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2《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29张PPT)+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2《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教学课件(共29张PPT)+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20:27:4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时间 1课时
课题 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隶属苏科版八年级生物教材"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章节,作为连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合理膳食"知识模块的核心环节,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教学功能。教材通过消化道器官模型图、消化过程示意图等可视化工具,系统呈现了从口腔到肛门的消化系统组成,重点阐释了物理性消化(如机械研磨)与化学性消化(酶解作用)的协同机制。知识脉络清晰划分为三层次:消化系统解剖结构→食物分解过程→营养吸收原理,符合"结构-功能-应用"的认知逻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通过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初步养成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树立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通过对比小肠绒毛与内表面和外表面结构的差异,理解形态特征与营养吸收的适应性关系,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的分解流程图,说明大分子物质逐步降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的能量转化本质。 科学思维:能通过实验(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培养科学探究思维 探究实践:运用数学建模计算小肠绒毛表面积扩增倍数(约600倍),量化结构优化对吸收效率的影响 态度责任:分析膳食纤维促进肠道蠕动的科学原理,制定预防便秘的饮食方案,设计社区营养知识宣传海报,用小肠吸收原理解释老年人补钙的注意事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 出示复习题,抢答: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哪些结构? 2.图中消化腺5兄弟分别叫什么名字?各自分泌什么消化液?是否含消化酶?分别能消化什么物质?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旧知。
新课导入 营养物质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呢? 激发探索欲望,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新知探究 活动1:食物的消化 引导学生观察P12-13的图13-11、13-12、13-13示意图,尝试找到下列问题答案并记录: 1.淀粉在哪里被彻底消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2.蛋白质在哪里被初步消化?哪里被彻底消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3.脂肪在哪里被消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的答案进行点评、补充。 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成麦芽糖,还有很多淀粉以及蛋白质、脂肪没有被分解。口腔中的食物随着人的吞咽,经咽和食管进入胃。 介绍胃、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模拟活动: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剪下代表淀粉、蛋白质、脂肪的纸片,将一部分纸片剪成初步消化产物,一部分纸片剪成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放入盒中相应的空格内。 教师点评、补充。 构建概念:消化。 观察P12-13的图13-11、13-12、13-13示意图,学生回答问题。 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学生回答问题: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呈囊状,胃的内壁有黏膜,里面有胃腺,胃腺能够分泌胃液。 胃液呈强酸性,其中的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食物在胃的蠕动和胃液的作用下形成粥状的食糜,进入小肠。 学生小组合作。 学生回答问题,逐一进行汇报。 观察学习 :仔细观看消化系统模型或图示,明确各器官位置及功能。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消化液的作用,记录并分享各自的理解。 动手实践 :通过绘制淀粉消化流程图,加深对从初步消化到彻底消化过程的认识。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P14前2段文字,说出下列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哪里被吸收? 有多少被吸收?出示问题: 1.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最后进入什么地方? 4.人体主要的吸收器官是什么? 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代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的纸片放入相应血液中;再剪一些代表水、无机盐、维生素的纸片,也放入相应血液中。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展示猪(或鸡、羊)小肠实物或图片,提问:“小肠在消化系统中有什么作用?” 介绍实验目的:“今天我们要通过实验观察小肠的结构,探究它为什么适合吸收营养物质。” 分发实验材料(新鲜小肠、镊子、解剖剪、培养皿、清水、放大镜)。 强调实验安全(正确使用解剖剪,避免割伤)。 演示操作: 用镊子夹取一段小肠,用清水冲洗干净。 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内表面。 将小肠放入培养皿的清水中,沿剪口翻开。 巡回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操作,提醒观察要点。 提问引导: “用手指抚摸小肠内表面时,有什么感觉?”(柔软、凹凸不平) “用放大镜观察到了什么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皱襞、绒毛,增大吸收面积) “为什么小肠需要这么大的吸收面积?”(提高营养吸收效率) 总结小肠的结构特点(皱襞、绒毛、微绒毛)及其与吸收功能的关系。 归纳实验结论:“小肠通过皱襞、绒毛等结构增大表面积,从而提高营养吸收效率。” 拓展提问:“如果小肠内壁是光滑的,会怎样?”(吸收效率降低,影响营养摄取) 布置作业:查阅资料,了解其他消化器官(如胃、大肠)的结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小肠的内表面与外表面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2.小肠的结构特点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什么意义? 阅读P14前2段文字,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 观察教师展示的小肠样本,思考小肠的功能。 检查实验材料,明确实验步骤。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用镊子取小肠,清洗干净。 小心剪开小肠,观察内表面。 将小肠放入清水培养皿,用手指抚摸内表面,感受其结构(柔软、有褶皱)。 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壁的皱襞和绒毛,对比教材图13-14、13-15。 分享观察结果,描述小肠内表面的触感和结构特点。 结合教材图片,讨论皱襞和绒毛的作用。 得出结论:小肠的褶皱和绒毛大大增加了表面积,使其更高效地吸收营养物质。 记录实验结论,理解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思考拓展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如营养不良可能与小肠病变有关)。 回答问题。
【习题巩固】 1.为助力低碳发展,部分餐饮业用“可食用”的大米吸管替代塑料吸管,这种吸管可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吸收。下列关于大米吸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成分是脂肪 B.在胃中开始被消化 C.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 D.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答案】C 【分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食物中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详解】A.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而非脂肪,故A不符合题意。 B.淀粉的消化起始于口腔,胃中无分解淀粉的酶,故B不符合题意。 C.淀粉最终在小肠中被胰液和肠液中的酶彻底分解为葡萄糖,故C符合题意。 D.氨基酸是蛋白质的消化产物,淀粉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下列与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 A.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 B.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答案】C 【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密切相关,需区分与吸收直接相关的结构特征。 【详解】A.小肠长度长,增大了吸收面积,属于吸收结构特点,故A不符合题意。 B.皱襞和小肠绒毛显著增加表面积,利于吸收,故B不符合题意。 C.多种消化液用于消化食物,属于消化功能,与吸收无直接关系,故C符合题意。 D.毛细血管运输营养物质,是吸收的结构基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下列关于人体营养物质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口腔和食道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B.胃初步消化蛋白质可以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C.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D.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答案】B 【分析】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 【详解】A.口腔和食道主要负责食物的咀嚼、吞咽和运输,基本无吸收功能,故A正确。 B.胃的主要功能是初步消化蛋白质(通过胃蛋白酶),但吸收能力有限,仅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不能吸收“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故B错误。 C.吸收的定义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描述正确,故C正确。 D.大肠主要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如肠道细菌合成的维生素K),故D正确。 故选B。 4.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大多需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变成微小颗粒 B.③中有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 C.淀粉、脂肪、蛋白质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D.⑤既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答案】C 【分析】题图中:①是口腔,②是肝脏,③是胃,④是小肠,⑤是大肠。 食物中的淀粉等糖类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最终分解为氨基酸,脂肪最终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样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详解】A.②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A错误。 B.蛋白质最初被胃中的胃蛋白酶消化分解为多肽,而后被小肠的消化液分解为氨基酸,故③胃中有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多肽,无法被直接吸收,B错误。 C.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淀粉、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被消化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C正确。 D.小肠是糖类、蛋白质、脂肪消化的主要器官,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因此,④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⑤大肠无消化作用,有极小的吸收作用,D错误。 故选C。 学生独立完成习题,巩固糖类、脂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知识,相互讨论疑难点,加深理解和记忆。 在习题巩固环节,学生将完成以下活动: 独立完成5道营养物质分类选择题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模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如皱襞、绒毛、微绒毛),学生能较好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在讨论消化与吸收过程时,部分学生对营养物质的去向(如葡萄糖、氨基酸的吸收途径)存在困惑,需结合血液循环知识强化理解。通过分析吸收功能的影响,学生树立了健康饮食意识,但需更多生活实例加深认知。未来可增加“模拟小肠表面积实验”或案例分析(如乳糖不耐受),进一步提升探究深度与知识迁移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9张PPT)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第2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
第六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通过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初步养成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关心自身和他人健康的意识,树立用科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的科学态度。
课前须知
抢答: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哪些结构?
2.图中消化腺5兄弟分别叫什么名字?各自分泌什么消化液?是否含消化酶?分别能消化什么物质?
消化腺
消化液
消化酶
消化物质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唾液
胃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淀粉、脂肪、蛋白质
淀粉、脂肪、蛋白质
温故知新





