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4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2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涵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
(倔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逐步完成电影创作由国家主体向社会主体的转变。但无论怎样变化,红色经典电影所赓续和传播的精神没有改变,其以创新基调所维系和承载的奋斗主题没有改变。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D)(2分)
A.lǐng sù zǎi B.lǐng shù zǎi
C.lǐn shù zài D.lǐn sù z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涵(涵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 掘(倔掘)。
2.古诗词默写。(8分)
自然中有美景,生活中含哲理,佳句中蕴真情。“乱花渐欲迷人眼,①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尽西湖早春景象,令人流连忘返;“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笔下,尽显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③人有悲欢离合,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蕴含着苏轼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韩愈左迁仍不忘报国之志,发出“⑤欲为圣明除弊事,⑥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慨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自感前途迷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⑦长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3.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答题。(共10分)
(1)小彦同学准备以“青少年应怎样书写自强人生”为主题进行演讲,请你帮他从三个方面拟定演讲稿的主要内容。(3分)
示例:①理想,自强的航标。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人生的理想矢志不渝地奋斗,直到成功。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不放任自我。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2)班级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诗会,在活动中同学们题写书签,互赠互勉。诗会中,同学们要在书签上题写能体现“自强不息”的诗句。请在下面诗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并简述理由。(4分)
A.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袁枚
B.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D.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
选A句。理由:苔花虽小,也能在春天开放,它像牡丹一样,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它的寓意是先天不足,身处逆境,做到自强不息,同样可以书写精彩人生。而B句的意思是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自然会被别人高看一步,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C句表达了诗人离别时对友人的慰藉,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D句则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担忧,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意对即可)
(3)下面是小明在主题活动中的一段演讲,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群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新出路;20世纪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之时,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创造奇迹;现如今,民族复兴之时,示例:黄旭华、孙家栋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勇攀高峰,在星辰大海的梦想中挥洒热血。当我们关注闪耀的群星时,也别忘了,即便平凡如你我,也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摘取专属自己的荣光。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6分)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③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⑤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他那结结实实的肱二头肌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看到,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可以仰面躺在小躺板上,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仰头查找问题。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⑥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在等生意的过程中,这些书都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百花齐放、各呈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以来,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箱,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过起田园生活的凡人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过,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⑦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4.选文从“我”与修车师傅的对话写起,主要写了修车师傅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修车师傅”的角度概括。(4分)
补自行车轮胎时的细致认真,追求完美→①对物件的爱惜之情→②不断学习改变,超越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看书听音乐
5.作者是如何描写修车师傅补轮胎的?请阅读第③段并简要分析。(4分)
通过描写修车师傅准备水、找漏点、烤软胶片、补漏点、挫磨平整等修补轮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修车师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超的修车水平。
6.文中修车师傅身上哪一点品质最令你感动?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示例:他的善于学习令我感动。从“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到配钥匙的活少了,他便开始学修自行车;等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他就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以及他能给“我”修鞋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他在不断学习且都学有所获。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积极学习、善于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7.选文以“手艺的江湖”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手艺人在江湖的生活;②以此为题,新颖、寓意深刻,能吸引读者。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阅读让你获得几个一辈子
①我今天讲述的题目叫“神奇的阅读”。很多读书会主要是推荐书目,但是我不推荐任何书目,我推荐的是阅读方式和阅读本身。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可能通过阅读同样的书获得同样的效果。阅读类似穿鞋,别人
的、名人的、巨星的鞋,不一定合你的脚;阅读又类似吃饭,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营养学家的菜,不一定是你的菜;阅读也类似旅行,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旅行家的旅程,不一定是你的最佳路线。因此,读书不能按别人的书目
读,一定要自己挑选。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②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阅读来达到我们一定的目的。所以我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坚持阅读,只要你跟随自身年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理解能力以及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敏感点来阅读,而且读己所喜,多求甚解,你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这是我的观点。
