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 ,在城阙兮。(《子衿》)
(2)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请根据《桃花源诗》的“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诗句内容默写《桃花源记》中相应的语句:“ , 。”
(3) ,端居耻圣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无意苦争春, 。(《卜算子 咏梅》)
(5)夜来门外一尺雪, 。(《卖炭翁》)
(6)苏轼在《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中,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写出了幽居之人的超凡脱俗的语句是“ , 。”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 , !”
(8)《北冥有鱼》中描绘鲲鹏奋飞时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可以直上九万里的高空,但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
阅读下面文段,请根据要求完成2-4题(7分)。
甲辰龙年风俗各异的新年仪式里,最抢眼的,大概是被誉为“中华战舞”的“潮汕英歌舞”了。“一声哨子响,千百棍子敲。”其声铿锵似雷动九天,虎啸山林,其势奔放如长虹贯日,烈火liáo yuán,表演者释放出激昂______的能量,观看者无不为之mù xuàn shén mí,为之________。
英歌舞的诞生地,潮汕。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得这门非遗艺术带着背后的潮汕人文风俗,正以不断革新的面态呈现全球视野。潮汕英歌舞这些民俗,不仅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喜爱,其出圈爆火更离不开许多青年人的参与,推动民俗________,并fù yǔ其网络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① liáo yuán( ) ② mù xuàn shén mí( ) ③ fù yǔ( )
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磅礴 叹为观止 推陈出新 B.亢奋 叹为观止 推陈出新
C.亢奋 蔚为大观 弃旧迎新 D.磅礴 蔚为大观 弃旧迎新
4.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这门非遗艺术带着背后的潮汕人文风俗,正以不断崭新的面态呈现全球视野。
B.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得这门非遗艺术带着背后的潮汕人文风俗,正以不断革新的面态呈现于全球视野。
C.通过互联网的传播,这门非遗艺术带着背后的潮汕人文风俗,正以不断革新的面态呈现于全球视野。
D.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使得这门非遗艺术带着背后的潮汕人文风俗,正以不断崭新的面态呈现全球视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4分)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
走进揭阳,你会被这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吸引。从潮剧的婉转唱腔到青狮舞的矫健雄姿,从阳美火把节的炽热激情到乔林烟花的绚烂夜空……这些独特的非遗文化不仅是揭阳人民的精神瑰宝,更是潮汕文化的璀璨明珠。
舞台上,潮剧演员们身着华裳,水袖轻扬,唱腔如珠落玉盘,将才子佳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一曲《荔镜记》,不仅展现了潮剧的细腻韵味,更让观众穿越时空,感受潮汕先民的智慧与情感。而在街头巷尾,青狮腾跃、锣鼓喧天,舞狮人矫健的身姿,传递着揭阳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每逢端午,榕江之上龙舟竞渡,鼓声震天。揭阳自古水系发达,龙舟文化代代相传,从乡村龙舟赛到国际邀请赛,一桨一浪,激荡出非遗民俗的勃勃生机,更成为揭阳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
不仅如此,揭阳的非遗还涵盖传统手工艺、节庆习俗等多个领域。潮汕木雕,一刀一刻,雕琢匠心传承;揭阳剪纸,一剪一纸,镂刻吉祥图案;普宁英歌舞, , ……这些技艺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揭阳人智慧的结晶。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5.本段节选自小阳同学的演讲稿,请帮其拟写标题,不超过15字。(2分)
演讲题目:
6.请仿照划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
,
二、阅读 (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11题。(18分)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①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②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注:①荣悴:喻人世的盛衰。②馆:接待并安排住宿。
