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1:49:26

文档简介

21. 马致远散曲二首 学案【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 适
邓玉宾
乾坤一转丸,日月双飞箭。浮生梦一场,世事云千变。万里玉门关,七里钓鱼滩。晓日长安近,秋风蜀道难。休干,误杀英雄汉。看看,星星两鬓斑。
【内容赏析】 _这首《闲适》小令抒写了作者厌倦世事、向往“闲适”生活的心绪,反映出对元统治的不满。连用班超、严子陵、李白等典故,阐明对仕途生活的厌弃。风格豪放,音韵铿锵,颇有阳刚之气。
【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
元曲家第一——马致远
马致远(约1250-约1321),名不详,字致远,号东篱。元宪宗、元世祖时期,有建功立业的抱负,
曾奔走求仕。成宗时期参加“元贞书会”,与艺人为伍进行戏剧活动。曾任江浙省务提举,后退隐。
马致远作杂剧15种,今存7种。散曲有小令115,套数16,残套7。在整个元代,他是个多产作家,其散曲声誉极高。朱权《太和正音谱》说其曲“不可与凡鸟共语,宜列群英之上”,被推为元曲家第一。
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小令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景,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景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这首小令在写景中透露出隐逸情致。
马致远描绘了一幅山村晚晴图,画意十足。小山村是山中的一个集市,花草、房舍构成了一幅世外桃源画。乍画乍晴,时雨时晴,雨过天晴,晚霞一抹,空气新鲜,花草滴露。天上彩霞,地上花草,交相辉映,整个山村景色明丽妩媚动人。夕阳残照,四山环抱,落日余晖,犹如锦屏风,更加苍翠。
1. 有人说本曲“一笔一景,曲中有画”,本文是如何层层写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层层描景,使山市晴岚景象鲜明突出。此曲题为“山市晴岚”,从曲中画面看,作者所写的是以“山市”为背景的“晴岚”。“花村外,草店西”首先展现的是“山市”,是鲜花盛放的村庄与商业性的草店。第三句“晚霞明雨收天霁”所写的是视觉中的山市景象。其中虽有雨过天晴的描写,但尚未直接写晴岚,只是为晴岚的描写铺垫。第四句写残照中的四围山色,其中虽有晴岚在,但未直接写出。直至第五句“又添铺翠”出现,作者才把晴岚及其造成的景致和盘托出。以“又添铺翠”这样的点睛般句子煞尾,使“山市”与“晴岚”的意象都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多层次多角度写景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写景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的写景就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1.从观察的角度、立足点、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同,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2.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即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描写景物:如李白的《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就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设问方式:
①本诗(词)是如何层层写景的。
②请从写景的顺序分析这首诗歌。
③本词从哪些角度写景的,结合诗句分析。
答题步骤:
1.先答出诗词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2.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这一方式有什么作用或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请完成“课后知能检测”第5题的第(1)小题
2.描绘这首曲子的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仰望天空,天空明净如洗,晚霞又照得满天光华绚艳,景色极为迷人。山村小镇四周的山峦,笼罩在夕阳的光辉里,给人一种柔和而明丽的感觉。本来就很美的像是小镇屏风的山峦,经过雨水的洗濯,又在夕阳的映照之下,还飘散着薄纱似的水汽,显得格外青翠,像是在原来的绿色上添上一层绿色。天上的晚霞和四周的山色,给这个山村小市增添了静谧气氛和美丽景色。
1.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
【鉴赏】 开句切入题目中的“山市”。“花村”指山花烂漫的山村。“草店”指山野小店(即“市”的象征)。其中的“外”和“西”,把视野放宽,不只是写“花村”和“草店”本身,而是写更宽阔的自然风光。“晚霞明”写山市上空景象——一片清新通明,霞光万丈。“雨收天霁”紧扣题目“晴”字,写出明丽的晚霞并非一般之明丽,而是雨过天晴后的通明透丽。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鉴赏】 紧接着“晚霞”,更具体地写出夕阳与山的一竿之距。山与雾气(晴岚)连成一片,使“锦屏风”般的“四围山色”铺翠添碧,更加鲜艳迷人。
【双调·拨不断】
这首小令,是化用唐代诗人许浑名作《金陵怀古》入曲的。南朝宋齐梁陈四代开国之君,都是出身微贱登上皇帝宝座的,即所谓的布衣中的“英雄”。马致远蔑视他们,认为他们的王霸事业,到头来不过是一场噩梦而已。
此曲是借古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元代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心中郁闷,他们多借咏史讽今,总结历史教训,借历史人物感叹人生如梦、富贵无常、居官得祸等。