③阅读有着怎样的神奇呢?比如我们人生只有一辈子,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我们今天在黄鹤楼,正好我们可以从黄鹤楼说起。大家都知道崔颢的《黄鹤楼》诗写得非常好。再就是李白。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写得非常漂亮。李白这个人就是终身读书写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大概快有10年没出来,我特别不喜欢社会热闹活动,但是我愿意和书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读书是特别幸福和快乐的。我们只能有一辈子,但是我们通过在这里阅读,可以体验李白的一辈子,崔颢的一辈子。我们人类没有翅膀,阅读会为我们插上翅膀。阅读就是给你一个非常丰满的想象力,这就是阅读的神奇。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诗、小说,我们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④阅读很神奇的就是想象。最美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的。人生是多苦的,世道艰难困惑重重。我们今天物质很丰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困惑。因此我觉得焦虑、矛盾、困惑、内心的痛苦永远是存在的。痛苦是永恒的,幸福是短暂的。因此在一个困惑痛苦又迷惘的人生里,我们靠什么让自己能够得到解释、安慰与安宁,靠什么使整个精神状态昂扬和提升?我个人的体会是,靠阅读。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
⑤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说:“一个人任何时候放弃偏见都为时不晚。”我们有一句古话说,不识字的人就好比睁眼瞎。其实你识字不阅读还是有眼如盲。一个人任何时候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都不晚。印度古老经典《吠陀经》说:“一切智慧与黎明同醒。”这是说人要有光,阅读就是光;当你阅读,当你心灵有光,眼睛有光,那么你的智慧就会来到,就会对生命有着积极昂扬的理解。
⑥阅读的神奇还在于让人类不断进化。进化不是推倒重来,当我们安详的、丰满的心灵和精神一步一步地跟随今天的时代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就叫进化。去年底我在英国特意去了一趟达尔文的故乡,发现小镇非常漂亮,非常古老,并没有推倒古老而是恰恰相反——保存古老文化以及接轨随后的每一天。最近在读一位著名科学家谈进化论的书,他认为进化论除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理论外,还有5种合作方式。人类进化更多是包容与合作的结果,不仅仅只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赶尽杀绝。人类从现代开始至今,更多选择的是既往不咎、互相包容、宽容忍让,是一种合作方式。这也是我们要通过广泛阅读才能获得的知识,并且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直接指导你走出工作和生活的困境。
(选自池莉《神奇的阅读》,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往往在与社会精英的对话中,取得总体性的进步。那些社会精英未必就在我们身边,但只要有书,就能和任何时代的社会精英对话,哪怕他们已经不在人世。这些精英在书籍里展示的智慧、体验、事件,都可以熔炼成价值观,被我们提取到自己的思想中来,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得到不断地拓展。
②此外,阅读不同的人写的书,或者同一个人写的不同的书,其中有观点相悖、互相争论的部分,也有和我们自己秉持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也更不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主义。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
(选自《阅读的力量》,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文本一第①段使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阐释自己不推荐书目而要让人自己选书的原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⑤段引用印度古老经典和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话是为了论证阅读能够点亮心灯,开启智慧。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个可以用于文本二第①段的事实论据。
D.文本一的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文本二的语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解析】C.引用歌德的话是道理论据。
9.文本一中的第③段是如何论证阅读的神奇呢?请简要分析。(5分)
第③段先通过设问,提出“阅读的神奇在于人们通过它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论证——举李白、崔颢与黄鹤楼之间的故事,举自己的亲身感受,阐释了原因:因为阅读能给人非常丰满的想象力,所以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从而有力地证明阅读的神奇之处。最后号召大家去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10.文本一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观点,在文本二中是如何阐释的?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事例,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50字)(4分)
文本二认为:我们读不同人的书,观点会有冲突,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从而证明了“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的观点。示例:在读到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时,我感受到其实只有那些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人才是侵略中国的罪人,日本也有许多人是没有民族偏见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百姓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至于负者歌于途 词语推断法:载歌载舞 唱歌
(2)未尝及文章 课内迁移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曾经
(3)谓文章止于润身 查阅词典法:①对……说。②认为,以为。③叫作,称作。④为,是。⑤说。⑥命名。(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⑤(填序号)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3.“醉能同其乐”一句在【甲】文段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2分)
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二者相辅相成,充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意近即可)
14.结合【甲】【乙】两文段,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甲】文段中,欧阳修与滁州百姓一起出游,【乙】文段中他宽仁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他关注百姓、执政清明、宽仁待民、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意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以前的案件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及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关乎天下百姓的利益。凡是去做官的地方,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政策宽松简易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生活得很安逸。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下面诗句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C(2分)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2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孟子·告子上》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请在以下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他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来阐释你对“选择”的理解。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①:保尔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还是工地上的磨难,他都选择勇敢坚强地面对;苦难没能使他倒下,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不向命运屈服,选择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面对人生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要选择继续抗争,不轻言放弃。
