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10 02:0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学案
( http: / / www.21cnjy.com )
莲花岂能“漫山遍野”
《人民日报》2013年7月31日,《大地》副刊刊载一篇名为《宁都的莲花世界》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漫山遍野的莲花灿烂了初夏的日子……”看这一句,总觉得一头雾水。莲花怎么会漫山遍野呢?
“漫山遍野”:遍布山野,形容很多。众所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莲花乃荷花,属睡莲目,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花卉。它是生长在水中的植物,在水乡到处可见,一般在农历五月开始开花。莲花多生长在河湖港汊,山野一般是没有莲花的。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张宽胜
( http: / / www.21cnjy.com )
简介
  周德清(1277—1365),字日湛,号挺斋。一生未仕。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代。
作品
  周德清著有《中原音韵》影响颇大。散曲今存小令31,套数3,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
元曲的特点(二)
1.典型性。元曲塑造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2.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涵融,追求团圆结局。
3.艺术性。元曲以唱、做、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
銮舆(luán
yú) 恁(nèn) 忒(tèi) 蹇(jiǎn)
骞(qiān)
“卩”读jié,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一个面朝左而跪膝着地的人。本义是“人”字的变体。
“卩”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由“卩”的字大都与人有关,如“卿”“印”“即”等。
【中吕·满庭芳】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中吕·满庭芳】》,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意境】本曲从哪些方面写岳飞?
答案:前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五、六、七句写岳飞遇难的原因与结果。末三句写人们对英雄的悼念,以英雄精神长在人间深化岳飞形象。
2.【鉴赏散曲的技巧】(1)以“钱塘路”三句作结,其有何表达作用?
(2)本曲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答案:(1)岳飞含冤屈死,葬于杭州。青天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似为岳飞而伤心哭泣,西湖上风雨不断,仿佛是天降愁怨。以“钱塘路”三句作结,渲染悲凉伤感的气氛,使全曲悲伤愁怨更加浓重深长。
(2)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褒赞洋溢;后半部分则融议论与抒情于一体。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使《看岳王传》的感慨显得既真实凝重,又诗意浓浓。尤其是结尾三句,景中含情,余韵无穷。
3.【鉴赏散曲的情感】如何理解“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一句中的作者的情感?
答案:一方面写中原百姓的愿望,另一方面写最高统治者的悲凉结局。从大处着眼,从正反两种人物和两种后果着笔对历史英雄人物进行歌颂,是此句成功之处。
【中吕·朝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中吕·朝天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技巧】
(1)这支曲子是怎样反映知识分子的命运的?
(2)简要分析《【中吕·朝天子】志感》在表现手法方面的特点。
答案:(1)在两种人、两种命运的对比中突现知识分子的命运。
(2)此曲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主要特点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一是锋芒毕露,毫不隐晦。作者重点讽刺的是“越聪明越运蹇”的社会现实。其他各个句子的表意都紧切此意。为达到这一目的,作者所秉持的是刺锋所向、毫不遮掩的手法。二是通俗浅白,质朴无华。这不仅仅是语言风格的特点,连用典也非常通俗。三是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即运用喜剧中的“滑稽”艺术,在嬉笑之中达到怨刺的目的。
2.【鉴赏散曲的情感】《【中吕·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子】志感》在揭露种种被颠倒的社会现象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颠倒是“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效应的颠倒。在作者看来,其他各种颠倒莫大于这一颠倒,而其他各种颠倒也根源于这一颠倒。如何评价这种怨愤呢?
答案:作者在曲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仅反映元代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低下,更重要的是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否则,社会就会长久地处在“越聪明越运蹇”的怪圈中。因为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与高扬是民族发展之魂,从这点看,《【中吕·朝天子】志感》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相当深刻。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语句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B.折挫英雄,消磨良善。
C.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
D.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不晓事倒有人夸荐。
解析:D项,排比;A、B、C三项均为对偶。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生卒年不详,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②淀: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从写景的顺序看:一、二两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三、四两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从动静的角度看:一、二两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3.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双调·水仙子】讥时
张鸣善
铺眉苫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万钟,胡言乱语成时用,大纲来都是哄。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三脚猫渭水非熊。
(1)试分析这支曲子意象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这支曲子语言和结构上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形似而实非的意象,用漫画式的手法加以丑化、变形,讽刺元代社会高官显位以假充真、腐朽虚伪的现实。
(2)语言:兼用对偶与排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易收到连珠炮似的效果,适宜于嬉笑怒骂的内容。结构:由放而收,由收而放,呈对称形式,读起来节奏感极强,兼有错综与整饬之韵味。
4.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堂堂大元
无名氏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
这支曲子是元代社会的真实写照,曲成之后,“自京师至江南,人人能道之”。从曲子的内容来看,写出了哪些社会现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奸佞专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
5.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无名氏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高度的夸张手法是本小令的主要特点,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是一首表达强烈讽刺意义的小令精品。起首三句,在三个分述和一个总括中,无一字言“贪”,而贪者形象自然跃然纸上。五、六、七句用三个逐步深入的意象,继续挖掘贪者之心:对一切可以捞一把的事物,从不轻易放过。鹌鹑吞到嗉里的豌豆,他要掏出;鹭鸶长腿上,他要劈下精肉;蚊子小肚内,他要刮出脂油。这一系列艺术的夸张和形象的比喻,鲜明地突出了“贪小利者”的本质。结句精警,抨击有力,所谓“老先生”者,实指元代的各级官吏。全曲寓庄于谐,嬉笑怒骂,皆成妙文,体现出元曲爽朗、幽默、风趣的特色。
三、语言运用
6.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____________ 文学社____________
摄影小组__________
解析:①“现面目”“留旧影”,表现了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的特点。②写学术研究。③“妙句”“毫端”表明是创作。④是说书信。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形象地写出了演员的特点。
答案:⑤ ③ ①
7.从整个文段来看,下面画线的三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都有问题,请予修改。要求语意连贯,衔接自然,语句通顺,不改变原意。修改后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过15个字。
我的朋友老王,人称“戏痴”,自号“梨园客”。①由于用“客”来称呼,可见不是戏曲界的专业人士。但是,凡说起他,②他在戏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听戏、爱唱戏,后来还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后又热衷于戏曲资料的收藏;买剧本,集唱片,淘剧照等,忙得不亦乐乎。③还有700余份戏单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个世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①既然自称为“客”(或“他自号为‘客’”)。②戏曲界无人不知(或“戏曲界人人都知道”)。③他还搜集了
700余份戏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