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 物态变化--【好题汇编】河北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02 物态变化--【好题汇编】河北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地区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16: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2 物态变化
五年(2021-2025)中考(一年模拟)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研真题,明考向。为了进一步配合广大师生复习备考,21教育重磅推出《(2021-2025)五年中考真题和一年模拟分类汇编》系列。本套资料设计科学,根据地区试题汇编,按照知识点构成情况,将试题分解组合,全面呈现各学科知识点在五年中考和一年模拟题中的考查情况,是考生掌握当地中考命题动向、熟悉中考考查方式、复习备考不可或缺的精品资料!
1.(2025 河北)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  )
A.露珠的形成 B.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变小
C.铁水浇铸成工件 D.空气中的干冰迅速消失
2.(2024 河北)如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
3.(2023 河北)小明按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组装器材时,应按照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升高到93℃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填入下表,同时观察水中发生的现象。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温度/℃ 93 95 97 99 99 99 99
根据实验现象和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烧杯中水的沸点是     ℃。
(3)实验结束后,小明取下烧杯上的盖子,发现盖子上有水珠,请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简要写出水珠的形成过程:    。
(4)若按图2所示装置用烧杯中的水为试管中的水加热,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
4.(2022 河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5.(2022 河北)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一只圆珠笔的质量约为500g B.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C.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约为5s D.河北省12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25℃
6.(2021 河北)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非晶体:冰、松香、沥青 B.绝缘体:橡胶、玻璃、石墨
C.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 D.纯净物:液态氧、金刚石、矿泉水
7.(2021 河北)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图甲中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很少、浮渣多,说明试管中的水是硬水
B.图乙中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图丙中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向下按易拉罐,溢出水越多,手受到的压力越大,说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D.图丁中在材料、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匀速拉物体,物体越重,拉力越大,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多选)8.(2021 河北)我国北方秋、冬两季的清晨,树枝上常出现雾凇,那么雾凇是怎样形成的?小明做了如图所示实验来进行探究,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一会儿,发现易拉罐内有冰与盐水混合物、底部出现了白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凇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B.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C.雾凇形成过程中放出热量
D.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5 石家庄三模)生活中需要对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中学生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3s B.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2℃
C.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cm D.中学生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可达10m/s
2.(2025 丰润区二模)中国古诗词和二十四节气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主要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B.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3.(2025 安次区一模)据《天工开物》记载,“晒纸”是造纸工艺的流程之一,其做法是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如图所示。“晒纸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与下列自然现象相同的是(  )
A.冰雪消融 B.薄雾消散 C.滴水成冰 D.凝气结霜
4.(2025 馆陶县二模)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涵,深受历代诗人的青睐。关于图中物态变化的诗词分析,正确的是(  )
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需要吸热
B.露从今夜白——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吸热
C.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
D.岚雾今朝重——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
5.(2025 正定县二模)小红同学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她发现厨房里的电冰箱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B.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凝华形成的
C.一瓶水在冷冻室结冰后体积膨胀,结冰的过程要吸热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最终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
6.(2025 新华区三模)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明在厨房中观察到一些现象,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冰冻水饺中的冰在热水中熔化时,冰的温度升高
B.水沸腾后冒出大量“白气”,白气与露的形成过程相同
C.锅加热时,锅内的小水珠冒泡并消失是升华现象
D.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利用了气压越高沸点越低的原理
7.(2025 裕华区一模)每年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河北省是严重缺水省份。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大地
C.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D.积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或汇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大海
8.(2025 廊坊一模)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下列现象与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铁水浇筑工件 B.碘变成碘蒸气
C.草叶上的露珠 D.北方冬天的雾凇
9.(2025 石家庄模拟)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如图所示所蕴含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甲图:寒冬撒盐熔雪,是为了提高雪的熔点
B.乙图: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都会沸腾
C.丙图: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利用了干冰温度较低且汽化吸热
D.丁图:电冰箱工作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液化
10.(2025 邯郸二模)“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每个中学生都应感受诗词之趣,涵养心灵。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图“寒露”节气,“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B.乙图“霜降”节气,“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C.丙图“大雪”节气,“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丁图“雨水”节气,“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二.多选题(共2小题)
(多选)11.(2025 平山县一模)在研学旅行活动中,某同学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将一瓶结了冰的矿泉水与食物一起放在泡沫塑料箱中给食物保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矿泉水结冰是凝固现象
B.食物保鲜利用了冰熔化放热
C.食物被拿出后,外包装上出现小水珠是液化现象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多选)12.(2025 邢台模拟)图是两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图乙是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C.图甲表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是由于没有从外界吸热
