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原卷版+解析版+讲解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9:23:27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不是附庸风雅的文人,也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者。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有hán① 涵 养的心。就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为了解救金翠莲父女,不仅把盘缠给了他们傍身,还跑去找郑屠。所以才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大快人心。就像种树人杨善洲,他把生命的一半给了沙漠,用行动来实现他的誓言,跟沙漠死磕到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他多年来的一意孤行,最终将沙漠变成绿洲。又像在大山创办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一个人,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她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平凡人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还是不倒的jǐ liáng② 脊梁 ,更是不灭的蜡烛。由此可见,英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也可以是那些其貌不扬、朴实无华、fǔ③ 俯 身于地的,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附庸风雅 B.伟大 C.誓言 D.一意孤行
【解析】D.“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用“坚持不懈”。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5)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7)《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 , 寒林空见日斜时 。
(8)韩愈行至蓝关,回望秦岭,发出“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疑问,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别号饮冰室主人。
B.雨果,美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C.《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
D.令,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等。
【解析】B.雨果是法国作家。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这首诗出自《艾青诗选》,这首诗是( D )(3分)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北方》
C.《雪里钻》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7.阅读名著《艾青诗选》片段,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贵阳名校联考)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马南五岁,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沙土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南,马南你慢点儿跑啊!地硬,别摔着了,痛。
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的风沙中。
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上有障碍,顺上风,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到了罗布泊①。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若隐若现地钻进马南的耳朵里。
一天,马南可能是跑累了,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前的路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水那么,嗬嗨!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嗨!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嘿……”
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道,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流下来的汗,贴在他的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大象啊,它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画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廓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大耳朵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跟它相比,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的样子,马南圆睁双眼,一脸的迷茫。
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    。
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边抹着脸上的灰土,边哭着问张开钰。
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马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说,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脸,摸着他脸颊上一层层被风沙吹得皲裂的皱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大人小孩开心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猪屎味儿飘了起来。
金色的秋天来临时,基地更忙了。
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了,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测站下班返回。
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砰”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抱着马南,任凭泪水流了满面。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注释】①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现已干涸,仅为大片盐壳。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
8.下面选项中与小说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D )(3分)
A.马南听力有碍 B.马南骑“小象” C.马南寻找大象 D.马南听力恢复
【解析】D.小说没有提及马南听力恢复。
9.若删去“打夯歌”的具体内容,并不影响情节的发展,作者为什么要写?(4分)
“打夯歌”提到了罗布泊水质是咸的、天气变化大等内容,写出罗布泊环境的恶劣,不适宜居住,然而马南一家却在这里生活与工作,从侧面烘托出马南父母工作环境的艰苦。
10.根据前后文判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她也风一样跑了过去 B.她连滚带爬扑了进去
C.她气喘吁吁钻了过去 D.她不顾一切跟了进去
11.小说结尾处提到原子弹爆炸的声音如“撕裂般的巨响”,张开钰却认为这声音“太美妙了”,为什么?(4分)
“撕裂般的巨响”代表着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而这成功是以马南爸爸为代表的科技研究者及其家人热爱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艰苦付出换来的。张开钰深知这成功来之不易,她为祖国及科研人员而骄傲,为国家的进步而激动,也为自己一家的付出有了收获而感到欣慰,所以她认为这声音“太美妙了”。
成大事者需要关注小节
佚 名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落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要关注小节。
②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做出了大事情。
③“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④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⑤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⑥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拘小节,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选自教育网,有删改)
12.下列名言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C )(3分)
A.规则是秩序,是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析】A.此句论述了规则的重要性;B.此句论述了“惜时”“勤奋”的重要性;D.此句论述了“时间的珍贵”。
13.本文论证严密而丝丝入扣,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第①段介绍了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既可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简洁明了,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引出小节对个人发展作用的阐述。
