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1《饮食与营养》第2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6.13.1《饮食与营养》第2课时(分层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4 20:38:30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3.1.2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分层作业)
(限时:14min)
一、选择题
1.下列能防治坏血病的最佳食物是( )
A.牛奶 B.猪肝 C.胡萝卜 D.橙子
【答案】D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
【详解】A.牛奶主要含钙和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极少,A不符合题意;
B.猪肝富含维生素A和铁,但维生素C含量较低,B不符合题意;
C.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可转化为维生素A),但维生素C含量不高,C不符合题意;
D.橙子属于柑橘类水果,富含维生素C,能有效防治坏血病,D符合题意。
故选D。
2.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60%~70%的是水。
【详解】A.糖类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A不符合题意。
B.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作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B符合题意。
C.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起到保温、缓冲等作用,不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原料,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脂肪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答案】A
【分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
【详解】A.脂肪是重要的储能物质,每克脂肪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约为38.91kJ。其分子结构中碳、氢比例高,氧化时能结合更多氧气,释放更多能量,A符合题意。
B.维生素在人体中主要起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等作用,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B不符合题意。
C.糖类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每克糖类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约为17.15kJ,比脂肪释放能量少,C不符合题意。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为人体供能,每克蛋白质在体内完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约为17.15kJ,同样比脂肪释放能量少,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答案】C
【分析】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糖类、脂肪、蛋白质是三大供能物质,但供能的主次不同。维生素虽为必需营养素,但不提供能量。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也能分解释放能量,但主要用于生长发育和修复组织,并非主要供能物质,故A不符合题意。
B.脂肪是备用能源物质,通常在糖类不足时分解供能,供能效率低于糖类,故B不符合题意。
C.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可直接快速分解为葡萄糖供细胞利用,日常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其提供,故C符合题意。
D.维生素不参与供能,主要调节新陈代谢和维持生理功能,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三名航天员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航天员在日常饮食中需要补充( )
①无机盐 ②含钙的无机盐 ③维生素C ④维生素D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分析】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容易引起骨折的全身性骨病,主要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使骨的脆性增加而造成的疾病。
【详解】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航天员长期处于失重环境易骨质疏松,补充含钙的无机盐有助于维持骨骼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增强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在补充钙的同时,补充维生素D可以提高钙的吸收利用率,更好地预防骨质疏松。无机盐(①)表述太宽泛,不具有针对性。维生素C(③)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伤口愈合、增强免疫力等,与防治骨质疏松没有直接关系。
所以航天员在日常饮食中需要补充②含钙的无机盐和④维生素D,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蒲艾等。粽子中含有的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赛龙舟运动员提供能量的是( )
A.糖类 B.水 C.无机盐 D.维生素
【答案】A
【分析】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中,糖类、脂肪、蛋白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粽子主要成分是糯米,富含淀粉(属于糖类)。
【详解】A.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粽子中的淀粉属于糖类,能为运动员提供能量,故A符合题意。
B.水是人体必需的,但不提供能量,故B不符合题意。
C.无机盐参与生理活动调节,但不提供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是小分子有机物,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也不提供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小芳的妈妈体检显示有骨质疏松的情况。除了通过吃钙片进行补充外,还需要配合补充(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D
【分析】维生素D影响钙、磷的吸收和利用,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
【详解】A.补充维生素A可以治疗夜盲症和干眼症等,A不符合题意。
B.补充维生素B1能治疗可治疗神经炎、脚气病等,B不符合题意。
C.补充维生素C可以治疗坏血病、牙龈出血等,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D能够促进钙、磷的吸收,缺维生素D一定会导致缺钙。补钙的关键在于吸收,吸收的关键在于维生素D。通常补钙的同时,也要补维生素D,D符合题意。
故选D。
8.下列人体所需维生素与缺乏症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B.缺乏维生素B1——地方性甲状腺肿
C.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D.缺乏维生素B2——口腔溃疡
【答案】B
【分析】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例如:缺乏维生素A易患夜盲症、皮肤粗糙、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易患脚气病、神经炎、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缺乏维生素D易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
