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句子专项训练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句子专项训练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4 17:3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小升初语文句子训练专项
病句诊断与修改
01
句子的主要成分
1. 基础句: 谁/什么? + 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主语) (谓语)
例子: 鸟 飞。 / 花儿 红。 / 他 是学生。
2. 扩展句: 谁/什么? + 做什么? + 谁/什么?
(主语) (谓语动词) (宾语)
例子: 小猫 捉 老鼠。 / 我 爱 妈妈。 / 我们 学习 知识。
区分方法:
* 找谓语核心 (动词/形容词):句子主要讲的动作或状态是什么?
* 找主语 (在谓语前):谁/什么 发出动作/处于状态?
* 找宾语 (在谓语动词后):动作 涉及/作用在 谁/什么 上? (动词+谁/什么?)
注意:
- 谓语部分可能比较长 (小鸟 [在树上] [快乐地] 唱歌)。
- 不是所有句子都有宾语! (爸爸休息。 / 火车开了。)
- “是”后面的成分是宾语 (北京是[首都])。



2. 经典病例分析(逐类突破)
病句类型 典型例句 修改方案
成分残缺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删“通过”或“使”(缺主语)
搭配不当 “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北京是城市”或“秋天是季节”(主宾搭配)
重复累赘 “他大约三十岁左右。” 删“大约”或“左右”(语义重复)
语序颠倒 “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我对语文很感兴趣”(主客颠倒)
3.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例:通过努力学习,使我提高了认识。
分析:句子开头使用了介词“通过”,而后面用了“使”字,致使全句缺少主语,可去掉“通过”或“使”,使句子主语变为“学习”或“我”。
谓语残缺
例:这套丛书由他主编,他的学生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负责编辑出版的。
分析:“主编”一词既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由……主编”说法正确,“副主编”是名词,不能构成“由……副主编”,可以改为“由……任副主编”。
(4)修饰语残缺
例: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分析:“付出劳动”不一定就能“取得优异成绩”,应在“劳动”前加上“艰苦且有效的”之类的限制语。
(3)宾语残缺
例:他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开发出了具有预防及治疗肠胃病的药粥系列产品。
分析:“具有”缺宾语中心语,在肠胃病后加“功用”。
(1)主谓搭配不当
例: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分析:主语“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与谓语“成熟”搭配不当,删去“问题”,或把“成熟”换为“解决”。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几声鸟叫从幽谷中传来,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分析:谓语“打破”与宾语“环境”搭配不当,可改为“打破了环境的沉寂”。
1.搭配不当
(3)主宾搭配不当
例:秋天的九寨沟是个美丽的季节。
分析:主语“九寨沟”与宾语“季节”搭配不当,可改为“九寨沟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他在培育杂交水稻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心血。
分析:修饰语“很大”与中心语“心血”搭配不当,将“很大”改为“很多”。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现在住房虽然比过去只多了六平方米,老少三代可以不再挤在一个房间里,自己也可以有个读书写字的地方了。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在“老少三代”前加“但”和“虽然”搭配。
(1)主语赘余
例: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分析:前面已经有了“革命先辈”作主语,因此“他们”多余。
(2)谓语赘余
例:同学们正努力复习,迎接中考到来。
分析:“迎接”的是“中考”,而不是“到来”。所以应该删去“到来”。
(3)宾语赘余
例:参加这次颁奖大会的与会者,其中有一位著名演员。
分析:“与会者”就是参加会议的人,“参加”赘余。
(4)修饰语赘余(语义重复)
例: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减一些。
分析:“一些”与“略加”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4.成分赘余
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错误类型
看到救灾物资送达灾区,使村民们激动得流下眼泪。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大约再过五十天左右,我们就小学毕业了。
我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新学期计划。
能否保持良好心态,是考试成功的关键。
答案与解析:
1.修改:删去“使”(或删去“看到”)。 类型:成分残缺(缺主语)
2.修改:在“一顶”前加“戴着”。 类型:搭配不当(谓语缺失)
3.修改:删去“大约”或“左右”。 类型:重复累赘
4.修改:将“讨论并听取”改为“听取并讨论”。 类型:语序颠倒
5.修改:删去“能否”(或在“是”后加“能否”)。 类型:前后矛盾
句式魔法屋
02
转换类型 原句 转换句 技巧
直述→转述 小红说:“我明天去公园。” 小红说,她明天去公园。 改人称、去冒引、变标点
缩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天空挂着圆月。 保留主谓宾,删修饰词
扩句 风吹过田野。 轻柔的微风缓缓吹过金黄的田野。 添加修饰语(形容词/副词)
反问→陈述 难道这不是你的责任吗 这是你的责任。 删疑问词、改否定词、变句末标点
1. 句式转换四重奏
按要求改写句子
直述→转述:
老师严肃地说:“你们必须完成作业才能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缩句:
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神奇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至少添加两处修饰语):
花瓣飘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问→陈述:
难道我们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老师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完成作业才能回家。(改人称、去冒引)
焰火构成图画。(保留主谓宾)
示例:粉嫩的花瓣像雪花般轻盈地飘落。(添加形容词、比喻)
我们不能辜负父母的期望。(删“难道”“吗”,改否定)
修辞手法解密
03
1. 修辞识别口诀
“比拟排夸,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反复双关”
