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关汉卿散曲二首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 关汉卿散曲二首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1:45:25

文档简介

20. 关汉卿散曲二首 学案【越调·平湖乐·尧庙秋社】
社坛烟淡散林鸦,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亭外山如画。朝来致有,西山爽气,不羡日夕佳。
【内容赏析】 此曲写尧庙祭神庆丰收的
欢乐场景,抒写作者为民谋福,与民同乐的志向,当是王恽出判平阳时所作。曲中欢乐的场景描写,村民们举杯畅饮,喜庆
丰收,弹琴赛歌,欢声笑语。仿佛又将人们带回到尧舜时那风调雨顺,万民富足,世风淳厚的年代。用晋人故事来形容尧庙周围空气清爽宜人,也暗含着政简人和,无为而治的意味。诚能如此,也就不必学渊明吟唱“山气日夕佳”的归隐诗句了。此曲用典多,遣词雅,意蕴含蓄,在元曲中别成一格。
【双调·沉醉东风】
元杂剧的鼻祖——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5-约1300),号已斋叟(一作已斋,又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一说祁州(今河北安国)人,有《关汉卿全集》,
我国古代杰出戏曲家和元代著名散曲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1958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文化名人”,并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关汉卿是他那个时代的弃儿,也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骄子。他是元代一位有名望的书会才人,戏班的班主和剧坛领袖。由于他多才多艺并长期深入民间,积极进行戏剧创作和戏剧表演,于是成为元代杂剧的奠基人和中国古代戏曲艺术范式的开创者。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在伤离惜别中给人以积极向上美感的佳作。元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仇视与排斥的态度,汉儒生一度被杀或沦为奴仆;后虽有变化,但汉儒生几乎无路可走,为了生活,更多的是踏入勾栏瓦舍,充当“书会才人”。一来维持生计,二来“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元代文人处在中国历史上最落魄的时期,无论精神面貌还是社会地位都无法与意气飞扬的唐士子和峨冠博带的宋文人相比。本散曲即反映当时的这种生活和思想。
曲子描写了送别主人公时的情景,女子时而含蓄时而坦率的情感,刻画出一个声泪俱下,依依不舍的痴情女子形象。
1.本曲是言情之作,与一般的送别抒情曲相比较有什么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内容看,这首散曲虽然跟一般送别抒情曲一样出现依依不舍的送别情景,抒情主人公有“痛煞煞”的表现,以及对友人“保重将息”的叮咛,但没有一般送别抒情曲那种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悲伤和压抑,而是以“好去者望前程万里”的积极之语激励对方,从而体现了一种昂扬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这既是此曲的独特之处,也是此曲跟一般抒情诗(含抒情曲)的主要区别。
(2)从表现手法看,此曲主要用行为细节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主题。一般送别抒情曲多用“借景抒情”,即通过典型的景物描写抒发送别时的悲伤情感。本曲没有常见的景物描写,前两句以“天南地北”、“月缺花飞”的比喻,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用对比手法,在“痛煞煞”中出现昂扬有力的叮咛祝愿。中间两句直接写抒情主人公送别时的动态和神态。总之,这首曲通过主人公送别时的心理感受和细节动作,刻画一个在送别悲痛中给对方以鼓舞和力量的艺术形象。
2.如何理解“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南地北”、“月缺花飞”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
3.作者是如何描写道别的?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什么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写送行主人公的动态与神态。眼中含泪,是送别的常情;手中举杯,是壮行的表现。“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紧承前两句写告别时的声态和心态。声态是“多多保重”的叮咛,心态是“舍不得”的极度悲痛。“望前程万里”却又体现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充满了一种自信、昂扬向上的送别情调,就在这精心设计的动态、声态、神态描写中,一个既悲痛难舍、又对人生充满信心的多情主人公形象与众不同地出现在读者面前。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鉴赏】 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心痛得好像月缺花飞。起笔便点明所写的内容是“饯别”。此两句从时空的角度极写离别瞬间的悲哀,空灵洒脱,以虚带实,奠定全曲的情感基调。
