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2:0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23课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 雁儿落兼得胜令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倚杖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赏析:这是张养浩辞官回乡以后所写的一首歌咏家乡山水风光的小令,里面主要描写“云”和“山”。从结构上看,小令的前四句写云和山在变化中形成的景色;中间四句具体地写云景和山景;最后两句则结在“我爱山”和“云山也爱咱”上,可谓水到渠成。多么自然!又是多么洒脱!目标学法1.了解乔吉、白朴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的自然美。
3.把握想象手法和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手法。
《山水风光散曲二首》:作为一篇拓展阅读,学习时应掌握散曲写景的顺序及运用白描手法写景的艺术手法,并学会鉴赏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在散曲中的运用。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
梭(suō)  悬(xuán)  怯(qiè)  涧(jiàn)
阑干(lán)  帘栊(lónɡ)
2.字形辨析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乔吉(约1275-1345),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一生穷愁潦倒,寄情诗酒,一生无意仕进,以“江湖状元”自居,倚红偎翠,蕴藉风流,博学多能,以散曲最有名,被称为元代“曲家翘楚”。乔吉的散曲以婉丽见长,精于音律,工于锤炼,喜欢引用或融化前人诗句。乔吉的风格奇巧俊丽,不避俗言俚语,具有雅俗兼备的特色。今存小令二百余首,套数十余首。散曲集今有抄本《文湖州集词》1卷,李开先辑《乔梦符小令》1卷,及任讷《散曲丛刊》本《梦符散曲》。白朴(1226~1306),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生于开封,后定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的剧作,题材多出历史传说,剧情多为才人韵事。其作品,历来被认为是剧中的成功之作,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对后代戏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诗文多不存,词作有《天籁集》传世,杂剧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二种。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七首,套数四首。(2)背景链接
在中国古代诗词曲中,讴歌壮丽山河,描写田园风光,历来是占比重最大的传统题材。名篇佳作难以胜数,沁人心脾,悦人耳目。它们有着很高的美学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些写景散曲,有的气势豪迈,有的清新明丽,有的感情浓郁,情景交融,再现了大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作家们的审美情趣。课文解读1.主旨感悟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运用了神奇而大胆的想象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比喻将瀑布的动态、静态、色相和神韵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主要写出了飞瀑壮丽雄伟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神奇壮美的大自然的赞颂。
《【越调·天净沙】春》仅用28个字就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而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这首曲子不仅写出了春天明媚柔和、充满生机的特点,也写出了人们在为春天欢欣的同时涌起的丝丝伤春的惆怅。2.句段赏析
(1)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品评: “天机”,指织女星的织布机。这两句是说:看来织女已织成白练,用作织布机梭的弯月已放置在一边,而天上那雪白的长练正高高地垂挂在山岩的石壁上。作者从远处看到瀑布倾流而下,壮伟的景象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使他感到这一奇景是天运神功所造。作者以大胆的想象,十分形象地描绘了瀑布垂挂悬崖的姿态。这两句打通天上人间,使作品具有极为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空间。(2)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品评:那白练的缕缕经纬线,湿漉漉的,带着蒙蒙的水汽,丝丝的细雨直从空中飘下。作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仿佛看到了眼前的瀑布不只是从天上流到地下,而且还是从远古流向今天。“几千年”三字,一下子打通了历史与现实,使作品又具有极为悠远的时间跨度。(3)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品评: “白虹饮涧”写瀑布自石壁飞驰而下,一头栽入涧底,似乎要吞饮涧水。“玉龙下山”又写出瀑布泻下时,随着山势的变化,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晴雪飞滩”则写瀑布撞击嶙峋的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这三句则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形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神形俱现,极为壮观。