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 8 页,五个大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 请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 答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要求规范填涂,用 0. 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冰心先生曾说过:“语文是所有科目之中最重要
的一门学科。”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我们的品格修养、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有着深
远的影响。 七(一)班开展了以“我的语文生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以下是班长小
语设置的部分关卡,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任务。
1. 下面是小语准备的开场白,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完成。 (4 分)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 语文学习,小一点说,关系到我们当下的升学;大一点说,关乎
人生的幸福感。
其实,学好语文并不难。 平时我们看到很多同学的语文成绩总是上不去,做了很多题
也不见起色,感到很迷①(mánɡ)。 其实,这些同学只是没有找到语文学习的关②( jiàn)。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阅读。 大量的阅读才能形成良好的语感。
文学作品阅读是语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暇 A 时间,我们要尽可能多阅读文学
名著。 读得多了,久而久之,你的语言感受力会增强,表达也会流畅 B 起来。 说话或写文
章不一定能出口成章,但至少不会语无伦次。 对于一些耐人寻味的句子,也能读出它的言
外之意。
(1)请根据语段中括号内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分)
① ②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汉字,写出相应的拼音。 (2 分)
A B
2. 小语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制作了精美的书签,想送给同学们,请根据提示将古诗
文原句补充完整。 (8 分)
徜徉在书山文海中,我们可以细细品味其中那美好的情感。 在李白的“① ,
② ”(《春夜洛城闻笛》)中,我们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杜牧的“③
七年级语文 第1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④ ”(《泊秦淮》)中,我们揣摩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深切忧虑的情
愫;在李商隐“⑤ ,⑥ ” (《贾生》)中,我们体会到诗人对不顾天下百姓
死活,只是求神问鬼的统治者的讽刺之情;在赵师秀的“有约不来过夜半,⑦ ”
(《约客》)中,我们仿佛感受到诗人因候客不至而产生失望怅惘的情绪;在刘禹锡的“⑧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中,我们体会到作者摆脱繁杂俗务,远离尘嚣的欣喜
之情。
3. 在探寻“孝”的渊源的过程中,小语搜集了阐述“孝”的一段话,不小心打乱了顺序,
请你重新排序,使该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
②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
③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教育后人成为栋梁之材,然而,做人必先
学孝。
④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⑤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还兼以悌、忠、
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之志,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为社会创
造价值、为人民谋福利。
A. ①②③⑤④ B. ③①②④⑤ C. ①③②⑤④ D. ③②①④⑤
4. 小语在探究“剪纸艺术”的历史,他查阅到以下资料,请根据材料内容,帮他完成
“剪纸”发展的时间轴。 (要求:每空不超过 10 字)(共 4 分)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起源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人们用薄片材
料剪刻纹样。 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为剪纸提供了更便利的材料。 唐代剪纸技艺进一步发
展,出现了用于装饰的复杂图案。 宋元时期,剪纸艺术逐渐普及,与民俗活动紧密结合。
明清两代,剪纸达到鼎盛,风格多样且技艺精湛。 然而,近代以来,受社会动荡影响,剪纸
一度面临失传危机。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剪纸艺术重焕生机,
并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① ② ③ ④
七年级语文 第2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5. 【平凡之路】小语搜集到一幅漫画,但有的同学不是很明白这幅漫画的寓意,请你
为同学们作简要介绍。 (4 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 ~ 9 题。 (共 16 分)
海棠花
季羡林
①早晨到研究所去的路上,抬头看到人家的园子里正开着海棠花,缤纷烂漫地开成一
团。 这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现在想也正是开花的时候了。
②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 自家院子里虽然就有两棵,但是要到
记忆里去搜寻开花时的情景,却只能搜到很少几个断片。 记得有一个晚上同几个同伴在
家南边一个高崖上游玩,向北看,看到一片屋顶,其中纵横穿插着一条条的空隙,是街道。
虽然也可以幻想出一片海浪,但究竟单调得很。 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
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当时我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其中还夹杂着一点
儿渴望,渴望自己能够走到这树下去看上一看。 于是我就按着这一条条的空隙数起来,终
于发现,那就是自己家里那两棵海棠树。 我立刻跑下崖头,回到家里,站在海棠树下,一直
站到淡红的花团渐渐消逝到黄昏里去,只朦胧留下一片淡白。
③但是这样的情景只有过一次,其余的春天我都是在北京度过的。 北京是古老的都
城,尽有许多机会可以赏花,但是却很少看到海棠。
④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 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
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 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
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 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