【详解】A.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增强抵抗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维生素A时引起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时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牛肉、肾脏、谷类种皮、豆类含有较多的维生素B1。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缺碘导致的,B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症(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等,水果、新鲜蔬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C不符合题意。
D.维生素B2对维护皮肤和黏膜的完整性至关重要,有助于皮肤、口腔、眼部等部位黏膜细胞的生长和修复,缺乏可能导致口腔溃疡,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能快速补充能量的食品是( )
A.坚果 B.牛肉干 C.葡萄糖 D.无糖咖啡
【答案】C
【分析】食物中含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无机盐、水等六大类营养物质,其中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修复和更新有重要关系,也能提供少量的能量;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存储在皮下备用。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其中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人体的废物和营养物质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被运输,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60%~70%的是水。
【详解】A.坚果富含脂肪等,脂肪是储能物质,消化吸收相对慢,不能快速补充能量,A不符合题意。
B.牛肉干富含蛋白质,蛋白质主要用于构建和修复身体,供能不是其主要作用,且消化吸收慢,不能快速补充能量,B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是糖类的一种,属于单糖,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快速补充能量,C符合题意。
D.无糖咖啡主要成分是咖啡碱等,基本不含供能物质,不能补充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食物中长期缺乏下列哪种无机盐,可能会使人患贫血(  )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碘的无机盐 C.含钙的无机盐 D.含镁的无机盐
【答案】A
【分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约占体重的4%,是构成人体的重要原料,如钙和磷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无机盐还参与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是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贫血通常是由于体内血红蛋白含量低,而血红蛋白的合成需要铁元素。若长期缺乏含铁的无机盐,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引发缺铁性贫血。
【详解】A.含铁的无机盐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长期缺乏会导致贫血,A符合题意。
B.含碘的无机盐缺乏会导致甲状腺肿大,与贫血无关,B不符合题意。
C.含钙的无机盐缺乏会影响骨骼健康,儿童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与贫血无关,C不符合题意。
D.含镁的无机盐是植物叶绿素的成分,人体缺镁与贫血无直接关联,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时,某班同学测定了核桃仁、花生仁、黄豆与大米中的能量,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可知,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质量/g 水/mL 温度上升值/℃
核桃仁 20 50 3.0
花生仁 20 50 2.2
黄豆 20 50 1.4
大米 20 50 1.3
A.核桃仁 B.花生仁 C.黄豆 D.大米
【答案】A
【分析】在测定食物能量的实验中,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使水温升高。温度上升值越高,说明食物所含能量越多。因实验中食物质量与水量相同,温度变化可直接比较能量高低。
【详解】A.核桃仁使水温上升3.0℃,温度变化最大,说明其含能量最多,故A符合题意。
B.花生仁使水温上升2.2℃,温度变化小于核桃仁,说明其含能量较多,故B不符合题意。
C.黄豆使水温上升1.4℃,温度变化比核桃仁、花生仁都小,说明其含能量比核桃仁、花生仁少,故C不符合题意。
D.大米使水温仅上升1.3℃,温度变化最小,说明其含能量最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限时:6min)
一、选择题
1.老年人骨质疏松,原因是骨中缺少了( )
A.蛋白质 B.铁 C.维生素C D.钙
【答案】D
【分析】(1)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详解】A.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A不符合题意。
B.铁是构成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 缺铁会造成缺铁性贫血,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肌肉和血液的正常生理作用,增长抵抗力,缺乏维生素C时患坏血病、抵抗力下降,C不符合题意。
D.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主要成分,缺钙儿童会造成佝偻病,中老年人和妇女易患骨质疏松,D符合题意。
故选D。
2.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建议多摄入( )
A.鱼肉 B.柑橘 C.牛奶 D.海鲜
【答案】B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而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详解】A.鱼肉富含蛋白质和脂肪,但维生素C含量低,故A不符合题意。
B.柑橘富含维生素C,可有效缓解牙龈出血,故B符合题意。
C.牛奶主要提供钙和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极少,故C不符合题意。
D.海鲜主要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维生素C含量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4年1月,装载了约5.6吨货物的天舟七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为空间站补给物资。值得注意的是,天舟七号还携带了约90千克新鲜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补充新鲜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
B.新鲜水果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C.新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
D.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因而新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对宇航员没有益处
【答案】D