示例②:祥子原本是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但他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选择从此堕落下去,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人生低谷时,面对打击时我们不能丧失本心,要坚持原则,在困境中积蓄力量。
(2)1938年2月,战火似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在古老的潼关写下了《北方》这首感情真挚的诗作。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理解。
示例:《北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饱受战争之苦的担忧与悲悯之情,洋溢着诗人激越而滚烫的爱国情感。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深远的苦难,感受到了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令灵魂惊醒的沉重感。诗人笔下的“北方”古老而贫寒,寂寞而忧郁,荒凉而干涸,悲哀而痛苦,饱受战争的灾难而永不屈服。“北方”在诗歌中象征古老贫穷的旧中国和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鲜衣怒马,我们正值年少;生逢盛世,我们逐梦青春。在经典的传承中,我们汲取力量,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赓续前行。追寻诗意、坚定梦想,挫折中砥砺奋进,体验中读懂担当……一个个鲜活的词语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成一首青春变奏曲,这就是青春独有的风景,这就是青年最美的样子。
(1)请以“,我的青春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围绕“青年逢盛世·青春正当时”这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0张PPT)
人教新版 九上 语文
同步课件
统编版九上语文 阶段性检测(新考向)讲解课件
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04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2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 涵 (涵 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 掘 (倔 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逐步完成电影创作由国家主体向社会主体的转变。但无论怎样变化,红色经典电影所赓续和传播的精神没有改变,其以创新基调所维系和承载.的奋斗主题没有改变。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 D )(2分)
A.lǐng sù zǎi B.lǐng shù zǎi
C.lǐn shù zài D.lǐn sù z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D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 涵 (涵 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 掘 (倔 掘)。
涵
掘
2.古诗词默写。(8分)
自然中有美景,生活中含哲理,佳句中蕴真情。“乱花渐欲迷人眼,① 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尽西湖早春景象,令人流连忘返;“②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笔下,尽显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 “③ 人有悲欢离合 ,④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蕴含着苏轼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韩愈左迁仍不忘报国之志,发出“⑤ 欲为圣明除弊事 ,⑥ 肯将衰朽惜残年 ”的慨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自感前途迷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⑦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⑧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其一)]。
浅草才
能没马蹄
造化钟神秀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3.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答题。(共10分)
(1)小彦同学准备以“青少年应怎样书写自强人生”为主题进行演讲,请你帮他从三个方面拟定演讲稿的主要内容。(3分)
示例:①理想,自强的航标。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人生的理想矢志不渝地奋斗,直到成功。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不放任自我。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2)班级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诗会,在活动中同学们题写书签,互赠互勉。诗会中,同学们要在书签上题写能体现“自强不息”的诗句。请在下面诗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并简述理由。(4分)
A.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袁枚
B.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D.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
选A句。理由:苔花虽小,也能在春天开放,它像牡丹一样,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它的寓意是先天不足,身处逆境,做到自强不息,同样可以书写精彩人生。而B句的意思是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自然会被别人高看一步,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C句表达了诗人离别时对友人的慰藉,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D句则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担忧,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意对即可)
(3)下面是小明在主题活动中的一段演讲,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群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新出路;20世纪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之时,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创造奇迹;现如今,民族复兴之时, 示例:黄旭华、孙家栋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 , 勇攀高峰 , 在星辰大海的梦想中挥洒热血 。当我们关注闪耀的群星时,也别忘了,即便平凡如你我,也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摘取专属自己的荣光。
示例:黄旭华、孙家栋等一大
批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
勇攀高峰
在星辰大海的梦想中挥洒热血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6分)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③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⑤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他那结结实实的肱二头肌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看到,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可以仰面躺在小躺板上,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仰头查找问题。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⑥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在等生意的过程中,这些书都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百花齐放、各呈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以来,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箱,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过起田园生活的凡人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过,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⑦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4.选文从“我”与修车师傅的对话写起,主要写了修车师傅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修车师傅”的角度概括。(4分)
补自行车轮胎时的细致认真,追求完美→① 对物件的爱惜之情 →② 不断学习改变,超越自己 →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看书听音乐
5.作者是如何描写修车师傅补轮胎的?请阅读第③段并简要分析。(4分)
通过描写修车师傅准备水、找漏点、烤软胶片、补漏点、挫磨平整等修补轮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修车师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超的修车水平。
对物件的爱惜之情