C.第③至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明关注小节不仅能得到众人的认可,更是成大事的基础。
D.第⑥段由个人延伸到社会的要求,点出注重小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契合,使论述更为深刻。
【解析】A.第①段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可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14.第③段主要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事例的作用。(4分)
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笔记本上记“守则”和周恩来总理机场笔直站立送外国元首及夫人的例子。论证了“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15.你的同学小雨不拘小节,比如他本能写一手好字,但上交的作业总是潦草,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劝导。(4分)
示例:小雨同学,我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工整漂亮,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写作业时,也注意下细节,发挥你的优势呢?要知道,生活中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也是你成功的基石。
(三)古代诗文阅读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之,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④同列:同僚。⑤诘:追问,询问。
16.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C )(3分)
A.他不敢跟朝士结仇 B.他并不介意朝士之举
C.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D.他对朝士的无礼极为不屑
【解析】C.根据“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可知,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17.请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4分)
示例:吕蒙正不喜计人过(或吕蒙正雅量;吕蒙正大度)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B )(3分)
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 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B.令诘其官位姓名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C.则终身不能忘 则是无礼(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D.是小子亦参政耶 是鸟也(《北冥有鱼》)
【解析】A.在;B.他/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就;D.表判断,这。
【参考译文】
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江亭夜月送别(其一)
[唐]王勃
江送巴南①水,山横②塞北③云。
津亭④秋月夜,谁见泣离群⑤。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唐]王勃
乱烟⑥笼碧砌⑦,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②横:横亘。③塞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④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⑤离群:离开同伴。⑥乱烟:凌乱的烟雾。⑦碧砌:青石台阶。
19.下列意象中,没有在两首诗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D )(3分)
A.江 B.亭 C.山 D.云
【解析】D.“云”这个意象只在《江亭夜月送别》(其一)中出现。
20.王勃这两首同是送别诗,在表达感情的手法上却大有不同。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言离愁,抒情稍显浅露;第二首以“江山此夜寒”作结,则含蓄蕴藉得多,尤其“寒”字极妙。请你结合第二首诗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
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一个“寒”字极力写出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21.下面是小明介绍“自强不息”的内容,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①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引用《易经》中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②清华大学的校训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
③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取自于《易经》。
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
⑤后来,清华大学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直至今日。
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位列“五经”之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②⑥①⑤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①⑤②④③
【解析】A.第③句引出话题,第⑥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承接“它取自于《易经》”,第②句承接“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第④句另起话题,写设置校训的来由,第①句承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第⑤句“后来”“直至今日”写其发展和现状,为末句。排序为③⑥②④①⑤,故选A。
22.请以“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比赛的评选要点……”为开头,向参赛选手陈述下表内容。要求信息完整,连贯通顺,思路清晰。(6分)
“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评选要点
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 形象风度
围绕主题,具体感人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 精神饱满,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语速恰当,自然流畅 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示例: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比赛的评选要点:本次演讲评选的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和形象风度。演讲内容要求围绕主题,具体感人;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规范,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自然流畅。形象风度要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23.活动中,小李撰写了一篇演讲词,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自信、自立、自强是人生中最耀眼的三盏明灯。②自信,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拥有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自立,让我们学会独立,不再过分地依赖父母;自强,让我们努力向上,发愤图强,勇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③可以说,这三盏明灯,照耀着我们长大、成才,照耀着我们走向未知且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④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⑤作为承载未来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第④句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将“建立”改为“树立”。
五、写作能力(60分)
24.一个微笑,能驱散久埋心底的阴霾;一份宽容,能让人生之路海阔天空;一点坚持,能让理想之帆驶向彼岸……奶奶的叮咛是力量,老师的眼神也是力量;挫折、磨难是力量,书籍、道理也是力量;万众一心是力量,心底的梦想也是力量……
  请你以“有一种力量叫    ”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结合自身经历抓住导语中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除诗歌外的文体皆可,但必须文体明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3
一、书写水平(5分)
