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科学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植物》
单元总结
核心概念:
(五)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教学目标:
1. 科学观念
能说出常见植物(如绿萝、含羞草、猪笼草)的基本特点(大小、颜色、形状等)。
知道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和空气。
2. 科学思维
能通过观察区分开花植物(如兰花)和不开花植物(如凤尾蕨)。
能初步描述含羞草“害羞”、猪笼草“捕虫”等特殊现象。
3. 探究实践
能通过观察或种植活动,完成“认识三种植物”“种活一种植物”等简单任务。
能用绘画或语言表达对植物的认识(如画一种植物)。
4. 态度责任
愿意爱护植物,认识到植物是人类的朋友。
对植物的特点和需求产生好奇,乐于观察和提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植物的基本特点和生存需求(如大小、颜色、阳光、水等),结合教材中的绿萝、含羞草等实例强化认知。
通过观察和简单实践(如种植、绘画)建立对植物的直接经验,呼应“我的收获”表格任务。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概念(如“植物需要空气”),需通过直观实验(如盆栽对比)帮助学生感知。
区分不同植物的特性(如开花与不开花、含羞草的应激反应),需借助图片对比和实物观察降低难度。
教学准备:
1.“我的收获”表格(单元小结底部):提前打印,让学生勾选完成情况(认识植物、种植、绘画)。
2.卡通灯泡小人图标(单元小结右下角):用于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思考(如“含羞草为什么害羞?”)。
3.植物特点卡片(大小、颜色、形状等):用于分类游戏(如“找出班里哪种颜色的植物最多”)。
4.植物需要卡片(阳光、水、空气):匹配实验(如遮光/浇水对比观察)。
5.白纸、彩笔:完成“会画一种植物”的任务(可临摹教材中的绿萝、含羞草等)。
6.简单观察记录表(可选):画“植物+太阳/水滴”符号记录需求。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1.各位小小探险家们,还有在座的老师们,大家上午好。我是[你的姓名]老师。今天我们要化身“植物探险队”,一起回顾身边植物朋友的秘密,还要去探索神奇的植物王国。准备好你们的“观察放大镜”(手势比划)和智慧大脑了吗?
(预设:准备好啦。)
2.太棒了。我们的探险——现在开始。
一、单元总结 —— 认识我们的植物朋友(15分钟)
活动(一):回忆植物特征(7分钟)
1.(举起绿萝盆栽)探险家们,快看。这是我们熟悉的谁呀?
(预设: 绿萝)
2.火眼金睛。仔细观察:(俯身展示叶子)它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预设:绿色的)
3.没错。想象摸一摸——它的叶子是软软的还是硬硬的?
(预设:软软的/薄薄的)
4.(切换嫩芽图片)那这株刚从土里钻出来的小嫩芽呢?它是什么颜色的?
(预设:浅绿色/黄绿色的)
5.真细心。上周我们在校园里还见过小草、大树。想一想,它们的叶子大多是什么颜色的?
(预设:也是绿色的。)
6.没错。(手势总结)植物朋友们大多有绿色的叶子。(出示根系简笔画)它们都有根吗?根藏在哪?
(预设:有。在土里。)
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呢?
(预设:根像小吸管一样喝水,还像小脚丫一样让植物站稳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和提问,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引导他们描述植物特征。讨论叶子颜色和质地,加深对植物特征的理解。提及植物根部,让学生思考其生长需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为学习植物需求做准备。互动式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和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探索科学。)
活动(二)探究植物需求(5分钟)
1.(展示两盆绿萝:一盆健康油亮,一盆蔫黄枯萎)探险家们,这两盆绿萝朋友看起来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预设:一盆叶子亮亮的,一盆叶子黄了/耷拉下来了)
2.追问: 猜猜看:为什么这盆朋友“生病”了? (指蔫掉的绿萝)
(预设:没浇水/没晒太阳)
3.植物和我们一样需要喝水(举水滴贴纸)、晒太阳(举太阳贴纸)、呼吸空气(做深呼吸动作)。(贴板书:阳光、水、空气)
4.任务:请两位探险家帮它们贴上需要的“能量卡”。
(预设:学生上台贴阳光、水滴贴纸在板书对应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植物状态差异,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利用互动贴纸活动,让学生动手参与,加深对植物需求的理解,增强学习体验。)
活动(三)升华爱护意识(3分钟)
1.植物朋友给我们绿荫、花香、新鲜空气,我们该怎么爱护它们呢?