不断学
习改变,超越自己
6.文中修车师傅身上哪一点品质最令你感动?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示例:他的善于学习令我感动。从“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到配钥匙的活少了,他便开始学修自行车;等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他就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以及他能给“我”修鞋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他在不断学习且都学有所获。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积极学习、善于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7.选文以“手艺的江湖”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手艺人在江湖的生活;②以此为题,新颖、寓意深刻,能吸引读者。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阅读让你获得几个一辈子
①我今天讲述的题目叫“神奇的阅读”。很多读书会主要是推荐书目,但是我不推荐任何书目,我推荐的是阅读方式和阅读本身。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可能通过阅读同样的书获得同样的效果。阅读类似穿鞋,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鞋,不一定合你的脚;阅读又类似吃饭,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营养学家的菜,不一定是你的菜;阅读也类似旅行,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旅行家的旅程,不一定是你的最佳路线。因此,读书不能按别人的书目读,一定要自己挑选。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②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阅读来达到我们一定的目的。所以我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坚持阅读,只要你跟随自身年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理解能力以及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敏感点来阅读,而且读己所喜,多求甚解,你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这是我的观点。
③阅读有着怎样的神奇呢?比如我们人生只有一辈子,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我们今天在黄鹤楼,正好我们可以从黄鹤楼说起。大家都知道崔颢的《黄鹤楼》诗写得非常好。再就是李白。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写得非常漂亮。李白这个人就是终身读书写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大概快有10年没出来,我特别不喜欢社会热闹活动,但是我愿意和书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读书是特别幸福和快乐的。我们只能有一辈子,但是我们通过在这里阅读,可以体验李白的一辈子,崔颢的一辈子。我们人类没有翅膀,阅读会为我们插上翅膀。阅读就是给你一个非常丰满的想象力,这就是阅读的神奇。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诗、小说,我们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④阅读很神奇的就是想象。最美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的。人生是多苦的,世道艰难困惑重重。我们今天物质很丰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困惑。因此我觉得焦虑、矛盾、困惑、内心的痛苦永远是存在的。痛苦是永恒的,幸福是短暂的。因此在一个困惑痛苦又迷惘的人生里,我们靠什么让自己能够得到解释、安慰与安宁,靠什么使整个精神状态昂扬和提升?我个人的体会是,靠阅读。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
⑤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说:“一个人任何时候放弃偏见都为时不晚。”我们有一句古话说,不识字的人就好比睁眼瞎。其实你识字不阅读还是有眼如盲。一个人任何时候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都不晚。印度古老经典《吠陀经》说:“一切智慧与黎明同醒。”这是说人要有光,阅读就是光;当你阅读,当你心灵有光,眼睛有光,那么你的智慧就会来到,就会对生命有着积极昂扬的理解。
⑥阅读的神奇还在于让人类不断进化。进化不是推倒重来,当我们安详的、丰满的心灵和精神一步一步地跟随今天的时代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就叫进化。去年底我在英国特意去了一趟达尔文的故乡,发现小镇非常漂亮,非常古老,并没有推倒古老而是恰恰相反——保存古老文化以及接轨随后的每一天。最近在读一位著名科学家谈进化论的书,他认为进化论除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理论外,还有5种合作方式。人类进化更多是包容与合作的结果,不仅仅只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赶尽杀绝。人类从现代开始至今,更多选择的是既往不咎、互相包容、宽容忍让,是一种合作方式。这也是我们要通过广泛阅读才能获得的知识,并且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直接指导你走出工作和生活的困境。
(选自池莉《神奇的阅读》,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往往在与社会精英的对话中,取得总体性的进步。那些社会精英未必就在我们身边,但只要有书,就能和任何时代的社会精英对话,哪怕他们已经不在人世。这些精英在书籍里展示的智慧、体验、事件,都可以熔炼成价值观,被我们提取到自己的思想中来,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得到不断地拓展。
②此外,阅读不同的人写的书,或者同一个人写的不同的书,其中有观点相悖、互相争论的部分,也有和我们自己秉持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也更不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主义。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
(选自《阅读的力量》,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3分)
A.文本一第①段使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阐释自己不推荐书目而要让人自己选书的原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⑤段引用印度古老经典和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话是为了论证阅读能够点亮心灯,开启智慧。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个可以用于文本二第①段的事实论据。
D.文本一的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文本二的语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解析】C.引用歌德的话是道理论据。
C
9.文本一中的第③段是如何论证阅读的神奇呢?请简要分析。(5分)
第③段先通过设问,提出“阅读的神奇在于人们通过它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论证——举李白、崔颢与黄鹤楼之间的故事,举自己的亲身感受,阐释了原因:因为阅读能给人非常丰满的想象力,所以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从而有力地证明阅读的神奇之处。最后号召大家去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10.文本一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观点,在文本二中是如何阐释的?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事例,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50字)(4分)
文本二认为:我们读不同人的书,观点会有冲突,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从而证明了“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的观点。示例:在读到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时,我感受到其实只有那些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人才是侵略中国的罪人,日本也有许多人是没有民族偏见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百姓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至于负者歌.于途 词语推断法:载歌.载舞 唱歌
(2)未尝.及文章 课内迁移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曾经
(3)谓.文章止于润身 查阅词典法:①对……说。②认为,以为。③叫作,称作。④为,是。⑤说。⑥命名。(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⑤ (填序号)
唱歌
曾经
⑤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3.“醉能同其乐”一句在【甲】文段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2分)
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二者相辅相成,充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意近即可)