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不是附庸风雅的文人,也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者。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有hán① 涵 养的心。就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为了解救金翠莲父女,不仅把盘缠给了他们傍身,还跑去找郑屠。所以才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大快人心。就像种树人杨善洲,他把生命的一半给了沙漠,用行动来实现他的誓言,跟沙漠死磕到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他多年来的一意孤行,最终将沙漠变成绿洲。又像在大山创办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一个人,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她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平凡人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还是不倒的jǐ liáng② 脊梁 ,更是不灭的蜡烛。由此可见,英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也可以是那些其貌不扬、朴实无华、fǔ③ 俯 身于地的,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附庸风雅 B.伟大 C.誓言 D.一意孤行
【解析】D.“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用“坚持不懈”。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 。[李白《行路难》(其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4)槲叶落山路, 枳花明驿墙 。(温庭筠《商山早行》)
(5)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7)《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秋草独寻人去后 , 寒林空见日斜时 。
(8)韩愈行至蓝关,回望秦岭,发出“ 云横秦岭家何在 ? 雪拥蓝关马不前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疑问,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别号饮冰室主人。
B.雨果,美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C.《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
D.令,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等。
【解析】B.雨果是法国作家。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下面这首诗出自《艾青诗选》,这首诗是( D )(3分)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北方》
C.《雪里钻》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7.阅读名著《艾青诗选》片段,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贵阳名校联考)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马南五岁,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沙土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南,马南你慢点儿跑啊!地硬,别摔着了,痛。
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的风沙中。
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上有障碍,顺上风,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到了罗布泊①。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若隐若现地钻进马南的耳朵里。
一天,马南可能是跑累了,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前的路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水那么,嗬嗨!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嗨!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嘿……”
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道,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流下来的汗,贴在他的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大象啊,它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画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廓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大耳朵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跟它相比,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的样子,马南圆睁双眼,一脸的迷茫。
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    。
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边抹着脸上的灰土,边哭着问张开钰。
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马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说,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脸,摸着他脸颊上一层层被风沙吹得皲裂的皱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大人小孩开心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猪屎味儿飘了起来。
金色的秋天来临时,基地更忙了。
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了,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测站下班返回。
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砰”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抱着马南,任凭泪水流了满面。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注释】①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现已干涸,仅为大片盐壳。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
8.下面选项中与小说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D )(3分)
A.马南听力有碍 B.马南骑“小象” C.马南寻找大象 D.马南听力恢复
【解析】D.小说没有提及马南听力恢复。
9.若删去“打夯歌”的具体内容,并不影响情节的发展,作者为什么要写?(4分)
“打夯歌”提到了罗布泊水质是咸的、天气变化大等内容,写出罗布泊环境的恶劣,不适宜居住,然而马南一家却在这里生活与工作,从侧面烘托出马南父母工作环境的艰苦。
10.根据前后文判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她也风一样跑了过去 B.她连滚带爬扑了进去
C.她气喘吁吁钻了过去 D.她不顾一切跟了进去
11.小说结尾处提到原子弹爆炸的声音如“撕裂般的巨响”,张开钰却认为这声音“太美妙了”,为什么?(4分)
“撕裂般的巨响”代表着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而这成功是以马南爸爸为代表的科技研究者及其家人热爱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艰苦付出换来的。张开钰深知这成功来之不易,她为祖国及科研人员而骄傲,为国家的进步而激动,也为自己一家的付出有了收获而感到欣慰,所以她认为这声音“太美妙了”。
成大事者需要关注小节
佚 名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落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要关注小节。
②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做出了大事情。
③“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④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⑤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⑥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拘小节,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选自教育网,有删改)
12.下列名言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C )(3分)
A.规则是秩序,是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析】A.此句论述了规则的重要性;B.此句论述了“惜时”“勤奋”的重要性;D.此句论述了“时间的珍贵”。
13.本文论证严密而丝丝入扣,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第①段介绍了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既可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简洁明了,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引出小节对个人发展作用的阐述。
C.第③至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明关注小节不仅能得到众人的认可,更是成大事的基础。
D.第⑥段由个人延伸到社会的要求,点出注重小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契合,使论述更为深刻。
【解析】A.第①段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可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14.第③段主要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事例的作用。(4分)
