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花溪区麦坪中学2024-2025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6月素养评估
历史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有关北京的报道:“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泰晤士报》所报道的事件应该是( )
A.三大战役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幅漫画,漫画显示一群人在房间里看一份报纸,报纸的标题为《这胜利,这荣光,我们每一个都有份》,图片配的文字材料是“人们看的报纸标题是朝鲜半岛停战协议签订,墙壁上文字是加快生产支援抗美援朝战场”。该漫画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支持新生政权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五”计划成就显著 D.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探索
3.“发展生产的人为障碍消除,广大翻身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1952 年湖南的丰产运动成绩显著。”该材料可以佐证( )
A.土地改革的成效性 B.三大改造的必要性
C.工业建设的迫切性 D.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经济、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493亿元,超过计划15.3%。棉布的销售量在1950年是5 647万匹,到1956年达到了17 700万匹,同时食糖早在1955年就比经济恢复时期增加了163%。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 )
A.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贯彻优先发展轻工业战略 D.实现了文教卫生现代化
5.构建思维导图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小华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图中问号处是 ( )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土地改革
6.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下,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实行公私合营后,生产能力超过了设计能力的40%。这证明了( )
A.手工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的方式
B.“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
C.社会主义改造极大地解放生产力
D.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7.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国家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1954年这一年,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成就是( )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C.开始实施“一五”计划,初步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8.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这表明该时期的建设成就具有( )
A.开创性和奠基性 B.创新性和独特性
C.领先性和示范性 D.国际性和多元性
9.★歌曲是时代的记忆。大庆油田建成后,急需文艺作品反映油田会战的情况,一大批文艺工作者来到大庆油田,深入体验生活,这样一首旋律豪迈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诞生了。这首歌曲“记忆”的时代主题是( )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艰辛前进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立
C.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初见成效 D.新中国国防基础建设大发展
10.1978年,安徽小岗村18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11.★1984年7月,国营企业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革,首批发行的300万元股票很快就被认购一空。股份制改革后,商场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北京天桥百货公司股份制改革反映了(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功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
C.对外开放窗口建立 D.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
12.★经济特区建立时,主要是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带一路”则重在对外输出产品、技术、设备和资金。这“一进一出”说明了( )
A.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B.对外开放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 D.一国两制政策的正确性
13.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14.20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华诞,中国站在这个历史交汇点,世界将更多目光投向中国,聚集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那时,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的奋斗目标是( )
A.推翻三座大山统治 B.实现共产主义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5.某小组为进行项目化学习准备了“两弹一星研制成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九二共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等材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是( )
A.科技成就助力经济发展 B.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D.国力强盛推动祖国统一
16.美国方面在1972年的《上海公报》中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说明美国( )
A.支持海峡两岸尽快统一 B.明确支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C.不再插手中国台湾事务 D.与中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7.当今世界并不太平,巴以冲突加剧了中东局势的紧张,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中共十八大以来,为促进世界和平,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我国提供的方案是( )
A.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B.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 )
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B.经济持续增长使消费观念不断变化
C.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D.工业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9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
领域 成就(部分)
政治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通过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重工业 1955年,新中国第一套6 0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组装成功。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生产出来、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到1965年,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原子能、航天工业从无到有
国防科技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任选一个领域,运用相关史实对“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建设成就具有开创性和奠基性。”这一结论加以说明。(4分)
材料二 照片中的人
图1 197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 图2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 图3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
(2)照片中的人见证了历史关键的一刻,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成就和进步。仿照示例,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幅照片加以说明。(示例除外)(4分)
【示例】图3 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图3见证了棚户区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摘选)
