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李清照词二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李清照词二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1:2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李清照词二首
学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免费租用”?
2013年5月15日,《扬子晚报》刊有《沪语导游可放口袋》一文。文中说:“市民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古猗园游客咨询服务中心免费租用一台语言导览器,收听专业的沪语讲解。”这里“免费租用”是什么意思?使用这个“语言导览器”到底要不要交费?
“免费”是不交钱的意思,“租用”是以归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物并给一定代价为条件而使用别人的东西,如租用家具。可见,“免费租用”的说法是矛盾的、错误的。把“租”改为“使”就通了。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洪家模
( http: / / www.21cnjy.com )
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山东济南人。李清照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收藏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作品
  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文学家,她的作品留存至今较多的是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漱玉词》。
词的句子长短
词的句子,不仅有五字的、七字的,还有一字、二字、三字、四字、六字、八字、九字、十字的,还有十一字的长句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断句。八字以上的句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谱一般给以断开。但不同的作者有时也可能作不同的处理。例如八字句,可断为“上三下五”(如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或“上四下四”(史达祖:“定知我今——无魂可消”);或“上一下七”(向子:“但——长江无语东流去”);或“上二下六”(柳永:“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鹧鸪(zhè
ɡū)  冠儿(ɡuàn)  骚人(sāo)
煞(shà)
捻(niǎn)
簇带(cù)
风鬟(huán)
霜鬓(bìn)
“士”是会意字,从一从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义为手持大斧作战的武夫。如“士兵”“斗士”等。战国以后,引申为有教养有地位的人,如“策士”“士大夫”等。后泛指男子,也有表示对人的美称之意,如“女士”“斗士”“勇士”等。“士”都个部首字,凡从“士”的字大都与男性有关。如“壮”“志”等。“士”也可作声符,如“仕”等。
鹧鸪天·桂花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鹧鸪天·桂花》,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结合上阕,简要概括桂花的特点。
答案:桂花色泽暗淡、轻黄,秉性柔和、雅致;情怀疏淡,踪迹偏远,香气纯正;朴实无华,具有独特的内在美。桂花是情操高洁、特立独行的君子的象征。
2.【鉴赏诗词的技巧】试简析第一、二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案:词的第一、二句是对桂花的直接描写,抓住了桂花色浅体柔、迹远香浓的特点,这样写为后边围绕桂花的品性进行议论作了铺垫。
3.【鉴赏诗词的语言】“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何须”一词涵蕴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4.【鉴赏诗词的意境】这首词刻画了怎样的“桂花”形象?试简要赏析。
答案:这首词刻画了朴素低调的桂花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桂花颜色“暗淡轻黄”,体态“轻柔”,生长环境“迹远”,幽静偏僻,香味浓郁。词人抒发了对桂花的赞美(喜爱)之情,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高洁自处的情操。
5.【鉴赏诗词的技巧】(1)“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三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2)有人评价这首词“风格独特,颇得宋诗之风,即以议论入词”,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运用了拟人、衬托、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喜爱与赞美。
(2)词人以议论入词,议论桂花之美。“自是花中第一流”为第一层议论,是直接赞叹桂花。“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为第二层议论,以“梅”“菊”来衬托桂花,侧面赞美桂花。“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为第三层议论,以嗔怪屈原来间接表达桂花之独特。三层议论,将自己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推到极致。
6.【鉴赏诗词的情感】古人咏物,往往托物言志或者借物抒情。李清照借“桂花”表现了怎样的情志?
