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单元序曲
关汉卿散曲二首
你滑稽倜傥,开辟梨园功第一;你风流睿智,繁荣曲苑艺何极!铜豌豆哪怕套头欺,《窦娥冤》更叫鬼神泣。你为梨园粉墨登场,演绎出千古绝唱,为百姓热血一腔,指天斥地,把正义伸张;但你茫然的心事,何处安放?离别的苦痛,却独自品尝:“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关汉卿,你的故事代代传唱,你的情感让人思量,是什么让你具有赤胆衷肠,既柔又刚!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马致远散曲二首
在中国,马致远并非只是一个古代诗人的名号,而是混同于那首名叫《天净沙·秋思》的小令,成为一种萧瑟、苍凉的意境——马致远意境。换句话说,马致远就是枯藤,马致远就是老树,马致远就是昏鸦;而意境则是小桥、流水、人家。但天涯又何尝不是马致远的呢?夕阳也是。对于在暮色苍茫中,那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而言,马致远凝聚着典型的中国落魄文人的气质——潦倒失意,惆怅无奈。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张可久散曲二首
面对钱是万能的腐败社会,是谁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面对阴险的世道人心,是谁发出“比人心山未险”的沉痛叹语?你从那个时代走过,带着无奈和悲愤,把这个黑白颠倒的世界写进自己的千古文字,你本可以中第,也可以走进深宅为人豢养,但你选择了骨气。你的曲子充满了愤恨,你的文章却显示出一个不屈的灵魂:张可久!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山水之美是上苍对人类的恩赐,真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它抚慰了多少愁苦孤寂的心灵,启迪了多少壅蔽昏聩的头脑,激发了多少超尘绝俗的情怀。亲近自然,谛听天籁,观赏奇山异水,尽享明月清风,这也是古往今来无数的人们内心深处的企望。大自然随时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人们,以独特的方式感召人们,投身于大自然吧,它会给我们的身心带来无限的惬意和慰藉。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大浪淘沙,千古兴亡。披览历史,慨当以慷。圣朝大国,待繁华散尽,寂寂何言?岁月如梭,弹指间,世道沧桑。雕楼画阁,任梁燕筑巢;华堂盛宴,蔓草荒烟尘飞扬。是非长短,得失兴亡,自有后人讥讽后人谤。历史是一位沧桑的老人,历史是一部最耐人品味的百科全书。只有读透历史,才能改造今天,创造未来。20 关汉卿散曲二首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过目不忘
为君喝彻醋葫芦
相传关汉卿的夫人有一位陪嫁侍婢,容貌甚美。关老夫子颇有奢望,怕夫人不答应,偷偷作了一支小令《朝天子》:“鬓鸦,脸霞,屈杀了将陪嫁。规模全似大人家,不在红娘下。巧笑迎人,文淡回话,真如解语花。若咱得她,倒了葡萄架。”写毕,偷偷地放在夫人梳妆台上。夫人见了,照样也不声不响,写成一诗,放在关汉卿书案上:“闻君偷看美人图,不似关王大丈夫。金屋若将阿娇贮,为君喝彻醋葫芦!”关汉卿看后,知夫人不允。第四单元 聆听元散曲◆ 作者卡片 ◆◆ 知识链接 ◆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这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拿着,捧着含着,阁,通“搁”调养。此为“保重”意形容舞姿轻盈随意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照过美丽显现可爱珍奇般地托举,意为珍惜、爱抚四、名句积累
1.咫尺的天南地北,_______________。
2.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霎时间月缺花飞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1.请赏析“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名师指津]从空间、时间的角度,通过写离别之速、相距之远来表现主人公离别时的依依离别之情。
我的理解:这两句写离别时所想,虽然眼下近在咫尺,但顷刻便要分离南北。“咫尺”,指空间上距离极近,而与之相对的“天南地北”指距离极远。“霎时间”则表示时间极短,虽说月有阴晴圆缺,花有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但是在离别人的眼中,此情此景却难以忍受。这两句点出离别之情,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2.请赏析“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名师指津]通过句式的间隔和反复手法的使用,来表现离情。3.请赏析“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萧萧,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
[名师指津]从愁、恨、爱三个方面描写主人公。暮雨、西风、夜月均有象征意义。
我的理解:这三句用“愁的”“恨的”“爱的”冠在句首,进一步写出了帘秀的好恶、爱憎,突出了她尚雅图静的心情,以及对恶浊社会空气的深恶痛绝。当然,表面上仍是写珠帘,而暮雨西风显然是有所指的。三句中“抹”“筛”“透”三个字用得极巧,看似随手拈来,实是精心遴选而成,它们生动地表现了雨势、风态和月色。“暮雨萧萧”“西风剪剪”“夜月娟娟”等,用词优美,细品又含无尽凄楚,很是耐人寻味。4.《双调·沉醉东风》是言情之作,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有何特色?请从内容与表现手法两方面加以说明。
[名师指津]内容上写到赠言,更见情深;手法上用的是“有
声”的送别,更见缠绵。我的理解:内容上与一般送别抒情曲相比除了抒发缠绵的离情外,还写了送者的临别赠言:好好去吧,愿君前程万里。更见送别者的款款深情。从表现手法来看,一般送别诗力求“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以展现分别时无尽的伤感,而此曲写的是“有声”的送别,且令人读来“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话语一断一续,“保重将息”与“好去者望前程万里”之间夹一句“痛煞煞教人舍不得”的叙述,这短短数字的嘱咐却被几番哽咽之声打断,说得那么艰难。5.《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分明是赞美朱帘秀,为何作者不直道其名?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赞美朱帘秀的?