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 一切都是这样静。 这时候,自己往往
什么都不想,只让睡意轻轻地压上眉头。 等到果真睡去半夜里再醒来的时候,往往听到海
棠叶子窸窸窣窣地直响,知道外面下雨了。
⑤似乎这样的夏天也没有能过几个。 六年前的秋天,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
黄的时候,我离开故乡,来到了德国。 一转眼,在这个小城里,就住了这么久。 我本来是下
定了决心用苦行者的精神到德国来念书的,所以每天除了钻书本以外,很少想到别的事
七年级语文 第3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情。 可是现实的情况又不允许我这样做。 而且祖国又时来入梦,使我这万里外的游子心
情不能平静。 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 不知
道怎样一来,一下子就过了六年。
⑥哥廷根是有名的花城。 家家园子里都挤满了花。 我却似乎一直没注意到这里也有
海棠花。 但是,真像一个奇迹似的,今天早晨我竟在人家园子里看到盛开的海棠花。 我的
心一动。 仿佛刚睡了一大觉醒来似的,蓦地发现,自己在这个异域的小城里住了六年了。
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⑦在这垂尽的五月天,当心里填满了忧愁的时候,有这么一团十分浓烈的乡思压在心
头,令人感到痛苦。 同时我却又爱惜这一点儿乡思,欣赏这一点儿乡思。 它使我想到:我
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 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边,但是现在他们却近在眼前。 我离
开他们的时间愈远,他们却离我愈近。 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他呀! 把祖
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我应该感激它才是。 晚上回家的路上,我又走过
那个园子去看海棠花。 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 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
我的心情。 我站在树下,呆了半天,抬眼看到西天正亮着同海棠花一样红艳的晚霞。
(选自《悲喜自渡》,有删改)
6. 请根据文章段落提示,将下面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4 分)
第①段:点出海棠花→第②③④段: A →第⑤⑥⑦段: B
7. 结合文本,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进行赏析。 (4 分)
①可是在这一片单调的房顶中却蓦地看到一树繁花的尖顶,绚烂得像是西天的晚霞。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2 分)
②乡思浓浓地压上心头,无法排解。 (赏析加点的字的妙处)(2 分)
8. 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 分)
9. 结合《海棠花》的内容,具体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4 分)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王国维《人间词话》
示例:《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借紫藤萝来表达自己的情思,对紫藤萝花的繁盛和凋零
的描写,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悟。 虽然花与人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
止境的,赞美了生命的永恒和美好。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 ~ 12 题。 (共 11 分)
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怀念叶圣陶先生 肖复兴
①一次偶然的机遇,能够改变一个人终生的命运。
②小时候,捏着可怜巴巴的一角七分钱,踮着脚尖从家门口对面的邮局里买来一本
七年级语文 第4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少年文艺》时,我开始迷上文学。 我渐渐沉浸在我国现代文学之中。 鲁迅、冰心、叶圣
陶、许地山……一位位相继闯入我的心中。 他们的作品令我爱不释手。 冥冥幻想里,我像
今天的青少年朋友一样,想入非非地想像着他们的模样、为人及性格。 但是,我没有想到
有一天我会结识他们当中的一位,并且能够聆听他的教诲。 二十余年弹指飞去,当他白发
如银时,我竟如他一样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 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他起的作用举足轻重。
③他就是叶圣陶先生。
④一九六三年,我正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
的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
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 自然,我挺高兴。
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
改的吗 ”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 “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
“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相当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⑤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二十篇作文。 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
一下子愣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
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继而又绑
上绷带的人一样。
⑥回到家,我仔细看了几遍叶老先生对我作文的修改。 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
画像》,我立即感到用字的准确性。 类似这样的地方修改得很多,倒装句改得很多,长句
子断成短句的地方也不少。 有一处,我记得十分清楚:“怎么你把包几何课本的书皮去掉
了呢 ”叶老先生改成:“怎么你把几何课本的包书纸去掉了呢 ”删掉原句中“包”这个动
词,使得句子干净也规范多了。 而“书皮”改成了“包书纸”更确切,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
书的封面。 我真的从中受益匪浅,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 这不仅使我看到自
己作文的种种毛病,也使我认识到文学创作的艰巨。 不下大力气,不一丝不苟,是难成大
气候的。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
春风拂面。
⑦叶老先生在我的作文后面写了一则简短的评语:“这篇作文写的全是具体事实,从
具体事实中透露出对王老师的敬爱。 肖复兴同学如果没有在这几件有关画画的事儿上深
受感动,就不能写得这样亲切自然。”这则短短的评语,树立起我写作的信心。 那时,我才
15 岁,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得到一位蜚声国内外文坛的大文学家的指点和鼓励,内心的
激动可想而知,涨涌起的信心和幻想,像飞出的一只鸟儿抖着翅膀。 那是只有那种年龄的
孩子才会拥有的心思。
⑧这一年暑假,语文老师找到我,说:“叶圣陶先生要请你到他家做客!”
