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 三角形的边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2.1 三角形的边 教案 2025-2026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7-15 13:32: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2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13.2.1 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1.经历三角形边长的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探究和归纳.
教学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如图,任意画一个△ABC,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到点C,有几条线路可以选择?各条线路的长有什么关系?这说明三角形的边之间有什么关系?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探究点1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典例1 用一条长为18 cm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
(1)如果腰长是底边长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
(2)能围成有一边的长是4 cm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解析] (1)设底边长为x cm,则腰长为2x cm,则
x+2x+2x=18,解得x=3.6.
所以,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3.6 cm,7.2 cm,7.2 cm.
(2)因为长为4 cm的边可能是腰,也可能是底边,所以需要分情况讨论.
①如果4 cm长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 cm,
则4+2x=18,解得x=7.
②如果4 cm长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y cm,则
2×4+y=18,解得y=10.
因为4+4<10,不符合“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 cm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 cm的等腰三角形.
典例2 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互不相等,且有两边长分别为7和9,另一条边长为偶数.
(1)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第三边长.
(2)符合上述条件的三角形有多少个?
[解析] (1)第三边长是4.(答案不唯一)
(2)设三角形的另一边长为m.
∵2∴m的值为4,6,8,10,12,14,共6个.
探究点2 三角形的稳定性
典例3 如图,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
A.垂线段最短
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D.三角形的稳定性
[答案] D
变式训练 如图所示是一个起重机的示意图,在起重架中间增加了很多斜条.它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
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B.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C.三角形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D.直角三角形
[答案] B
三、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边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三角形,并学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通过探讨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2.通过对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探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