营养物质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呢?

无机盐
维生素
糖类
脂质
蛋白质
小分子物质,直接吸收
大分子物质,消化后吸收
课堂导入
膳食纤维
绝大部分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观察P12-13的图13-11、13-12、13-13示意图,尝试找到下列问题答案并记录:
1.淀粉在哪里被彻底消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2.蛋白质在哪里被初步消化?哪里被彻底消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3.脂肪在哪里被消化?最终变成了什么?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淀粉
蛋白质
脂肪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等
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在口腔中,食物中的淀粉只有一小部分被分解成麦芽糖,还有很多淀粉以及蛋白质、脂肪没有被分解。口腔中的食物随着人的吞咽,经咽和食管进入胃。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血管
胃粘膜
胃壁
幽门
十二指肠(小肠的起始部位)
贲门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位,呈囊状,胃的内壁有黏膜,里面有胃腺,胃腺能够分泌胃液。
胃液呈强酸性,其中的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食物在胃的蠕动和胃液的作用下形成粥状的食糜,进入小肠。
血管
胃粘膜
胃壁
幽门
十二指肠(小肠的起始部位)
贲门
小肠位于人体的腹腔内,成年人的小肠一般长5~7米,约占消化道总长的2/3。
肝脏分泌的______主要储存在胆囊内,胆汁和胰腺分泌的一切都经导管流入______,胆汁______消化酶,但对________的消化有促进作用,在多种消化酶的共同作用下,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________,蛋白质分解成________,脂肪分解成________等小分子物质。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胆汁
小肠
不含
脂肪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剪下代表淀粉、蛋白质、脂肪的纸片,将一部分纸片剪成初步消化产物,一部分纸片剪成最终消化产物,分别放入盒中相应的空格内。
合 作 探 究
新知讲授
模拟活动: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淀粉的消化
消化器官
口腔