仔细回味,我们不仅能看到如白练悬空的瀑布,似乎还可以看到似烟似雾飘动的水汽,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白光的溪水,因阳光折射而产生的似隐似现的霞光,似乎还可以听到瀑布轰然奔流的声响,以及溪水的淙淙流淌声。作者给我们的是一幅壮丽奇绝的图画,令人欣赏之余还引起不少遐想。(4)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品评:这三句用富有特征的事物写出春天景色,虽然没有具体的形象,却包含着生机。“暖日”,温暖的阳光照满大地。“和风”,春天的微风吹拂人面。四个字写出和煦的春日风光。“阑干楼阁帘栊”,从字面看似与春景无涉,但是在春天,这些地方都是摇漾着春情的场所。“杨柳秋千院中”,杨柳含烟,仕女们荡起秋千。荡秋千是当时春日节令的活动,洋溢着春天的快乐与生气。这三句景物描写虽然没有渲染,只是淡淡地写来,但无尽的春意却流溢于字里行间。3.探究拓展
(1)《重观瀑布》写瀑布由远而近,比喻奇妙,夸张惊人。《春》写春色浓美,春意盎然,写得动静有致,惟妙惟肖。请就作品具体词句作深入赏析。
剖析:①写瀑布由远而近,远观“石壁高垂雪练寒”,近处“露华凉,人怯衣单”,感觉凉意。比喻奇妙,用“雪练”比喻瀑布的颜色形状;用“白虹”比喻瀑布飞驰而下、栽入涧底的动态;用“玉龙”比喻瀑布泻下时随山势蜿蜒曲折、摇曳生姿的状态;用“晴雪”比喻瀑布撞击山石溅起朵朵飞沫,飞洒在滩头的情况。夸张惊人,说“几千年晒未干”。
②写春色,前三句写静景,后两句写动景,燕子飞舞,黄莺鸣叫,片片落花随水漂流。(2)比较《重观瀑布》与李白《望庐山瀑布》表现手法的异同。
剖析:同:都由远及近写;都运用了夸张手法,“飞流直下三千尺”与“几千年晒未干”;想象奇特,前者联想到织女,后者联想到银河。
异:《重观瀑布》运用了比喻,并且接二连三,比喻和描述打破了语言常规,而《望庐山瀑布》则不这样。(3)白朴有一首《【越调·天净沙】秋》的小令,“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百草红叶黄花”。在白朴之后不久的马致远,也有一首《【天净沙】秋思》,元代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其实马致远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之前,白朴的这首《【天净沙】秋》就有类似意象了。说得更远一点,宋代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斜阳下,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句似乎已开此类意象之先河。
请结合上面的词曲,或其他诗词曲,具体谈谈你对这一文学现象的看法。剖析:这种文学现象是文学创作中的因袭与创新的关系。比如以上几首词曲。
在内容上,马致远继承了白朴与秦观二曲的意象,但又有创新,如“枯藤”与“老树昏鸦”并写,比白曲“轻烟”与“老树寒鸦”并写,意境更鲜明,氛围更凄凉;马曲“小桥流水人家”的意象与“枯藤老树昏鸦”的意象形成对比,更增添了旅人的思乡之情,而秦词“流水绕孤村”与白曲“孤村落日残霞”句只写了“孤树”的凄凉。马曲中的“昏鸦”有巢可觅,“人家”有地可居,正反衬出“断肠人在天涯”,无家可归的凄凉,前后浑然一体,而白曲仅以“百草红叶黄花”作结,意境远不如马曲。
形式上,秦词是完整的句子,而白曲和马曲则是连用几个并列的词组,马曲前三句,每句三个并列词组中,前两个为后一个活动的背景、居住的环境、行动的场所,有主宾之分;而白曲前三句,每句三个并列词组的排列是不规则的。马曲把这种写法推向了极致。一、基础训练
1.选出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  )
A.重观(chónɡ)  梭子(suō)   悬涯(xuán)
B.山涧(jiàn) 海滩(tān) 阑干(lán)
C.莺啼(tí) 帘栊(lǒnɡ) 胆怯(qiè)
D.回溯(sù) 逃逸(yì) 迄今(qì)解析: “栊”应读lónɡ。
答案:C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组(  )
A.啼莺 譬如 震撼 遗憾
B.饮涧 阑干 楼阁 帘栊
C.瀑布 石壁 雪炼 霄汉
D.沽酒 犄角 畸形 怙恶不悛解析:C项,雪炼—雪练。
答案:C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
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
露华凉,人怯衣单。
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1)这一首曲子最主要的写作手法是比喻,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比喻手法的运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这首元曲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雪练寒”,“雪练”指瀑布雪白如长长的白绢;“寒”,是说处在寒冷的季节里。?
B.作者描写地上瀑布,却从“天机”落笔,打通天上人间,给读者提供开阔的视野和想象的空间。?
C.最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写出瀑布的动态,以“白虹”“玉龙”“晴雪”为瀑布绘声绘色,以“饮”“下”“飞”极写瀑布奔流直下、水花飞溅的气势。?
D.这首元曲形象鲜明,气韵生动,主要得力于夸张的成功运用。
解析:(2)A项“寒”,是说瀑布之高,似从天而降,令人似觉生寒意;C项“绘声绘色”应为“绘形绘色”;D项,主要得力于比喻的成功运用。答案:(1)这首散曲写瀑布能如此鲜明壮观、生动形象,原因之一是比喻艺术极为高超。“雪练”“冰丝”“带雨”“露华”是借喻,“白虹”“玉龙”“晴雪”是明喻。多角度、多层面的比喻,既描画出瀑布的动态,也写出它的静态,还写出它的颜色。更为难得的是写出它流走飞动的神韵。由于多种比喻效果的产生,虽然曲中不见“瀑布”二字,但瀑布的奇观韵味却极为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2)B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