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1 声现象
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
1.(2025 河北)古琴是我国的一种传统弦乐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
B.琴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被拨动的琴弦越粗,音调越高
D.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响度越小
2.(2024 河北)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没有
3.(2022 河北)2022年2月4日,来自河北省阜平县大山深处的44名孩子,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用希腊语唱起《奥林匹克颂》,如图所示。他们用歌声走出了大山,走到了世界面前。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 产生的。我们能够从伴奏中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发出声音的 不同。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 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
4.(2021 河北)如图所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编钟。关于编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悠扬的编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越大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只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1.(2025 栾城区二模)下列图中,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小华通过音叉体会到骨传导,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乙图我们听不见蝴蝶振动翅膀的声音是因为它的响度小
C.丙图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是利用了声传递信息
D.丁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通过阻断噪声的传播来控制噪声
2.(2025 平乡县模拟)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幅有关
C.图丙,用相同大小的力拨动钢尺,当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时声音的音调变高
D.图丁,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玻璃罩内的音乐声逐渐变小,推理出:真空不能传声
3.(2025 邯郸模拟)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图甲所示,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表明音叉正在振动
B.如图乙所示,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如图丙所示,a、b两个音叉的波形图不同,但音调相同
D.如图丁所示,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4.(2025 海港区模拟)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所示,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乐器的相同位置,主要改变了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5.(2025 遵化市二模)关于声音,对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图乙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C.图丙中“禁放烟花爆竹”,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音乐会上,听众能根据音调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
6.(2025 邯郸一模)声音看不见摸不着,却以其独特的方式塑造并链接着我们的社会。下列关于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动物对声音的感知各异,大象通过次声波进行信息交流
B.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到真空罩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就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
C.人耳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频率范围,频率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传播速度也变快
D.我们看到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由此就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7.(2025 丛台区一模)下面是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图:
(1)如图甲,在无风的情况下,发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 ;
(2)如图乙,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可证明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 ;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 ;
(4)如图丁,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的同时看尺子振动情况,得知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 有关。
8.(2025 丛台区模拟)若福建舰航母上的工作人员看到港口逐渐远离航母,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选填“港口”或“航母”);舰载机能够产生140dB的噪声,因此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控制噪声。
9.(2025 邯郸模拟)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为了不打扰邻居,他将门窗关闭,这是从 减弱噪声;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4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 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10.(2025 长安区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色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同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C.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
D.当社区举行一些文化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一定不是噪声
11.(2025 邢台三模)如图所示是2023年全国花样游泳锦标赛的场景。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是所有的乐器都是振动发声的
B.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
C.调高音箱的音量是为了调高音调
D.优美的音乐一定不属于噪声
12.(2025 丛台区三模)“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人通过这句诗赞美了琵琶女的娴熟、高妙的演奏技巧,用随意弹奏的琴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琵琶发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优美的琵琶声一定是乐音
C.拨动更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更高
D.诗人听曲后泪湿青衫,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3.(2025 临漳县模拟)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在课堂上展示“会跳舞的烛焰”:将扬声器对准蜡烛的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就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烛焰会跳舞是由于声波能传递 ;除此之外,声音还可以传递 。我们能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是根据声音的 判断的。
14.(2025 邢台一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一诗句中,人的脚步声引起狗叫,说明 ;狗的叫声是通过 传到人耳中的;人是根据声音的 这一特性辨别出狗的叫声。
15.(2025 信都区一模)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 ,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
16.(2025 石家庄模拟)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17.(2025 秦皇岛一模)我国的古诗词和民间俗语中往往包含着物理知识的运用。从物理知识运用的角度看,下列对于诗句或俗语的理解、解释正确的是( )
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很高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响度来判断说话者是谁
D.“响鼓也要重锤敲”——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音调越大
18.(2025 唐县二模)如图所示是教室上课时常用的一种便携式扩音器,教师使用它讲课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声音特性中的 ,但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声音的 发生了变化。
19.(2025 唐县一模)小明同学做的水瓶琴如图所示,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其中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 (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如果在敲击时发出的最高音是,这个音是在敲击第 个瓶子时发出的。