14.结合【甲】【乙】两文段,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甲】文段中,欧阳修与滁州百姓一起出游,【乙】文段中他宽仁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他关注百姓、执政清明、宽仁待民、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意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以前的案件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及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关乎天下百姓的利益。凡是去做官的地方,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政策宽松简易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生活得很安逸。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共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下面诗句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C )(2分)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2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孟子·告子上》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请在以下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他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来阐释你对“选择”的理解。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②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①:保尔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还是工地上的磨难,他都选择勇敢坚强地面对;苦难没能使他倒下,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不向命运屈服,选择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面对人生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要选择继续抗争,不轻言放弃。
示例②:祥子原本是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但他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选择从此堕落下去,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人生低谷时,面对打击时我们不能丧失本心,要坚持原则,在困境中积蓄力量。
(2)1938年2月,战火似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在古老的潼关写下了《北方》这首感情真挚的诗作。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理解。
示例:《北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饱受战争之苦的担忧与悲悯之情,洋溢着诗人激越而滚烫的爱国情感。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深远的苦难,感受到了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令灵魂惊醒的沉重感。诗人笔下的“北方”古老而贫寒,寂寞而忧郁,荒凉而干涸,悲哀而痛苦,饱受战争的灾难而永不屈服。“北方”在诗歌中象征古老贫穷的旧中国和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鲜衣怒马,我们正值年少;生逢盛世,我们逐梦青春。在经典的传承中,我们汲取力量,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赓续前行。追寻诗意、坚定梦想,挫折中砥砺奋进,体验中读懂担当……一个个鲜活的词语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成一首青春变奏曲,这就是青春独有的风景,这就是青年最美的样子。
(1)请以“ ,我的青春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围绕“青年逢盛世·青春正当时”这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语文学科
2025秋统编九上语文第2单元检测卷(新考向)04
河南等地适用 范围:2单元
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
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涵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
(倔掘)。在这一过程中,我国电影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日益增强,逐步完成电影创作由国家主体向社会主体的转变。但无论怎样变化,红色经典电影所赓续和传播的精神没有改变,其以创新基调所维系和承载的奋斗主题没有改变。
(1)语段中三个加点字怎么读?请你作出选择。(D)(2分)
A.lǐng sù zǎi B.lǐng shù zǎi
C.lǐn shù zài D.lǐn sù zài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红色经典电影赞咏了革命先辈们正义凛然、坚贞不屈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升了国人报效国家民族的信念和信心。追溯红色经典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革命英雄的形象内①涵(涵含)由对人物外貌的塑造转到对人物精神世界的发② 掘(倔掘)。
2.古诗词默写。(8分)
自然中有美景,生活中含哲理,佳句中蕴真情。“乱花渐欲迷人眼,①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写尽西湖早春景象,令人流连忘返;“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望岳》),杜甫笔下,尽显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巍峨;“③人有悲欢离合,④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蕴含着苏轼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的感慨;韩愈左迁仍不忘报国之志,发出“⑤欲为圣明除弊事,⑥肯将衰朽惜残年”的慨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李白自感前途迷茫,仍能执着乐观,奋起高呼:“⑦长风破浪会有时,⑧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
3.九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答题。(共10分)
(1)小彦同学准备以“青少年应怎样书写自强人生”为主题进行演讲,请你帮他从三个方面拟定演讲稿的主要内容。(3分)
示例:①理想,自强的航标。首先要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人生的理想矢志不渝地奋斗,直到成功。②战胜自我,自强的关键。要勇于并善于战胜自己的弱点,不放任自我。③扬长避短,自强的捷径。要发扬自己的长处,避开自己的短处。
(2)班级举行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诗会,在活动中同学们题写书签,互赠互勉。诗会中,同学们要在书签上题写能体现“自强不息”的诗句。请在下面诗句中选择最适合的一句,并简述理由。(4分)
A.苔花如米小,也作牡丹开。——袁枚
B.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纪昀
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
D.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
选A句。理由:苔花虽小,也能在春天开放,它像牡丹一样,同样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它的寓意是先天不足,身处逆境,做到自强不息,同样可以书写精彩人生。而B句的意思是对于世事能够知足,心中常常感到快意;人到了与世无争、与人无求的地步,自然会被别人高看一步,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C句表达了诗人离别时对友人的慰藉,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D句则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担忧,和“自强不息”的观点不一致。(意对即可)
(3)下面是小明在主题活动中的一段演讲,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语句帮他续写一句话,构成排比。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3分)
百年前,民族危难之时,李大钊、陈独秀等一大群爱国志士挺身而出,前仆后继,在风雨如晦的中国苦苦探寻新出路;20世纪五十年代,百业待兴之时,钱学森、邓稼先等一大批知识分子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创造奇迹;现如今,民族复兴之时,示例:黄旭华、孙家栋等一大批科技工作者默默耕耘,勇攀高峰,在星辰大海的梦想中挥洒热血。当我们关注闪耀的群星时,也别忘了,即便平凡如你我,也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摘取专属自己的荣光。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6分)
手艺的江湖
明前茶
①大雨初歇,我拎着要修的鞋子出门了,才发现老鞋匠的摊位上空空荡荡,只能失望地往回走。忽见20米开外,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正在翻转自行车,准备把漏气的轮胎卸下来。我便问他:“鞋子开胶了,急寻老鞋匠来修,你可知道老鞋匠什么时候出摊吗?”
