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件(共18张PPT) 2025-2026学年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4 18:0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 考点清单解读
● 重难题型突破
● 重点实验突破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 物距、像距和实像
(1)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用字母 u 表示。
(2)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用字母 v 表示。
(3)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称为实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实 f<v<2f
u=2f 倒立 等大 实 v=2f
f<u<2f 倒立 放大 实 v>2f
u=f 不成像 ——
u<f 正立 放大 虚 ——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
(2)分界点:二倍焦距处,是成缩小像与放大像的分界点;一倍焦距处,是成倒立实像与正立虚像的分界点。
(3)动态特性: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增大,像变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变小。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典例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到凸透镜的距离 u 与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v 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
A. 该同学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f =10 cm
B. 当 u=6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 6 cm 处移动到 15 cm 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当 u=15 cm 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对点典例剖析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题思路]
[答案] C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题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15 cm
B. 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C. 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成的像会下移
D. 保持蜡烛与光屏不动,
向左移动透镜至合适位置,
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析]由题图可知,u=50.0 cm-20.0 cm=30.0 cm,v=65.0 cm-50.0 cm=15.0 cm,物距大于像距,则 u>2f,f<v<2f,即 2f<30.0 cm,f<15.0 cm<2f,解得 7.5 cm<f<15 cm;同时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 A、B 项错误;实验中,燃烧的蜡烛逐渐变短,烛焰向下移动,由于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所以光屏上的像逐渐向上移动,故 C 项错误;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当保持蜡烛与光屏不动,向左移动透镜至合适位置,即当现在的物距大小变为原来的像距大小,现在的像距大小变为原来的物距大小时,光屏上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解题通法 (1)求焦距的范围:通过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列出物距和焦距、像距和焦距的不等式,解不等式就可以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2)判断像的上下移动:可以利用作图法,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来确定。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 目的 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 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验 装置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 步骤 1. 按图组装实验器材,了解凸透镜的焦距并记录。
2. 点燃蜡烛,调整光屏、凸透镜、烛焰的高度,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调节后,将凸透镜固定在
光具座中央。
3. 使蜡烛远离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 调整光屏的
位置,直至光屏上呈现烛焰的像。 测量物距和像距,
并将成像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
续表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 步骤 4. 逐次减小物距,重复上述操作并记录,直至光屏上
无法呈现烛焰的像。
5. 当物距小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像,移开光屏,用眼睛通过凸透镜观察,记录物距以及成像的情况。
6. 在逐次减小物距的过程中,观察像的大小如何变化,
找到像和物大小相等的位置,记录此时像距、物距和焦距大小的关系
续表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归纳 总结 u>2f 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时,v=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 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 时,不成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续表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命题点:
1. 光具座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光屏的作用(承接像)。
3. 凸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应放在发光物体和光屏之间)。
4. 实验时透镜或光具座的选择(光具座的长度大于凸透镜的 4 倍焦距)。
5. 实验前先调节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高度相同(目的是让像能成在光屏的②______________)。
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
在同一高度
三、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6. 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发光物体在 1 倍焦距以内或焦点上;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心与光屏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像距太大,像成在光具座之外)。
7. 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对调物与光屏的位置,光屏上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成像(光路可逆)。
8. 用纸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的像只会④_______,像还是一个完整的像。
9. 使用“F”型光源替换蜡烛的优点(可以增加物体的亮度,使成像更清晰;使用“F”型光源比使用蜡烛作为光源更加稳定;能更好地探究像的特点)。

变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