20.(2025 邢台模拟)音乐会上,艺术家们用编钟、二胡和古筝等乐器演奏乐曲《春江花月夜》,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多选)21.(2025 丛台区模拟)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B.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22.(2025 定兴县一模)襄阳泰凯电子有限公司生产“ViKi“智能手机,出口到南美、南亚和非洲市场。调节手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23.(2025 定兴县一模)在2018年冬奥会上有11种不同类型的机器人为冬奥会服务,如图所示是一款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能和运动员进行对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D.根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机器人和运动员的声音
24.(2025 丛台区模拟)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开幕式上,小华表演水瓶琴。她轻轻的吹水瓶琴,主要是 (选填“瓶和瓶中水”或“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声音通过空气传入人耳。
25.(2022 邯郸模拟)在校园艺术节上,小梦为全校师生演奏了享誉海内外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下列有关小梦二胡演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胡弦停止振动弦还会发声 B.二胡声能在真空中传播
C.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二胡声一定不会成为噪音
26.(2025 承德一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雄蝈蝈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同一示波器显示的两种波形的音调和响度都相同
C.图丙中体验骨传导,说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效果好
D.图丁中地震前动物会有异常表现,是因为狗和大象都能够听见超声波传递的信息
27.(2025 青龙县一模)小钟琴是一种打击乐器,有16个音,声音优美,携带方便,简单易学,演奏方式丰富灵巧,是非常适合幼儿园的孩子们作为音乐兴趣启蒙的一种乐器,如图所示(小钟琴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打击乐器靠打击面振动发声
B.“有16个音”是指有16个不同的音调
C.“声音优美”是指音色好
D.从左往右依次敲击图中的E、D、C,音调变高
28.(2025 新华区模拟)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 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 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29.(2025 宣化区二模)在我国云南生长着一种神奇的“跳舞草”每当音乐声响起,它的叶子就会随着音乐旋律的高低快慢上下跳动,音乐的节奏越快,它跳动就越快;音乐的节奏一慢,它也随之慢下来;音乐停止时,它也就停止了跳舞;如图所示,人对着它唱歌时,它也会“跳舞”。根据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将“跳舞草”置于月球上,“跳舞草”也会翩翩起舞
B.“跳舞草”能够跳舞是因为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的空气又会引起跳舞草叶子的振动
C.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大,叶子就振动得快
D.音乐停止时,没有了振动,它也就停止了跳舞
30.(2025 桥西区模拟)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31.(2024 桥西区模拟)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琴声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被拨动的琴弦越粗,琴弦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故C错误;
D、拨动琴弦的力度越大,琴弦振动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2.【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用骨笛吹奏发声时,如果影响了别人的休息,它也是噪声,故A错误;
B、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故C正确;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没有
3.【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孩子们的天籁之音是由他们的声带振动产生的;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的音色判断乐器的种类;世界各地的部分电视用户是利用卫星接收和发射的电磁波信号来收看现场画面的。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电磁波。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
4.【考点】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
A、敲击钟时发出的声音是由钟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
B、大小不同的钟振动幅度相同时,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敲钟时,用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而响度不同的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
D、通过钟声能判断钟是否破损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A。
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骨传导;人耳的听觉范围;声与能量.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小华通过音叉体会到骨传导,这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故A正确;
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低于20Hz,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零件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2.【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是音叉振动将水花激起,利用了转换法,说明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音叉发出的声音越响,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说明响度与物体振幅有关,故B错误;
C.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变短,振动变快,振动时声音音调变高,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声音变小,可进一步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
故选:B。
3.【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波形图;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开,放大了音叉的微小振动,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故A正确;
B.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音器,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图丙中,由两列音叉的波形图可以看出,a音叉的振动频率大于b的振动频率,说明两个音叉发声时音调不同,故C错误;
D.渔民通过声呐捕鱼,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性获取鱼的位置,故D错误。
故选:A。
4.【考点】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乐器的相同位置,乐器振动的幅度不同,主要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故选:C。
5.【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故A错误;
B、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的关系,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B错误;
C、丙图中,“禁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控制噪声的产生,故C正确;
D、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演奏,依据的是音色,而不是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6.【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不同动物对声音的感知各异,大象通过次声波进行信息交流,故A正确;
B.把正在响的闹钟放到真空罩中,听到声音越来越小,通过推理,就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人耳听到的声音有一定的频率范围,频率超过20000Hz的超声波,传播速度与声速也一样,故C错误;
D.我们通过转换法可以看到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由此就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7.【考点】声与能量;转换法;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如图甲,在无风的情况下,发现正在发声的扬声器旁边的烛焰不断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2)如图乙,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时,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可证明音叉在振动,这种研究方法叫做转换法;
(3)如图丙,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最后几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真空不能传声;
(4)如图丁,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边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它,听声音的同时看尺子振动情况,得知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故答案为:(1)能量;(2)转换法;(3)真空不能传声;(4)振幅。
8.【考点】人耳处减弱噪声;参照物的选择.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运动和力;应用能力.