7.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B.荣悴不易/寒暑易节
C.后虽通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而颇能诱厉后进/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愈 不 避 寒 暑 称 荐 于 公 卿 间 而 籍 终 成 科 第 荣 于 禄 仕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10.“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请你谈谈韩愈是下面选项哪一类人。结合【甲】【乙】文与链接材料简要分析。(4分)
【链接材料】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A.难遇伯乐的千里马 B.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C.两者皆是
11.请结合【乙】文《韩愈传》的具体内容,分析文中是如何塑造韩愈的人物形象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10分)
【材料一】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成为青少年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数据显示,超过70%的中学生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浏览短视频,其中30%的学生承认曾因沉迷短视频而拖延作业。有学生调侃:“一刷视频就停不下来,时间像被‘偷走’了一样。”
【材料二】
短视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首先,碎片化的观看模式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有研究表明,长期沉迷短视频的学生,在课堂上的专注力时长比普通学生缩短40%。其次,过度用眼引发视力下降、干眼症等问题,部分学生因睡前长时间刷视频,睡眠质量严重受损。此外,短视频中一些低俗内容或扭曲的价值观,如“读书无用论”“物质至上”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认知。
【材料三】
①短视频本身并非洪水猛兽,它只是信息传播的一种载体。同样是刷短视频,有人通过科普视频学习知识,有人通过纪录片片段拓宽视野,也有人沉迷于无意义的娱乐内容无法自拔。决定影响好坏的,从来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使用工具的人。
②心理学家指出,自律的青少年能合理规划时间,将短视频作为放松的调剂而非生活的全部。他们懂得设定观看时长,主动筛选优质内容,甚至通过短视频获取学习资源,实现“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
【材料四】
①在校园里,课堂上偷刷短视频、课间沉迷“点赞收藏”的现象屡见不鲜。某中学教师反映,近半年来,因沉迷短视频导致成绩下滑的学生占比从5%上升至15%,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短视频依赖症”,一离开手机就焦虑不安。
②医学研究发现,长时间低头刷视频会导致颈椎承受额外压力,12-15岁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的比例较十年前增长了25%。此外,过度沉迷虚拟世界,会让青少年逐渐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社交冷漠”倾向,如拒绝参加线下活动、与家人沟通减少等。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超过七成中学生每天花费1小时以上浏览短视频,部分学生因沉迷短视频而拖延作业。
B.短视频中的所有内容都包含低俗价值观,正在影响青少年的认知。
C.自律的青少年能合理规划时间,通过短视频获取学习资源或放松调剂。
D.近半年来,某中学因沉迷短视频导致成绩下滑的学生占比有所上升。
13.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三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14.根据材料内容,概括青少年沉迷短视频的主要危害。(4分)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小题。(15分)
烟雨龙虎山
①早春的细雨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泸溪河上,河面和沿岸的山间升起淡淡的云烟。刚有些许返绿的座座山体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竹筏缓缓掠过,像是驶入了一幅绝美的水墨江南画卷。
②这观感和我三十年前的夏天第一次到访龙虎山完全不一样。那年我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踌躇满志,特意买了一双登山鞋,准备到龙虎山酣畅淋漓地登一回高峰。可是到达后,满眼都是大石头般的山包,圆滚滚地散落在泸溪河沿岸,全无壁立千仞的气势。
