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PDF版 含答案解析)-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语文

文档属性

名称 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PDF版 含答案解析)-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语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7:13:08

文档简介

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十古代诗歌阅读(一)
(时间:30分钟分值: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2分)
材料一:古者文王处丰、镐之间,地方百里,行仁义而怀西戎,远王天下。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
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
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
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共工之战,铁结短者及乎敌,铠甲不坚
者伤乎体。是千成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事异则备变。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齐将攻鲁,鲁使子贡说之。齐人曰:“子言非不辩也,吾所欲者土地也,非斯言所谓也。”遂举兵伐鲁,去门十
里以为界。故偃王仁义而徐亡,子贡辩智而鲁削。以是言之,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去偃王之仁,息
子贡之智,循徐、鲁之力,使敌万乘,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材料二:赵文进谏曰:“农夫劳而君子养焉,政之经也。愚者陈意而知者论焉,教之道也。臣无隐忠,君
无蔽言,国之禄也。臣虽愚,愿竭其忠。”王曰:“虑无恶扰,忠无过罪,子其言乎。”赵文曰:“当世辅俗,古之
道也。衣服有常,礼之制也。修法无愆,民之职也。三者,先圣之所以教。今君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
教易古之道,故臣愿王之图之。”
王曰:“子言世俗之闻。常民溺于习俗,学者沉于所闻。此两者,所以成官而顺政也,非所以观远而论
始也。且夫三代不同服而王,五伯不同教而政。知者作教,而愚者制焉。贤者议俗,不肖者拘焉。夫制于
服之民,不足与论心;拘于俗之众,不足与致意。故势与俗化,而礼与变俱,圣人之道也。承教而动,循法无
私,民之职也。知学之人,能与闻迁,达于礼之变,能与时化。故为己者不待人,制今者不法古,子其释之。”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武灵王平昼闲居》)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今君A释此B而袭C远方D之服E变古之教F易古之道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方,文中意为“方圆、纵横”,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且知方也”的“方”含义不同。
B.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与《过秦论》中“因利乘便”的“乘”含义不同。
C.愆,文中为“罪过,过错”之意,与《氓》中“匪我您期”的“愆”含义相同。
D.循,文中意为“遵守”,与《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偃王实行仁义治国,有三十六个国家向他割地朝贡,楚文王害怕徐国会危害到自己,便出兵伐徐灭
了徐国。文王和徐偃王都实施仁政,但结局不同。
B.舜实行德政,拿着盾牌和大斧跳舞感化了苗民。到了共工打仗时,拿短铁铦就会被敌人击中,需要坚
硬的铠甲护体。
105参考答案
6.A本题考查学生对材科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现代文阅读I
“百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者在创作、拍摄时都运用了…
的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一句话是“回顾一百多年来中国电影
信息类文本阅读(一)
创作发展的历程,不少优秀影片的创作者往往在创作、拍摄
时巧妙运用”,“不少优秀影片”不等于“都运用了”。故
1.B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
先A
“他们的心中还没有‘天命’的概念”错误。原文为“究竟是什
7.D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A:
么缘故使得这么强大,而且主导北方中国的商王国,居然被
曲解文意。原文是“与许多西方电影热衷于描写宗教題材和
小小的周国灭亡了?他们的回答是: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
宗教故事不同,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着重表现普通民众世俗
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可见他们心中是有天命的概念的
化的日常生活”,说明中国电影不是不拍宗教题材,而是“不
选项曲解文意,也就没有了因果联系。C,“被当时整个中国
热衷”。B.断章取义。原文是“由此也充分证明了现实主义
地区广泛接受”错误。原文为“·天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
电影创作旺盛的美学生命力,以及…电影创作的重要性和
了自己的统治,也帮助周人说服了许多商人的后代与他们合
必要性”“中国电影百年的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美影片均注重
作,将商周文化体系扩张到整个中国北方”,是“中国北方
在对日常平凡的世俗化生活描写中,生动地揭示·真切地
D.“把事情的成救交付给命”错误。原文有“玛尽己力,成败
表达创作者对此的评价与看法,由此引起广大观众的共情共
在所不计”,孔子所理解的“知命”除了不计成败,还包括竭尽
鸣,赢得他们的喜爱和欢迎”,即引起规众共情共鸣,赢得喜
己力。故选B。
欢的主要原因是“影片均注重在对日常平凡的世俗化生活描
2.D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现点态度的能力。A.
写”等等。C.“这是由中国电影的民族化决定的”的说法,强
“《易经》所谈的天命不是盲目的”错误。原文是“《易经》中所
加因果。原文“这些影片口碑与票房的收获,进一步表现中
谈的命运,不完全是盲目的”,选项扩大了范因。B.“就能够
国电影有能力在一种奇观化的情调之外,进行真实自我的银
理解为何…最主要的中心”错误。原文是“只有在这种背
慕书写,在他们那里,民族性并不一定意味着重返古典或展
景之下,我们也许才能够理会孔子为什么找出‘仁’这个宇作
示国粹,普通民众的每一个鲜活的当下都与之有同构关系”
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选项福掉了“也许”这个词语,哀述
也就是重点不是“民族性”或“电影的民族化”,而是在东西方
太过绝对。C.“这两种对世界存在的理解一致”错误。细读
文明激烈碰撞的当下,对普通民众每一个鲜活当下的真韧表
文本可知:两者理解并不一致。冯友兰借孔子的观点阚述自
达的需要。故选D
己的观点,认为世界存在无可改变,因而个人要不计成败
8.B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分析和判
“天命靡常”意为上天的命令没有恒常不变的受命者,讨论的
断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在东西方文明滋烈碰撞的当下,
是王权归属问题。故选D。
在鲜活日常中传达本民族的生命实践。这个规点告诉我们:
3,D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和论证关系的把握能力。材
现阶段中国电彩关注的是本民族的鲜活日常,是现实的,真
料二主要观点是人要知天命,即知道自己的使命,同时要竭
切的,不是虚构的、想象的。B.“电影《独行月球》讲述了人
尽全力去践行使命。A.阐述的是君子的使命。B.说明的是
类为纸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孤独月没有及时掀离
天命自有规律,不为人事所影响。C.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不是鲜活的日常,是虚构的、想象的,属于科幻电影。
否定天命的作用。故远D。
故选B。
4.答案:同:都认为天命自有主张,与道德相关。异:①周人认
9.答案:①同: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中国电影民族化应注重
为天命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②孔子
表现普通民众世俗化的日常生活
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
②异:材料一强调中国电影的民族化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问题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格除了体现在电影中注重表现世俗化的民众生活外,还注重
干要求根据材料一,概述孔子对天命的理解与周人有何异
追求“美”与“善”的统一。材料二运用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近
同,需要从两个方面作答。同:结合“周人取得了天命,而天
年来中国电影注重在鲜活日常中传达本民族的生命实践。
命是唯道德为依归的,所谓·天命靡常,准德是亲”“天给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信息的概括和归纳能力。题
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一个任务…”“扎子……找
干要求回答:两则材料关于中国电影民族化的看法,有何异
出‘仁’这个字作为他思想最主要的中心”可概括出,都认为
同?考生需找到有关中国电影民族化的相关语句,然后从不
天命自有主张,与道德相关。异:结合“周人取得了天命…
同点和相同点两个方面分析。材科一的第二个观点“注重表
这可说是第一次将道德的意义超越人类力量的命运”“·

