到屋内的对应位置),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正午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a、b、c中的 处。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往 (南/北)移动。
(2)我们放暑假期间,地球运动在公转轨道的 (填序号)之间的位置,我们聊城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的c位置时,长江进入 (填“汛期”或“枯水期”)。此时,我们聊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4)假设我们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热水器更好采光,集热排管应朝向 (填“南”或“北”)方。某校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右上图示意)。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
第二节 地球的公转(分层作业)
使用导航
知识挖空练:要点全梳理,课前预习
新情境命题练:T1-9(建议用时:10-15分钟)当堂测试使用
重难探究专练:T1-10(建议用时:15-20分钟)课下练习使用
知识挖空练
知识点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
1、定义: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3、周期:约一年。
4、地轴指向: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地轴指向不变。
知识点二 昼夜长短的变化
1、原因:地轴始终朝一个方向倾斜,地球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变化规律: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南半球相反。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等长。
知识点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1、定义:阳光垂直照射在地球表面的点。
2、移动规律:
(1)6月21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3.5°N),之后向南移动。
(2)9月23日前后移动到赤道。
(3)12月22日前后到达南回归线(23.5°S),之后向北移动。次年3月21日前后移回赤道,6月21日前后又到达北回归线。
3、极昼和极夜现象
(1)出现范围:极圈内(北极圈66.5°N及以北,南极圈66.5°S及以南)。
(2)具体情况:
①北半球夏至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以南出现极夜。
②北半球冬至时,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
知识点四 四季更替
1、形成原因: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地球表面各地一年中不同时间接受阳光照射情况变化。
2、季节特点: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3、古代判断季节方法:利用北斗七星斗柄指向判断季节,如“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等。
4、四季: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知识点五 五带的划分
1、划分依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2、五带名称及特点:
(1)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获得热量多,终年炎热。
(2)北温带(23.5°N-66.5°N)、南温带(23.5°S-66.5°S):获得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明显。
(3)北寒带(66.5°N-90°N)、南寒带(66.5°S-90°S):阳光斜射厉害,获得热量少,终年寒冷。
新情境命题练
一、选择题
(新情境·第33届巴黎奥运会)第33届奥运会于法国巴黎(北半球)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19时30分开幕。下图为巴黎奥运会会徽及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开幕式期间地球大致运行至( )
A.C-D之间 B.D-A之间 C.A-B之间 D.B-C之间
2.北京收看巴黎奥运会开幕式的时间是7月27日凌晨1时30分,造成两地观看开幕式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经度差异 ④纬度差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B 2.C
【解析】1.读图可知,A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B是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C是春分日(3月21日前后)、D是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为2024年7月26日,地球运行在D夏至日(6月21日前后)到A秋分日(9月23日前后)之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地球公转主要产生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与两地时间差异无关,①错误;由于地球自转,不同经度的地方产生了时间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巴黎(2°E)与北京(116°E)经度不同,所以会出现时间差异,②③正确;②两地纬度不同主要影响气候、自然景观等,与时间差异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新情境·地理实践力)如下图,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地球仪在暗室模拟地球运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观察地球仪,可以发现( )
A.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B.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0°经线比180°经线长 D.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
4.将地球仪放置在桌面,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 )
A.天气的变化 B.四季的变化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3.D 4.D
【解析】3.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但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制作的正球体模型,故A错误;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地球仪上也体现这一特点,故B错误;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故C错误;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故D正确。故选D。
4.天气变化主要受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多种因素影响,与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演示的运动无关,故A错误;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演示的是地球自转,故B、C错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将地球仪自西向东拨转可以演示地球自转,图中的电灯表示太阳,可以演示昼夜更替现象,故D正确。故选D。
(新情境·跨学科)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是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图左为南阳某天日晷计时图,图右为该日日出日落情况手机截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晴朗的白天可以观察到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转动,原因在于(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壳运动 D.天气变化