③那时我还没见识过什么山,以为山都应该像语文课本里写的那样高耸入云,让人心生畏惧又有征服的欲望。这龙虎山的外形离我的期望实在有点远。正值酷暑季节,泸溪河上骄阳似火,坐在竹筏上都不停地滴汗。汗滴在水中而不是险峻的山道上,这让我难免意外而失望。
④第二次到龙虎山是十年前的晚秋,气候宜人,感受也更深刻。我陪客人走在象鼻山的栈道上,见长长的“象鼻子”深深扎入泥土,惊叹龙虎山中也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微凉的风吹动金黄的树叶沙沙响,我不停地向外省朋友介绍龙虎山的奇山秀水与地质学价值。在程序化的讲解和巡礼似的参观后,宾主两欢,各自散去。遗憾的是,这次我的大部分心思都在招呼客人,虽然现学现卖一些有关龙虎山的知识后,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却没时间静下心来慢慢体会。
⑤今年,我第三次来到龙虎山,赶上了淅淅沥沥的春雨。雨雾浸润过山,浸润过河,也将一种舒缓、静谧、悠远和神秘的气息刻入记忆。
⑥位于江西鹰潭的龙虎山,有着典型的丹霞地貌。一条明净的泸溪河,玉带般串起沿岸的山峰。天气乍暖还寒,又不是周末,泸溪河上只有两只竹筏轻轻漂浮,艄公的竹篙不紧不慢地探向水中,在鹅卵石上碰撞出清脆的回响。
⑦河水缓慢流淌,风一吹便泛起细微的波浪,宛如细碎的银片,远远望去像是静默不动,似乎它们也被丹山碧水的意境迷住,忘了自己接下来要奔流到何方。远处山湾飘出一只竹筏,独人独篙,撑篙的人头戴黄斗笠,身穿蓝雨衣,轻盈灵动。我以为是附近的村民出来捞鱼,但当地的朋友告诉我,为了保护生态,泸溪河早就不让打鱼了。竹筏上的是环卫工人,他们每天都会在河面上打捞游客遗落的矿泉水瓶、食品包装袋等。
⑧河畔,苍黄色野草不紧不慢地吸吮着雨水,颜色越来越鲜嫩。从仙人城乘坐天梯到达山顶后,远眺泸溪河及岸边峰林波浪般向前翻涌,山体被雨水浸湿后,颜色由红褐色转为深沉的黑褐色,像油画色彩一样丰富厚重。
⑨这次来龙虎山,我已做过功课,知道丹霞地貌也是在不断发育演变的。著名的“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就是由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六个丹霞地貌捆绑申报成功,它们覆盖了丹霞地貌从青年期到老年期的演化进程。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的老年早期,它不似青年期的赤水丹霞颜色鲜亮,也不似壮年期的峎山丹霞起伏剧烈。经过上亿年的时光打磨,龙虎山的丹霞峰林已经较为疏散,逐渐独立的山峰点缀在河流两岸,勾勒出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轮廓。
⑩这些我年少时看不上的、大石头般的山包,从那么遥远的时间深处走来,也曾陡峭,也曾鲜衣怒马。如今,它们像看尽世事沧桑的老者,将多少故事深藏在沉默里。《水浒传》开篇就写到龙虎山: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虎啸时风生谷口,猿啼时月坠山腰。恰似青黛染成千块玉,碧纱笼罩万堆烟……想来作者施耐庵是懂得龙虎山的,他既懂龙虎山的山水之美,也懂龙虎山的内涵精髓。而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有些读懂了“龙虎天下绝”这句话。
泸溪河畔有一个神奇的小村名叫“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据说数千年来村子里都没有出现过蚊子。坊间流传,当年张天师偕母路过此地,见母亲被蚊子叮咬,便用法扇一扇,让蚊子不见踪影。这当然是一个美好的传说,村里没有蚊子的原因其实另有说法。一说是因为村后山上有很多蝙蝠洞,一说是村里和周边山上种了很多樟树和桉树,树木散发的气味把蚊子赶跑了。还有一种解释是村里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排水系统特别好,村里没有积水,蚊子没有滋生的条件。但标准答案是什么,谁也说不准。
我在泸溪河的竹筏上透过雨丝远远张望,无蚊村在一片氤氲中若隐若现,不知是雨雾还是炊烟。
从泸溪河乘竹筏到桃花洲登岸,对面仙水岩的悬崖峭壁上,便可看到著名而神秘的崖墓,至今仍留给世人几多难解的谜团。
离开龙虎山时,泸溪河上的烟雨还未散去,烟雨中的一些谜也没有解开。祖先的智慧让一代又一代人一次次仰望,也让一批又一批游客带着无限好奇从天南海北赶来。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4月3日,有删改)
文章写了作者三次游览龙虎山的经历。请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3分)
游览次数 游览时间 游览感受
第一次 三十年前酷暑难耐的夏天 ①
第二次 十年前气候宜人的晚秋 ②
第三次 ③ 舒缓、静谧、悠远、神秘
16.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3分)
河水缓慢流淌,风一吹便泛起细微的波浪,宛如细碎的银片,远远望去像是静默不动,似乎它们也被丹山碧水的意境迷住,忘了自己接下来要奔流到何方。
17.文章第⑩段写到:“我花了三十年的时间,才有些读懂了‘龙虎天下绝’这句话”,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龙虎天下绝”“绝”在哪些方面。(4分)
18.请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5分)
(四)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儒林外史》,完成19-20题。(6分)