【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不同营养成分的功能不同。
【详解】A.坏血病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新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C,宇航员补充新鲜水果,能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从而可以预防坏血病,A正确。
B.虽然新鲜水果富含多种营养物质,但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水果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体重增加等问题。此外,不同水果的营养成分不同,单一水果的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均衡。所以新鲜水果并非吃得越多越好,B正确。
C.维生素A对人体的视觉功能、生长发育等具有重要作用,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夜盲症。一些新鲜水果中含有维生素A或能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的胡萝卜素,因此新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C正确。
D.膳食纤维虽然人体无法消化,但它对宇航员的身体健康有很多益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还能增加饱腹感,有助于控制体重;同时,它还可以吸附肠道内的有害物质,促进其排出体外。所以新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对宇航员是有益处的,D错误。
故选D。
4.某人患有坏血病,他的饮食应多摄入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答案】C
【分析】坏血病是由于体内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患者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详解】A.维生素A缺乏会导致夜盲症,A不符合题意。
B.维生素B 缺乏会引起脚气病,B不符合题意。
C.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补充维生素C可缓解症状,C符合题意。
D.维生素D缺乏易引发佝偻病或骨质疏松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我国政府结合国民健康状况,启动了“食物补铁工程”,它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加碘”和“补铁”分别可用于预防( )
A.夜盲症、甲亢 B.地方性甲状腺肿、贫血
C.脚气病、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坏血病
【答案】B
【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
【详解】A.夜盲症由缺乏维生素A引起,甲亢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与补碘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加碘”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补铁”预防缺铁性贫血,故B符合题意。
C.脚气病由缺乏维生素B1引起,侏儒症由幼年生长激素不足导致,与铁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坏血病由缺乏维生素C引起,与补铁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生物小组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大米 黄豆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20 20 ① 20
水体积/毫升 50 50 50 50
水温升高/℃ 1.3 1.4 2.2 3
A.应该用1000毫升水完成该实验
B.水温的变化是该实验的变量
C.①处的食物质量应为20克
D.实验结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答案】C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那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并且适宜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详解】A.实验中水的体积应适中,1000毫升过多,导致温度变化不明显,影响测量,故A错误。
B.实验变量是食物种类,水温变化为因变量,故B错误。
C.为确保单一变量,花生仁质量应与其余食物一致,①处应为20克,故C正确。
D.由表可以看出,核桃仁组水温升高最多(3℃),表明其含能量最多,故D错误。
故选C。
7.下图为李明设计的测定核桃仁能量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应插到锥形瓶底部
B.加罩易拉罐能减少热量损失
C.要记录燃烧前和燃烧后两个水温
D.实验前需要称量核桃的质量
【答案】A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详解】A.温度计测量的是花生仁燃烧前后锥形瓶内水的温度,应插入水中,不能插到锥形瓶底部,否则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故A错误。
B.加罩易拉罐能减少核桃仁燃烧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故B正确。
C.用燃烧样品使一定体积的水温度升高的方法可以估算出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因此,要记录燃烧前和燃烧后两个水温,故C正确。
D.要计算花生仁燃烧产生的能量,实验前需要称量核桃的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8.如图为“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进行重复实验
B.该实验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做出比较
C.实验所测得的能量等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如果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不注意挡风,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答案】C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详解】A.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减小实验误差,应进行重复实验。通过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可以降低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故A正确。
B.在该实验中,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会被水吸收,导致水温升高。不同食物含有的能量不同,燃烧时释放的能量也不同,从而使水温升高的幅度不同。因此,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做出比较,水温升高越多,说明食物含有的能量越多,故B正确。
C.实验所测得的能量只是食物燃烧释放出来并被水吸收的那部分能量,而食物在燃烧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会散失到周围环境中,如热量散失到空气中、容器吸收部分热量等,所以实验所测得的能量小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故C错误。
D.如果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不注意挡风,食物燃烧产生的热量会有一部分散失到周围空气中,导致水吸收的热量减少,水温升高的幅度变小,从而使测量结果偏小,故D正确。
故选C。
二、综合题