2.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鉴赏】 情人即将离去,想到这里,悲痛万分,但是情人的离去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只好祝福即将离去的人,好好保重。这是“舍不得”与“不得不舍”矛盾中的果断选择。从这果断选择和祝愿中,看出抒情主人公积极高昂的心态。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关汉卿是玉京书会的杰出代表。他写的杂剧大多数由旦角主演。朱帘秀是著名的戏曲女演员。可以想象,当朱帘秀主演关汉卿的《望江亭》、《救风尘》等新作时,该多么眉飞色舞,神采焕发;而关汉卿在写那些聪慧绝伦而身世不堪的妓女的杂剧时,又怎样从朱帘秀等优秀女艺人身上找到原型,汲取素材。这套散曲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是我国文艺史上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可能还是被霸占)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思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
【南吕·一枝花】这套散曲记录了一代戏曲作家与女演员的亲切关系。由于当时朱帘秀已经委身(可能还是被霸占)于一个道士,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表白。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艺术上也特见巧思。
1.阅读全文,概括每支曲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层:首曲,集中描写了朱帘秀技艺的高超和风姿的秀美。
第二层:【梁州】是套曲的主体部分,关汉卿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写与“珠帘”相关或相连之事,从而进一步写它的富贵风流和为人气质,曲折表达了他对朱帘秀真挚的倾慕之情,其中还夹杂着苦痛和酸楚。
第三层:末曲[尾]。直接写人,点明“赠朱帘秀”之意,表示良好的祝愿,希望她的夫君珍惜她、爱护她。从这支曲中,更深刻地看出杰出戏曲家关汉卿对民间艺人的真切之情和深切的关爱。
2.如何理解“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这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凌波殿前”等三句,又抽笔写珠帘之美。凌波殿,即凌波宫,唐代宫室名,此泛指水池边殿堂。《太真外传》上说,玄宗在东都宫中昼寝,梦见一女,容貌美艳,言称是凌波池中龙女。“碧玲珑”句是说清澈的池水倒映出珠帘的影子。玲珑,形容池水清亮明澈。湘妃,指传说中湘水女神娥皇、女英,她俩都是舜的妃子,舜南巡死,葬苍梧山,二妃悲泣的泪水滴在竹上,竹上遂有斑痕,也就是后人所称之湘妃竹,用此竹制成帘子,叫湘帘。这里是以水中帘影的虚幻,表示今后不能再见到帘中人的苦闷,因此后面紧接一句,“没福怎能够见”。朱帘秀后来在杭州嫁给一个道士,婚姻上是很不幸的,可能是迫于无奈吧。这样看来套曲很可能是赠别的,实际上是关汉卿在用散曲和她诀别,个中分明潜藏着无尽的悲戚。
3.这支散曲表面上句句咏珠帘,骨子里句句写帘秀,请找出相关例子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句子
明写
暗写
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
珠帘展开来时的光彩,摇动起来,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绿阴,它的光彩使金色的琉璃瓦也黯然失色。
朱帘秀出台亮相时光彩照人,色艺俱绝,满堂喝彩。
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
珠帘与窗、门、雕栏、帷幕的亲密关系。
朱帘秀与爱人的相亲相爱。
拂苔痕满砌榆钱,惹杨花飞点如绵。
珠帘飘荡,惹得台阶洒满榆钱、杨花飞絮。
朱秀帘的美丽聪慧引来轻薄子弟侵扰的流言蜚语。
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珠帘的喜怒。
朱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
凌波殿前,碧玲珑掩映湘妃面,没福怎能够见。
再现珠帘的美及其高贵。
朱帘秀之美及不能见的伤感。
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
运用比喻,写珠帘的光洁、艳丽和活力。
朱帘秀的光洁、艳丽和活力。
4.此曲分明是赞朱帘秀,为何作者不直道其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直道其名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为赞美朱帘秀提供更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其次是,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不可能明白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托物喻人,语意双关,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曲折寄意。