[名师指津]从艺术表现的需要和朱帘秀名花有主不便直说两个角度来回答第一问,从技艺、风姿、品格三个方面来回答第二问。
我的理解:不直道其名的原因有二:首先是为赞美朱帘秀提供更自由开阔的艺术创作空间;其次是名花有主,形格势禁,关汉卿不可能明明白白地表示对她的怀念与爱惜,只好托物喻人,语意双关,通过对珠帘的吟咏来曲折寄意。
作者从朱帘秀技艺的高超、风姿的秀美和品格的高洁三个方面赞美了朱帘秀。6.《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引用典故,表现了朱帘秀的美好品性,试举例说明。
[名师指津]先找出典故,了解其本义,再结合曲中语境,说明每处典故使用的用意。
我的理解:①“虾万须”化用陆畅《帘》“劳将素手卷虾须,琼室流光更缀珠”,表现朱帘秀丽质姣美,心地如珍珠般纯洁,容貌如珍珠般醒目。
②“湘妃”,传说舜南巡时死去,后葬在苍梧山,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水边痛哭,悲凄的泪水滴在竹上成斑纹,称湘妃竹,用湘妃竹做的帘子称湘帘。用“湘妃”的典故,既写了朱帘秀如水神般美丽,也暗指朱帘秀情有独钟,爱已有寄托,同时传达出作者对她的钦慕怜惜之情。③“十里扬州风物妍”化用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诗句,赞美她色艺出众,风姿绰约。此曲的行为细节与心理描写很值得注意。前两句用比喻手法写主人公送别时的强烈感受,后三句写主人公分别瞬间的两种心情:刚刚是“舍不得”的伤痛,转眼是“好去者”的叮咛。送别主人公性格之爽利、情感之真挚显得格外鲜明,并令人回味无穷。《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在中国散曲史乃至诗歌史上,《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在这篇曲中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巧妙运用谐音和双关的语言艺术,通过对“珠帘”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咏唱,来表现对朱帘秀的赞美。不管从友情表现还是爱情表现看,这都是一篇具有高尚情感境界的优秀作品。
此曲构思奇绝而巧妙,感情真挚而热烈。曲中对朱帘秀的赞美颇具匠心,阅读时必须细加体会。在元代杂剧家中,关汉卿因作品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而影响深远。他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一方面与他的天赋分不开,据元末熊自得的《析津志》说,关汉卿“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另一方面,也与他对戏剧的热爱有密切关系,据明代臧晋叔说,关汉卿“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一个人如果能把自己喜爱的事业作为“我家生活”,他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就能在哪怕是最为贫瘠的土地上开出成功之花。1.抒情文段
为什么饱读诗书的关汉卿,离社会最底层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的心那么近?是历史的选择!
只有在关汉卿的笔下,我们才可以读到生活在人间地狱中的人们如此绝望的声音:“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也只有在关汉卿的笔下,你才可以读到这样的文字:“这的是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声声泪,字字血,呼天抢地,痛彻骨髓!
这样的文字,没有半点温柔敦厚,有的只是杀伐之气!