D.图乙表明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温度降低,不断向外界放热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3.(2025 张家口一模)2025年初,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各地的冰瀑纷纷上线,晶帘垂挂、形状各异,呈现出冰柱、冰笋、冰花等各种形态,璀璨夺目,美不胜收。如图所示,此冰瀑与常见的雾凇的物态变化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冰瀑形成过程需要    热量。
14.(2025 馆陶县二模)学校开展以“给父母做一道家常菜”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小明在妈妈的指导下学习炖排骨。炖排骨,需要小火慢炖才能更加入味,这个过程中,锅中的汤水一直在沸腾,沸腾过程中,汤水的温度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排骨刚出锅时,香味更浓是因为     。
15.(2025 海港区模拟)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后者是    的水蒸气形成的(选填“水瓶内”或“水瓶外”)。
16.(2025 迁安市二模)如图所示,这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我国古代晒盐场景。把盐卤水放在敞口的大锅中加热,目的是通过增大表面积和提高温度来加快盐卤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个过程中,盐卤水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17.(2025 裕华区二模)小静在完成水沸腾的实验时,在刚停止沸腾的烧瓶口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部浇上冷水如图,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由于瓶内气压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18.(2025 路南区模拟)(1)如图1所示,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烧瓶浇冷水,将会观察到水重新沸腾,这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气压     ,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或“降低”)。
(2)如图2所示,①小明将装有碘的密封玻璃管放入热水中,观察到玻璃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同时出现紫色碘蒸气,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②小明将出现紫色碘蒸气的密封玻璃管从热水中取出,在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碘蒸气逐渐消失,同时在玻璃管内壁上出现碘颗粒,与此过程中发生相同物态变化的实例为     (选填“雾”“霜”或“露”)。
19.(2025 任泽区一模)如图所示的各种实验情景中:
(1)甲实验: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     。
(2)乙实验:用纸锅烧水,纸没有烧着,这是因为     。
(3)丙实验:用抽气筒     (选填“向外抽气”或“往里打气”),瓶中的水会重新沸腾,说明水面上方气压越     ,水的沸点越低。
(4)丁实验: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放入开水中,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是因为     。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0.(2025 路北区一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此实验中使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    。
(2)图乙是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发现: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中该物质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
(3)图丙中    模型可以形象表示该物质在第12min所处状态的分子排布。
21.(2025 新华区一模)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装置。请完成下列问题:
(1)安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热水,热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
(2)如表是某次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选填“逐渐升高”或“保持不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
温度/℃ 83 86 89 92 95 98 98 98 98 …
(3)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丙中的    (选填“A”或“B”)图所示。
(4)小红利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小红和小明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丁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种液体的不同是:①水的沸点比另一种液体高。②    。
22.(2025 丛台区一模)图甲是用海波和石蜡“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组装器材时,应先固定图甲中的     。(选填“A”“B”或“C”)
(2)开始实验后,某一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     ℃。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石蜡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海波熔化持续了     min。
(4))在4~10min加热过程中,海波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保持不变”)。
23.(2025 邯郸一模)科学探究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下是“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
(1)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2)组装甲实验器材时,合理的顺序是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4)根据图像得出的结论是:冰在熔化时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由图像可知:当加热到第3分钟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     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24.(2025 保定模拟)小明在做“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实验:
(1)实验装置安装时应该自下而上,如图甲所示,操作错误的是     ;
(2)在水温升高到90℃后,小明每隔1min观察1次温度计的示数,记录在表中,直至水沸腾并持续3min后停止读数。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9 99
①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当地此时的大气压强应     (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小明观察到:沸腾前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     图。
③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     。
(3)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
五年真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考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解答】A.露珠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B.饮料中的冰块体积变小:冰块是固态,在饮料中吸收热量变成液态的水,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
C.铁水浇铸成工件:铁水是液态,浇铸后变成固态的工件,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
D.空气中的干冰迅速消失: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直接变成气态二氧化碳,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
故选:B。
2.【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冰锥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属于凝固现象,故A符合题意;
BCD、冰花、雾凇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考点】探究水沸腾时实验器材的组装顺序;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先安装下面器材,再安装上面器材,便于调节器材间的距离,在固定石棉网时,因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应利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
(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水从3min后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9℃;
(3)盖子上的小水珠是由于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4)不能观察到试管中的水沸腾,因为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试管中的水虽然能达到沸点,但是因没有温差,无法继续吸收热量而无法沸腾。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99;(3)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4)不能。
4.【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升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
A、“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故A错误;
BC、“雾”、“露”都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B错误,C正确;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5.【考点】温度的估测;常见的长度及估测;时间的估测;质量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估算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应用能力.