5.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赞美朱帘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赞美她的品格情操。
珍珠、金钩、翡翠、琉璃、紫帐、红莲……这些喻物本身,就显示出非同一般的价值。甚至可以说曲中所写任何一种与珠帘有关的华美,都是以内在品质之美为基础的华美。至于对朱帘秀思想情操的刻画,作者重在写她的爱情经历。“绮窗相近,翠户相连,雕栊相映,绣幕相牵”四句,写尽朱帘秀曾经有过亲密的爱情记忆。不过,亲密经历不等于随意结合,作者以“锁春愁不放双飞燕”突显的是一种洁身自好、怀春而不放荡的情操,这无疑是朱帘秀情操美的又一表现。
(2)赞美她的高超技艺。
“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摇四壁翡翠浓阴,射万瓦琉璃色浅”。这种咏唱,全在于展示朱帘秀的高超艺术,以及令四座惊讶的表现效果。
6.请分析本曲叠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叠词的巧妙运用是本曲的一大特色。
“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中,“萧萧”形容刮风下雨,表达了对雨的不满;“剪剪”形容秋风,表达了对秋风的埋怨;“娟娟”美丽,表达了喜爱之情。
诗歌中叠词的作用
叠词,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修辞方法,是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个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一个词重叠后可能会增添某些附加意义,甚至可能会改变原来那个词的词性和词义。所以说,运用叠词,不仅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且在内容上更丰富了语言的含义,有强调的作用,一箭双雕,常被古代诗人使用。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
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
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设问方式:
①请分析叠词的妙处。
②这首诗用了“xx”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叠词的意思。
2.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6题的第(1)小题
1.轻裁虾万须,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绣带舞蹁跹。
【鉴赏】 首二句以帘卷和珠灿来比喻朱帘秀的光彩照人,并突出了她歌喉的珠圆玉润。“虾须”,是竹帘或缀珠之帘的别称,因帘幕卷曲,状似虾须蜷缩,故有此称。古人常以成串珠玉喻音乐和歌声,所以,首二句破题咏帘,又暗寓对朱帘秀姿容和嗓音的赞美。“金钩光错落”二句,明是写帘幕辉光闪烁,临风飘动,实则可以理解成是赞美朱帘秀四座皆惊的漂亮扮相和袅袅娜娜的舞姿。金钩、绣带既是帘幕的附属品,又暗寓戏曲演员行头上的装饰物,用意之巧是令人绝倒的。
2.似雾非烟,妆点就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
【鉴赏】 “似雾非烟”三句,写出了舞台上特定的环境,也写出了演员扮相之美丽,技艺之高超。写到了帘秀的缥缈轻摇,及其妆点效果、实用功能,自然地使人联想到,上场的帘幕好似烟笼雾漫,化好妆的女演员犹如神女仙姬将飘然而出。“不许”句表面上是说不允许寻常人随意伸手卷帘,实际上是说演员在酝酿感情,蓄势待发,何时破帘而出得有个“火候”,无须旁人操心。
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
关汉卿为“元曲四大家”之首。“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他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杜蕊娘、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应用角度】 这则素材可用于与“关注底层百姓”、“民生”、“乐观”、“奋争”、“成功”等相关的话题写作中。
田汉写《关汉卿》“为民请命”
凤凰卫视2012年5月9日《腾飞中国》讯,以下为文字实录:
何亮亮:世界和平大会把中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定为世界文化名人,6月将举行
关汉卿创作活动700周年的纪念会,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文艺作品面世。田汉欣然领命,挑上了两大箱的参考书,于1958年3月15日,兴冲冲地住进了位于京郊的长安寺内文联招待所,在创作的世外桃源里,他文思泉涌,不到一个月,就写就了话剧《关汉卿》,轰动了戏剧界。郭沫若发出了“田老不老”的赞赏。