现世俗化的民众生活”“与许多西方电影热哀于描写宗教题
命的观念帮助周人肯定了自己的统治…从群体的角度来
材和宗教故享不同,中国电影从一开始就着重表现普通民众
看仁”“天命已经不是政治的使命”可概括出,周人认为天命
世俗化的日常生活”:材料二“近年来中国电影的创作实践
是一个朝代的政治天命,是人类群体的命运;结合“在《论语
“在充满烟火味的日常空间里呈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底层
里面,孔子所说的天命是每一个个人的天命”“每一个人都能
叙事,成为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种现象级的潮流”等语句可
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
以提炼出:两者都谈到中国电影的民族化需要关注普通民众
…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等语句可概括出
的鲜活日常。不同点是两者的切入点不同。材料一谈论关
孔子认为天命是个人使命,这一使命就是找到自己的“仁”
注世俗化的民众生活,要更好地运用中国“艺术智慧”和“美
5,答案:①积极进取,相信自己,改变命运。②心怀使命,学有
学智慧”,使影片能充分凸显中华文化和中华美学的内在意
所成,建功立业。③摆正心态,无畏成败,全力以赴。④提高
蕴,从而真正做到“真善关”的统一。材料二谈到关注鲜活的
道德参养,成为仁人君子
民众日常,更多的是通过举例说明:在东西方文明激烈碰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
的当下,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特异性的追问比以往任何时候
和看法的能力。结合“人类本身对自己的命运有相当程度的
都更为迫切。特别是《狗十三》《爆裂无声《无名之辈》《少年
掌握,人类自己所做的种种抉择,会改变命运发展的方向”等
的你》等近年来的影片有力地说明:在充满烟火味的日常空
语句可捉炼出:我们应积极进取,相信自己,用自己的奋斗去
间里呈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底层叙事,是近年来中国电影的一
改变命运。结合“天给了我这个天命。天生了我,给了我
种现象级的潮流,是值得肯定和进一步发扬的。
个任务”“每一个人都能从超自然、超现实的秩序之中,找到
10.答案:①这部影片注重追求“美”与“善”的统一,符合中华民
自己应当执行的使命”“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
族的民族化心理和审美观念。故事主人公是“善”的,善良
分发挥的机会”等语句可概括出:青年学生应心怀使命,学有
的对待这个有病没人管的女人,没有因为疾病嫌弃她,等生
所成,建功立业。结合“人所能做的只是:褐尽己力,成败在
活富裕了还要给这个妻子买电视,去城里的医院看病。体
所不计”等语句,可提炼处:我们需要据正心态,无畏成败,全
现人性美
力以赴。(要点为“不计成败”,来自孔子对知命的理解)结合
②这部影片注重表现世俗化的民众生活,着力描写普通人
“孔子盼望的是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仁,使仁能得到充分发辉
的悲欢离合的生活状况及人生追求,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
的机会,也使得这个人成为’仁人君子’。理论上,有许多个
共情。主人公马有铁是一个落后农村的普通农民,影片描
别的仁人君子时,社会应当是一个美好的社会,甚至是符合
写的是农民悲欢离合的生活状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高人心的社会”“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可知,捉高道德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材补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探究的能
杀,成为仁人君子非常必要。
力。题干要求根据材料一简析《隐入尘埃》这部电彩获得成
177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