【解答】
A、一只圆珠笔的质量约为50g,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接近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75cm左右,故B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河北省12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0℃,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6.【考点】常见的晶体与非晶体;导体与绝缘体的概念.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电流和电路;理解能力.
【解答】
A、冰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松香、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故A错误;
B、橡胶、玻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石墨容易导电,是导体,故B错误;
C、氦气、氖气、氩气都属于稀有气体,故C正确;
D、液态氧、金刚石是纯净物,矿泉水是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7.【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所受压力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应用能力.
【解答】A、取水样加入肥皂水,振荡,若泡沫少、浮渣多,则为硬水,浮渣少,泡沫多就是软水,故A正确;
B、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是从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不能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B错误;
C、将空易拉罐缓缓压入到盛水烧杯中的过程中,易拉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易拉罐受到的浮力增大,由此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故C正确
D、在材料、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匀速拉物体,物体越重,压力越大;拉力越大,说明滑动摩擦力越大,可得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故D正确。
故选:B。
8.【考点】自然界中的物态变化;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A说法正确;
B、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说法不正确;
C、雾凇形成过程属于凝华,凝华过程放出热量,故C说法正确;
D、霜是由水蒸气温度下降到0℃以下凝华形成的,即要形成霜温度必须要低于0℃,因此易拉罐内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故D正确。
故选:ACD。
一年模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考点】温度的估测;常见的长度及估测;时间的估测;速度的定义;速度的估测.版权所有
【专题】定性思想;估算综合应用题.
【解答】
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1min跳动75次,跳动1次的时间大约1s。此故A不符合实际;
B、水的凝固点在0℃左右,冰箱冷冻室中的水处于结冰状态,其温度要低于0℃,故B不符合实际;
C、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cm左右。故C符合实际;
D、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所以一般百米赛跑成绩不可能达到10m/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2.【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凝固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放热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云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或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液化放热,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错误;
C、冰是水凝固形成的,凝固放热,故C错误;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3.【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将湿纸放在阳光下晒干,这是汽化现象;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故A错误;
B、薄雾消散是汽化现象,故B正确;
C、滴水成冰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凝气结霜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B。
4.【考点】三态六变化三吸热三放热.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雪是云层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打开冰箱门时常常会出现“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冷冻室取出的冻肉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凝华现象,故B正确;
C.一瓶水在冷冻室结冰后体积膨胀,结冰的过程要放热,故C错误;
D.打开工作中的冰箱门,不能使整个房间内降温,故D错误。
故选:B。
6.【考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晶体熔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冰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所以冰冻水饺中的冰在热水中熔化时,冰的温度不会升高,故A错误。
B、水沸腾后冒出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它们的形成过程都是液化现象,故B正确。
C、锅加热时,锅内的小水珠冒泡并消失,是水从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而不是升华现象。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故C错误。
D、用高压锅炖煮食物熟得快,是因为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锅内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食物在更高的温度下更容易煮熟,故D错误。
故选:B。
7.【考点】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阳光照在海面上,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落大地,故B错误,符合题意;
C.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积雪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起渗入地下或汇入江河,大部分又流入大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给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是液化现象;
A.铁水浇筑工件,是凝固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碘变成碘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草叶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北方冬天的雾凇,是凝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考点】升华的吸热特点;熔点与凝固点的影响因素;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沸腾的条件;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寒冬撒盐熔雪,是为了降低雪的熔点,故A错误;