小肠
消化液
唾液
胰液
肠液
淀粉
唾液
口腔
麦芽糖
消化酶
小肠
葡萄糖
(初步消化)
(彻底消化)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蛋白质的消化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消化器官


小肠
消化液
胃液
胰液
肠液
蛋白质
胃液

初步消化
消化酶
小肠
氨基酸
(彻底消化)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脂肪的消化
消化器官

小肠
肝脏
消化液
胆汁
胰液
肠液
脂肪
胆汁
小肠
脂肪微粒
消化酶
小肠
脂肪酸等
(初步消化)
(彻底消化)
新知讲授
活动1:食物的消化
什么叫消化?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______中被分解成可吸收的_______物质的过程。
消化道
小分子
胃的蠕动
牙齿的咀嚼
舌的搅拌
肠的蠕动
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
消化酶
食物中大分子物质在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物质
消化道
血液
消化酶的
分解作用
复杂的大分子物质
可吸收的简单小分子物质
新知讲授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通过消化道壁进入______的过程叫做吸收。
血液
阅读P14前2段文字,说出下列营养物质分别在消化道哪里被吸收?
有多少被吸收?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无机盐
维生素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自 主 学 习
新知讲授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少量水、 无机盐
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在消化道中哪些部位具有吸收作用
2.各部分能够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4.人体主要的吸收器官是什么?
消化道中具有吸收作用的部位:胃、小肠、大肠。
血液
3.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最后进入什么地方?
小肠
新知讲授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将代表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的纸片放入相应血液中;再剪一些代表水、无机盐、维生素的纸片,也放入相应血液中。
合 作 探 究
新知讲授
模拟活动: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 养 物 质 的 吸 收
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无机盐
维生素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少量
大部分
少量
少量
大部分
少量
大部分
少量
全部
全部
全部
新知讲授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有哪些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呢?
新知讲授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1.用镊子取一段新鲜的猪(或鸡、羊)小肠,用水洗净后,用解剖剪纵向剪开,露出小肠的内表面。
2.将小肠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沿剪口翻开,用手指抚摸小肠的内表面,有什么感觉?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小肠的内表面(图13-14),结合图13-15,观察小肠的皱襞和绒毛。
1.小肠的内表面与外表面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2.小肠的结构特点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什么意义?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比较一下:一块边长为1cm的平滑的正方形和一块边长也为1cm,但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突起的正方形,如果把它们完全展平,哪一个表面积更大?你能说出小肠皱襞和绒毛有什么意义吗?
大大增加了吸收的表面积。
1.小肠的内表面与外表面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内表面
环形皱襞 :像褶皱的毛巾,增加表面积。
小肠绒毛 :皱襞上密布的指状突起,进一步扩大吸收面积。
皱襞+绒毛:像皱毛巾上插满“小手指”,大幅增加吸收面积。
(2)外表面 :光滑
像滑溜的保鲜膜,减少摩擦。
2.小肠的结构特点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什么意义?
新知讲授
小组讨论
1、小肠很长,全长5-7米。(肠长)
2、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内表面积。(面大)
3、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细胞,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壁薄)
4、小肠内消化液多。(液多)
结构
功能
相适应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新知讲授
活动2:营养物质的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留下的食物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经过肛门排出体。
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无机盐 维生素
蛋白质
淀粉
葡萄糖
氨基酸
水 无机盐

无机盐 维生素
食管
葡萄糖
氨基酸 脂肪酸
课堂小结
脂肪酸等
1.为助力低碳发展,部分餐饮业用“可食用”的大米吸管替代塑料吸管,这种吸管可在人体消化道中被消化吸收。下列关于大米吸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主要成分是脂肪 B.在胃中开始被消化
C.在小肠中被彻底消化 D.最终被消化为氨基酸
2.下列与小肠适于吸收营养物质无关的结构特点是(  )
A.成人的小肠一般长5-6米
B.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
C.小肠内含有多种消化液
D.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C
C
课堂练习
3.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大多需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②能够分泌胆汁,胆汁中的消化酶能将脂肪变成微小颗粒
B.③中有蛋白酶,可将蛋白质分解为可被细胞直接吸收的小分子
C.淀粉、脂肪、蛋白质都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吸收
D.⑤既是消化的主要场所,也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
C
课堂练习
第6单元 人体的生理活动
第13章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
新教材
THANKS
感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