②修车师傅打量着我手里的鞋,断然说道:“你这双鞋,他弄不来。老鞋匠原来在钢厂工作,手劲儿过人,修鞋多半是挤完502胶,像捏饺子皮似的,用力把脱胶的鞋帮捏拢了。你这鞋帮子将来还得开裂,想永不开胶,得缝一圈麻线……”听这意思,他才是民间的一个修鞋高人。
③反正我也不赶时间,索性坐下来等他修完车,再帮我修鞋。只见他准备了半盆水,将自行车轮胎一段段搁在搪瓷盆里找漏点,找到漏点后,将小片胶皮在喷着蓝火的电枪上烤软了,再严严实实地补在漏点上。接着,他用电动磨轮在补漏点附近小心锉磨,就像给美人遮瑕一样,让轮胎平滑匀整,看不出任何补漏痕迹。
④修车师傅的修鞋功夫果然到家,我穿了缝牢的鞋,感觉他的手艺高超,就陆续把家里的鞋子带去修。修车师傅的脾气并不好,我在等待修鞋的过程中,经常会看到他训斥来修鞋、修车的人。他会抛出一团白棉线,对来修车的人说:“快去打盆水,把你的车子擦亮了,我再帮你修。看看你,车子从来不保养,都脏成什么样了。我小时候,一辆二八大杠凤凰自行车,享受的是家人待遇。现在的年轻人,总觉得鞋子是鞋子,车是车。要知道,你这么薄情,物件儿也不会跟你多久。”
⑤修车师傅在这里摆摊30年了,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仿佛是他的对手,一直在领跑,绝不肯让他待在舒适圈里。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后来,城市居民家里纷纷换上了指纹锁和密码锁,配钥匙的活就少了,这迫使他开始学起修车。刚上手时他只会修自行车,后来出现各种共享单车,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这又迫使他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他那结结实实的肱二头肌就是这样练出来的。我看到,他做了一个四轮小躺板,将摩托车用千斤顶顶起后,可以仰面躺在小躺板上,脚跟点地,出溜到摩托车底下,仰头查找问题。我看到,这些年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如对手一样提拎着他,逼他进步,最终让他支棱起所有的精气神。
⑥我亲眼见这修车师傅的工具柜里,放着一摞金庸的书,在等生意的过程中,这些书都翻得起了毛边儿。因此,武侠的江湖是一个什么样的互为掣肘又互为激励的形态,手艺的江湖又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百花齐放、各呈其美的状态,他心里可明白得很呢。我自从认识他以来,亲眼看到他把自己忙不过来的生意,让给旁边的老修鞋匠,也经常听到他的修车铺在黄昏时分播放贝多芬的作品,他买了两个便宜的音箱,放在修车铺的左右,有时放的是《英雄交响曲》,有时是《田园交响曲》,有时又是《月光奏鸣曲》。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在繁华市井过起田园生活的凡人英雄,无论生活如何波澜起伏,他都不怵,有一股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英雄气概,他从未被这世界层出不穷的变化击倒过,反而越挫越勇,十八般手艺傍身。
⑦每当我被生活中的变化抵到墙角,每当我气馁之时,他被皱纹包围的明亮眼睛就跳出来注视我,给我无尽的勉励。
(选自《北京日报》,有删改)
4.选文从“我”与修车师傅的对话写起,主要写了修车师傅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修车师傅”的角度概括。(4分)
补自行车轮胎时的细致认真,追求完美→①对物件的爱惜之情→②不断学习改变,超越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他不忘看书听音乐
5.作者是如何描写修车师傅补轮胎的?请阅读第③段并简要分析。(4分)
通过描写修车师傅准备水、找漏点、烤软胶片、补漏点、挫磨平整等修补轮胎的一系列动作,表现了修车师傅认真负责的态度和高超的修车水平。
6.文中修车师傅身上哪一点品质最令你感动?请联系全文,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4分)
示例:他的善于学习令我感动。从“一开始,他只会开锁配钥匙”,到配钥匙的活少了,他便开始学修自行车;等需要修理的普通自行车少了,他就去学习修理各种竞技自行车、电动车和摩托车以及他能给“我”修鞋等内容,可以看出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潮流,他在不断学习且都学有所获。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只要积极学习、善于思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7.选文以“手艺的江湖”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4分)
①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手艺人在江湖的生活;②以此为题,新颖、寓意深刻,能吸引读者。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
【文本一】
阅读让你获得几个一辈子
①我今天讲述的题目叫“神奇的阅读”。很多读书会主要是推荐书目,但是我不推荐任何书目,我推荐的是阅读方式和阅读本身。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不可能通过阅读同样的书获得同样的效果。阅读类似穿鞋,别人
的、名人的、巨星的鞋,不一定合你的脚;阅读又类似吃饭,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营养学家的菜,不一定是你的菜;阅读也类似旅行,别人的、名人的、巨星的乃至旅行家的旅程,不一定是你的最佳路线。因此,读书不能按别人的书目
读,一定要自己挑选。但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②我们都渴望成功,渴望通过阅读来达到我们一定的目的。所以我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你坚持阅读,只要你跟随自身年龄、兴趣、爱好、心理需求、理解能力以及每个年龄段不同的敏感点来阅读,而且读己所喜,多求甚解,你就一定能够达到目的。读自己的书,走自己的路,这是我的观点。
