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级七年级下册6月期末适应性检查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播种大多在春季进行,这是因为种子的萌发需要( )
A.充足的空气 B.一定的水分 C.适宜的温度 D.适宜的光照
2.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对幼根的生长有重要作用。结合右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处细胞停止伸长,开始分化,部分细胞具有输导作用
B.②处细胞能从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无限制地长大
C.幼根的生长与③和④有关
D.④的细胞分裂补充③区细胞
3.如图是某植物的叶芽及其发育成的枝条结构示意图,图中①~③、a~c代表相应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植物的茎、叶和花都是由叶芽发育而来
B.①结构为幼叶,可发育为a
C.②结构为芽原基,发育成枝条中的新芽c
D.③结构逐渐生长发育成枝条中结构b
4.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说明了水、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的不同发育时期,对水的需求量是不同的
B.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
C.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D.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主要通过筛管向上运输
5.为了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过程中装置的气泡会向右移动
B.装置中的油层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C.实验中水分的出口是叶片上的气孔
D.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6.如图是叶片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是叶的表皮,细胞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B.②具有输导和支持功能
C.⑤气孔的开闭受保卫细胞控制
D.③是叶肉,属于薄壁组织
7.下图是某同学建构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概念图。图中空格①、②应依次填写( )
A.有机物、线粒体 B.叶绿体、有机物
C.线粒体、有机物 D.有机物、叶绿体
8.种植大棚蔬菜可以丰富我们的菜品,下列有关种植大棚蔬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向大棚中通入“气肥”,目的是提高氧气量以增产
B.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可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强度
C.适当施加有机肥,可提高蔬菜根对有机物的吸收量
D.只要加大蔬菜的种植密度,就可提高蔬菜的产量
9.下图是“环剥枝条与树瘤形成”示意图,若树木枝条的树皮被环剥一圈,会形成树瘤,下列对树瘤的形成及形成原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环剥处的上下方都会形成树瘤
B.有机物是通过茎中间的木质部运输的
C.树瘤的形成与无机盐的积累有关
D.有机物的运输通道被切断
10.下列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参与水循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为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提供基本食物来源
C.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D.通过呼吸作用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11.要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则应在下图中选择的装置组合是(烧杯中都盛有土壤浸出液)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12.同学们正处于青春期,下列关于青春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B.女孩担心自己长胖不食用任何含脂肪的食物
C.青春期易出现情绪波动,可多与老师、家长沟通
D.身高突增和体重迅速增长,并出现第二性征
13.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②
B.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
C.结扎①将使女性不能产生雌激素
D.月经的形成与②④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14.美食有道,健康为先。下列饮食建议与可预防的疾病对应合理的是( )
A.适当多吃燕麦、糙米等粗粮——坏血病
B.适当多吃虾皮、虾米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佝偻病
C.适当多吃菠菜、松蘑等含铁丰富的食物——夜盲症
D.适当多吃西红柿、猕猴桃等新鲜果蔬类食物——脚气病
15.图为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是胃,能初步分解脂肪,能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B.8是肝脏,它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脂肪的酶
C.9是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利于消化,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D.5是大肠,只有消化功能,没有吸收功能
16.关注食品安全至关重要。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是“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我们在购买食品时,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检查包装是否完整 B.关注保质期 C.关注生产许可标志 D.不看生产日期
17.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
A.小肠细长,长5~6米 B.[1]和[2]增大了内表面积
C.小肠中有多种消化液 D.[2]和[3]的壁都很薄
18.生命不息,呼吸不止,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与胸廓及肺的变化密切相关。如图一表示呼吸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图三表示肺泡与外界及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一A→B→C段表示呼气,呼气过程中图二膈顶的位置由①→②
B.图一C→D段表示肺内气压逐渐减小,此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
C.图三中气体Ⅰ和气体Ⅱ的进出,通过细胞的呼吸作用来实现
D.图三中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后,④中流出的是静脉血
19.图是萌萌同学体检时的血涂片,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血液由图中的①②③组成 B.成熟的①无细胞核
C.当出现炎症时,细胞②数量会明显增加 D.图中的③能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20.血管是输送营养物质和废物的通道。如图表示三种不同的血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血管①为动脉,血流速度快
B.打“点滴”时针头刺入的是血管②
C.血管①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D.血管③为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21.下图为心脏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④是左心室,其心脏壁最厚
B.与③相连的血管是肺动脉
C.动脉瓣只能由①朝②、③朝④打开
D.心脏的左、右心房之间以及左、右心室之间是相通的
22.心脏一生都在为我们努力工作,它就像抽水的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如图为心脏工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中,心房收缩、心室舒张,房室瓣打开,血液由心房进入心室
B.图乙中,心房舒张、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防止血液倒流回心房
C 图丙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房室瓣打开,血液经静脉流回心房
D.心脏每跳动一次,包括了心室收缩和心房舒张两个过程
23.无偿献血是我国现行的献血制度,它要求某个年龄段的健康公民自愿无偿献出一定数量的血液。通过学习,同学们对急救输血有了正确的认识,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输血时首先要知道献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