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笔记本上记“守则”和周恩来总理机场笔直站立送外国元首及夫人的例子。论证了“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15.你的同学小雨不拘小节,比如他本能写一手好字,但上交的作业总是潦草,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劝导。(4分)
示例:小雨同学,我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工整漂亮,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写作业时,也注意下细节,发挥你的优势呢?要知道,生活中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节也是你成功的基石。
(三)古代诗文阅读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之,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④同列:同僚。⑤诘:追问,询问。
16.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C )(3分)
A.他不敢跟朝士结仇 B.他并不介意朝士之举
C.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D.他对朝士的无礼极为不屑
【解析】C.根据“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可知,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17.请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4分)
示例:吕蒙正不喜计人过(或吕蒙正雅量;吕蒙正大度)
18.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B )(3分)
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 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B.令诘其官位姓名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C.则终身不能忘 则是无礼(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D.是小子亦参政耶 是鸟也(《北冥有鱼》)
【解析】A.在;B.他/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就;D.表判断,这。
【参考译文】
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他。退朝以后,吕蒙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江亭夜月送别(其一)
[唐]王勃
江送巴南①水,山横②塞北③云。
津亭④秋月夜,谁见泣离群⑤。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唐]王勃
乱烟⑥笼碧砌⑦,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②横:横亘。③塞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④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⑤离群:离开同伴。⑥乱烟:凌乱的烟雾。⑦碧砌:青石台阶。
19.下列意象中,没有在两首诗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D )(3分)
A.江 B.亭 C.山 D.云
【解析】D.“云”这个意象只在《江亭夜月送别》(其一)中出现。
20.王勃这两首同是送别诗,在表达感情的手法上却大有不同。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言离愁,抒情稍显浅露;第二首以“江山此夜寒”作结,则含蓄蕴藉得多,尤其“寒”字极妙。请你结合第二首诗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
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一个“寒”字极力写出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21.下面是小明介绍“自强不息”的内容,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①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引用《易经》中君子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②清华大学的校训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对清华大学的影响。
③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取自于《易经》。
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
⑤后来,清华大学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直至今日。
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位列“五经”之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
A.③⑥②④①⑤ B.③②⑥①⑤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①⑤②④③
【解析】A.第③句引出话题,第⑥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承接“它取自于《易经》”,第②句承接“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第④句另起话题,写设置校训的来由,第①句承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梁启超”,第⑤句“后来”“直至今日”写其发展和现状,为末句。排序为③⑥②④①⑤,故选A。
22.请以“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比赛的评选要点……”为开头,向参赛选手陈述下表内容。要求信息完整,连贯通顺,思路清晰。(6分)
“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评选要点
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 形象风度
围绕主题,具体感人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 精神饱满,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语速恰当,自然流畅 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示例: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比赛的评选要点:本次演讲评选的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和形象风度。演讲内容要求围绕主题,具体感人;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规范,吐字清晰;语速恰当,自然流畅。形象风度要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23.活动中,小李撰写了一篇演讲词,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改。(6分)
①自信、自立、自强是人生中最耀眼的三盏明灯。②自信,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拥有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自立,让我们学会独立,不再过分地依赖父母;自强,让我们努力向上,发愤图强,勇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③可以说,这三盏明灯,照耀着我们长大、成才,照耀着我们走向未知且充满坎坷的人生之路……④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⑤作为承载未来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第④句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将“建立”改为“树立”。
五、写作能力(60分)
24.一个微笑,能驱散久埋心底的阴霾;一份宽容,能让人生之路海阔天空;一点坚持,能让理想之帆驶向彼岸……奶奶的叮咛是力量,老师的眼神也是力量;挫折、磨难是力量,书籍、道理也是力量;万众一心是力量,心底的梦想也是力量……
  请你以“有一种力量叫    ”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结合自身经历抓住导语中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除诗歌外的文体皆可,但必须文体明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新考向)讲解课件
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03
范围:2单元
一、书写水平(5分)
1. 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此项根据作文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
二、基础积累(共4道小题,20分)
  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不是附.庸.风.雅.的文人,也不
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者。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一颗有hán① 养的心。就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为了解救金翠莲父女,
不仅把盘缠给了他们傍身,还跑去找郑屠。所以才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大快人
心。就像种树人杨善洲,他把生命的一半给了沙漠,用行动来实现他的誓.言.,跟沙
漠死磕到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他多年来的一.意.孤.行.,最终将沙漠变成绿洲。