七年级语文 第5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⑨我感到很意外。 因为我一直觉得像叶圣陶先生那样的大作家,一定是深居简出,凡
人不见的。 见这样的作家如同国家元首一样难哩。 现在叶圣陶先生居然要见见我这样一
个初中学生,这自然成了我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⑩那天,天气很好。 下午,我来到东四北大街一条并不宽敞却很安静的胡同。 叶老先
生的孙女叶小沫在先门口迎接了我。 院子是典型的四合院,小巧而典雅。 刚进里院,一墙
绿葱葱的爬山虎扑入眼帘,使得夏日的燥热一下子减少了许多,阳光似乎都变成绿色的,
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
叶小沫引我到客厅,叶老先生已在门口等候了。 见了我,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
了握手,一下子让我觉得距离缩短不少。 落座之后,他用浓重的苏州口音问了问我的年
龄,笑着讲了句:“你和小沫同龄呀!”那样随便、和蔼,作家头顶上神秘的光环消失了,我
的拘束感也随之消失了。 越是大作家越平易近人,原来,他就如一位平常的老爷爷一样,
让人感到亲切。
想来有趣,那一下午,叶老先生没谈我那篇获奖的作文,也没谈写作。 他没有向我
传授什么文学创作的秘诀、要素和指南之类。 相反,他几次问我各科学习成绩怎么样。 我
说我连续几年获得优良奖章,文科理科学习成绩都还不错。 他说道:“这样好! 爱好文学
的人不要只读文科的书,一定要多读各科的书。”他又让我背背中国历史朝代,我没有背
全,有的朝代顺序还背颠倒了。 他又说:“我们中国人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历史,搞文学
的人不搞清楚我们的历史更不行。”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批评,也是对我的期望。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他亲切之中所
蕴含的认真,质朴之中所包容的期待,把我小小的心融化了,以致不知黄昏什么时候到来,
落日的余晖悄悄染红了窗棂。 我一眼又望见院里那一墙的爬山虎,黄昏中绿得沉郁,如同
一片浓浓的湖水,映在客厅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摇曳着,显得虎虎有生气。 那时候,我刚刚
读过叶老先生写的一篇散文《爬山虎》,便问:“那篇《爬山虎》是不是就写的它们呀 ”他
笑着点点头:“是的,那是前几年写的呢!”说着,他眯起眼睛,若有所思地望望窗外那爬山
虎。
我应该庆幸,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作家,竟是这样一位大作家,一位人品与作品都
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他对于一个孩子平等真诚又宽厚期待的谈话,让我十五岁的那个夏
天富有了生命和活力。 我仿佛觉得那个夏天变长了,总有回味的嚼头。 我好像知道了或
者模模糊糊地懂得了:作家就是这样做的,作家的作品就是这么写的。
在我的眼中,那一片爬山虎永远都那么绿着。
(选自《肖复兴散文》,有删改)
七年级语文 第6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10. 全文写了“我”回忆和怀念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请概括回答。 (3 分)
11. 在作者的眼里,叶老是一位人品与作品都堪称楷模的大作家。 请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叶老具有怎样的人品和文品。 (4 分)
12. 请简要分析文章以“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为标题的作用。 (4 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1 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
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有菊以来,高人逸士无不尽吻榆扬①,而予独反其说者,非与渊明作敌国。
艺②菊之人终岁勤动,而不以胜天之力予③之,是但知花好,而昧④所从来。 饮水忘源,并置
汲⑤者于不问,其心安乎 从前题咏诸公,皆若是也。 予创是说,为秋花报本,乃深于爱
菊,非薄之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尽吻榆扬:竭力赞美。 ②艺:种植。 ③予:这里是赞美的意思。 ④昧:不知
道。 ⑤汲:从下往上打水。
13.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的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可爱者甚蕃”中的“蕃”是“多”的意思,写出水上、陆上可爱的花多,为下文写莲
作铺垫。
B. “不蔓不枝”中的“枝”指枝节,表现莲正直不苟行为方正的美好品质。
C. “亭亭净植”中的“亭亭”指姿态美好,写出莲的洁净挺拔,卓尔不群。
D. “非薄之也”中的“薄”在是“轻视”的意思,写出作者对菊花并不是鄙夷的态度。
1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 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5. 有同学说甲文主要写的是“爱莲说”,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菊之爱” “牡丹之
爱”,有喧宾夺主之嫌;如果把“菊之爱”“牡丹之爱”去掉,更能表达作者的情感。 请结合
本文谈谈你的看法。 (3 分)