19.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儒林外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
B. 《儒林外史》通过描绘士林的“群丑图”,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批判了科举制度的腐朽。
C. 保尔在双目失明、全身瘫痪的情况下,凭借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小说《暴风雨所诞生的》。
D.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发疯,是因为他屡试不中,一旦中举,喜极而疯,主要表现了他的高兴与激动。
20.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谈你认为当代年轻人应如何摆脱“脆皮”心理。(3分)
【链接材料】
作为一个网络热梗。“脆皮年轻人”指新生代青年群体,年纪轻轻,小毛病却不少,因为一些无意间的动作而导致了身体损伤或心理创伤,又被称之为“复合型老龄青年”特别是在心理层面,大到高考失利、被裁失业,小到游戏输局、体重上浮,甚至只是突然冒出的一颗痘,都能成为压垮年轻人的一根稻草。他们大喊着“我破防了”,继而不自觉地陷入情绪漩涡。它代表了年轻一代较弱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也是年轻人以幽默和自嘲的方式,表达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和焦虑。
三、写作(5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岁月里的花》是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中的节目,由莫文蔚、毛不易演唱,歌词表达了对岁月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歌词节选如下:
人海的人啊/在岁月种下鲜花/看远远/花落花开/再好好接纳这白发/树会挺拔/人会长大/都在成熟啊/愿朵朵鲜花装点我们的当下
请以“岁月里的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歌词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或感悟,表达对岁月、成长、生活的思考和理解。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
八年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10分)
【答案】(1)挑兮达兮
(2)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3)欲济无舟楫
(4)一任群芳妒
(5)晓驾炭车辗冰辙
(6)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7)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
2.(3分)【答案】 ①燎原 ②目眩神迷 ③ 赋予
3.(2分)【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第一处。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亢奋:极度兴奋。本处用来形容表演者释放出的激昂盛大的能量,因此用“磅礴”恰当;
第二处。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观的景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无与伦比。
本处是说“潮汕英歌舞”表演非常壮观、独特,无与伦比。所以应该选“叹为观止”。
第三处。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弃旧迎新:指抛弃旧的,迎接新的。本处指将民俗引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用“推陈出新”恰当;
故选A。
(2分)【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掉“使得”,“呈现” 后缺少介词 “于”;
故选C。
5.(2分)【答案】示例:示例:《非遗之光,照亮揭阳》
6.(2分)示例:一鼓一槌,舞动豪迈气概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7-11题。(18分)
7.(3分)【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少:年轻/缺少;
B.易:改变/交替,交换;
C.通:通达/通晓;
D.能:都是能够;
故选D。
8.(3分)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9.(4分)【答案】(1)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2)然而看待那些权门豪贵,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