③阅读有着怎样的神奇呢?比如我们人生只有一辈子,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我们今天在黄鹤楼,正好我们可以从黄鹤楼说起。大家都知道崔颢的《黄鹤楼》诗写得非常好。再就是李白。虽“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但是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写得非常漂亮。李白这个人就是终身读书写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大概快有10年没出来,我特别不喜欢社会热闹活动,但是我愿意和书友们在一起,我觉得读书是特别幸福和快乐的。我们只能有一辈子,但是我们通过在这里阅读,可以体验李白的一辈子,崔颢的一辈子。我们人类没有翅膀,阅读会为我们插上翅膀。阅读就是给你一个非常丰满的想象力,这就是阅读的神奇。我们如果有时间,可以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诗、小说,我们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④阅读很神奇的就是想象。最美的东西总是存在于你的想象之中的。人生是多苦的,世道艰难困惑重重。我们今天物质很丰富,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困惑。因此我觉得焦虑、矛盾、困惑、内心的痛苦永远是存在的。痛苦是永恒的,幸福是短暂的。因此在一个困惑痛苦又迷惘的人生里,我们靠什么让自己能够得到解释、安慰与安宁,靠什么使整个精神状态昂扬和提升?我个人的体会是,靠阅读。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
⑤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说:“一个人任何时候放弃偏见都为时不晚。”我们有一句古话说,不识字的人就好比睁眼瞎。其实你识字不阅读还是有眼如盲。一个人任何时候开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都不晚。印度古老经典《吠陀经》说:“一切智慧与黎明同醒。”这是说人要有光,阅读就是光;当你阅读,当你心灵有光,眼睛有光,那么你的智慧就会来到,就会对生命有着积极昂扬的理解。
⑥阅读的神奇还在于让人类不断进化。进化不是推倒重来,当我们安详的、丰满的心灵和精神一步一步地跟随今天的时代达到一个和谐的状态,这就叫进化。去年底我在英国特意去了一趟达尔文的故乡,发现小镇非常漂亮,非常古老,并没有推倒古老而是恰恰相反——保存古老文化以及接轨随后的每一天。最近在读一位著名科学家谈进化论的书,他认为进化论除了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理论外,还有5种合作方式。人类进化更多是包容与合作的结果,不仅仅只是你死我活、尔虞我诈、钩心斗角、赶尽杀绝。人类从现代开始至今,更多选择的是既往不咎、互相包容、宽容忍让,是一种合作方式。这也是我们要通过广泛阅读才能获得的知识,并且非常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直接指导你走出工作和生活的困境。
(选自池莉《神奇的阅读》,有删改)
【文本二】
①人类,往往在与社会精英的对话中,取得总体性的进步。那些社会精英未必就在我们身边,但只要有书,就能和任何时代的社会精英对话,哪怕他们已经不在人世。这些精英在书籍里展示的智慧、体验、事件,都可以熔炼成价值观,被我们提取到自己的思想中来,从而让我们的内在得到不断地拓展。
②此外,阅读不同的人写的书,或者同一个人写的不同的书,其中有观点相悖、互相争论的部分,也有和我们自己秉持的观点完全不同的内容。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也更不容易陷入非黑即白的极端主义。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
(选自《阅读的力量》,有删改)
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文本一第①段使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阐释自己不推荐书目而要让人自己选书的原因,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本一第⑤段引用印度古老经典和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话是为了论证阅读能够点亮心灯,开启智慧。
C.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个可以用于文本二第①段的事实论据。
D.文本一的语言生动形象有感染力;文本二的语言论证严谨,逻辑性强,都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周密。
【解析】C.引用歌德的话是道理论据。
9.文本一中的第③段是如何论证阅读的神奇呢?请简要分析。(5分)
第③段先通过设问,提出“阅读的神奇在于人们通过它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的观点,然后采用举例论证——举李白、崔颢与黄鹤楼之间的故事,举自己的亲身感受,阐释了原因:因为阅读能给人非常丰满的想象力,所以通过阅读你可以获得几个一辈子,从而有力地证明阅读的神奇之处。最后号召大家去读我们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可以体验他们的一辈子。
10.文本一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表达的观点,在文本二中是如何阐释的?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事例,谈谈你的体会。(不少于50字)(4分)
文本二认为:我们读不同人的书,观点会有冲突,通过和这些不同的观点相碰撞、思考、内省,我们将获得更深刻的锤炼。这种与不同观点的接触越多样,我们的胸襟就会变得越宽广,包容性也会变得越强,对各种信息的综合判断能力也会变强。从而证明了“一个人只有大量地阅读,才能善思明辨”的观点。示例:在读到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时,我感受到其实只有那些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人才是侵略中国的罪人,日本也有许多人是没有民族偏见的。
三、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1—14题。(共11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修)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①。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②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物:自己以外的人。此处指百姓的利益。②宽简:宽松简易。③便:安逸、安适。
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至于负者歌于途 词语推断法:载歌载舞 唱歌
