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口耳目手足
课程:小学语文
教材: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
章节:3 口耳目手足
教材分析
本课分两部分内容:
第1部分是配有生字的图画,对应的5个生字“口、耳、目、手、足”都是身体部位名称。
第2部分是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让学生了解站、坐、行、卧的规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本课配有3幅插图。第1幅图展示孩子的活动与生字呼应;第2、3幅图通过戏曲人物,帮助学生理解俗语,并感受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式,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
会写“口、耳、目、手”4个字。
正确朗读文本内容,了解并记住“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所体现的行为规范。
初步培养对身体部位及正确姿势的认知意识,感受中国传统对于身姿仪态规范的文化内涵。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口、耳、目、手、足、站、坐”7个生字,会写“口、耳、目、手”4个生字。
通过图文对应,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含义,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耳、手”等字,掌握笔顺规则,注意字形结构的匀称美观。
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活跃,对直观的事物感知力强。课文通过图片展示口、耳、目、手、足等,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助其理解字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语句简单且有韵律,便于学生诵读记忆。教学时可利用身体部位做动作强化认知,通过示范让学生直观感受正确姿势要求,还可组织小组活动互相纠正姿势,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效果,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玩个超级有趣的“我说你做”游戏!老师说出身体部位,大家快速指出来。比如老师说“鼻子”,你们就马上指鼻子。准备好了吗?来,耳朵!眼睛!嘴巴!哇,大家反应好快!其实呀,身体还有很多有趣的部位,它们有不一样的作用,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认识认识其中几个重要部位,好不好呀?
探究新知
多元识字
观察课文插图,提问:同学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你们能说出他们身上的部位吗?引导学生说出“口、耳、目、手、足”。
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卡片“口、耳、目、手、足、站、坐”,问:在这些生字朋友里,有没有你们已经认识的呀?认识的同学读给大家听听。
教师范读生字“口、耳、目、手、足、站、坐”,学生认真倾听,感受字音。
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全班学生采用轮读的方式朗读生字,巩固读音。
象形识字:出示“口、耳、目、手、足”的象形字,让学生观察,说一说象形字和现在的汉字哪里相像。比如“口”的象形字就像嘴巴的形状。
动作演示识字:教师做出“站”和“坐”的动作,引导学生理解字义,并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动作,边做边读“站、坐”这两个字。
书写指导
复习田字格结构,强调写字姿势"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
指导书写"口":
① 出示"口"字,观察字形特点:三笔写成,上宽下窄。
② 重点讲解第二笔"横折":横要平,折要直,折角要方正。
③ 教师范写:第一笔竖稍向右斜,第二笔横折的折笔与第一笔对称,第三笔横封口。
④ 学生书空练习后描红,注意三笔衔接处要紧密。
指导书写"耳":
① 观察"耳"字六笔组成,认识新笔画"竖提"(第四笔)。
② 分析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写左上短横,再写左竖,接着写中间两短横。
③ 教师强调关键笔画:最后一笔长横要平稳,托住整个字。
④ 学生描红时注意三横间距均匀,右竖比左竖略长。
指导书写"目":
① 对比"目"与"耳"的相似处:都有多个横向笔画。
② 强调书写要领:五笔写成,中间两短横右不接边,保持横平竖直。
③ 教师示范时重点指导:最后一横要比第一横略长,整体字形长方。
④ 学生练习时用尺子辅助检查横画是否平行。
指导书写"手":
① 认识新笔画"弯钩"(第三笔):起笔轻,弧度自然,底部圆转。
② 分析字形结构:第一笔短撇要平,第四笔横画最长。
③ 教师分解示范:弯钩要写在竖中线,与撇画形成对称支撑。
④ 学生描红时注意弯钩的弧度要像拱桥一样圆润。
书写展示与评价:
① 选择典型作业投影,对照田字格标准评议笔画位置。
② 重点评价"耳"字横画间距、"手"字弯钩弧度是否达标。
③ 纠正常见错误:"口"字写成圆圈、"目"字横画倾斜等问题。
趣味品读
出示教材上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小朋友们,快看看这张图,上面画着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呢,大家仔细瞧瞧,能说出都有什么吗?”根据孩子们的回答,适时拿出字卡“口、耳、目、手、足”,带领大家一起大声朗读,多读几遍加深印象。
学习俗语环节:“接下来呀,老师要教大家几句特别有意思的俗语。小朋友们先自己试着读一读‘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看看能不能读通顺。”等孩子们读完,提问:“谁能结合图片说一说,你觉得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引导孩子们理解站着要像松树一样挺拔,坐着要像钟一样端正,行走要像风一样轻快,睡觉要像弓一样弯曲。然后带着孩子们跟着俗语的描述,一起做“站、坐、行、卧”的动作,感受正确的姿势。
有节奏朗读:“现在呀,我们来有节奏地朗读这几个字和俗语,就像唱歌一样,可好玩啦。老师先示范,‘口 - 耳 - 目 - 手 - 足,站 - 如 - 松,坐 - 如 - 钟……’大家跟着老师读。”读完后提问:“是不是很有趣呀?那谁能说说,我们平时为什么要保持这样的站、坐、行、卧姿势呢?”引导孩子们明白正确姿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类文阅读
五官歌
眼睛看看,耳朵听听。
鼻子闻闻,嘴巴尝尝。
小手摸摸,小脚跳跳。
五官手足,真呀真重要。
身体妙妙
身体部位真奇妙,
口能说话能吃饭。
耳朵听话仔细辨,
眼睛视物亮闪闪。
小手做事多灵活,
小脚走路稳又欢。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 “口、耳、目、手、足” 这五个生字。这些字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我们通过指一指、说一说的方式认识了它们,并了解了它们各自的作用:“口”用来说话和吃东西,“耳”用来听声音,“目”用来看世界,“手”可以拿东西、做事情,“足”帮助我们走路、跑步。
我们还学习了一首形象生动的儿歌:“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通过朗读和表演,大家明白了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势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课后练习
和爸爸妈妈一起边说边做动作,表演“口、耳、目、手、足”的用处。
每天练习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养成好习惯。
找一找家里有哪些物品与“口、耳、目、手、足”有关,比如杯子(口)、耳机(耳)、眼镜(目)等,说一说它们的用途。
板书设计
口耳目手足
口 耳 目 手
课堂练习
第1题
【题文】“乡”是独体字。( )【答案】√
第2题
【题文】下列关于汉字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惊蛰”的“蛰”部首查字法查“执”部。
B.“夏至”二字共有16画。
C.“立秋”二字起笔的笔画都是“、”。
D.“处暑”的“处”是独体字。
【答案】B
第3题
【题文】下列汉字字形结构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删 剩 殷 挫 剪 B.锥 鸿 撇 树 奈
C.赴 曲 迂 匠 迎 D.闷 边 画 同 起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