《关汉卿》的公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国形成了《关汉卿》与“窦娥冤”热,热潮一度还波及了东邻日本。话剧《关汉卿》的成功需要归功于田汉的自我投影。田汉以自己作为左翼文艺家在建国前的抗争,构思了《关汉卿》的基本情节,主要剧情是贫民少女朱小兰抗拒恶奴凌辱,被赃官诬陷处斩,关汉卿激于义愤,完成了悲剧《窦娥冤》,继而遭到了贪官污吏的陷害。面对威逼利诱,关汉卿怒斥,你是有眼无珠,你认错了人了,我关汉卿是有名的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田汉认为,关汉卿是一个沉毅不屈的人道战士。话剧中贯穿的主线是“为民请命”而为民请命恰恰是田汉自己的生命底色。
1956年,田汉写了两篇文章,《为演员的青春请命》《切实关心老艺人的生活》,而且他虽然不得已主持了对右派的批判,却热情接待和同情来京申诉的“梆子大王”陈素真,这两桩“为民请命”足以使他成为右派,所幸得到周恩来和周扬的保护,只在内部被批判。于是,话剧《关汉卿》获得了鲜花与掌声的同时,田汉一面在台上主持对别人的批判,一面在台下悄悄地受到了批判。
【媒评文摘】 1.小说、诗歌里,艺术家、文化学人的喁喁独行里,都在以诗性的方式在人群里召唤,创造新的可能。——凤凰网
2.艺术形式的进化,似乎也暗合了文化形态学的一些论调。沿着时间的正步向前,今天的非主流,就是明日的潮流,昨天的主流看似消失了,来日又附身于新形式的灵魂。——新华网
漫步窦娥巷
屠吉迁
两行低矮的小瓦房,一条幽深的小巷,勾勒出浓浓的乡情。
悄然走过了十六载,多愁善感的
我从心底深处对小巷产生了一种眷恋之情,而对这记录着一段深邃历史的普通的小巷,我想说:“我爱你,窦娥巷!”
我徜徉在繁华的都市中,品味着古朴淳美的窦娥巷悠远的历史记忆,感受着这段悠长的历史带给我心灵的撞击。
大家还记得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的经典剧作《窦娥冤》吧!那“六月飞雪,血溅白绫”的场景,让太多的过往此地的人伤感地离去。那是一个千古奇冤,是腐朽势力对劳动人民的严重的摧残。“窦娥”二字,无形中充满了太多的怨气,始终铭刻在后人的记忆中。我想这与巷子本身独特的内在气质并不相匹配。因为我知道,凭着我的一支钝笔,无法替巷子传神,但固执的我却偏要触动内在的心灵,倾听那段心酸的历史。
巷子笼罩在濛濛的雨雾里,别有一番情趣。地面半干半湿,冒着轻微的热气。潮湿的空气中夹着新鲜的泥土味儿,伴随着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吸上一口,生怕这一切在短暂的一瞬间消失了。这雨,对巷子里的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恩赐。那些花草,犹如一下子触动了生命的琴弦,贪婪地吮吸着这雨露。这生命的本能让巷子有了生机,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美感。一只小蜻蜓震颤着翅膀,停在一枝枯干上,偶尔震动起细长的尾巴。雨巷的巷口是孩子们的乐园,银铃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伴随着习习凉风,似乎能够穿透心灵,驱散那满心的惆怅。
小巷美,小巷人更美。我觉得,巷子里的人们承袭了流水的性格,急湍处汹涌澎湃如豪侠,静流时平静蜿蜒如处子,热情豪放的男人们和宁静温柔的女人们让太多的素不相识的过客们带走太多的感动。
窦娥呀,你的冤情早已得到昭雪,你的善良也早已为后人所铭记,你成为一段历史,你的名字将永远为后人所回忆。
无论身在何处,这条巷子,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我似乎又看到,这古朴年轻的小巷,正向那更加美好的明天走去……
(有删改)
【精要赏析】 本文用委婉细腻、饱含感情的文笔,叙写了游览“窦娥巷”的所见所思,由现实到历史,由历史到现实,表达了黑暗历史已成为过去,现实无限美好的主题,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文章描写细腻传神,字字含情,读后令人感慨不已。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咫尺 痛煞煞 月缺花飞 绮窗相近
B.霎时 饯行杯 雕栊相映 翠湖相连
C.阁着 朱帘秀 保重将息 事雾非烟
D.翩跹 筛曲槛 飞点如绵 琉璃色前
【解析】 B项,湖—户;C项,事—似;D项,前—浅。
【答案】 A
2.填空
(1)“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首二句便形成了两组对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比,传神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双调·沉醉东风】这首写送别场面的曲子,注重______________等细节描写,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咫尺与天南地北(空间上) 霎时间与月缺花飞(时间上) 情人相别的内心感受
(2)心理、动作 情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
3.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手执着饯行杯,______________。
(2)轻裁虾万须,____________________;金钩光错落,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惹杨花飞点如绵。
(4)富贵似侯家紫帐,风流如谢府红莲,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凌波殿前,______________,没福怎能够见。