(预设:不摘花/轻轻摸/帮忙浇水……)
2.过渡语: (神秘地压低声音)探险家们,其实植物王国里还有会“害羞”的草、会“吃虫”的战士。想不想见见它们?戴上“想象放大镜”——出发。
第二部分:科学阅读 - 神奇的植物王国探秘(24分钟)
活动(一)初探植物多样性(10分钟)
1.(投影森林、草地、池塘美景图,配轻快音乐)欢迎来到植物王国。看——(放大兰花图)这位兰花仙子最特别的地方是什么?
(预设:有漂亮的花。)
2.(切换凤尾蕨图)这位凤尾蕨隐士开花了吗?
(预设:没有)
3.王国居民分两队:“开花队”(贴☆标)和“不开花队”(贴○标)。任务:给书上植物分队伍。(学生用贴纸/画符号分类)
4.(快速展示猪笼草、红杉树等图)猜猜它们属于哪一队?理由是什么?
(预设: 猪笼草可能有小花/红杉树会开花……教师点头肯定猜想)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和音乐营造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植物多样性的好奇心。利用分类活动和猜测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思考植物的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类能力。同时,通过猜想和教师的肯定,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活动(二)发现植物超能力(10分钟)
1.(重点播放含羞草触碰闭合视频)哇。含羞草怎么了?它真的会害羞吗?
(预设:叶子合起来了。)
2.(揭秘)这是它的“防护盾”。叶子里的水分一碰就跑——唰。(双手做闭合动作)
3.(特写猪笼草捕虫笼)看这位战士的“小瓶子”。猜猜它有什么用?
(预设:装虫子/吃虫子。)
这是它的“昆虫午餐盒”。(简笔画演示)爬山虎靠什么“飞檐走壁”?红杉树为什么能长到云朵里? (稍停顿)植物王国的每个居民,都有了不起的生存智慧。
(预设:学生阅读书本中所给的资料内容,并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互动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的特殊适应性,激发他们对植物“超能力”的好奇心。利用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和理解植物的生存策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三)启动种植任务(4分钟)
1.(举起种子袋)探险家们,想不想见证奇迹?一颗小种子怎样变身植物朋友?
(预设:学生领取种子)
用画笔画下它的成长,或请爸妈拍照记录。下周我们开“种子成长发布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优点:
1.情境创设与互动性强: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音乐、视频等手段,成功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植物王国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提问、猜想、讨论等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2.知识点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设计将植物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如通过观察含羞草的视频来理解其“防护盾”机制,通过讨论猪笼草的捕虫笼来理解其捕食机制。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缺点:
1.时间管理有待优化: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活动设计较多,部分环节的时间控制不够精确,导致某些活动的时间分配不足,学生在讨论和实践环节的参与度受到了一定影响。
教学建议:
1.优化时间分配与活动流程: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优化时间分配,确保每个活动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同时,可以预先进行一次完整的教学流程演练,以确保课堂活动能够顺畅进行。此外,可以考虑将一些活动设计为课后延伸任务,以减轻课堂时间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讨论。
课后练习:
1.大多数植物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
A. 红色 B. 绿色 C. 蓝色
2.含羞草被触碰后会有什么反应?
A. 开花 B. 叶子闭合 C. 变高
3.植物生长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A. 阳光、水、空气 B. 土壤、石头、沙子
C. 风、雨、雪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