又像在大山创办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一个人,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她不仅是
我们每一位平凡人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还是不倒的jǐ liáng② ,更是不灭
的蜡烛。由此可见,英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也可以是那些其貌不扬、朴实无华、
fǔ③ 身于地的,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
涵 
脊梁 
俯 
2. 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4分)
3. 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D )(3分)
A. 附庸风雅 B. 伟大 C. 誓言 D. 一意孤行
【解析】D.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
做。是贬义词,用在此处不合语境,可用“坚持不懈”。
D
4. 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0分)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李白《行路难》(其一)]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
见赠》)
(4)槲叶落山路, 。(温庭筠《商山早行》)
(5)露从今夜白, 。(杜甫《月夜忆舍弟》)
(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我爱
这土地》)
玉盘珍羞直万钱 
云归而岩穴暝 
怀旧空吟闻笛赋 
枳花明驿墙 
月是故乡明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7)《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寂寞、怅
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8)韩愈行至蓝关,回望秦岭,发出“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疑问,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秋草独寻人去后 
寒林空见日斜
时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
前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 《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别号饮冰室主人。
B. 雨果,美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长篇小说。
C. 《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
D. 令,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
方的母亲)等。
【解析】B. 雨果是法国作家。
B
三、阅读能力(共15道小题,50分)
(一)整本书阅读
6. 下面这首诗出自《艾青诗选》,这首诗是( D )(3分)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
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
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A. 《大堰河——我的保姆》 B. 《北方》
C. 《雪里钻》 D.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D
7. 阅读名著《艾青诗选》片段,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2分)
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
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
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
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
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感激和
赞美之情。
(二)现代文阅读
(贵阳名校联考)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马南五岁,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沙土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
南,马南你慢点儿跑啊!地硬,别摔着了,痛。
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的风沙中。
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上有障碍,顺上风,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
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
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到了罗布泊①。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
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
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若隐若现地
钻进马南的耳朵里。
一天,马南可能是跑累了,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前的路
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
水那么,嗬嗨!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嗨!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
嘿……”
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道,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
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流下来的汗,贴在他的
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大象啊,它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
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画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
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
廓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大耳朵
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跟它相比,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
的样子,马南圆睁双眼,一脸的迷茫。
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
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     。
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
土人儿。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边抹着脸上的灰土,
边哭着问张开钰。
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
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马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说,
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脸,摸着他脸颊上一层层被风沙吹得
皲裂的皱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
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
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大人小孩开心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
的猪屎味儿飘了起来。
金色的秋天来临时,基地更忙了。
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了,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
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
测站下班返回。
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
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
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砰”
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抱着马南,任凭泪水流了满面。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注释】①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现已干涸,仅为大片
盐壳。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
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
8. 下面选项中与小说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D )(3分)
A. 马南听力有碍 B. 马南骑“小象”
C. 马南寻找大象 D. 马南听力恢复
【解析】D. 小说没有提及马南听力恢复。
9. 若删去“打夯歌”的具体内容,并不影响情节的发展,作者为什么要写?