这样的文字,是控诉,是声讨,是檄文,是火山爆发般的冲天怒气的大宣泄,是大绝望之后的大清醒!2.联想文段
朱帘秀是甘心做关汉卿的吹鼓手的,当关汉卿面对一个被冤杀的女子而一气呵成《窦娥冤》后,关汉卿对于是否让朱帘秀演出犹豫不决。他很清楚,这本杂剧的演出是祸还是福。底稿在箱底尘封了数日,关汉卿陷入了情与理的抉择:出于义愤,为了无辜者的一丝安慰,就应该义无反顾的公演;如果为了保全自己,保护朱帘秀,不再掀起更大的政治风波,应当将沉重压下,将痛苦掩埋。但关汉卿无法抑制自己胸中怒火火山式的喷发,无法遏止自己内心洪水般的汹涌。他放声痛哭,如窦娥般,使风云为之变色,江海为之翻腾。他知道,虽然这样的事情在元代统治的八十九年间只是一波涟漪,但这个发生在眼前的事情完全可以表现这个时代的悲剧。用舞台将这个悲剧展现,定会起到凝固历史的作用,将残暴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漫步窦娥巷
屠吉迁
两行低矮的小瓦房,一条幽深的小巷,勾勒出浓浓的乡情。 悄然走过了十六载,多愁善感的我从心底深处对小巷产生了一种眷恋之情,而对这记录着一段深邃历史的普通小巷,我想说:“我爱你,窦娥巷!”
我徜徉在繁华的都市中,品味着古朴淳美的窦娥巷悠远的历史记忆,感受着这段悠长的历史带给我心灵的撞击。 大家还记得元朝大戏剧家关汉卿的经典剧作《窦娥冤》吧!那“六月飞雪、血溅白绫”的场景,让太多的过往此地的人伤感地离去。那是一个千古奇冤,是腐朽势力对劳动人民的严重摧残。“窦娥”二字,无形中充满了太多的怨气,始终铭刻在后人的记忆中。我想这与巷子本身独特的内在气质并不相匹配。我知道,凭着我的一支钝笔,无法替巷子传神,但固执的我却偏要触动内在的心灵,倾听那段心酸的历史。 巷子笼罩在蒙蒙的雨雾里,别有一番情趣。地面半干半湿,冒着轻微的热气。潮湿的空气中夹着新鲜的泥土味儿,伴随着青草的芳香,扑面而来,让人迫不及待地想吸上一口,生怕这一切在短暂的一瞬间消失了。这雨,对巷子里的植物来说,就是一种恩赐。那些花草,犹如一下子触动了生命的琴弦,贪婪地吮吸着这雨露。这生命的本能让巷子有了生机,更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美感。一只小蜻蜓震颤着翅膀,停在一枝枯干上,偶尔震动起细长的尾巴。雨巷的巷口是孩子们的乐园,银铃般的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伴随着习习凉风,似乎能够穿透心灵,驱散那满心的惆怅。 小巷美,小巷人更美。我觉得,巷子里的人们承袭了流水的性格,急湍处汹涌澎湃如豪侠,静流时平静蜿蜒如处子,热情豪放的男人们和宁静温柔的女人们让太多的素不相识的过客们带走太多的感动。
窦娥呀,你的冤情早已得到昭雪,你的善良也早已为后人所铭记,你成为一段历史,你的名字将永远为后人所回忆。
无论身在何处,这条巷子,永远是我心灵的归宿。我似乎又看到,这古朴年轻的小巷,正向那更美好的明天走去……
(有删改)[赏评] 本文用委婉细腻、饱含深情的文笔,叙写了游览“窦娥巷”的所见所思,由现实到历史,由历史到现实,表达了黑暗历史已成为过去,现实无限美好的主题,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文章描写细腻传神,字字含情,读后令人感慨不已。关汉卿散曲名句
①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②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③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关汉卿《正宫·白鹤子》)
④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关汉卿《双调·大德歌·春》)
⑤落花流水人何处?相思一点,离愁几许,撮上心头。(关汉卿《大石调·青杏子·离情》)
⑥富贵那能长富贵,日盈昃月满亏蚀。(关汉卿《夜行船》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关汉卿《窦娥冤》)
⑧若得来心肝儿敬重,眼皮儿上供养,手掌儿里高擎。(关汉卿《西厢记》)
⑨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⑩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