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d t n l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4 d t n l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07: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d t n l
课程:小学语文
教材: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
章节:4 d t n l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完成以下几部分内容:
第1部分:4个声母d、t、n、l,配有一幅同学们为文艺表演作准备的情境图。通过图中咚咚的鼓声提示d的音,鼓和鼓架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女孩手中伞柄提示t的形,身后拱门提示n的形,形象展示了这几个声母的音与形。
第2部分:d、t、n、l与单韵母的拼读练习,给出了如dǎ、dé、dī、dú等众多带调音节的拼读示例,让学生进行相关的拼读实践。
第3部分:呈现了包含这几个声母的词语,如大地(dà dì)、马路(mǎ lù)、泥土(ní tǔ)等,帮助学生在具体词语情境中巩固对声母及音节的认识。
第4部分:一首关于小白兔的儿歌《小白兔》,儿歌中包含了本课所学的音节,通过朗读儿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提升拼读能力以及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正确拼读d、t、n、l和单韵母ɑ、e、i、u、ü组成的音节,巩固两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大地、马路、泥土"3个词语,认识"大、马、路、土"4个生字。
通过情境图观察,感受文艺表演的欢乐氛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和书写声母d、t、n、l,掌握其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拼读方法,认识"大、马、路、土"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准确区分声母d和t、n和l的发音,并能正确拼读其与韵母组成的带调音节。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围绕“d t n l”拼音展开,结合情境图和儿歌,贴近儿童生活,便于联想记忆。教学中应多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模仿、儿歌诵读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音形联系。可通过编顺口溜、动手描红、游戏认读等多样化练习,增强记忆与运用能力。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听读模仿中规范发音,培养初步的拼读意识和语感。
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文艺表演的后台!你们瞧,那边有个小朋友在敲鼓,“咚咚咚”,听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拼音“d”的声音。鼓槌一左一右摆得真整齐,它也在偷偷告诉我们另一个拼音“l”的样子呢!
你们有没有发现,跳舞的小朋友也不简单?她手里的伞柄像不像一个小写的“t”?她身后的拱门又圆又可爱,是不是很像“n”呢?
谁来学一学鼓的声音?对啦,“d d d”,真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教室里藏着的“d t n l”吧!
探究新知
认读与书写
1. 创设情境,引出声母d、t、n、l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情境图,提问:同学们,快来看看这幅图呀,这是在哪里呀?图里都有哪些小朋友呀?他们又在做什么好玩的事儿呢?
预设学生回答:在学校里,有个女孩在跳舞,还有个男孩在打鼓呢。
(2)教师接着说:那大家仔细找找哦,在这幅图里可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声母朋友呢。你们看呀,咚咚的鼓声就提示了“d”的音,鼓和鼓架组合起来的样子就像“d”的形哦;再看男孩手中的两根鼓槌,像不像“l”呀;女孩手中握着的伞柄呢,有点像“t”的形哦;还有女孩身后的拱门呀,是不是和“n”的形很相似呢。现在大家都来找找看这几个声母在哪里呀。
设计意图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从熟悉的场景中发现要学的声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声母的音和形。
2. 学习声母d
(1)发音指导:教师示范发音,告诉学生发“d”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挡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读音轻短。教师多示范几次,让学生仔细观察口型变化,然后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读,多练习几遍。
(2)趣味记忆:教师创编顺口溜引导学生读准“d”的发音,比如“马蹄声响ddd,左下半圆ddd”,让学生跟着一起读顺口溜,加强记忆。
(3)互动环节:请小老师来带读,其他同学跟读,然后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教师再进行个别检查,看看大家读得准不准。