(4分)
“打夯歌”提到了罗布泊水质是咸的、天气变化大等内容,写出罗布泊环境的恶
劣,不适宜居住,然而马南一家却在这里生活与工作,从侧面烘托出马南父母工
作环境的艰苦。
D
10. 根据前后文判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B )(3分)
A. 她也风一样跑了过去 B. 她连滚带爬扑了进去
C. 她气喘吁吁钻了过去 D. 她不顾一切跟了进去
11. 小说结尾处提到原子弹爆炸的声音如“撕裂般的巨响”,张开钰却认为这声音
“太美妙了”,为什么?(4分)
“撕裂般的巨响”代表着原子弹爆炸的成功,而这成功是以马南爸爸为代表的
科技研究者及其家人热爱祖国、不畏艰难险阻、艰苦付出换来的。张开钰深知
这成功来之不易,她为祖国及科研人员而骄傲,为国家的进步而激动,也为自
己一家的付出有了收获而感到欣慰,所以她认为这声音“太美妙了”。
B
成大事者需要关注小节
佚 名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
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落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
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不屑于做琐碎
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
排斥“扫一屋”呢?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要关注小节。
②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做出了大事情。
③“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
书或者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
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忽视
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
“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
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
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
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
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
许。“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
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④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
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
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
事奠定了基础。
⑤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
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
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
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
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
社会有益的大事。
⑥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
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
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拘小节,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
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选自教育网,有删改)
12. 下列名言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C )(3分)
A. 规则是秩序,是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B.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解析】A. 此句论述了规则的重要性;B. 此句论述了“惜时”“勤奋”的重要
性;D. 此句论述了“时间的珍贵”。
C
13. 本文论证严密而丝丝入扣,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
A. 第①段介绍了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既可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又能引起读
者的阅读兴趣。
B. 第②段简洁明了,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引出小节对个人
发展作用的阐述。
C. 第③至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明关注小节不仅能得到众人的认可,更是
成大事的基础。
D. 第⑥段由个人延伸到社会的要求,点出注重小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契合,使
论述更为深刻。
【解析】A. 第①段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可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A
14. 第③段主要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事例的作用。(4分)
举了美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笔记本上记“守则”和周恩来总理机场笔直站立送
外国元首及夫人的例子。论证了“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
人的认可和支持”,进而论证中心论点。
15. 你的同学小雨不拘小节,比如他本能写一手好字,但上交的作业总是潦草,请
结合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劝导。(4分)
示例:小雨同学,我们都知道你的字写得工整漂亮,但是为什么不能在写作业
时,也注意下细节,发挥你的优势呢?要知道,生活中一些容易被人忽视的细
节也是你成功的基石。
(三)古代诗文阅读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
“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之,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
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
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
官员。④同列:同僚。⑤诘:追问,询问。
16. 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C )(3分)
A. 他不敢跟朝士结仇 B. 他并不介意朝士之举
C. 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D. 他对朝士的无礼极为不屑
【解析】C. 根据“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
