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月考测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要塞(sài) 绯红(fēi) 诘责(jié) 深恶痛疾(è)
B. 黝黑(yǒu) 胆怯(què) 滞留(zhì) 颔首低眉(hàn)
C. 锃亮(zèng) 炽热(zhì) 不逊(xùn) 藏污纳垢(gòu)
D. 佃农(diàn) 胡髭(zī) 匿名(nì) 杳无消息(yǎo)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鉴
B. 简陋 落弟 俭朴 筋疲力尽
C. 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
D. 慰勉 畸形 愚钝 诚皇诚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篇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 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的表演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C.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任何细节都力求完美。
D. 这位老教授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使我们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B. 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
C. 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D. 为了避免不再出现类似错误,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改进措施。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B. 茨威格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列夫·托尔斯泰》。
C. 《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
D. 《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而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二)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6.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 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3)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4) 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崔颢《黄鹤楼》中直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三峡》中侧面描写山势高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奇特壮美边塞风光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阅读已成为普遍现象。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79.3%,较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
材料二:某校对八年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统计:
阅读方式 纸质阅读 电子阅读 有声阅读
比例 42% 53% 5%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字)(3分)
(2) 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电子阅读和纸质阅读的看法。(4分)
(3) 请你为学校"倡导经典阅读"活动设计一条宣传标语。(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7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8.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交代出使的目的和经过的地方,表现关塞迢迢,山高路远。
B. 颔联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漂泊无定的感受。
C. 颈联"直""圆"二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
D. 尾联写途中得知军情,显示出唐军将士们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
9.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
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西岳华山、南岳衡山、江西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0.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1) 略无阙处 ________ (2) 虽乘奔御风 ________
(3) 谒妙用真人祠 ________ (4) 四顾无纤翳 ________
11.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 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
12. 【甲】文中描写三峡春冬之时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乙】文中评价巫山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4分)
13. 【甲】【乙】两文都写到"山",但写法各有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7题。(17分)
藤野先生(节选)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⑤"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⑥"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⑦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⑧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了。
14. 第①段中"也无怪他们疑惑"的"他们"指代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5. 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③段中"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的具体含义。(4分)
16. 文中多次写到藤野先生的"叹息""凄然""悲哀",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17. 结合全文,分析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5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2题。(16分)
月光下的母亲
①我跟陈老师说,我母亲病了,我要回去看她。陈老师同意了。
②陈老师不可能不同意。因为现在已是下午5点,我在县中学寄宿,我家离学校有30多里。这个时候来请假,看来我母亲一定病得很重。
③我不是一个好学生,我撒了谎。我母亲根本没病,我是饿了,或者说是馋了。学校食堂的饭太难吃了,天天吃咸菜,顿顿吃腌萝卜,我都吃腻了,我要回去吃一碗我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
④我最爱吃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了。我们学校只有在每月月底两天放假,其他时间学生都在学校寄宿。每个月上学的那天清晨,母亲都会为我做一碗鸡蛋手擀面。上学太没意思了,如果不是这碗鸡蛋手擀面,我想我一天学也不愿上。
⑤我坐最后一趟班车到镇上,镇上已经没有任何一辆机动车的影子了,我只好徒步回家。
⑥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我走啊走,肚子饿得发慌,心里只盼着早点吃到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步伐便愈来愈快。
⑦走到四流山时,我借着月光看见我们村打谷场上有一个人影。那人影正将一垛又一垛的麦子奋力地抽打在木桶上。
⑧那时我们那里还没有脱粒机这样的农用机械,即便有也没人用得起,家家户户都是这样手工脱粒。这种脱粒方式速度慢、效率低,要赶在入秋时将全部的谷子脱粒归仓,实在是一项顶耗时费力的大工程,但即便如此,也从来没听说过有人连夜赶着脱粒的。
⑨我在心里嘀咕,是谁这么晚还在干活儿呢,心下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⑩我加快步伐走到家门口,赶紧用手摸门。我的手摸到了一把铁锁。我知道,那打谷场上的人不是别人。
我哭了。
还能是谁呢?别人家都是夫妻二人一起赶工,爸爸在浙江打工,家里家外的活儿只有母亲一个人干,除了她还能是谁呢?