1.在“双减”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七年级(3)班同学为了解核桃仁、花生仁、黄豆和大米中谁含有的能量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食物中的能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食物名称 核桃仁 花生仁 黄豆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30 20 14 13
(1)表格中,①应该为 克,体现了对照实验 的原则。
(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3)通常,实验测定的能量比食物实际所含能量 (填“高”或“低”)。
(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每克花生仁中含有的能量为 焦。
【答案】(1) 20 单一变量/控制变量
(2)核桃仁
(3)低
(4)210
【分析】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计算方法:食物释放的能量=食物的质量×4.2焦×水的毫升数×温度上升值。
【详解】(1)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所用食物质量应相同,①应该为20g,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
(2)食物释放的能量=食物的质量×4.2焦×水的毫升数×温度上升值。所以,相同质量的食物,相同体积的水,哪种食物能使水的温度上升得多,该种食物就含能量最多。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相同质量的四种食物中,核桃仁使水的温度上升得最多,所以其含能量最多。
(3)通常,实验所测得的食物能量低于食物实际所含能量,因为食物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一小部分热量。
(4) 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则某种食物释放的能量=该食物的质量×4.2焦×水的毫升数×温度上升值。根据表格数据可知,20克花生仁燃烧释放的能量为4.2×50×20=4200(焦),则每克花生仁中含有的能量为4200÷20=210(焦)。
(限时:5min)
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了四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大米 核桃仁
质量(g) 0.7 0.7 0.7 0.7
水(mL) 50 50 50 ①
温度上升(℃) 4.4 2.8 2.2 6
(1)表格中①处数据应该为 。
(2)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花生仁从锥形瓶上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他们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火焰熄灭时
B.花生灰烬凉透时
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3)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设置 ,结果取 。
(4)四种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测定的热量值,产生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50
(2)C
(3) 重复组 平均值
(4) 大于 在实验过程有少部分的能量散失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品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1) 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不同的食物是该实验的变量,其它数量必须相同,因此实验中,①应该为50。
(2)A.火焰熄灭时,还有余热,此时若及时计数,会导致数据偏低,A错误。
B.花生灰烬凉透时,由于这一过程热量的散失,会导致数据偏低,B错误。
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说明不再有热量产生,此时记录数据比较科学,C正确。
故选C。
(3)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4)四种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要小于实验测定的热量值,实验取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却有如此大的差距,原因是在实验过程有少部分的能量散失。
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0.7 0.7 0.7 0.7
水(毫升) 50 50 ① 50
温度上升(℃) 4.4 2.8 6 2.2
(1)实验中,①应为
(2)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花生种子从锥形瓶上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他们形成了以下三种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
A.火焰熄灭时 B.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C.花生种子灰烬凉透时
(3)他们称量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为0.7克,其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升高了4.4℃(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则测定的花生种子的热量值是 焦。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应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测定的热量值。
(4)表中温度上升值是重复测定3次后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答案】(1)50
(2)B
(3) 924 大于
(4)减小误差
(5)核桃仁
【分析】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详解】(1)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每一组使用的水量应该相等。故实验中,①应为50。
(2)A.火焰熄灭时,还有余热,若此时及时计数,会导致数据偏低,A不合理。
B.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说明不在有热量产生,此时记录数据最科学,B合理。
C.花生种子灰烬凉透时,这一过程有热量散失,会导致结果数据偏低,C不合理。
故选B。
(3)每克样品的能量=水量×水温上升值×4.2。花生种子的热量值:50×4.4×4.2=924焦。因为种子燃烧时会向周围散失热量,不是全部热量都用于水温升高。所以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应大于测定的热量值。
(4)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偶然性、减少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取其平均值。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核桃仁燃烧使水温上升最高。故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核桃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3.1.2 人体对营养物质的获取(分层作业)
(限时:14min)
一、选择题
1.下列能防治坏血病的最佳食物是( )
A.牛奶 B.猪肝 C.胡萝卜 D.橙子
2.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3.相同质量的下列物质在体内完全分解,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
A.脂肪 B.维生素 C.糖类 D.蛋白质
4.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供能营养物质是(  )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5.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三名航天员顺利入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会导致骨质疏松,因此,航天员在日常饮食中需要补充( )