(2)未尝及文章 课内迁移法: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曾经
(3)谓文章止于润身 查阅词典法:①对……说。②认为,以为。③叫作,称作。④为,是。⑤说。⑥命名。(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⑤(填序号)
1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3.“醉能同其乐”一句在【甲】文段中有什么作用?“醉”和“乐”的关系如何?(2分)
点明文章主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醉”和“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全文以“乐”字贯穿始终,“醉”是太守思想感情境界的高度概括,二者相辅相成,充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意近即可)
14.结合【甲】【乙】两文段,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4分)
【甲】文段中,欧阳修与滁州百姓一起出游,【乙】文段中他宽仁待民,简易做事,达到了“所至民便之”的效果。这些都体现了他关注百姓、执政清明、宽仁待民、与民同乐的从政思想。(意近即可)
【乙文参考译文】
(欧阳修)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以前的案件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有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交谈,从来不谈及文章,只说政事,说文章只能用来修身养性,政事才关乎天下百姓的利益。凡是去做官的地方,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政策宽松简易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生活得很安逸。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5-16题。(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下面诗句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C(2分)
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解析】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与“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都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1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两句诗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从中你悟到了什么道理?(2分)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道理: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
四、名著阅读(5分)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
(1)《孟子·告子上》有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请在以下名著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他们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来阐释你对“选择”的理解。
①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②祥子(《骆驼祥子》)
示例①:保尔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挑战,但无论是战场上的搏杀还是工地上的磨难,他都选择勇敢坚强地面对;苦难没能使他倒下,即使在伤病无情地夺走他的健康,使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的时候,他仍不向命运屈服,选择以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面对人生中的艰难险阻,我们要选择继续抗争,不轻言放弃。
示例②:祥子原本是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但他在经历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选择从此堕落下去,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在人生低谷时,面对打击时我们不能丧失本心,要坚持原则,在困境中积蓄力量。
(2)1938年2月,战火似迅雷般逼近了黄河,艾青在古老的潼关写下了《北方》这首感情真挚的诗作。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对这首诗抒发的情感的理解。
示例:《北方》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饱受战争之苦的担忧与悲悯之情,洋溢着诗人激越而滚烫的爱国情感。这首诗让人感受到了民族深远的苦难,感受到了土地的苍茫所带来的令灵魂惊醒的沉重感。诗人笔下的“北方”古老而贫寒,寂寞而忧郁,荒凉而干涸,悲哀而痛苦,饱受战争的灾难而永不屈服。“北方”在诗歌中象征古老贫穷的旧中国和顽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五、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
鲜衣怒马,我们正值年少;生逢盛世,我们逐梦青春。在经典的传承中,我们汲取力量,在岁月的流转中,我们赓续前行。追寻诗意、坚定梦想,挫折中砥砺奋进,体验中读懂担当……一个个鲜活的词语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汇成一首青春变奏曲,这就是青春独有的风景,这就是青年最美的样子。
(1)请以“,我的青春关键词”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围绕“青年逢盛世·青春正当时”这个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