我哭了,嚎啕大哭。
母亲做的鸡蛋手擀面好吃,但她自己从来舍不得吃一碗。母亲就这样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还要没日没夜地干活儿供我上学......
等我哭完,我没拿钥匙开门,也没去打谷场喊母亲,我扭头往学校的方向走去,鸡蛋手擀面的事也被我全然抛到了脑后。
我知道路上肯定没有车了,只能徒步回学校,那我也决不回头。
茫茫月光之下,乡村公路上空寂无人,我一个人赶夜路,却没有感到一丝害怕。我徒步30多里路回到学校时,天已经大亮。
陈老师关切地问我母亲的病怎样了。我说我母亲没病,是我病了。说着我的眼泪又不争气地落下来,怎么也止不住。
陈老师不明所以地看着我,想问我为什么撒谎,但最终什么也没问。他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快去上课吧。"
我回到教室,座位就在窗户边上。我立起书本,窗外月色已淡,晓风习习,晨光熹微。遥远的天空,正挂着一颗淡淡的月亮。
18. 阅读全文,梳理文章情节。(4分)
请假离校→(1)________→(2)________→徒步返校
19. 第④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20. 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天上的月亮真大,地上一个行人也没有。
21. 第 段写到"我哭了,嚎啕大哭",结合上下文分析"我"大哭的原因。(3分)
22. 文章结尾处写"遥远的天空,正挂着一颗淡淡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深意?(3分)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总有那么一个人,如灯塔般指引方向;总有那么一件事,如烙印般刻骨铭心;总有那么一处景,如画卷般永驻心田;总有那么一段情,如暖流般温润心间......
请以"记忆深处的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 D(3分) 2. C(3分) 3. A(3分) 4. C(3分) 5. C(3分)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6. (1) 山山唯落晖 (2) 征蓬出汉塞 (3) 云生结海楼 (4) 谁家新燕啄春泥 (5)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7)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7. (1) 示例: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接触率持续上升。(3分)
(2) 示例:电子阅读便捷高效、信息量大,但容易导致浅阅读;纸质阅读有助于深度思考,培养专注力,但携带不便。两者应相互补充,合理选择。(4分)
(3) 示例:品读经典,润泽心灵;书香满校园,智慧伴成长(3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古诗阅读(7分)
8. D(3分)
9. 这两句诗描绘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1分),"直"字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1分)。(4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10. (1) 同"缺",空隙、缺口 (2) 飞奔的马 (3) 拜见 (4) 看(每空1分)
11. (1) 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2分)
(2) 峰峦直插云霄,山脚径直插入江水中。(2分)
12.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2分);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2分)
13. 【甲】文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等直接描写突出山的高峻(1分);【乙】文则通过与华山、衡山、庐山对比,侧面表现巫山的奇特(2分)。(3分)
(三)现代文阅读(17分)
14. "他们"指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的日本青年(2分)。表达了作者作为弱国国民的屈辱感和强烈愤慨(2分)。
15. "我"原本怀着救国救民的愿望到日本学医(1分),但观影事件让"我"认识到:医学只能救治身体,无法唤醒麻木的国民(2分),因此决定弃医从文,改变国民精神(1分)。
16. 表现藤野先生对鲁迅弃医的惋惜(1分),对师生情谊的珍视(1分),以及对中国留学生前途的关切(1分),展现了他毫无民族偏见的崇高品格(1分)。
17. ①治学严谨(要求严格)②教学认真(一丝不苟)③关心学生④尊重科学⑤无民族偏见(每点1分,答出5点得满分)
(四)现代文阅读(16分)
18. (1) 徒步回家 (2) 见母劳作(每空2分)
19. 交代"我"请假回家的真实原因(1分),为后文情感转变作铺垫(1分),侧面表现母亲对"我"的爱(1分)。
20. 环境描写(1分),营造了空旷寂静的氛围(1分),烘托"我"孤独、急切的心情(1分)。
21. ①看到母亲深夜独自劳作,内心愧疚;②意识到自己撒谎逃学辜负了母亲的辛劳;③感受到母亲无私的爱与付出;④为母亲的艰辛生活感到心疼。(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22. ①与前文"月亮"形成呼应;②暗示"我"内心的成长与转变;③象征母亲的爱如月光般永恒;④营造含蓄深远的意境,令人回味。(答出三点即可,每点1分)
三、写作(60分)
23. 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