①无机盐 ②含钙的无机盐 ③维生素C ④维生素D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6.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习俗活动丰富多彩,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蒲艾等。粽子中含有的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赛龙舟运动员提供能量的是( )
A.糖类 B.水 C.无机盐 D.维生素
7.小芳的妈妈体检显示有骨质疏松的情况。除了通过吃钙片进行补充外,还需要配合补充(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8.下列人体所需维生素与缺乏症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B.缺乏维生素B1——地方性甲状腺肿
C.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
D.缺乏维生素B2——口腔溃疡
9.下列能快速补充能量的食品是( )
A.坚果 B.牛肉干 C.葡萄糖 D.无糖咖啡
10.食物中长期缺乏下列哪种无机盐,可能会使人患贫血(  )
A.含铁的无机盐 B.含碘的无机盐 C.含钙的无机盐 D.含镁的无机盐
11.在“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时,某班同学测定了核桃仁、花生仁、黄豆与大米中的能量,实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可知,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食物名称 质量/g 水/mL 温度上升值/℃
核桃仁 20 50 3.0
花生仁 20 50 2.2
黄豆 20 50 1.4
大米 20 50 1.3
A.核桃仁 B.花生仁 C.黄豆 D.大米
(限时:6min)
一、选择题
1.老年人骨质疏松,原因是骨中缺少了( )
A.蛋白质 B.铁 C.维生素C D.钙
2.刷牙时发现牙龈出血可能是因为缺乏维生素C,建议多摄入( )
A.鱼肉 B.柑橘 C.牛奶 D.海鲜
3.2024年1月,装载了约5.6吨货物的天舟七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为空间站补给物资。值得注意的是,天舟七号还携带了约90千克新鲜水果。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宇航员补充新鲜水果,可以预防坏血病
B.新鲜水果并非吃得越多越好
C.新鲜水果能补充维生素A,可以预防夜盲症
D.人体无法消化膳食纤维,因而新鲜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对宇航员没有益处
4.某人患有坏血病,他的饮食应多摄入的是(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5.我国政府结合国民健康状况,启动了“食物补铁工程”,它是继“食盐加碘”后实施的又一项全民营养工程。“加碘”和“补铁”分别可用于预防( )
A.夜盲症、甲亢 B.地方性甲状腺肿、贫血
C.脚气病、侏儒症 D.地方性甲状腺肿、坏血病
6.生物小组测定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能量,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食物名称 大米 黄豆 花生仁 核桃仁
质量/克 20 20 ① 20
水体积/毫升 50 50 50 50
水温升高/℃ 1.3 1.4 2.2 3
A.应该用1000毫升水完成该实验
B.水温的变化是该实验的变量
C.①处的食物质量应为20克
D.实验结果表明花生仁含能量最多
7.下图为李明设计的测定核桃仁能量的实验装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温度计应插到锥形瓶底部
B.加罩易拉罐能减少热量损失
C.要记录燃烧前和燃烧后两个水温
D.实验前需要称量核桃的质量
8.如图为“探究不同食物贮存能量的差异”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进行重复实验
B.该实验可通过水温变化对两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做出比较
C.实验所测得的能量等于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D.如果在该实验的过程中不注意挡风,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二、综合题
1.在“双减”课后延时服务活动中,七年级(3)班同学为了解核桃仁、花生仁、黄豆和大米中谁含有的能量多,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食物中的能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请据此回答问题:
食物名称 核桃仁 花生仁 黄豆 大米
质量(克) 20 20 20 ①
水(毫升) 50 50 50 50
温度上升(℃) 30 20 14 13
(1)表格中,①应该为 克,体现了对照实验 的原则。
(2)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3)通常,实验测定的能量比食物实际所含能量 (填“高”或“低”)。
(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量。根据表格数据计算每克花生仁中含有的能量为 焦。
(限时:5min)
1.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了四种食物中所含的能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大米 核桃仁
质量(g) 0.7 0.7 0.7 0.7
水(mL) 50 50 50 ①
温度上升(℃) 4.4 2.8 2.2 6
(1)表格中①处数据应该为 。
(2)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花生仁从锥形瓶上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他们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____(填字母)。
A.火焰熄灭时
B.花生灰烬凉透时
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3)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应设置 ,结果取 。
(4)四种食物实际所含的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验测定的热量值,产生这一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
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不同食物中的能量进行测定,实验结果:
食物名称 花生仁 黄豆 核桃仁 大米
质量(克) 0.7 0.7 0.7 0.7
水(毫升) 50 50 ① 50
温度上升(℃) 4.4 2.8 6 2.2
(1)实验中,①应为
(2)为获得较为准确的测定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花生种子从锥形瓶上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他们形成了以下三种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
A.火焰熄灭时 B.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C.花生种子灰烬凉透时
(3)他们称量一粒干燥花生种子的质量为0.7克,其充分燃烧后,锥形瓶中的50ml水升高了4.4℃(1ml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则测定的花生种子的热量值是 焦。花生种子实际所含的能量应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测定的热量值。
(4)表中温度上升值是重复测定3次后的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
(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四种食物中,含能量最多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