10.(4分)【答案】我认为两者皆是。甲文以马为喻,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韩愈空有才华和报国之志,却被贬潮州刺史,可知,韩愈是难遇伯乐的千里马;乙文“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韩愈在孟郊、张籍尚未出名时,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可知,韩愈是善识千里马的伯乐。
11.(4分)【答案】(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①通过韩愈对待孟郊、张籍等寒门士子与权门豪士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重视人才、不慕权贵的品格。
②通过“瞪然不顾”“怡然不介意”等细节,生动刻画了韩愈刚正不阿、甘于清贫的形象。
③以韩愈不避寒暑推荐张籍使其“终成科第”为例,直接体现他作为“伯乐”的实际行动。
【参考译文】:
【乙】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盛衰,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时两位还没有名气,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一起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然而看待那些权门豪贵,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并且韩愈很能奖掖鼓励后进,(跟他学习的)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虽然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但是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10分)
12.(3分)【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结合材料二“短视频中一些低俗内容或扭曲的价值观,如‘读书无用论’‘物质至上’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可知,文中说的是短视频中“一些”低俗内容和扭曲价值观影响青少年认知,并非“所有内容都包含低俗价值观”。由此可知,选项不符合文章原意;
故选B。
13.(3分)【答案】运用对比论证,将“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与“沉迷无意义娱乐”对比,突出“工具本身无害,关键在使用者”的观点,增强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结合材料三第①段“同样是刷短视频,有人通过科普视频学习知识,有人通过纪录片片段拓宽视野,也有人沉迷于无意义的娱乐内容无法自拔。决定影响好坏的,从来不是工具本身,而是使用工具的人”可知,这里将通过短视频学习知识、拓宽视野的积极行为与沉迷无意义娱乐内容的消极行为进行了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能够清晰地突出“工具本身无害,关键在使用者”这一观点,通过对比让读者更直观地认识到使用短视频的不同方式会带来不同结果,从而增强了该观点的说服力。
14.(4分)【答案】①导致成绩下滑,出现依赖症(精神方面)(1分);②引发颈椎问题,影响视力和睡眠(身体方面)(1分);③导致社交冷漠,忽视现实交往(人际交往方面)。(1分)④短视频中一些低俗内容或扭曲的价值观正在影响青少年的认知(认知方面)。(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材料四第①段“某中学教师反映,近半年来,因沉迷短视频导致成绩下滑的学生占比从5%上升至15%,部分学生甚至出现‘短视频依赖症’,一离开手机就焦虑不安”可知,材料明确指出了在某中学中,近半年来沉迷短视频的学生成绩出现下滑,且部分学生出现了“短视频依赖症”。由此可知,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会导致成绩下滑,出现依赖症。
结合材料四第②段“医学研究发现,长时间低头刷视频会导致颈椎承受额外压力,12——15岁青少年颈椎曲度异常的比例较十年前增长了25%”和材料二中的“其次,过度用眼引发视力下降、干眼症等问题,部分学生因睡前长时间刷视频,睡眠质量严重受损”,可知,这里提到了长时间低头刷视频对青少年颈椎的影响,以及过度用眼会引发视力问题和睡眠质量受损。由此可知,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会引发颈椎问题,影响视力和睡眠。
结合材料四第②段“过度沉迷虚拟世界,会让青少年逐渐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出现‘社交冷漠’倾向,如拒绝参加线下活动、与家人沟通减少等”可知,材料表明过度沉迷短视频会让青少年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受到影响,出现“社交冷漠”的倾向。由此可知,青少年沉迷短视频会导致社交冷漠,忽视现实交往。
结合材料二中的“此外,短视频中一些低俗内容或扭曲的价值观,如“读书无用论”“物质至上”等,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的认知。”可知短视频中一些低俗内容或扭曲的价值观正在影响青少年的认知。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18小题。(15分)