修辞作用对照表 修辞手法 例句 表达效果
比喻 月光像流水般泻在地上。 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
拟人 花儿在风中笑弯了腰。 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动作
排比 爱心是阳光,爱心是雨露,爱心是希望。 增强语势,突出情感
3. 陷阱辨析
易错点:比喻VS拟人
错误判断:“柳枝在跳舞。”(拟人)
对比句:“柳枝像舞者的手臂。”(比喻)
中学阶段掌握以下九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对偶、借代、反复。
一、比喻。
【定义】
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种事物来比作另一种事物的修辞。
【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 (作比喻的事物) 和比喻词 (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组成。
常用的喻词有:像、就像、好像、好比、好似、恰似、如、有如、犹如、仿佛等。
例: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作用】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二、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使它像人一样能说话会做人的动作,有思想、有感情。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感情。
三、夸张。
【定义】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例句】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
【作用】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xx的xx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
四、排比。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例句】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作用】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之情,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
五、反复。
【定义】为了强烈地表达思想感情,有意地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运用的修辞格。
【分类】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作用】这句话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xx物的xx特点,增强了表达效果。
六、设问。
【定义】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例句】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作用】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七、反问。
【定义】即反诘或诘问。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作用】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写出了xx物的xx特点,表达了作者的xx情感,加强语气,发人深思。
八、对偶。
【定义】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相同的意思的修辞方式。
【例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整齐匀称,节奏感强;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九、借代。
【定义】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的修辞格。
【例句】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效果
时间像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匆匆向前奔去。( )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蟋蟀在平台上弹琴,萤火虫提着灯笼巡逻。( )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精确。( )
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能容得下十个人?( )
答案与解析:
1.比喻(时间比作河流)
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时间的流逝感。
2.拟人(弹琴、巡逻)
效果:赋予昆虫人的行为,增添趣味性。
3.排比(三个“使人……”)
效果:增强语势,突出读书的多重作用。
4.夸张(巴掌大的地方)
效果:强调空间极其狭小。
标点符号法庭
04
1. 高频标点用法速记
标点 核心规则 例句
引号 直接引用用双引,分段对话引号单独用 他说:“明天考试。大家要加油!”
分号 并列分句之间用 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
破折号 解释说明或话题转折 这里有一个秘密——你不能告诉别人。
给句子添加/修改标点
爸爸问 你今天数学考得怎么样
菜园里种着许多蔬菜 白菜 萝卜 西红柿
这里美极了 清澈的湖水 茂密的树林 还有成群的野鸟
答案与解析:
爸爸问:“你今天数学考得怎么样?”(添加冒号、引号、问号)
菜园里种着许多蔬菜:白菜、萝卜、西红柿。(冒号表总分,顿号表并列)
这里美极了——清澈的湖水、茂密的树林,还有成群的野鸟!(破折号表解释,顿号表并列)
2. 纠错大挑战
病段:
“你吃饭了吗 妈妈问我 今天有糖醋排骨”(参考答案:添加冒号、引号、逗号)
综合训练场(20分钟)
基础关:修改病句
“在联欢会上,唱了动听的歌曲和优美的舞蹈。” (搭配不当:改为“唱了歌曲,表演了舞蹈”)
进阶关:缩句+扩句
原句:“科学家发现了化石。”
缩句:科学家发现化石。
扩句:(示例) 严谨的科学家在深山里意外发现了珍贵的恐龙化石。
终极关:分析修辞+标点修正
“难道友谊不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吗——当然是的!”(修辞:反问+破折号;标点正确)
挑战混合题型
修改病句+说明类型:
在运动会上,他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类型:________
2.缩句+扩句:
原句:科学家发现了遗迹。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
扩句(添加地点+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修辞+标点修正:
春天来了 小草探出头 花儿绽开笑脸 小鸟唱起歌
→修辞:________ 标点修正: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修改:将“成就”改为“成绩”。 类型:搭配不当(“取得”与“成就”不搭)
2.缩句:科学家发现遗迹。
扩句:示例:严谨的科学家在深山深处意外发现了古老的遗迹。
3.修辞:拟人(探出头、绽开笑脸、唱起歌)
标点修正:春天来了,小草探出头,花儿绽开笑脸,小鸟唱起歌。(添加逗号分隔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