(4)书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观察“d”在四线格中的位置以及笔画、笔顺。“d”共两笔,先写左下半圆,占中格,再写一竖,占上格和中格。教师边讲笔顺边范写,学生书空跟着写,注意左下半圆要写得饱满,竖要写直。
(5)练习书写:学生开始在本子上描红练写“d”,教师巡视,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及时纠正学生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习声母t
(1)发音指导:教师示范发“t”音,告诉学生舌尖抵住上齿龈,憋住气,再突然放开,让气流较强地冲出来,发音要轻短。学生跟着教师反复练习发音,注意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
(2)趣味记忆:教师编出顺口溜如“伞把朝上ttt,像个伞把ttt”,让学生跟着读顺口溜,帮助记忆“t”的发音和形状。
(3)互动环节:采用小组读的方式,一个小组读完,其他小组评价,然后交换。也可以请学生站起来单独读,大家一起听听读得对不对。
(4)书写指导:“t”共两笔,先写竖右弯,占上格和中格,再写一横,占中格。教师边讲笔顺边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竖右弯要写得圆润,横要写平。
(5)练习书写:学生进行描红练写“t”,教师巡视指导,看看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坐姿是否正确等。
4. 学习声母n
(1)发音指导:教师示范发“n”音,让学生将舌尖抵住上齿龈,气流从鼻腔出来,同时声带振动。学生跟着教师练习发音,感受气流从鼻腔出来的感觉。
(2)趣味记忆:教师创编顺口溜“一个门洞nnn,门洞里面有响声nnn”,学生跟着读顺口溜,加深对“n”音和形的记忆。
(3)互动环节:玩“开火车”游戏,一个同学读“n”,然后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依次类推,看哪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读音又准。
(4)书写指导:“n”共两笔,先写竖,占上格和中格,再写右弯竖,占中格。教师边讲笔顺边范写,学生书空。提醒学生竖要写直,右弯竖要写得自然。
(5)练习书写:学生描红练写“n”,教师巡视,对书写有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5. 学习声母l
(1)发音指导:教师示范发“l”音,让学生将舌尖抵住上齿龈,舌尖用力,让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发音要轻短。学生跟着教师反复练习发音,注意口型和气流走向。
(2)趣味记忆:教师编出顺口溜“一根小棍lll,像根小棍lll”,让学生跟着读顺口溜,便于记住“l”的发音和形状。
(3)互动环节:进行“我指你读”游戏,教师指着黑板上的“l”,随机点学生起来读,看谁反应快,读得准。
(4)书写指导:“l”共一笔,写在四线格的上格和中格,要写直。教师边讲笔顺边范写,学生书空。
(5)练习书写:学生在本子上描红练写“l”,教师巡视,纠正学生书写姿势和书写不规范的地方。
拼读
1. 引入拼音拼读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认识了d、t、n、l这几个声母宝宝,现在它们要和韵母宝宝一起交朋友,组成音节啦。
(2)以d为例,教师示范dā的拼读过程,边示范边说:“d读得轻短,ā读得响亮,d和ā快速连读就成了dā。”引导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型和发音。
(3)小结拼读方法:两拼音节发音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说方法。
2. 练习d的音节拼读及四声
(1)让学生看教材上d相关的音节dǎ、dé、dī、dú 。教师先示范读dǎ,引导学生跟读,感受发音。
(2)dǎ:教师提问:“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什么动作读dǎ呀?”预设学生回答“打鼓”,教师肯定并再次带读d-ǎ→dǎ 。
(3)dé:教师举例“得到”的“得”,读d-é→dé ,学生跟读。
(4)dī:教师引导:“汽车喇叭怎么叫呀?”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对啦,就是dī,d-ī→dī 。”
(5)dú:教师提示“读书”的“读”,拼读出d-ú→dú ,学生跟读。
(6)玩“声调卡片”游戏:教师出示d和ā、á、ǎ、à的卡片,随意组合,让学生快速拼读。
3. 练习t的音节拼读及四声
(1)教师示范tā的拼读,t读轻短,ā读响亮,t-ā→tā ,学生跟读。
(2)tā:教师引导学生联想“他、她、它”,拼读出t-ā→tā 。
(3)tè:教师举例“特别”的“特”,读t-è→tè ,学生跟读。
(4)tǐ:教师提示“身体”的“体”,拼读出t-ǐ→tǐ 。
(5)tú:教师引导“图画”的“图”,拼读出t-ú→tú 。
(6)进行“开火车”游戏:按座位顺序,学生依次拼读t与不同韵母组成的音节及四声。
4. 练习n的音节拼读及四声
(1)教师示范ná的拼读,n读轻短,á读响亮,n-á→ná ,学生跟读。
(2)ná:教师提问:“我们拿东西,就是这个ná,n-á→ná 。”学生跟读。
(3)né:教师举例“哪吒”的“哪”,读n-é→né ,学生跟读。
(4)nǐ:教师引导“你好”的“你”,拼读出n-ǐ→nǐ 。
(5)nù:教师提示“发怒”的“怒”,拼读出n-ù→nù 。
(6)nǚ:教师说“女生”的“女”,拼读出n-ǚ→nǚ 。
(7)做“音节对对碰”游戏:教师把n和不同韵母及声调卡片分给学生,让他们找到能组成正确音节的伙伴并拼读。
5. 练习l的音节拼读及四声
(1)教师示范lā的拼读,l读轻短,ā读响亮,l-ā→lā ,学生跟读。