6.这一天太阳直射( )
A.赤道 B.南回归线地区
C.赤道至北回归线地区 D.赤道至南回归线地区
【答案】5.A 6.C
【解析】5.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太阳相对地球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太阳照射日晷的角度也不断变化,从而导致晷针的影子在晷面上转动,A正确。地球公转主要引起四季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年际变化等;地壳运动主要影响地形地貌等;天气变化主要影响气温、降水等气象要素,这些与晷针影子的转动无关,BCD错误。故选A。
6.已知该地日出时间为05:29,日落时间为19:15,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即19:15-05:29=13小时46分钟,南阳位于北半球,南阳昼长夜短,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在赤道至北回归线地,C正确。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南回归线地区昼短夜长,赤道至南回归线地区昼短夜长,ABD错误。故选C。
(新情境·神舟二十号)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5日1时17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入驻中国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也是两名指令长时隔3年再次相聚“天宫”。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和第6次“太空会师”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2025年4月24日地球公转至左图中的( )
A.①位置 B.②位置 C.③位置 D.④位置
8.中国航天史上第6次“太空会师”当天( )
A.北半球正处于秋季 B.西安正午物体影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C.西安市昼长夜短 D.太阳直射赤道
【答案】7.D 8.C
【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月24日地球应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1日前后)之间,即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第6次太空会师为4月25日,正值北半球春季,A错误;西安正午影长最长的时间应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B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的西安昼长夜短,C正确,D错误。故选C。
(新情境·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 ;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于2025年3月4日下午3时在北京开幕,3月10日上午闭幕,会期6天,北京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会议期间开展了学校旗杆正午影子观测活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两会”开幕时( )
A.地球运行在②到③之间 B.北京昼长夜短
C.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D.北京正值春季
10.会议期间,北京某校正午国旗旗杆影子( )
A.逐渐变长 B.正午旗杆影子朝向正南
C.没有变化 D.长短变化由公转引起
【答案】9.D 10.D
【解析】9.由题意可得,2025年全国两会于3月5日—11日在北京举行,此时地球公转运行在①冬至(12月22日前后)--②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A错误;此时北京市昼短夜长,B错误;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C错误;北京市正值春季,D正确,故选D。
10.会议期间(3月5日—11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大,北京某校正午国旗旗杆影子逐渐变短,正午旗杆影子朝向正北,长短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ABC错误,D正确,故选D。
(新情境·神舟二十号及二十四节气)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下图为我国二十四节气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北半球 B.堪培拉昼长夜短
C.北京昼最长夜最短 D.聊城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
12.一岁四时,春夏秋冬,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4月24日处于下列哪两个节气之间( )
A.谷雨与立夏之间 B.立夏与小满之间
C.小满与芒种之间 D.芒种与夏至之间
【答案】11.A 12.A
【解析】11.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这一天是2025年4月24日,太阳直射北半球,A正确;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位于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B错误;北京昼最长夜最短是夏至,C错误;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山东聊城正午日影达到一年中最短是夏至,D错误。故选A。
12.已知,相邻两个节气间相差约半个月;春分为3月21日前后,与4月24日相差34天,谷雨与立夏之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新情境·南极科考)2024年2月7日,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一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初是我国在南极科考的时间。图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秦岭站的地理位置是( )
A.(165°E、75°N) B.(165°W、75°N)
C.(165°E、75°S) D.(165°W、75°S)
14.秦岭站投入使用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
A.北回归线 B.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C.南回归线 D.南回归线到赤道之间
15.南极科考期间,我国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A.昼长夜短且昼先变短再变长 B.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再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先变长再变短 D.昼短夜长且昼先变长再变短
【答案】13.C 14.D 15.B
【解析】13.结合所学知识,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秦岭站位于东经150-180°之间,大致为165°E,其位于南极地区,为南纬,纬度大致为75°S,即(165°E,75°S),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秦岭站投入使用当天是2月7日,球运行在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每年的11月到次年3月初是我国在南极科考的时间,地球运转在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到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日(3月21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后向北移动,北半球的我国昼夜长短情况是昼短夜长且昼先变短再变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重难探究练
一、单选题