16. 两个文段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两个文本的主题简要分析。
(4 分)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 ~ 18 题。 (共 4 分)
七年级语文 第7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7. 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2 分)
18.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后两句诗。 (2 分)
四、整本书阅读(共 5 分)
19. 七(一)班举办读书交流会。 请你任选其一完成。 (5 分)
(1)“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烈火的淬炼让钢不断祛除杂质,变得坚硬纯
净。 保尔也是在不断“祛除杂质”中“淬炼成钢”的。 请你结合名著内容,举出一例加以分
析。 (不少于 70 字)
(2)“钢铁精神”是一个人在困境中所展现出的不向任何挫折和坎坷低头的精神品
质。 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进行革命文学创作的经历,谈谈保尔身上
所体现的“钢铁精神”的内涵。 (不少于 80 字)
五、作文(50 分)
20.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经历各种诱惑,比如手机、游戏、小说,或者各种舒适的“躺
平”、朋友的邀约等。 我们每天都需要战胜懒惰、懈怠、浮躁的自己。 成长属于自律的人,
真正的自由也只属于自律的人。
(1)请以“我终于管住了自己”为题目,抒写自我的成长经历。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2)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②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七年级语文 第8 页 (共 8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2024—2025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与运用(共 23 分)
1. (4 分)(1)(2 分)①茫 ②键 (2)(2 分)A. xiá B. chànɡ
2. (8 分)①谁家玉笛暗飞声 ②散入春风满洛城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隔江犹唱
后庭花 ⑤可怜夜半虚前席 ⑥不问苍生问鬼神 ⑦闲敲棋子落灯花 ⑧无丝竹之乱耳
(8 分,每空 1 分。 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3. (3 分)C
4. (4 分)①起源 ②唐代 ③风格多样技艺精湛 ④入选非遗名录(意思对即可)
5. (4 分)示例 1:漫画描绘了一个人在布满坑洞的路上行走。 这些坑洞象征人生道
路上的困难、挫折或挑战。 它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之路并非坦途,总会遇到各种“坑
坎”,关键在于我们是否选择继续前行。
示例 2:漫画以一个人走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形象地比喻了人生旅程充满坎坷与挑
战(坑洞)。 它用简洁的画面提醒我们,成长和前进的过程必然会遭遇各种“坑坑洼洼”。
(能结合漫画简述其寓意即可)
二、现代文阅读(共 27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6 ~ 9 题。 (共 16 分)
6. (4 分)A. 回忆故乡的海棠花。 (2 分) B. 借海棠花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2
分)(意思对即可)
7. (4 分)①. 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海棠花”比喻成了“西天的晚霞”,生
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棠花的美丽。 (2 分)(意思对即可)
②. 示例:“压”是积压的意思,用传神的动词,化抽象乡思为具体重量(或化虚为实),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愁难以排解的沉重感。 (2 分)(意思对即可)
8. (4 分)结构上的作用:承接上文对故乡夏天的深情回忆,引出下文又见海棠花时
的感慨万千。 (2 分)内容上的作用:描写了作者离开祖国来到德国后不能静心读书的生
活状态,突出“我”曾有过的思想上的挣扎,奠定思乡的感情基调。 (2 分) (意思对即可)
9. (4 分)王国维的话意思是“用我的情感去观察事物,所以事物都染上了我的情感色
彩”。 在《海棠花》中,季羡林先生身处异国,心中充满浓烈的乡愁(“乡思浓浓地压上心
头”)。 (1 分)当他看到德国人家园中盛开的海棠花时,这原本只是美丽的花,却因为他
七年级语文答案 第1 页 (共 3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的思乡之情而染上了故乡的色彩(“使我想到自己故乡院子里的那两棵海棠花”),甚至觉
得“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海棠花”。 (1 分)最后,他眼中的晚霞也“同海棠
花一样红艳”。 (1 分)海棠花和晚霞这些客观景物,都深深浸染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
这正是“物皆著我之色彩”的体现。 (1 分) (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 10 ~ 12 题。 (共 11 分)