【答案】 (1)眼阁着别离泪 (2)巧织珠千串 绣带舞蹁跹 (3)拂苔痕满砌榆钱 (4)锁春愁不放双飞燕 (5)碧玲珑掩映湘妃面
二、课内阅读
4.阅读【双调·沉醉东风】,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首小令描写女子为情人饯别时的离情别绪,深挚真切,哀婉动人,但毫不低沉感伤。请分析这首小令采用的表现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比手法。开篇就用对比:眼下近在咫尺,即刻就各分南北。这囊括时空的对比,形成灼痛灵魂的环境氛围,奠定了全曲深沉的凄婉情调。结尾三句也用了对比:在“痛煞煞”中出现昂扬有力的叮咛祝愿,给对方以鼓舞和力量,又体现出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送别情调。②细节描写。写行为:手执着饯行杯;写神态:眼噙着离别泪;写语言:“保重将息”,“好去者望前程万里”。作者抓住人物刹那间的情感表现,从行为、神态到内心深处,将送别女子性格的爽直、情感的真挚鲜明地凸现出来。
三、课外阅读
5.阅读下面两首曲,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吕·四块玉】闲适(二)
关汉卿
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吕·四块玉】闲适(四)
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
(1)第一首曲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塑造了一个向往那种闲适清静、无拘无束的散淡生活,豪放、及时行乐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这两首元曲在语言方面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首元曲在语言方面体现了元曲通俗浅白、质朴无华的特点。
6.阅读下面一首曲子,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十二月过尧民歌
别 情
王实甫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
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
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
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
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1)(对应《【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重难突破”第6题)这首诗用了大量的叠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词来修饰“遥山、远水、杨柳、飞绵、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廓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2)曲子的开头“自别后”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
四、语言表达
7.(2013·山东高考)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能力的考查题,既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又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即短句变长句。首先确立“创造是……”的答题格式。其次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人的一种活动(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再次筛选相关信息:第二句介绍“创造”的特点,第三、四句介绍创造的两种类型;最后一句介绍其必要条件。最后是整合,把二至五句的内容整合为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为了满足字数要求还要把重复的内容、次要的内容删去。
【答案】 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8.(2012·潮州二模)为了使新闻播报更加平易自然,编辑准备在每条新闻之间加上一些承上启下的话,请你帮助他们在下面的两条新闻之间设计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转换巧妙。
(1)因旅馆费用及发票问题与会议中方联系人发生争执,一外籍男子出手,女博士后在美无端遭打被拘。(据新华社报道)
(2)美国女大学生情定重庆农民,春节后准备举行婚礼,婚后两人将继续在大连打工。(据《城市晚报》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上面这条消息实在让人不快,但下面还有让人喜悦的消息,这条消息也与外国人有关系,据《城市晚报》报道。
课件67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