损?”可知,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17. 请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4分)
示例:吕蒙正不喜计人过(或吕蒙正雅量;吕蒙正大度)
C
18.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B )(3分)
A. 有朝士于.帘内指之 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B. 令诘其.官位姓名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C. 则.终身不能忘 则.是无礼(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D. 是.小子亦参政耶 是.鸟也(《北冥有鱼》)
【解析】A. 在;B. 他/表示加强诘问语气;C. 就;D. 表判断,这。
B
【参考译文】
吕蒙正丞相不喜欢计较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
官员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来参政啊?”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就走
过去了。吕蒙正的同僚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
他。退朝以后,吕蒙正的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说:
“如果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就终身不能再忘记,因此不如不知道(为好)。不去追
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又有什么损失呢?”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气量。
江亭夜月送别(其一)
[唐]王勃
江送巴南①水,山横②塞北③云。
津亭④秋月夜,谁见泣离群⑤。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唐]王勃
乱烟⑥笼碧砌⑦,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②横:横亘。③塞北:指长城以北。亦
泛指我国北边地区。④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⑤离群:离
开同伴。⑥乱烟:凌乱的烟雾。⑦碧砌:青石台阶。
19. 下列意象中,没有在两首诗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D )(3分)
A. 江 B. 亭 C. 山 D. 云
【解析】D. “云”这个意象只在《江亭夜月送别》(其一)中出现。
20. 王勃这两首同是送别诗,在表达感情的手法上却大有不同。第一首用“谁见泣
离群”直言离愁,抒情稍显浅露;第二首以“江山此夜寒”作结,则含蓄蕴藉
得多,尤其“寒”字极妙。请你结合第二首诗对此做简要分析。(4分)
第二首用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手法委婉(间接)地表达离情,一个“寒”字
极力写出了友人离去后诗人心情的沉重与冷寂。
D
四、综合运用(共3道小题,15分)
  学校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21. 下面是小明介绍“自强不息”的内容,其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
①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做《论君子》的著名演讲,引用《易经》中君子
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来激励清华学子。
②清华大学的校训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五千年中华文明对清华大学
的影响。
③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取自于《易经》。
④促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成为清华大学校训的,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梁启超。
A
⑤后来,清华大学又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校训,直至今日。
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位列“五经”之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
源流!
A. ③⑥②④①⑤ B. ③②⑥①⑤④
C. ⑥③①⑤②④ D. ⑥①⑤②④③
【解析】A. 第③句引出话题,第⑥句“《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之一”承
接“它取自于《易经》”,第②句承接“是中华文明重要的源流”,第④句另
起话题,写设置校训的来由,第①句承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梁启超”,第⑤句“后来”“直至今日”写其发展和现状,为末句。排序为③
⑥②④①⑤,故选A。
22. 请以“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比赛的评选要点……”为开头,向参
赛选手陈述下表内容。要求信息完整,连贯通顺,思路清晰。(6分)
“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评选要点
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 形象风度
围绕主题,具体感人 语言规范,吐字清晰 精神饱满,情感丰富
构思巧妙,引人入胜 语速恰当,自然流畅 朴素端庄,举止得体
示例:各位选手,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演讲比赛的评选要点:本次演讲评选
的要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和形象风度。演讲内容要求
围绕主题,具体感人;构思巧妙,引人入胜。语言表达要求语言规范,吐
字清晰;语速恰当,自然流畅。形象风度要求精神饱满,情感丰富;朴素
端庄,举止得体。
23. 活动中,小李撰写了一篇演讲词,其中有两处表达不妥,请找出来并修
改。(6分)
①自信、自立、自强是人生中最耀眼的三盏明灯。②自信,可以让我们随
时随地拥有一种健康、积极的心态;自立,让我们学会独立,不再过分地依赖
父母;自强,让我们努力向上,发愤图强,勇敢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③
可以说,这三盏明灯,照耀着我们长大、成才,照耀着我们走向未知且充满坎
坷的人生之路……④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自强不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
贵精神!⑤作为承载未来的中学生,我们应当建立远大理想,永远奋发向上,
把自强不息这一精神发扬光大。
第④句缺少主语,删除“通过”或“使”。第⑤句词语搭配不当,将“建立”
改为“树立”。
五、写作能力(60分)
24. 一个微笑,能驱散久埋心底的阴霾;一份宽容,能让人生之路海阔天空;一点
坚持,能让理想之帆驶向彼岸……奶奶的叮咛是力量,老师的眼神也是力量;
挫折、磨难是力量,书籍、道理也是力量;万众一心是力量,心底的梦想也是
力量……
  请你以“有一种力量叫     ”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结合自身经历抓住导语中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2)除诗歌外的文体皆可,但必须文体明确,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自己的发现、思考和感悟。
(4)符合生活常理,内容健康,文体明确。
(5)勿抄袭、套作,勿出现真实人名、校名等信息。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