B.在没有同型血的紧急情况时,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大量输入O型血
C.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D.安全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4.下列几项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
B.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以粪便的形式由消化系统排出
C.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D.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液的形式由泌尿系统排出
25.下图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血液流经⑤时,只有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进入④
B.原尿中的葡萄糖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②处
C.与①相比,③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氧含量均减少
D.尿素仅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二、综合题(共50分)
26.甲乙图为桃花和桃子的结构示意图,丙图为子宫中的胎儿及脐带穿刺取血示意图,丁图为雌蕊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的可食用部分[⑦]是________,是由图丁中的[ ]________发育而来的。
(2)⑧是桃的________,是由[④]________发育而来的,在此结构中有一个生殖细胞,这个细胞与来自花粉管中的________结合,形成________的过程,是受精。
(3)图丙中穿刺针在[3]________处取血,进行遗传病分析。胎儿通过[4]________从母体内获得营养物质和________。
27.下图一表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部分生理活动。①和②代表生理活动,A和B代表气体。请据图回答:
(1)如图一进行①的场所主要在叶肉细胞的_________内;②代表_________,它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图一中①和②之间联系紧密,如:A代表二氧化碳,它既是【①】_________原料,也是②_________的产物。
(3)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图二所示的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后,叶片A滴加碘液后绿色部分变为_________色,非绿色部分不变色,说明绿色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物是_________,绿色部分与非绿色部分形成了_________实验。叶片B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原因是_________。
(4)图三中,C、D两曲线表示同株植物在不同温度下,吸收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其中_________曲线代表温度较高时二氧化碳吸收量的变化。若要提高大棚内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写出其中一点)。
28.图1是人体呼吸过程中膈的变化情况,图2是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3是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体育测试往往要测量一个人的肺活量,测量肺活量之前需要大口吸气,此时如图1______过程所示。(填字母),此时膈肌处于______状态,肺内气压_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外界大气压,如图3中曲线______(用字母表示)段的变化。
(2)图2表示肺泡与血液气体交换,此过程是通过______实现的,通过此过程,血液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有______(请写出一点)。
(3)图3中曲线bc段表示______过程,此时胸廓容积______,肺体积______
29.胡盛寿院士及其团队将研制成功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用于救治多例心衰患者,并获得成功。该技术为广大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获新生带来希望。如图一是人工心脏参与人体血液循环的工作方式,图二是某同学绘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式图,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血管;图三是血液流经某器官时一种物质含量变化的曲线图,图中甲、乙、丙表示器官中相连续的三种血管。回答下列问题。([ ]内填序号)
(1)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是因为心脏能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______。
(2)旧式人工心脏易造成血栓,而全磁悬浮人工心脏不易激发血液中______(填血细胞名称)的功能,减少血波凝固的发生,进而避免血栓的形成。
(3)据图二可知,血液由右心室→______→肺部毛细血管网→______→左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为_____。
(4)小林感冒引起肺部感染,医生给他静脉注射药物治疗,药物最先到达心脏的______。
(5)在图二中,②⑤血管流的是______血。如果图三的曲线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则丙血管对应图二中的“______”(填序号)。
30.肾脏是人体形成尿液的重要器官。若不当服用某种具有肾毒性的药物,有可能会诱发肾脏疾病。我国某大学研究团队成功研究了肾单位芯片,为研究肾脏损伤机制和筛选用药带来新方向。如图甲为肾单位及其相关结构模式图(①~④代表结构,A、B代表形成尿液的过程),图乙为该团队构建的新型肾单位芯片结构示意图(Ⅰ~Ⅵ代表结构,C、D代表装置名称)
(1)肾单位由图甲中序号____________代表的结构组成。
(2)研究人员用荧光素钠(表示小分子物质)和荧光葡萄糖(表示大分子物质)制成溶液,以适宜的流速分别从血液入口注入,稳定运行后,在Ⅲ处依次抽取液体检测这两种物质浓度,结果发现只有荧光素钠从Ⅰ进入到Ⅲ,由此推测图乙装置C的作用类似于图甲中[___]表示的过程,经该过程后形成的液体为__________,图甲中参与该过程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从血液入口处注入含1.8mg/ml葡萄糖缓冲液,稳定运行后,检测到缓冲液出口处葡萄糖浓度小于Ⅲ处,由此推测装置D模拟的结构是图甲中的[ ]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___作用,此时血液出口尿素含量应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血液入口尿素含量。
31.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生命科学,在“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体验了多种实验探究带来的乐趣。请你结合如下两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第一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____。其中步骤②的“振荡”相当于口腔中____________的作用。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的是____________号试管。
(2)在进行第二组实验时,棉絮要保持湿润,目的是____________。利用显微镜观察时,可在视野里看到三种血管和血液流动的状况,其中____________(填图乙序号)是毛细血管,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
答案
C
A
A
D
C
A
D
B
D
10.D
11.B
12.B
13.D
14.B
15.B
16.D
17.D
18.B
19.A
20.C
21.A
22.D
23.B
24.B
25.C
26.(1)①.果皮②.15子房壁
(2)①.种子②.胚珠③.花药④.受精卵
(3)①.脐带②.胎盘③.氧气
27.(1)①.叶绿体②.呼吸作用
(2)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
(3)①.蓝②.淀粉③.对照④.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4)①.C②.增加光照时间##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
28.(1)①.A②.收缩③.低于④.ab
(2)①.气体的扩散作用②.由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③.肺泡数量多,增大了气体交换的面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①.呼气②.缩小③.缩小
29.(1)动力 (2)血小板
(3)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肺循环
(4)右心房 (5)①.动脉②.②
30.(1)①②③ (2)①.A②.原尿③.肾小囊、肾小球
(3)①.③肾小管②.重吸收③.小于
31.(1)①.唾液②.舌的搅拌③.2
(2)①.维持小鱼的正常呼吸②.②③.红细胞单行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