B、持续加热,炖盅内外的水温度相同,炖盅内的水由于吸收不到热量,因此不会沸腾,而炖盅外的水可以吸收到热量,所以可以沸腾,故B错误;
C、干冰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导致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降雨,故C错误;
D、丁图中,气态制冷剂通过冷凝管液化成液体制冷剂,液体制冷剂在冷冻室汽化吸热变成气态,最后电动压缩机把气体抽出,达到制冷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D。
10.【考点】凝华的放热特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放热特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过程需要放热,故A正确。
B、“霜叶红于二月花”,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过程需要放热,而不是吸热,故B错误。
C、“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而汽化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雪的形成不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雨是云层中的小冰晶熔化成小水滴或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的,熔化和液化过程都需要放热,而不是吸热,且凝固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雨的形成不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1.【考点】液化的放热特点;熔化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概念及现象;凝固的放热特点;汽化的概念及现象;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A.水变成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冰变成水,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所以食物保鲜是利用冰熔化吸热,故B错误;
C.食物温度较低,外包装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食物变成的小水珠,这是液化过程,故C正确;
D.一段时间后食物外包装上的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C。
12.【考点】晶体与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曲线的区别.版权所有
【专题】图析法;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解答】A、图甲中物质整体升温,因此是熔化图象,同时图线中有一段呈水平,说明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因此是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A正确;
B、图乙中物质整体降温,是凝固图象,但从图线看,没有一定的凝固点,随着放热温度一直下降,因此是非晶体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故B错误;
C、图甲中当晶体物质达到熔点时,温度虽不变,但仍要继续吸热。故C错误;
D、图乙中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一边放热、一边降温、一边凝固,符合非晶体凝固的特点。故D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共7小题)
13.【考点】凝固的放热特点;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冰爆是由液态水凝固所成的固态冰,雾凇是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冰瀑与常见的雾凇的物态变化不相同,冰爆凝固放热。
故答案为:不相同;放出。
14.【考点】沸腾的特点;温度对分子热运动的影响.版权所有
【专题】分子热运动、内能;理解能力.
【解答】沸腾过程中,汤水在不断吸热,但汤水的温度不变;排骨刚出锅时,香味更浓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故答案为:不变;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15.【考点】液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理解能力.
【解答】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看到冰箱门附近有“白气”,是冰箱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箱门口位置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的;打开热水瓶时也会看见“白气”,是热水瓶中的水蒸气,在瓶口处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形成的。这里涉及到液化的条件: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液化;水瓶内。
16.【考点】汽化的吸热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解答】把盐卤水放在敞口的大锅中加热,增大了液体表面积,从而加快了卤盐水的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蒸发需要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汽化(或蒸发);吸收。
17.【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小静在完成水沸腾的实验时,在刚停止沸腾的烧瓶口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烧瓶底部浇上冷水如图,会看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这是由于瓶内水蒸气液化,气压变小,水的沸点降低的缘故,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故答案为:变小;降低。
18.【考点】凝华的概念及现象;沸腾的条件;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升华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不能继续吸收热量,水会停止沸腾,说明沸腾需要吸热。
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烧瓶内的水蒸气遇冷的烧瓶壁液化变成小水珠,瓶内的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可以观察到烧瓶内的水再次沸腾。
(2)固态碘逐渐消失,紫色的碘蒸气出现,物质从固态到气态发生的物态变化叫做升华;室温下静置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紫色碘蒸气逐渐消失,碘蒸气遇冷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玻璃管内壁上会出现固态碘颗粒,属于凝华现象;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固态小冰晶形成的,属于凝华现象,所以霜与出现固态碘颗粒的物态变化相同。
故答案为:(1)吸收;变小;降低;(2)升华;霜。
19.【考点】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自制温度计;汽化的概念及现象.版权所有
【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
(1)甲实验:自制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般是利用封闭容器内的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收缩,导致液柱上升或下降来显示温度变化。