15.(3分)【答案】①意外而失望 ②惊叹、遗憾、认同 ③今年春天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①根据提示“第一次”“三十年前酷暑难耐的夏天”和关键句“那时我还没见识过什么山,以为山都应该像语文课本里写的那样高耸入云,让人心生畏惧又有征服的欲望。这龙虎山的外形离我的期望实在有点远。正值酷暑季节,泸溪河上骄阳似火,坐在竹筏上都不停地滴汗。汗滴在水中而不是险峻的山道上,这让我难免意外而失望”,可得出答案:意外而失望。
②根据提示“第二次”“十年前气候宜人的晚秋”关键句“我陪客人走在象鼻山的栈道上,见长长的‘象鼻子’深深扎入泥土,惊叹龙虎山中也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微凉的风吹动金黄的树叶沙沙响,我不停地向外省朋友介绍龙虎山的奇山秀水与地质学价值。在程序化的讲解和巡礼似的参观后,宾主两欢,各自散去。遗憾的是,这次我的大部分心思都在招呼客人,虽然现学现卖一些有关龙虎山的知识后,对龙虎山有了更多理性的认同,却没时间静下心来慢慢体会”,可得出答案:惊叹、遗憾、认同。
③根据提示“第三次”“舒缓、静谧、悠远、神秘”和关键句“今年,我第三次来到龙虎山,赶上了淅淅沥沥的春雨”,可得出答案:今年春天。
16.(3分)【答案】示例: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龙虎山丹山碧水的美丽和迷人,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河水缓慢流淌,风一吹便泛起细微的波浪,宛如细碎的银片,远远望去像是静默不动,似乎它们也被丹山碧水的意境迷住,忘了自己接下来要奔流到何方”一句的“风一吹便泛起细微的波浪,宛如细碎的银片”,把波浪比作银片,“似乎它们也被丹山碧水的意境迷住,忘了自己接下来要奔流到何方”把河水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丹山碧水的美丽和迷人,抒发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7.(4分)【答案】“龙虎天下绝”“绝”在奇山秀水与地质学价值(1分);“绝”在丹霞峰林勾勒出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轮廓(1分);“绝”在丰富深刻的内涵精髓(1分);“绝”在村子里都没有蚊子(1分)。
【解析】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我陪客人走在象鼻山的栈道上,见长长的‘象鼻子’深深扎入泥土,惊叹龙虎山中也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微凉的风吹动金黄的树叶沙沙响,我不停地向外省朋友介绍龙虎山的奇山秀水与地质学价值”可概括为:“龙虎天下绝”“绝”在奇山秀水与地质学价值;根据“著名的‘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就是由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六个丹霞地貌捆绑申报成功,它们覆盖了丹霞地貌从青年期到老年期的演化进程。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的老年早期,它不似青年期的赤水丹霞颜色鲜亮,也不似壮年期的崀山丹霞起伏剧烈。经过上亿年的时光打磨,龙虎山的丹霞峰林已经较为琉散,逐渐独立的山峰点缀在河流两岸,勾勒出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轮廓”可概括为:“龙虎天下绝”“绝”在丹霞峰林勾勒出老年早期丹霞地貌的轮廓;根据“想来作者施耐庵是懂得龙虎山的,他既懂龙虎山的山水之美,也懂龙虎山的内涵精髓”可概括为:“龙虎天下绝”“绝”在丰富深刻的内涵精髓;根据“泸溪河畔有一个神奇的小村名叫‘无蚊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据说数千年来村子里都没有出现过蚊子”可概括为:“龙虎天下绝”“绝”在村子里都没有蚊子。
18.(5分)【答案】在内容上,描写龙虎山烟雨弥漫的景象,再次突出“龙虎天下绝”的特点和游客不断的情景,激发读者对龙虎山的向往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结构上,照应开头,总结全文,篇末点题。
【解析】本题考查结尾的含义和作用。
本文记叙了自己三次到龙虎山的所见所闻所感,突出了“龙虎天下绝”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可知,结尾“离开龙虎山时,泸溪河上的烟雨还未散去,烟雨中的一些谜也没有解开。祖先的智慧让一代又一代人一次次仰望,也让一批又一批游客带着无限好奇从天南海北赶来”一句在内容上,描写龙虎山烟雨弥漫的景象,再次突出“龙虎天下绝”的特点和游客不断的情景;结构上,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激发读者对龙虎山的向往之情,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四)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儒林外史》,完成19-20题。(6分)
19.(3分)【答案】D
【解析】范进中举后发疯,主要是为了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不仅仅是高兴与激动。
