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21课 马致远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有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赏析: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目标学法1.了解马致远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认识马致远愤世嫉俗的叹世情怀和写景时的深远意境。
3.初步体会马致远曲中有画、咏史讽今的写法。
4.体会散曲写景与议论紧密结合的手法,学习散曲的表现手法。
《马致远散曲二首》:《【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描写了一幅景色秀美的山间暮景,应把握曲中的景物描写,以及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和作者的情怀。《双调·拨不断》则应准确理解此曲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以前朝历史为证,否定功名霸业的叹世情怀,并对作者的观点进行合理评价。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
晴岚(lán) 天霁(jì) 霏霏(fēi) 楸梧(qiū wú)
官冢(zhǒnɡ) 禾黍(shǔ)
2.字形辨析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一生从事杂剧和散曲创作,颇负盛名,人称“曲状元”,“姓名香贯梨园”。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有小令115首,套数16套,残套7套。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被推为元曲家第一。他的作品中大量愤世嫉俗作品写得很有激情,足以引起封建文人的共鸣,而作品同时表现出消极避世情绪,又迎合了许多历尽坎坷的士大夫的趣味。在艺术上,马致远善于将传统诗词技巧与来自民歌小调的散曲的表现手法融于一体,形成了本色而又清丽、豪放而又飘逸的独特风情,既适合民间传唱,又能供大人物们吟赏。他是一位成就很高的元曲作家。(2)背景链接
【双调·寿阳曲】
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双调·拨不断】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许浑原诗是这样的:“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在作者眼中,功名之大无过王图霸业,而王霸之业、功名地位又有何用呢?不也落得个残官禾黍、荒冢楸梧的结局?这种从感叹功名难遂到否定功名霸业,应该是作者看破红尘、官场失意后的意识提升。课文解读1.主旨感悟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此曲用极为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雨过天晴,夕阳照射下色彩绚丽、景色秀美、充满生机的山间暮景图。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和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对恬淡平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双调·拨不断】》作者大胆质问统治者称王称霸之功业有什么用处,过去的繁华如恶梦一般消失殆尽,达官显贵的坟墓一片荒凉。以一场恶梦,否定了历史上“英雄”们的王霸事业,反衬了没有官职的人的优游,表达了作者的失意情怀。2.句段赏析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品评:开句切入题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暗点题面的“山”字)。“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其中的“外”和“西”,把景物描写的境界扩大,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广阔的自然风光。“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明”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下文的描写无不由此字出,此可谓全曲之眼。“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品评: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此句与《西厢记》中的“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3)王图霸业成何用?
品评: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4)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品评: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一场恶梦”,这是对“王图霸业”的彻底否定,说那不过是一场恶梦。3.探究拓展
(1)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双调·拨不断》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怀。
剖析: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图霸业成何用”,接着写眼前所见:过去繁华的皇宫今已禾黍满目,达官显贵的坟墓成了一片楸梧荒冢,江山如故而人事已非。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场恶梦”,轰轰烈烈最终也不过是一场恶梦而已。(2)《【双调·拨不断】》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的诗入曲的。许浑的《金陵怀古》中有这样的诗句:“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马致远基本上一字不动地保留了这两句。因此,有人认为,此曲与许浑的诗相比,有很大差距,只能是拾人牙慧。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剖析:许浑的诗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同许浑一样,马致远也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王图霸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梦而已。不同的是,马致远的感慨,完全由自己的嘴中说出,和许浑笔下的景中之情是有所区别的。这样的化用就有新意,就有更多的创造性,而不是随手拾前人牙慧。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元曲 曲折 曲高和寡
B.铺翠 当铺 铺天盖地
C.一场 场合 逢场作戏
D.恶梦 恶心 恶贯满盈解析:A项,qǔ/qū/qǔ;B项,pū/pù/pū;C项,chǎnɡ;D项,è/ě/è。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
A.竹杆 禾黍 霸业 B.楸梧 天霁 屏风
C.晴岚 绵绣 残照 D.布衣 赠添 官冢解析:A项,杆—竿;C项,绵—锦;D项,赠—增。
答案:Ba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1)这首曲子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你的话描述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晚霞明雨收天霁”中的“明”字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你同意吗?请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2)重在分析“明”及其与全曲风景的关系。?
答案:(1)这支曲子写傍晚小山村雨过天晴的秀美景色。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镇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2)同意。因为这个“明”字恰到好处地表现了雨后晚晴给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感受,下文的描写无不由它生出,可以称得上是全曲风景描写之“眼”。 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