(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苏州某中学的王老师于6月3日12点来到学校参加会议,会议持续一个下午。图1为此时学校露天停车场空余车位和停车时的太阳光照图。图2为“中国古代时间测量工具——圭表”。圭是平放的有刻度的尺,表为直主的标杆,圭与表垂直且固定,古人通过观察记录它正午时影子的长短变化来确定季节的变化进而安排农耕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正确的指向标应选择(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尽量避免会议期间汽车被太阳照射,最理想的车位是( )
A.车位① B.车位② C.车位③ D.车位④
3.符合圭表影最长时描述我国北方地区景观的诗句是(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D.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答案】1.A 2.D 3.D
【解析】1.苏州位于北回归线以北,12点时太阳在正南方向,此时办公楼的影子应朝向正北。观察图1,根据办公楼影子的方向来判断指向标。从图中可以看出,办公楼影子朝向正北,那么指向标应该是①,因为只有①的指向符合影子为正北方向的情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会议从12点开始持续一个下午,下午太阳逐渐西移,为了尽量避免汽车被太阳照射,应该选择位于办公楼影子内时间较长的车位。由于太阳西移,办公楼的影子会向东扩展,车位④位于办公楼偏东侧,在下午时段能较长时间处于办公楼的影子保护范围内,不容易被太阳照射到,D正确。车位①、②、③容易被西移的太阳照射到,ABC错误。故选D。
3.圭表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我国北方地区处于冬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描述的是春季小雨滋润、小草发芽的景象,不符合冬季的特点,A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描绘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景色,B错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描写的是秋季枫叶变红的景观,不符合冬季的景象,C错误。“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描述的是冬季开门看到满山积雪,雪后初晴,天气寒冷的景象,符合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的景观特点,D正确。故选D。
(新情境·跨学科)日晷是古代中国利用日影计时的仪器,由晷针和晷面构成,通过太阳投影方向确定时间。晷针垂直于晷面,晷针上端指向北极,下端指向南极。聊城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校园内的日晷进行观测,图1为“日晷计时示意图”,图2为“观察当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一天中,晷针投影方向发生有规律变化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公转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球的自转 D.海陆变迁
5.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保持不变 D.逐渐变短
6.读图2,观察当日聊城市( )
①昼短夜长②正午晷针影长达一年中最大值③春意盎然④河流正值汛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4.C 5.B 6.A
【解析】4.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的视运动轨迹是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导致的,从而使得晷针投影方向发生有规律的变化,C正确。与地球的公转、地球是个球体、海陆变迁无关,ABD错误。故选C。
5.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晷针投影逐渐变短;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晷针投影逐渐变长;所以一天中从日出到日落,晷针投影长度变化规律为先变短后变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6.读图2可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位于北半球的聊城市昼短夜长,正午太阳高度角在一年中最小,正午晷针影长达到一年中最大值,①②正确。此时为冬季,不是春意盎然的季节,③错误。冬季河流处于枯水期,不是汛期,④错误。故选A。
(新情境·地理实践力)十一国庆假期,文文从郑州乘坐动车去大连游玩。下图为文文乘坐的列车车次信息图及在线选座系统(部分)截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途中,文文发现动车轨道旁树木影子的朝向在慢慢发生变化,是由于( )
A.列车移动 B.地球公转 C.地球自转 D.地球形状
8.十一国庆假期,大连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是( )
A.昼短夜长,昼渐短 B.昼长夜短,昼渐长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长夜短,昼渐短
9.为避免下午阳光照晒,且便于靠窗欣赏沿途风景,文文尽量选择( )
A.A座 B.C座 C.D 座 D.F座
【答案】7.C 8.A 9.D
【解析】7.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和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天中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物体影子的朝向也会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慢慢改变,C符合题意;列车移动只会改变文文的位置,不会导致影子朝向有规律的变化;地球公转主要影响四季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与一天中影子朝向的变化无关;地球形状与影子朝向的变化没有直接关系,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8.十一国庆假期(10月1日-10月7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正在向南移动。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随着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的昼长会逐渐变短。大连位于北半球,所以此时大连昼短夜长,昼渐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9.文文上午9:00从郑州出发,18:32到达大连,下午时太阳位于列车行进方向的西南方向。右图方向判断应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为避免下午阳光照晒且便于靠窗欣赏沿途风景,应选择列车行进方向右侧靠窗座位。从列车在线选座系统截图可知,F座靠窗且在右侧,能满足避免下午阳光照晒且靠窗观景的需求;C座靠过道,不符合靠窗要求;D座靠过道,不符合要求;A座虽靠窗,但在左侧,下午可能会被阳光照晒。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新情境·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25年2月7日—2月14日,哈尔滨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亚冬会)。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和“妮妮”以东北虎为原型,赛事期间吸引了全球关注。右图为地球运动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当亚冬会开幕式于2月7日20:00(北京时间)举行时,居住在美国纽约的观众却在当地时间早上7:00收看电视直播。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纬度位置 C.地球公转 D.海陆位置
11.亚冬会举办期间,地球运行到____位置( )
A.① B.② C.③ D.④
12.亚冬会举办期间( )
A.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 B.澳大利亚正值冬季
C.湖南省昼长夜短,气候炎热 D.哈尔滨的农民正忙于种植小麦、大豆等作物
【答案】10.A 11.D 12.A
【解析】10.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比西边早,北京和纽约经度不同,所处时区不同,当北京时间是2月7日20:00时,纽约时间是早上7:00,这是典型的因地球自转导致的时间差异现象,A正确;纬度位置与时间差异无关,B错误;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五带划分等现象,不产生时间差异,C错误;海陆位置与时间差异无关,D错误。故选A。