20.(3分)【答案】示例一:有些年轻人人际交往能力差,离开父母就对生活、学习环境不适应。反观保尔一生从事过多种职业,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有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毅力和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我们也应该修养自身,关注心理建设,提高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示例二:有些年轻人应对压力的能力不足,面对小的困难就产生焦虑情绪。反观保尔失去劳动能力后顽强地学习,增强写作的本领,面对挫折毫不气馁,反而愈挫越勇。我们也应该放下包袱,不患得患失,专注于自己的学业,投身到努力奋斗的过程中去。
三、写作(50分)
21.(50分)
【文题解读】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文题中“岁月”指流逝的时间,象征着成长、变化与沉淀。它既可以是自然界的四季更替,也可以是人生中的不同阶段。“花”既指自然界的花朵,也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希望与回忆。花开花落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的循环。而“里”强调了“花”与“岁月”的关系,说明“花”是岁月中的一部分,是岁月赠予的礼物,或者是岁月中留下的痕迹。它暗示了文章需要围绕“花”与“岁月”的联系展开,挖掘“花”在岁月中的意义和价值。
立意上,我们可以思考“岁月”带给我们成长,就像树会挺拔、人会成熟,我们可以写自己在岁月中的变化与感悟;也可以抓住歌词中提到“愿朵朵鲜花装点我们的当下”,可以写如何珍惜生活中的美好瞬间;还可以紧扣歌词中“再好好接纳这白发”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坦然态度,可以写如何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与遗憾;当然还可以从花开花落是自然的规律,也是生命的循环等角度写对未来的希望或对亲情、友情的传承。
选材上,可以写自然之花,如童年时在田野中发现的第一朵野花,它象征着童年的纯真和对世界的好奇;也可以写青春时校园里的樱花,它代表着青春的美好和短暂。可以写情感之花,如亲情之花,如母亲的爱像一朵永不凋谢的花,陪伴“我”成长;也可以是友情之花,那些在困难时刻给予支持的朋友,如同盛开的花朵温暖人心。可以写精神之花,如梦想之花,它在岁月中不断生长,激励“我”努力前行;也可以是坚持之花,它在挫折中绽放,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岁月里的花》这个作文题富有诗意和象征意义,它要求作者从“岁月”和“花”的关系入手,通过具体的素材和生动的描写,展现“花”在岁月中的意义和价值。文章可以围绕自然之花、情感之花或精神之花展开,运用虚实结合、对比衬托等手法,升华对生命、情感、梦想或美好的感悟,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岁月的温暖和花的美好
【参考范文】
岁月里的花
以花开花落,窥浮世真情。
——题记
风悠悠的吹,岁月拂过花蕊,氤氲青春。漫漫油菜,飘柔木槿,轻轻桂花,装饰着我的成长岁月。
油菜花里感亲情
春光乍泄,置身于广袤无垠的油菜花海,所有色彩与芬芳扑面而来,无数美好倾泻入心,澎湃的血液随着花的摇曳跌宕起伏。"学习累了吧?来,跟我到菜园松松土,随便干会儿活,放松一下。"奶奶说着便戴起了自编的竹帽,操起锄头,来到旁边满是油菜的空地,随着“嚓嚓”锄声,奶奶额头汗水顺着皱纹滑落,奶奶看我无所适从,直起身,朝我招手。挑出一把干净的铲子递给我,由于用力过猛,我差点没拿住。奶奶笑着握住我的手,告诉我怎么用力。在她的帮助下,铲子轻了,我的心也轻了。油菜花随风轻摇,如奶奶温暖的笑容。她的手虽粗糙,却给了我最大的臂膀;她的身影虽不再挺拔,却是我心中最坚实的依靠。这一刻,亲情如菜花暖入心田。
木槿花旁携同窗
木槿花开,香气氤氲,染紫了霏霏细雨。我的心情却不是天气那样美丽,眼前雨水四溅,在食堂外光滑的白砖上留下泥泞,如我现在的处境一般窘迫。我还是咬了咬牙,将衣帽堆在头上,打算淋个透心凉,但一抹影子停在我脚边,匆匆抬头。朋友小枫手拿一只烟紫木槿,撑着伞轻轻靠在我身旁。“我怕你被淋感冒,想想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来接你。”撞入那深深的眸海,我脸上绯红一片,不好意思的挪到她身侧,余光,只见她高扬的嘴角,木槿花里友情沁入心脾。
桂花树边悟师恩
秋天的脚步悄然来到,校园的不起眼的小树褪去了苍老的绿色,星星点点的明黄点缀着高楼。只有桂花树旁,洒满了四季的清香。我推开教师宿舍老旧的老铁门,吱呀一声,数学老师矮矮的身高,方方的面,朴实的笑映入眼帘。我赶忙把水果和书递过去,老师怪罪着“下次来就不要带东西了。”我坐在堆满了零食的小方桌旁,他坐在我对面,亲切的询问“毕业以后去了哪所中学,身体如何?”他知道,我小时候多病,常常关注我的学习和身体日常。像是父辈,也像是兄长。桂花树旁,无需太多的叮嘱,师生情谊和着清纯花香镌刻在记忆深处。
岁月更迭,华章易换,但那一抹花香始终徘徊鼻间,支持我与朝阳共赴理想彼岸。
点评:本文以“花”为叙事线索,巧妙选取油菜花、木槿花、桂花三种意象,分别对应亲情、友情、师生情三重情感维度,展现了岁月长河中情感的温暖与永恒。文章选材精当,以小见大,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鲜活的人物群像,体现了情感的丰富层次与深刻内涵。语言表达细腻传神,善于捕捉细节刻画人物:奶奶田间劳作的竹帽,朋友雨中撑伞的身影,老师树旁关怀的侧影,既栩栩如生,又饱含深情,展现了作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