【解答】(1)若福建舰母上的工作人员看到港口逐渐远离航母,说明舰母在运动,港口相对于航母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工作人员选择的参照物是航母。
(2)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防止噪声入耳,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航母;人耳处。
9.【考点】声源处减弱噪声;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减弱噪声的途径.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1)将门窗关闭,阻断了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根据公式可得,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s=vt=340m/s×4s=1360m。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1360。
10.【考点】噪声;声音的传播条件;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与音色无关,故A错误;
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
C、水中倒立的花样游泳运动员随着音乐表演,说明声音能够在水中传播,故C正确;
D、当社区举行一些文化表演活动时,从高音喇叭传出的歌声可能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1.【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所有的乐器发声时都是振动发声的,故A错误;
B.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故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正确;
C.调高音量是为了增大响度,不是调节音调,故C错误;
D.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故优美的音乐如果干扰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息,它就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12.【考点】噪声的界定;声音产生的原因;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A、琵琶发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而非空气柱振动,故A错误。
B、乐音是指听起来让人感觉愉悦的声音,但其定义是相对的。如果在不适当的场合,即使是优美的琵琶声,也可能会对他人造成干扰,成为噪声,故B错误。
C、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琴弦越细,振动频率越高,而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拨动更细的琴弦,发出的音调更高,故C正确。
D、诗人听曲后泪湿青衫,是因为诗人从琵琶声中感受到了情感,产生了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而非能量,故D错误。
故选:C。
13.【考点】声与能量;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声与信息.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时,烛焰会随着音乐跳起舞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声音除了可以传递能量,声音也可以传递信息。
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出音乐里的钢琴声的。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音色。
14.【考点】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1)人的脚步声被狗听到,狗便知有人来了,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将狗的叫声传到人耳的介质是空气;
(3)不同动物叫声的音色一般不同,人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狗的叫声。
故答案为:声音能传递信息;空气;音色。
15.【考点】声与信息;超声波与次声波.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
16.【考点】声与信息;声音产生的原因;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A错误;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故B正确;
C、“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中的空气柱振动产生,故C错误;
D、“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17.【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故A正确;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B错误;
C、“闻其声知其人”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是谁,故C错误;
D、“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18.【考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便携式扩音器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使用这种设备会造成声音的“失真”,这是因为扩音器振动发出的声音与人的声带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19.【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调节瓶中的水量使它们形成七种音阶,然后用筷子敲击瓶口来“演奏乐曲”,瓶子中的水的体积不同,瓶子振动的频率不同,即调节瓶中的水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瓶内的水越少,敲击时越容易振动,发出的音调越高,所以如果在敲击时发出的最高音是i,这个音是在敲击第8个瓶子时发出的。
改变敲击瓶口的力度可以改变振动的幅度的大小,即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8。
20.【考点】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理解能力.
【解答】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所以,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听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
故选:C。
21.【考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
【解答】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质量越大,体积越大,越难振动,振动得越慢;因此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故A正确,符合题意。
B、探究音调跟频率的关系时,需控制其它因素都不变,因此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故B正确,符合题意。
C、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频率越小。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D。
22.【考点】响度.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解答】使用手机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大小,调节的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D。
23.【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不同介质的声音速度;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解答】
A、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错误;
D、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根据音色的不同能区分机器人和运动员的声音,故D正确。
故选:D。
24.【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吹水瓶琴的时,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瓶内空气柱。
25.【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声现象.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二胡声是优美动听的,但对需要休息的人来说是一种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26.【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骨传导;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与振幅、距离发声体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顺推法;声现象.
【解答】A、蝈蝈的双翅摩擦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翅膀振动发出的。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两种波形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相同,即频率相同、音调相同;同时偏离中线的幅度也相同,即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B正确;
C、我们一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体验骨传导时,会发现固体的传声效果比空气好得多。故C正确;
D、地震发生的次声波会被狗和大象听到。故D错误。
故选:D。
27.【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音调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材料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音调、响度、音色的比较.版权所有
【专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16个音指的是有16个不同的音调,故B正确;
C、声音优美指的是小钟琴的音色好,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故C正确;
D、从左到右,音键逐渐变长,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小,音调越来越低,故D错误。
故选:D。
28.【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应用能力.
【解答】(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出三弦、曲笛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
29.【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解答】A、“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月球上没有空气,故“跳舞草”不会跳舞,故A错误;
BCD、“跳舞草”之所以能跳舞,可能是这种草对声波的刺激很灵敏,声音传播时引起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又会引起草叶的振动,音乐节奏快时,声波频率高,叶子振动的就快;反之,则慢,音乐一旦停止,没有了振动,“跳舞草”也就停止了振动,故BCD正确。
故选:A。
30.【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产生的原因.版权所有
【专题】简答题.
【解答】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31.【考点】声音产生的原因;根据音色辨别发声体.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声现象.
【解答】经风一吹,笑树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壳壁振动发声,因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户:540160554;邮箱:540160554@;学号:472394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