11.①位于春分(3月21日前后)和夏至(6月21日前后)之间,②位于夏至(6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之间,③位于秋分(9月23日前后)和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间,④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亚冬会举办时间是2月7日-2月14日,此时地球运行在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春分(3月21日前后)之间,即图中的④位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亚冬会举办期间(2月7日-2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极点及其附近地区会出现极昼现象,A正确;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2月北半球是冬季,此时澳大利亚正值夏季,B错误;2月7日-2月1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湖南省位于北半球,此时昼短夜长,且处于冬季,气候寒冷,C错误;哈尔滨种植的小麦是春小麦,春小麦一般在春季播种,2月还未到春小麦、大豆的播种时间,D错误。故选A。
(新情境·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2024年10月22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六次会晤。喀山是俄罗斯伏尔加河畔的千年古城,被誉为俄罗斯的“第三首都”。左图为俄罗斯地图,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喀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位于中纬度、北温带
C.位于北京(40°N,116°E)的西北方 D.喀山所在的经线比莫斯科所在的经线短
14.国家主席习近平喀山之行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 B.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现象
C.达州市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D.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A→B段
【答案】13.D 14.A
【解析】13.东半球范围是20°W向东到160°E,北半球是赤道以北;从图中可知喀山位于俄罗斯,大致在40°E-60°E,50°N附近,所以位于东半球、北半球,A正确。中纬度范围是30°-60°,北温带范围是23.5°N-66.5°N,喀山约50°N,位于中纬度、北温带,B正确。北京坐标是(40°N,116°E),喀山大致在40°E-60°E,50°N附近,经度上喀山在北京西边,纬度上喀山在北京北边,所以喀山位于北京的西北方,C正确。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喀山所在经线和莫斯科所在经线长度一样,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14.10月22-24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正在向南移动,A正确。10月22-24日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B错误。10月22-2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动,达州市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C错误。A是夏至(6月21日左右),B是秋分(9月23日左右),C是冬至(12月22日左右),10月22-24日地球运行至图乙中的B→C段,D错误。故选A。
(新情境·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祖先在历法上的独特创造和智慧结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代诗人左河水为二十四节气分别赋诗一首,其中两首如下图诗词节选卡片所示,结合卡片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一)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 赤道金阳直射面, 白天黑夜两均分。 (二)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 白天最是时光短, 却见金梅竞艳开。
15.卡片中诗词(一)所描写的节气是( )
A.立春 B.惊蛰 C.春分 D.清明
16.当地球运行至诗词(二)所描写的节气时,盐城市(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秋高气爽 D.桃花盛开
【答案】15.C 16.B
【解析】15.根据诗词(一)中“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当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昼夜平分,而在二十四节气中,春分和秋分这两个节气太阳直射赤道;再结合诗词中“风雷送暖入中春”,表明是进入春季的节气,所以可以判断是春分节气,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根据诗词(二)中“白天最是时光短”可知此时白昼时间最短,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日时北半球白昼最短。当地球运行到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盐城市位于北半球,所以此时盐城市昼短夜长,A错误,B正确。秋高气爽一般形容秋季,桃花盛开一般在春季,而此时是北半球冬季,CD错误。故选B。
(新情境·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能自动追踪太阳光线,并可以自动倾斜角度,以达到最大发电效率。如图表示我国某地的智能充电板给汽车充电的场景,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7.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为(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8.不考虑天气状况,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时,地球公转运动至______附近(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7.B 18.B
【解析】17.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为了最大程度接收太阳辐射,“向日葵花盘型智能追光太阳能板”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所以从早到晚,“花盘”转动的总体方向是自东向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据材料可知,“花盘”昼开夜合,我国位于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球公转运动到②夏至日附近时,白昼时间最长,太阳照射“花盘”时间最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新情境·九九消寒歌)“数九”是从冬至日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下面是地球公转示意图和九九消寒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五九六九”期间,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的位置及合江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
A.乙、丙之间;合江昼变长、夜变短 B.丙、丁之间;合江昼变长、夜变短
C.丙、丁之间;合江昼变短、夜变长 D.乙、丙之间;合江昼变短、夜变长
20.判断“数九”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以南 B.南半球正值冬季
C.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以北 D.北半球正值夏季
【答案】19.B 20.A
