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课件 (2)

文档属性

名称 24.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课件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7-09 09:1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24课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 聆听元散曲 【双调·蟾宫曲】咏史
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赏析: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这是一首咏史的曲子。作者赞颂曹操、周瑜、诸葛亮的丰功伟业。借用典故,抓住“酾酒临江”、“赤壁东风”和“八阵图”等典型事件,言简意丰地塑造了曹操、周瑜、诸葛亮的英雄形象,并对三国鼎立的形势进行了鸟瞰与概括。全曲写得沉郁奔放,与所吟人物的胸襟抱负暗相契合。目标学法1.了解周德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
2.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和对恶俗的批判。
3.了解借古讽今和嬉笑怒骂、直言不讳的风格。
《讥时咏史散曲二首》:《【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是一篇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的咏史之作,应把握此曲前后呼应的结构特点,以及散曲叙事议论两相结合的表现手法。《【中吕·朝天子】志感》,学习时首先应体会作者锋芒毕露、直言不讳的批判精神;其次,还应感受此曲嬉笑怒骂、通俗浅白、质朴无华的语言艺术。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
銮舆(luán yú)  恁(nèn)  忒(tēi)  蹇(jiǎn)
骞(qiān)
2.字形辨析3.常识整合
(1)作者连线
周德清,字挺斋,生卒年不详。一生未仕。除著《中原音韵》影响颇大之外,散曲今存小令三十一首,套数三首,内容主要为抒写怀抱,兼及闺情,稍涉游戏。“周德清是元后期曲坛极注意形式美的曲家之一,而其一切‘形式’——造境、形容、对仗、炼字,都未离开‘文而不文’的大原则。这是周德清散曲文学风格最主要特征所在,也是元代散曲‘雅化’一流的共同特色。(2)背景链接
元朝社会黑暗腐朽,阶级矛盾尖锐,人民疾苦深重,生灵涂炭,黑白颠倒,是非不辨。元朝大部分时间停止科举考试制度,大批读书人仕进无门,沉沦下位而满怀愤懑。于是,产生了一批讥时讽世的文学作品。课文解读1.主旨感悟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是一篇以歌颂和悼念历史英雄人物岳飞为主题的咏史之作,批判秦桧等汉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表达了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悼念和歌颂。
《【中吕·朝天子】志感》直言不讳地谴责那个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时代,特别是对摧残民族文化价值的社会进行控诉,强调社会要发展就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2.句段赏析
(1)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品评:这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掌握兵权,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这三句从素养、功业、地位总论岳飞。
(2)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品评:钱塘路上,愁怨风雨,长久地泪洒西湖。这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酝酿浓重的哀悼气氛,化悲愤为哀婉,体现岳飞英灵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景中含情,余韵无穷。(3)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品评:英雄受挫折,善良的人意志消沉,越聪明的人运气越不好。作者直接对这一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进行揭露。语言质朴却感情强烈,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4)志高如鲁连,德过如闵骞,依本分只落的人轻贱。
品评:这最后三句,以实例证明“越聪明越运蹇”的结论。结论是:有的人节操高洁像鲁仲连,有的人品德可敬超过闵子骞,可是循规蹈矩,不走歪门邪道,结果不但不受人尊敬,反而被人轻视,看成是无出息的下贱人。3.探究拓展
(1)《【中吕·满庭花】看岳王传》是作者读《岳飞传》有感而发的咏史曲。旨在歌颂南宋民族英雄岳飞,批判杀害忠良的卖国君臣,体现强烈的爱国意识。从结构看,此曲可分几个层次?从表现手法看,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有什么不同?
剖析:结构分两个层次。表现手法上,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而褒赞洋溢,“却”字的感彩,“权臣”、“奸谋”等贬义词的运用,处处可见作者爱憎分明;后半部分则融议论与抒情于一炉,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2)无名氏《【中吕·朝天子】志感》运用嬉笑怒骂,直言不讳地谴责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恶俗。请细读作品,说明作品的表现手法。
剖析:①运用了对比,将不读书识字、不晓事的人与聪明志高德高守本分的人对比,揭露了当道者的愚昧无知。
②运用借代手法,用老天代统治者。
(3)《【中吕·朝天子】志感》在揭露种种被颠倒的社会现象中,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颠倒是“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因为这是中华民族价值观念及其价值效应的颠倒。在作者看来,其他各种颠倒莫大于这一颠倒,而其他各种颠倒也根源于这一颠倒。如何评价这种怨愤呢?剖析:元代是一个重吏轻儒的社会,知识分子远离政权,官和吏素质低下,胸无点墨,有的官员连签时期的数字都不会写。这不仅造成了官场风气的腐败,贪婪无忌,不知羞耻为何物,而且造成法制粗疏、吏治黑暗。这是一个是非不分、贤愚颠倒的社会。这首小曲便是对这不合理社会的揭露和控诉。
作者在曲中的判断是正确的,它不仅反映元代当时读书人地位之低下,更重要的是说明社会要发展必须把这一“倒”再颠倒过来,否则,社会就会长久地处在“越聪明越运蹇”的怪圈中。因为对民族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与高扬是民族发展之魂,从这点看,本曲所表现的主题思想相当深刻。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讥讽(jī)   中兴(xīnɡ)   记载(zǎi)
B.嫉妒(jí) 计谋(móu) 銮舆(yú)
C.挫折(cuò) 消磨(mó) 嬉笑(xī)
D.旌节(jīn) 丘陵(línɡ) 本分(fèn)解析:D项,“旌”应读jīnɡ。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分辨  不为己甚  凋敝 
B.遴选  飞短流长  炮制
C.旌节  卑躬屈膝  销磨
D.本份  精兵简政  毗邻解析:A项,己—已;C项,销—消;D项,份—分。
答案:B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吕·满庭芳】看岳王传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
功成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
钱塘路,愁风怨雨,长是洒西湖。?
(1)概括这首散曲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
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彩,“却”字的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都可见作者爱憎之分明。?
C.诗人在对比中刻画了英雄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揭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
D.诗人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怨恨之情显得深广绵长。?
解析:(2)A项,“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熔议论与抒情于一炉,以议论为主。”答案:(1)共有四层意思:第一层,“披文握武”三句,旨在对岳飞作总括性的评价。说他文武双全,为宋朝中兴、强大建立显赫功勋,事迹载入史册,永垂不朽。第二层,“功成却被权臣妒”二句,写岳飞的悲剧结局,批判秦桧等权奸欺君误国、暗害忠良的罪行。第三层,“闪杀人”二句,指责南宋王朝误杀忠臣所招致的严重恶果。第四层,“钱塘路”三句,以西湖上风愁雨怨绵绵不断,青天也在为岳飞的屈死而悲伤,酿造浓重的哀悼气氛,体现岳飞英灵之不朽以及人民对英雄的长久悼念。?
(2)A 祝您学业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