铁人精神,是指“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的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
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实践、探索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中所形成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勇于担当、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精神品格。
脱贫攻坚精神,是“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是在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锻造形成的。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2分)
20.(10分)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走上新道路】
材料一
(1)上图是李华同学为复习“建国初期广西的发展历程”专题而制作的年代尺示意图。他认为广西是在1949年获得解放后便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他的判断是否正确?(1分)结合所学说明理由。(2分)
【翻开新篇章】
材料二 这是一枚特殊的纪念章:红色为底,正面用壮、汉字铸有“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纪念1958”字样。周恩来总理在1965年的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僮族”的“僮”是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僮”含有“仆人”的意思;而且“僮”字多音多义,可念“同”也可念“壮”,容易引起误会。他建议将“僮族”改为“壮族”,“壮”有健壮、茁壮、充满活力的意思,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
——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馆)《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纪实》
(2)材料二中纪念章与我国实行的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关?(1分)你对这项制度有何认识?(2分)
【迈进新时代】
材料三
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示意图 ——以上数据来自《广西日报》
(3)结合材料三的数据,概述广西对外开放的特点。(2分)
【抓住新机遇】
材料四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向海经济”。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广西考察,强调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
——人民网
(4)材料四中,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广西考察时都提到要重点发展“向海经济”。对此,广西应该怎样做?请说说你的观点。(2分)
2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第一任总理兼任外交部部长,通过领导制定和平的外交政策、出席国际会议、开展政要交往、参观访问等形式,成功地在国际社会上展示了独立、和平的新中国形象。
——摘编自陈子玉、余君《论周恩来与新中国和平国家形象塑造》
卓越外交家 外交活动
周恩来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周恩来主持起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是著名的艺术收藏家。1950年我国与印度尼西亚建交后,多次邀请苏加诺总统访华。期间,周恩来赠送给苏加诺一幅徐悲鸿的奔马图轴
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从1956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出访亚、非28国,坚决支持它们争取和维护政治、经济独立的斗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外交活动的影响。(2分)
材料二 新中国外交中的“动物”国礼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__①__抵达北京。他带来一件名为“和平之鸟”的瓷塑天鹅礼品。只是没想到运输途中,天鹅的第五根羽毛被弄断了。他只能设法将断裂的羽毛重新粘了回去,并向毛泽东主席表示歉意。而毛主席一语双关地表示:“这不是让你给接上了吗?”毛主席把中美关系和天鹅的羽毛都蕴含在这句话里
(2)结合所学,将材料二①处填写完整。(1分)从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角度,谈谈你对毛泽东“这不是让你给接上了吗?”这句话的理解。(2分)结合所学,写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其他外交成就。(1分)
材料三 新中国外交服饰,从站起来时期(新中国成立后)的突出中国特色,以“中山装”为标志;到富起来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与国际接轨,以“西装”为标志;再到强起来(当前阶段)进程中在遵循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吸收世界服饰文化精华并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特色,以“新中装”为标志。这是中国在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之后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中国走向强起来的宣示。
——周加李《新中国外交服饰:从不断探索到彰显文化自信》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外交服饰的变化。(2分)谈谈你对上述变化的认识。(2分)
22.(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绘制
(1)写出图中A的相关历史事件以及B组织的名称。(6分)
(2)阅读材料、选择时间轴上的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10分)参考答案: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B A A A B C B A A C B B C D D B A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6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领域:政治制度。说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等共同参加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起来,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4分)
(2)图2 农民领取联产承包责任制合同书,改革开放初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图2见证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经济改革,有利于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4分)
(3)原因:中国共产党人具有艰苦奋斗和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实事求是,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20.(10分)
(1)不正确。(1分)理由: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2分)
(2)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平等自由权利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这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2分,言之有理即可)
(3)特点:服务陆海新通道、沿边开放;聚焦面向东盟。(2分)
(4)做法:坚持依海强区、以海富民的发展路径,用好海的资源。(2分)
21.(10分)(1)影响: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上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发挥重要的作用。(2分,言之有理即可)
(2)①:尼克松。(1分)理解: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中美关系一直处于敌对的状态;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成就: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答出一例即可,1分)
(3)变化:新中国外交服饰由新中国成立后以“中山装”为标志到改革开放以来以“西装”为标志,再到当前阶段以“新中装”为标志。(2分)认识:新中国外交服饰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时代特色,中国服饰在尊重本国特色的基础上吸收了世界服饰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自信的体现,是中国走向富强的体现。(2分,言之有理即可)
22.(16分)(1)A: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分)B:世界贸易组织。(3分)
(2)[示例一]历史事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
观点:科技可以强国。(2分)
论述: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促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6分)
结论:科技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的发展,我们要坚持发展科技,提高我国科技水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