马致远对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功名利禄做了大胆的否定,昔日的繁华只不过一时罢了。身后的凄凉令人不堪回首。繁华如梦,称王称霸者也不过成为土,对历史上统治者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自己作为下层知识分子不能实现抱负的失意,透出隐逸的情怀。
1.本曲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直接议论和化用唐诗来表达作者的观点。“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化用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2.咏史讽今是马致远散曲的一大特色。说说本曲是怎样表现作者的叹世情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曲先提出自己的疑问“王图霸业成何用”,接着写眼前所见:过去繁华的皇宫今天已经禾黍满目,达官显宦的坟墓成了一片楸梧荒冢,江山如故而人事已非。最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慨“一场恶梦”,轰轰烈烈最终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已。
1.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
【鉴赏】 曲的开头即以布衣中人向称王称霸的“英雄”发问。称王称霸、建功立业有什么用处?如果单从这一句看,显然有虚无甚至消极的情调,不过,从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心态看,这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对现实的否定。
2.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
【鉴赏】 这两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浑《金陵怀古》。意谓:昔日繁华的六代宫殿,如今满目禾黍,且千官的坟墓都长满了楸梧。这是对“王图霸业”的彻底否定,说那不过是一场噩梦。
秋思之祖马致远
马致远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他年轻时热衷功名,后来担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满意的,在职的时间大概也并不长。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在这样的蹉跎经历中,他渐渐心灰意懒,一面怀着满腹牢骚,一面宣称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隐士高人自居,同时又在道教中求解脱。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
【应用角度】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理想”、“转身”、“个性”、“寄托”等有关的话题中。
寻访马致远故居
2011年12月04日新浪讯,马致远故居很有《天净沙·秋思》意境。马致远故居坐落在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西落坡村。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大四合院。故居门前有小桥流水,门前的影背墙上现在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生平介绍。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细细地观察,发现故居门前的景物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很相似。现在门头沟区的文物部门已对“京西古道”加以保护,制定了开发规划,出台了保护条例并竖立了古迹标志。
“王平古道”穿村而过
韭园村位于九龙山麓。村中不少古迹都是金元时期的,可见该村建村应在辽金以前。该村是出入京西古道——“王平古道”的第一个古村落。在古时,京城里的人们以煤炭为薪,而西山遍藏乌金。于是,京西和山西、内蒙古一带拉煤运货的驼队、马帮就来往在西山古道上。远古风烟,筑城御边,驼队铃响,马帮来往,还有进香等宗教活动,使古道、西风、驼铃、瘦马等神奇故事流存在古道两侧。同时,古道边也逐渐形成了很多古村落。
【媒评文摘】 1.幽幽古道一直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薄雾里,那些古老的故事似乎也就此蔓延成永不落幕的传奇。
——河南文化产业网
2.现在门头沟区的文物部门已对“京西古道”加以保护,制定了开发规划,出台了保护条例并竖立了古迹标志。确实如此,对这些文物古迹,我们必须严加保护。
——《北京日报》
情归何处
——【越调·天净沙】秋思(散文版)
边缘行走
雨后的天空,一片阴霾,毫无水
洗后的清亮与明晰。雨后秋寒倒不言虚。在这秋日的傍晚,我不由得紧蹙眉头,裹紧身上并不暖和的衣襟。
路在前方,可是何处是尽头?情归何处?
既然无知无解,就停下来吧。在这雨后的黄昏,暂且歇息我疲惫的灵魂。
风起,西风起了。真的已是深秋。
额前的发随风起了,随风散了。
枯叶飘零,如蝶似舞,流转在水上,似悲还喜。
落叶归根,可是树也老,树老了是否也归尘归土?在这样的季节里却也止不住他对绿叶的追求,止不住对春天的渴盼。
藤已枯,可不改他向上的志向。身已死,不死的是不息的灵魂。
潺潺的溪水,驼背的小桥。时光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纵是在这乡间,从此岸到彼岸,你送出去了多少年少和希望?又迎回了几多衣锦还乡?
乌鸦的啼叫,啼醒不尽的情思。是归巢还是反哺?乌鸦生命的意义在此是否已经达到极致?
暮色迷离中,炊烟袅袅中。有人家上灯了,那灯可是为晚归的人儿燃起?朦胧摇曳的灯光里,可有父亲的烟雾缥缈、母亲牵挂的唠叨?可有妻子的望眼欲穿、幼儿的稚声娇啼?