答案:①是作者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直性格的写照。②桂花的品格和处境就是作者的品格和处境。她对这种品格的自珍和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人格志趣的自珍和自信。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词,试分析词中是如何刻画桂花的形象特征并表达作者的志向的。
答案:①首句形神兼备地直接描绘出桂花的独特风韵:外表并不艳丽,但体性温柔、香留天地;第二句作者直接议论,强调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突出桂花色淡香浓、迹远品高,冠绝群花;下阕先借梅和菊来侧面烘托桂花“冠中秋”;然后借对先贤屈原遍赞群花、唯独没提及桂花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爱。经过层层议论,
“情疏迹远”但品格高洁的桂花形象就鲜明而突出了。②作者借咏颂桂花来表现自己对这种“情疏迹远”但香浓品高的品格的真爱和赏识,这也是作者对这种独特高尚的理想人格的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永遇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词的意境】“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答案:“落日熔金,暮云合璧”着力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绘元夕绚丽的暮景:落日的光辉,像熔解的金子,一片赤红璀璨;傍晚的云彩,围合着璧玉一样的圆月。描写的是一幅夕阳娇艳,晚云瑰丽,“夕阳无限好”的图景。
2.【鉴赏诗词的技巧】(1)理解“染柳烟浓,吹梅笛怨”这一词句的写作特色。
(2)这首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答案:(1)点出时令是初春。上阕从视觉着眼,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下阕从听觉落笔,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联想到“砌下落梅如雪乱”的初春景色。
(2)词人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落日熔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元宵佳节,融和天气”,写的都是乐景,与上阕所体现的流离之苦、思家之痛及游玩的无绪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更好地突现了词人国破家亡夫死的无限伤感。
3.【鉴赏诗词的情感】美景当前,作者连发三问,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说说透露出来的是怎样一种心境。
答案:①“人在何处”一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点出词人的处境:飘泊异乡,这与吉日良辰形成鲜明对照,体现了诗人颠沛流离的悲哀,漂泊异乡的孤寂愁怀。②“春意知几许”一问,初春时节听着笛子吹奏出哀怨的《梅花落》,再加上词人飘泊异乡,所以虽有“染柳烟浓”的春色,却只觉春意味少。借以抒写自己怀念旧都的哀思,也体现了词人垂暮之年的凄凉。③“次第岂无风雨”一问:佳节良辰,应该畅快地游乐了,却又突作转折,说转眼间难道就没有风雨吗?这种突然而起的“忧愁风雨”的心理状态,深刻地反映了词人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以及历尽灾难,觉得世事无常、战战兢兢、凄凄惶惶、多疑多虑的心境。
4.【鉴赏诗词的意境】下阕前六句写出了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下阕前六句,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汴京繁华兴盛的时代,元宵时,妇女们头上戴着装饰珠翠的帽子,插戴着以金丝为饰的雪柳,竞相打扮,看谁整齐漂亮的兴高采烈的场面。描绘出昔日北宋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及当时人们的欢快心情。
5.【鉴赏诗词的情感】“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体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此句写出了词人历尽灾难,容颜憔悴,早已没有了妆扮、游玩的心情。体现了词人自惭形秽、心灰意冷、孤独失落的悲苦心境。
6.【鉴赏诗词的语言】(1)请简要分析“簇带争济楚”一句中“争”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词在语言运用上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争”在此是“争相”之意,写出了当时女宾满座,互相比美的热闹欢快场面,以此表现昔日汴京元宵佳节的繁盛景象。
(2)这首词情感真切动人,语言质朴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达到俗中见雅,雅中不避俗,雅俗相糅的高度。如本诗开头的对句可见书面语的工致,“怕见夜间出去”,则不避方言俗语,平淡却入律,通俗非庸陋,这在宋词中别具一格。
7.【鉴赏诗词的技巧】这首词的下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首先是今昔对比,即现在的元宵和“中州盛日”的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这是贯穿全篇的。又用他人与“我”作对比,乐与悲作对比。对比中显出“中州盛日”的元宵乐,今年的元宵悲。在今年的元宵中,别人欢乐,“我”伤悲。以过去的欢乐反衬今朝的落寞与伤感,这就把身世之悲和盛衰之慨更鲜明地突现了出来。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对词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译:(桂花)它色泽暗淡呈浅黄而体性温柔,虽被人疏远淡忘却总把浓香留给人间。
B.“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译:遗憾诗人对桂花也太没情思了,为什么在那么多赞赏香花美草的诗作中看不见收录桂花的文字呢?
