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为
中
华
之
崛
起
而
读
书
周恩来
21 古诗三首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3* 梅兰芳蓄须
24* 延安,我把你追寻
习作:写信
语文园地
追寻:百年不变的爱国心
校园文化节主题海报展
任务二:
感怀伟人身上的爱国情
任务一:
触摸诗人笔下的爱国情
追寻:
百年不变的爱国心
任务三:
抒发我们胸中的爱国情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jué
活动一:预习反馈
淮安 苦难 惩处 训斥
光耀门楣 疑惑不解 当效此生
活动一:预习反馈
光耀门楣
活动一:预习反馈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中华不振哪!
4
活动一:预习反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语文要素一
时间 地点 人物
新学期开始 修身课上 周恩来 魏校长 同学
十二岁那年 奉天 周恩来 伯父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 同学 妇女 中国巡警 围观的中国人
①
③
②
活动二:梳理信息
时间 地点 人物
新学期开始 修身课上 周恩来 魏校长 同学
十二岁那年 奉天 周恩来 伯父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 同学 妇女 中国巡警 围观的中国人
①
③
②
活动二:梳理信息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干什么)
新学期开始 修身课上 周恩来
十二岁那年 奉天 周恩来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
①
③
②
活动二:梳理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读一读:默读1—10自然段。
想一想:用“主要人物+事件”
想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学习提示一:
读一读:默读1—10自然段
想一想:用“主要人物+事件”想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选一选:哪一项更准确?说说你的理由。
学习提示一:
A
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纷纷作答。
周恩来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周恩来回答了魏校长的问题
C
B
√
主要人物+事件
(周恩来干什么)
读一读:默读11—14自然段(第二件事)和15—17自然段(第三件事)。
说一说:选一件事用“主要人物+事件”说主要内容。
写一写:填写在海报纸背面。
学习提示二: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干什么)
新学期开始 修身课上 周恩来 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十二岁那年 奉天 周恩来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
时间 地点 主要人物 事件(干什么)
新学期开始 修身课上 周恩来 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十二岁那年 奉天 周恩来 难以忘怀“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周恩来 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
因为……所以……
①
③
②
结果
原因
活动三:总结人物主要事迹
默读11—17自然段,划出表现“中华不振”的语句。
11
12
13
14
15
16
17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在奉天上学的时候,伯父告诉他,奉天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
中华不振
?
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中华不振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谁的表现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说说你的理由。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中华不振!
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来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任务二:品一品,走进人物内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任务三:评一评,人物精神
周
恩
来
1898-1976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
十二岁那年,周恩来在奉天难以忘怀“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一个星期天来到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妇女被欺负,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沉重分量。所以在新学期开学的修身课上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这少年__________。
任务三:评一评,人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