路在前方,前方的温暖不属于我,我的父母妻儿,我的深情厚谊,为了这一场漂泊,都在我的身后默默伫立。为了这场生命之旅,我将他们静置心底最温柔最甜蜜的梦乡里。
西风真的起了。马尾抚上面颊。起身,轻抚这伴我一路漂泊的伴儿,看着渐长的毛,不觉有些心酸:马儿啊,不是我不心疼,是这一路太遥远,是心太执着……
举步。前方的灯盏依然不属于我。
什么时候,才能到达我的终点?那时,是否一切又回到了起点?那时,我是否还能对这场生命的漂泊无怨无悔?是否,心底的温柔才是我最后的追求?
(摘自边缘行走的博客,有删改)
【精要赏析】 本文是对马致远作品的成功改写,表达了由秋景勾起的天涯羁旅的思乡之情。作者在准确把握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想象,对秋景和原作者的浓重乡愁作了渲染。一连串的疑问,淋漓尽致地传达了原作的内心世界的波澜。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晴岚(lán)   禾黍(shǔ)   恶贯满盈(yínɡ)
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 楸梧(qiū) 补苴罅漏(xià)
荆钗布裙(chāi)
C.天霁(jì) 河蚌(bànɡ) 得不偿失(chánɡ)
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 官冢(zhǒnɡ)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解析】 A项,“秣”应读mò;B项,“轧”应读yà;D项,“剖”应读“pōu”。
【答案】 C
2.解释下列词语。
(1)晴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竿残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雨后空中雾气。(2)雨后天放晴。(3)太阳西下,离山只有一竿子高。
3.常识填空
马致远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等人并称为“________”,他的小令名作________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中________是曲子的名字。
【答案】 元曲四大家 《天净沙·秋思》 秋思
4.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花村外,______________ ,晚霞明雨收天霁。
(2)四围山一竿残照里,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问英雄, 王图霸业成何用?
(4)禾黍高低六代宫,______________ ,一场恶梦。
【答案】 (1)草店西 (2)锦屏风又添铺翠 (3)布衣中 (4)楸梧远近千官冢
二、课内阅读
5.阅读【双调·拨不断】,回答(1)~(2)题。
(1)这首曲中“一场恶梦”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历代称王称霸者“王图霸业”的否定,曲折地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心情。
(2)这首曲从抒情角度看,是如何怀古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曲直接从吊古之情出发,语迫情急,直抒胸臆。
三、课外阅读
6.元代马致远的杂剧《汉宫秋》第三折戏中,汉元帝在灞桥送别王昭君出塞和亲时,有下面一段曲词。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苍,人搠(shuò)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蜇①;泣寒蜇,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 ①寒蜇:寒蝉。
(1)有人赞赏《汉宫秋》的词曲“写景写情,当行出色”。这段曲词描写了汉元帝所见、所想的哪两种情景?表现了汉元帝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旷远悲凉的深秋塞外景况;凄清阴冷的秋夜王宫景象。感叹昭君远去塞外的艰辛,伤心离别;想象独自返回王宫的凄凉,痛感孤独。
(2)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试简析它们各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与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7.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
送 别
刘 致
和风闹燕莺,丽日明桃杏。长江一线平,暮雨千山静。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梦里思梁宛,花时别渭城。长亭,咫尺人孤零,愁听,阳关第四声。
(1)找出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抒发了自己依依惜别的情怀的意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曲子借“折柳”、“梁宛”、“渭城”、“长亭”等四种富有象征意义的事物抒发了自己依依惜别的情怀。
★(2)(对应《【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重难突破”第1题)整首曲子,无论是写景,还是言情,都是极富层次感的,请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先说景,“和风”、“丽日”、“燕莺”、“桃杏”,明亮的色彩,突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晚间雨后的寂静却引来了点点愁思,由喜入悲,错落有致。再说情,折柳送别,难分难舍,而“梦里”句,则把与友人身处两地的相思之情作了梦幻式的深层开拓,使情境由客观的时空序列转入主观的时空序列,拉开了时间的广度和空间的深度,令人读后余味无穷。
四、语言表达
8.请以马致远的【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之意境写一副对联。字数不限。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霁雨初沾芳草地 疏烟晚落彩云天
9.欣赏下面的漫画,然后回答问题。
(1)用简明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面左边一个中年人,仅挑一只桶,桶上写着“物质生活”;右下方有一只写着“文化生活”的桶,似乎在向中年人诉说着什么。
(2)结合漫画,合理想象,以“文化生活”那只桶的口吻拟写一句话。(不超过15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落下我,你会走不远的。
②别落下我,我也很重要的啊。。
课件56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