C.“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译:落日像熔化的金水,金光灿灿,傍晚的云彩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可我人又置身在哪呢?
D.“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译:可如今我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也就懒得晚上出门去(夜间出去,既怕被别人瞧见自己愁眉苦脸,也怕看见别人的兴高采烈)。
解析:B项,“骚人”此处指的是屈原,而非诗人的统称。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忆秦城·咏桐
李清照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吹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注:本词作于作者南渡之后。
(1)你认为这首词直接写作者“情怀”的是哪一句?请简析该句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叠句“梧桐落”有怎样的表现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断香残酒情怀恶”,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
(2)叠句“梧桐落”,进一步强调出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落叶片片,像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像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词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①。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②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③,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注:①香砌,飘满落花的石阶。②真珠帘,珍珠帘,华美的珠帘。③攲,yǐ,倾斜貌。
(1)这首词的上片描摹了哪些意象?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寒声碎”“愁肠已断无由醉”中各有一个字最能体现作者情感,请指出来并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词的上片描摹了“坠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砌”“寒声”“玉楼”“珠帘”“银河”“月华”等秋夜意象,突出了景物的冷寂。②表达了人去楼空的落寞感,并抒发了良辰美景无人与共的感情。
(2)“寒”和“愁”。“寒”,寒冷或寒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既是时令的寒冷,又是处境的孤寒(心境的孤寒)。“愁”,愁思或愁意,既是酌酒垂泪的愁意,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又状写出作者孤眠愁思的痛苦。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 萨 蛮
李清照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1)范词的上阕写景的句子,“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和李词上阕的“风柔日薄春犹早”,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的主题是否相同?风格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山映”三句:傍晚,夕阳映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在远处的山峦,碧色的遥天连着秋水绿波,萋萋芳草,一直向远处延伸,隐没在斜阳照映不到的天边,表达了作者的乡思离情。“风柔日薄春犹早”: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像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经渐渐暖和起来,使人心情愉悦,抒发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2)两首词的主题相同,都抒发了乡思离情。但风格上范词的抒情比较直接,李词的抒情是委婉含蓄。
三、语言运用
5.下面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可以想像成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写出,请续写后两个。要求:①按照诗意来设计场景和人物的神态动作;②想象合理;③每个镜头脚本的字数不超过40字。
采 莲 子
(唐)皇甫松
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
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
[场景]湖边。采莲船上。
[人物]采莲女,小伙子,女伴。
镜头一:秋日湖上,波光粼粼。一位美丽的姑娘摇着采莲船从荷花丛中划出,左右顾盼。
镜头二:忽见岸上有位英俊少年。姑娘悄然心动,痴痴地看着他,竟忘记了摇桨,任凭船儿飘荡。
镜头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镜头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镜头三:姑娘抓起一把莲子,笑着朝少年抛去,正打在他身上,少年会心一笑。
镜头四:姑娘的举动被邻舟女伴看到,引起一阵嘻笑声。姑娘羞得满脸通红,低着头,半天都不好意思。
6.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再写两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必须点出诗人、用上诗句。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我喜欢意气豪迈而又沉郁峻峭的陆游,虽“夜阑卧听风吹雨”,但“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是他的初衷
我喜欢缠绵多情中透出宏大气魄的柳永,虽是“执手相看泪眼”,但也有展现“怒涛卷霜雪”的壮阔
(示例二)我喜欢豪放旷达而又柔情真挚的苏轼,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但也有抒发“唯有泪千行”的痛苦思念
我喜欢悲愤沉郁却又豪放昂扬的辛弃疾,虽是“揾英雄泪”,但也常怀“气吞万里如虎”的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