【解析】19.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甲是夏至(6月21日前后)、乙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12 月22日前后)、丁是春分(3月21日前后)。“五九六九”对应时间是1月27日-2月14日,处于冬至(丙)到春分(丁)之间,即丙、丁之间。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北半球的合江,昼渐长、夜渐短 。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数九”期间,为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太阳直射点始终在赤道以南,A正确,C错误;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数九”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B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
21.(新情境·春晚申遗)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每逢春节,全世界的华人都会围绕辞旧迎新、祈福纳祥、团圆和谐的主题开展庆祝活动。我国北方多数地区讲究春节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之意,饺子形似元宝,象征“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的好兆头;南方则多数做年糕和汤圆,年糕谐音“年高”,汤圆取“全家团圆”之意。
材料三:地球公转示意图
(1)2025年1月29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此时地球公转所处的位置是____。
A.甲乙之间 B.乙丙之间 C.丙丁之间 D.丁甲之间
(2)春节期间,海南人喜欢逛花市,而黑龙江人正赶着赏冰雕。影响两地人类活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
(3)春晚作为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北京时间20点开始全球同步直播,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人却是在白天收看同步直播,这种现象与地球的 运动有关。
(4)无论身在何处、走得多远,过春节是每个中华儿女心中不变的文化情结。澳大利亚悉尼(34°S,151°E)的华人华侨在当地举办的“春节大巡游”活动。春节期间,悉尼正处于 季。
(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燃放烟花爆竹曾是过春节的“标配”,但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不利影响逐渐被社会所正视。近年来,面对群众的呼声,多地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自行调整政策。你同意春节期间应该燃放烟花爆竹吗?请发表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21.(1)C
(2)纬度
(3)自转
(4)夏
(5)同意: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习俗,能营造节日氛围,传承文化;但需在指定区域、时间,或用环保型烟花,减少污染。
不同意:大量燃放会产生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易引发火灾、伤人,不利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
【解析】21.本题以地球公转图等为材料,涉及地球公转图判断、季节的变化、文化习俗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1)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甲是夏至(6月21日前后)、乙是秋分(9月23日前后)、丙是冬至(12月22日前后)、丁是春分(3月21日前后)。2025年1月29日在冬至(丙)与春分(丁)之间,故选C。
(2)海南和黑龙江春节活动差异,是因纬度不同导致气温差异,海南纬度低,温暖;黑龙江纬度高,寒冷,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
(3)地球自转导致不同经度地区时间不同。因此在北京时间20点开始全球同步直播,居住在美国纽约的华人却是在白天收看同步直播,这种现象与地球的自转运动有关。
(4)悉尼位于南半球,南半球的季节与北半球相反。我国的春节通常在冬季,北半球过冬的时候,南半球正处于夏季。所以在春节期间,悉尼正处于夏季。
(5)同意,理由是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习俗,能增添节日氛围,传承文化,可通过使用环保烟花、规范燃放区域和时间来减少负面影响。
或不同意,理由是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污染,还可能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不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们身体健康。
22.(新情境·生活中的地理)左图为聊城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a、b、c是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从房门照射到屋内的对应位置),右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正午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a、b、c中的 处。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往 (南/北)移动。
(2)我们放暑假期间,地球运动在公转轨道的 (填序号)之间的位置,我们聊城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3)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的c位置时,长江进入 (填“汛期”或“枯水期”)。此时,我们聊城当地的气候特征是 。
(4)假设我们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热水器,为了热水器更好采光,集热排管应朝向 (填“南”或“北”)方。某校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本地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调查后,发现热水器的倾斜角度是一个固定值,他们提出一个改进方案,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如右上图示意)。你认为改进的理由是 。
【答案】22.(1)a 南
(2)①② 昼长夜短
(3)枯水期 寒冷干燥
(4)南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解析】22.本大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地球公转图的判读、昼夜长短情况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
(1)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①位置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太阳高度较大,正午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a、b、c中的a,以后,太阳直射点将往南移动。
(2)我们放暑假期间,地球运动在公转轨道的①(6月21日前后)—②(9月23日前后)之间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我们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长夜短。
(3)当太阳光线照射到屋内的c位置时,此时该地一年内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正值东至日,长江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长江进入枯水期;我们当地(聊城市)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寒冷干燥。
(4)聊城市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该地民居南面朝阳,为了热水器更好的采光,集热排管应朝向南方;将图中的支撑杆设计成可调节的活动支架,改进的理由是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调节支撑杆,使太阳能热水器的受热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较大角度,从而获得更多的太阳能。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