10. (3 分)①叶老给“我”修改作文;(1. 5 分) ②叶老邀请“我”到他家作客。 (1. 5
分)(意思对即可)
11. (4 分)①“我”到叶老家时,他像会见大人一样同我握了握手,可以看出叶老具有
平易近人(或平和宽厚、平等真诚、待人热情、和蔼可亲)的人品(2 分)(意思对即可)
②给“我”修改的作文,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可以看出叶老具
有一丝不苟(或认真)的文品。 (2 分)(意思对即可)
12. (4 分)标题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1 分)借爬山虎的生机勃勃象征叶老质朴
真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我”对叶老的赞美、崇敬(或感激、怀念)之情;(2 分)标题作为
线索贯穿全文(第⑩、 、 段),使文章脉络清晰(1 分)。 (意思对即可)
三、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3 ~ 16 题。 (共 11 分)
13. (2 分)B
14. (2 分)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
15. (3 分)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1 分)作者在文中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
爱,突出莲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1 分)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
岸的高尚情操。 (1 分)(意思对即可)
16. (4 分)甲文作者借菊花、牡丹衬托莲花,歌颂莲坚贞高洁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洁身
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 分)作者用世人对菊花本身的竭力赞美,反衬
(对比)出他们对背后辛勤劳作的种菊人的忽视和遗忘,有力地批判了这种“饮水忘源”的
忘本行为,从而突出并强调了:真正的爱菊应包含对栽培者辛劳的铭记与感恩。 (2 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乙】自从有菊花以来,高人雅士没有不尽力赞美它的,而我唯独要提出
相反的说法,并非要和陶渊明作对。 种植菊花的人一年到头辛勤劳作,却不用战胜自然的
力量来赞美它,这只是知道花好看,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喝水忘了源头,并且对打水
的人也不闻不问,心里能安稳吗 从前题咏菊花的各位先生,都是这样。 我提出这个说
七年级语文答案 第2 页 (共 3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
法,是为秋天的菊花报答根本,是深深地喜爱菊花,并非轻视它。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7 ~ 18 题。 (共 4 分)
17. (2 分)诗人表达了离开京城时的复杂情感。 这种情感既包含了离别京城和好友
的忧伤,(1 分)也蕴含了逃离令人窒息的环境的喜悦。 (1 分)(意思对即可)
18. (2 分)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1 分)诗人用比喻手法,用
“落红”自比。 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它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
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运用拟
人手法赋予花以人的动作、感情,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
国之志。 (1 分)(意思对即可)
四、整本书阅读(5 分)
19. (1)示例一:保尔因身体瘫痪双目失明,不能参加工作,曾产生了自杀的念头,但
他很快振作起来,决定通过文学创作,重新回归到战斗的行列,因此便开始了小说《暴风
雨所诞生的》的写作。
示例二:保尔和丽达曾经是一对恋人,因保尔把丽达的哥哥误认成她的丈夫而主动疏
远丽达。 经过时间的发酵,两人虽然解开了误会,但保尔将私人情感视为革命意志的“杂
质”毅然割舍,两人分离后保尔专注革命。 这一事件凸显保尔对信仰的纯粹追求。
(2)示例:经历:①保尔忍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先自己写,后来口述并请人
代笔; ②完成三章后,在寄稿的过程中,稿子被邮局遗失,心血白费; ③在母亲和达雅
的帮助下,在党内同志的协助下,《暴风雨所诞生的》终于出版。 内涵:体现出顽强、坚毅、
执着、勇敢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任选其一,能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言之有理即可。)
五、作文(50 分)
20. 作文批改标准:
1. 内容(20 分):立意明确,事例典型,情感真挚。
2. 语言(15 分):流畅生动,无病句错字。
3. 结构(10 分):条理清晰,详略得当。
4. 书写(5 分):卷面整洁,格式规范。
七年级语文答案 第3 页 (共 3 页)
{#{QQABQQSAggggAABAAAhCUQF6CEKQkBECAQoGRFAcMAAACRN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