(2)乙实验:用纸锅烧水,纸没有烧着,这是因为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燃点,且水在沸腾时会持续吸热,使纸锅的温度无法升高到纸的燃点。热传递过程中,热量从火源传递给水,水吸收大量热量,温度达到100℃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而纸的燃点通常在130﹣183℃左右,所以纸锅不会燃烧。
(3)丙实验:用抽气筒向外抽气,瓶中的水会重新沸腾,说明水面上方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因为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相关,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也会随之降低。当烧瓶中的水沸腾后停止加热,温度稍有降低,此时向外抽气,瓶内气压降低,水的沸点也降低,即使没有继续加热,水也能达到新的沸点而重新沸腾。
(4)丁实验: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塑料袋挤瘪,排出空气后用绳把袋口扎紧,放入开水中,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是因为酒精受热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酒精的沸点较低,放入开水中后,吸收热量,迅速汽化成酒精蒸汽,使塑料袋内气体增多,压强增大,从而导致塑料袋鼓起。
故答案为:(1)液体的热胀冷缩;(2)水的沸点远低于纸的燃点,且水在沸腾时会持续吸热,使纸锅的温度无法升高到纸的燃点;(3)向外抽气;低;(4)酒精受热汽化,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膨胀。
四.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0.【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受热均匀的实验方法.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水浴法加热的目的是使物体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由于不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
(3)由图乙可知,物质在第12min时熔化完毕,为液态,根据图丙可知,A为气态,B为固态,C为液态,故选C。
故答案为:(1)使物质受热均匀;(2)晶体;增大;(3)C。
21.【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实验基本能力.
【解答】(1)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83℃;
(2)由图表可知,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3)沸腾前,上层的水温度较低,上升的气泡遇低温液化,气泡减小;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仍有大量水蒸气进入气泡,所受水压减小,气泡逐渐变大,故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应为图中的A;
(4)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两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的热量,二者在沸腾前水的温度变化小,另一种液体的温度变化大,根据Q=cmΔt可知,水的比热容比另一种液体要大。
答案:(1)83;(2)保持不变;(3)A;(4)水的比热容比另一种液体大。
22.【考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探究固体熔化时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探究固体熔化时的实验数据以及图像处理;温度计的读数.版权所有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实验时,为了确保酒精灯的外焰对物体进行加热,实验器材应该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组装,所以图甲中,应该先固定的是C装置;
(2)图甲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读数为38℃;
(3)由图乙知,石蜡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则石蜡属于非晶体;
海波熔化的时间段为:4min~10min,所以海波熔化持续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
(4)海波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进行加热,所以在4~10min加热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故答案为:(1)C;(2)38;(3)非晶体;6;(4)增加。
23.【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科学探究能力.
【解答】(1)图乙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下,其示数为﹣2℃;
(2)图甲中,组装实验器材时,要使酒精灯火焰的外焰给容器加热,以此确定安装铁圈的位置,然后再确定试管夹和温度计的位置,所以组装器材合理的顺序是自下而上;
(3)图丙中,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点,冰是晶体;
(4)图丙中,根据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不变;
(5)图丙中,当加热到第3分钟时,冰正处于熔化过程中,此时试管中的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故答案为:(1)﹣2;(2)自下而上;(3)晶体;(4)不变;(5)固液共存。
24.【考点】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探究水沸腾实验沸腾前后气泡的状态;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图像分析和数据处理;沸点及气压影响液体沸点.版权所有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综合能力.
【解答】(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到液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甲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是错误的。
(2)①水在第5min开始沸腾,不断吸收热量,温度应该保持不变,所以第7min的温度也是99℃;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而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低于100℃,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9℃,原因是当时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之前,水下层的温度高于上层的水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气泡变小,图乙符合水沸腾前的现象。
③根据数据,我们可以知道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是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3)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上方气压的增大,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会增加,水的沸点增大,图象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2)①低于;②乙;③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b。
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日期:2025/7/11 16:31:19;用户:540160554;邮箱:540160554@;学号:472394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