(2)lā:教师引导“拉车”的“拉”,拼读出l-ā→lā 。
(3)lè:教师举例“快乐”的“乐”,读l-è→lè 。
(4)lǐ:教师提示“礼物”的“礼”,拼读出l-ǐ→lǐ 。
(5)lù:教师引导“马路”的“路”,拼读出l-ù→lù 。
(6)lǘ:教师说“毛驴”的“驴”,拼读出l-ǘ→lǘ 。
(7)玩“我说你拼”游戏:教师说一个l相关音节对应的字,学生快速拼读出音节。
6. 结合词语巩固拼读
(1)教师出示“大地(dà dì)、马路(mǎ lù)、泥土(ní tǔ)”词语,先示范读,再让学生跟读,感受音节在词语中的发音。
(2)开展“词语接龙”游戏:用上一个词语的最后一个字的音节,用d、t、n、l重新组词并拼读。
7. 结合儿歌巩固拼读
(1)教师范读儿歌《小白兔》,学生认真听,感受儿歌中d、t、n、l相关音节。
(2)学生跟着老师一句一句读儿歌,重点读准含有d、t、n、l音节的字。
(3)分组比赛读儿歌,看哪组读得又准又有节奏。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和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d、t、n、l与韵母的拼读方法,学会拼读相关音节及四声,借助生活实例、游戏等加深对音节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和积极性。
拼读识字
(1)情境导入识字:同学们,咱们刚才看了那幅同学们为文艺表演作准备的有趣情境图呀,从图里能找到好多和咱们今天要认的字有关的小秘密呢!你们看,那“咚咚”的鼓声,就像咱们要学的“d”的发音哦,而且鼓和鼓架的样子组合起来呀,就是“d”的形状啦。还有那女孩手中握着的伞柄,像不像“t”的形状呀?身后的拱门呢,又很像“n”的形状哦,男孩手中的两根鼓槌呢,就和“l”的形状有联系啦。那现在,咱们就根据这些小秘密,来认识几个生字哦。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大家看黑板上这几个生字“大(dà)、马(mǎ)、路(lù)、土(tǔ)”,先跟着老师一起,借助拼音来读哦。比如“大”,就拼着读“d—à—dà”,同学们跟着读几遍呀,(预设学生跟着读)嗯,读得很不错呢!那“马”呢,“m—ǎ—mǎ”,再来读几遍哦,(预设学生大声跟读)哇,越来越熟练啦!“路”是“l—ù—lù”,(预设学生跟读,个别读音不准确,老师纠正)嗯,这里的“l”发音要清晰哦,再试试。“土”就是“t—ǔ—tǔ”,(预设学生跟读)好嘞,大家都读得挺好呀。
(3)词语认读巩固:现在咱们把这些生字放到词语里来读一读呀。看“大地(dà dì)”,跟着老师读哦,“dà dì”,(预设学生跟读)对啦,就是这样读。那“马路(mǎ lù)”呢,“mǎ lù”,(预设学生跟读)嗯,读得很响亮呢。还有“泥土(ní tǔ)”,“ní tǔ”,(预设学生跟读)非常棒呀,都能读准确啦。
(4)儿歌强化认读:咱们再来读一首有趣的儿歌巩固一下哦。“小白兔(xiǎo bái tù),穿皮袄(chuān pí ǎo),耳朵长(ěr duo chánɡ),尾巴小(wěi ba xiǎo)。三瓣嘴(sān bàn zuǐ),胡子翘(hú zi qiào),一动一动总在笑(yí dònɡ yí dònɡ zǒnɡ zài xiào)。”这里面就有咱们刚学的“土”字哦,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呀。(预设学生读儿歌,读得比较流畅,个别生字读音稍模糊,老师提醒)
(5)去掉拼音认读挑战:同学们,现在老师要把这些生字和词语的拼音去掉啦,你们还能读出来吗?(展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和词语,让学生认读)(预设部分学生能快速准确认读,部分学生稍有犹豫,老师鼓励并引导回忆读音)哇,好多同学都读得又快又准呢,没读准的同学也别着急,再多试几次呀。
设计意图
通过结合情境图、借助拼音、认读词语、读儿歌及去掉拼音认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逐步熟悉生字的读音,强化认读能力,提高识字的效果呀。
课堂总结
1.交流: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很多有趣的内容,大家来说说都学到了些什么呀,以及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呢?
2.知识梳理:
(1)认识了声母“d、t、n、l”,通过情境图中同学们为文艺表演作准备的场景来记忆它们的音和形,比如咚咚的鼓声提示“d”的音,鼓和鼓架组合提示“d”的形,男孩手中两根鼓槌提示“l”的形,女孩手中握着的伞柄提示“t”的形,身后的拱门提示“n”的形。
(2)学习了由“d、t、n、l”与不同韵母组成的音节,如“dǎ、dé、dī、dú”“tā、tè、tǐ、tú”“ná、né、nǐ、nù、nǚ”“lā、lè、lǐ、lù、lǘ”等,并能正确拼读。
(3)学会了用“d、t、n、l”组成的词语,像“大地(dà dì)”“马路(mǎ lù)”“泥土(ní tǔ)”等,知道它们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和用法。
(4)还读了有趣的儿歌《小白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声母及音节在实际语言中的运用。
课后任务
正确朗读并书写本课的四个声母 d、t、n、l,并用它们分别与单韵母组合,拼出音节,如 dā、tī、nǐ、lù 等。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或场景,说一说哪些形状像字母 d、t、n、l,并画出来。
有感情地朗读儿歌《小白兔》,圈出含有声母 d、t、n、l 的词语,并尝试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板书设计
d t n l
d ǎ→dǎ
t ā→tā
n á→ná
l ā→l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