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学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题,每题2分,共22分。)
(一)积累与运用
1.加粗字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率最高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 鬈发(quán) 锃亮(zèng) 鞠躬尽瘁(jū)
B.什物(shí) 谰语(lán) 污秽(hùi) 家喻户晓(yù)
C.屏障(zhàng) 烦锁(sǔo) 高梁(liang) 妇孺皆知(rú)
D.默契(qìe) 震悚(shǒng) 烦燥(zào) 锲而不舍(qì)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跨年灯光秀演出将古诗词及天津经典文化名著作为______全篇的脉络,打造天津“风、雅、颂”全新______,通过名人名篇现场诵读、国乐表演、经典话剧人物画像展示、童谣诵读、国风歌曲、情境舞蹈等表演形式。展现天津619年来______和天津人欣欣向荣、自信达观的城市性格。
A.穿插 名片 风云变幻
B.穿插 篇章 叱咤风云
C.贯穿 篇章 风云变幻
D.贯穿 名片 叱咤风云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①沱江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拉纤中即兴创作的号子,一般没有固定的唱词。②他们大多以滩名、地名和眼前的风景为内容,唱出心中的愿望。③旋律来源于民歌、山歌和川剧高腔等音乐元素为融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④其主要演唱方式是一领众和,行腔自由灵活,不受约束。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是在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举办的第二期主题数字展。该展依托于养心殿专题研究的学术成果,又借助虚拟现实(VR)、人工智能(AI)、人机交互等科技技术,弥朴了因养心殿正在进行研究性修复保护而暂时无法接待观众参观。观众在这里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手机参与到多种有趣的交互环节中□召见大臣、朱批奏折、亲制御膳、穿搭服饰□也可以体验与朝中重臣共商国事,度过浓缩版的“养心殿里的一天。”
A.“ ” : ……
B.《 》 , 。
C.“ ” , ……
D.《 》 : 。
(二)诗词鉴赏
5.下列对《木兰诗》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木兰诗(节选)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A.选段中的“旦辞爷娘去……”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踏上征途,日行夜宿,离家越远思亲越切。
B.选段多处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选段在叙事上详略得当,详写木兰出征前的准备、奔赴战场的心态,略写了与家人团聚的欢乐。
D.最后一段用“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机智,又使诗歌结尾余音袅袅。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8题。
印痕学习,动物的学习天赋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儿养了一只鸭子做宠物,老头儿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奥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①有一条电视新闻:一个老头儿养了一只鸭子做宠物,老头儿走到哪里,鸭子就跟到哪里。带着鸭子逛街散步,鸭子表现得非常听话,有趣极了。类似的报道经常出现在新闻中。可是,你知道吗?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很容易,你也完全可以。
②1930年,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康纳德·洛伦兹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把灰鹅的蛋分为两组,一组由母鹅孵化,一组由孵化箱孵化。结果由孵化箱孵化出来的小鹅把洛伦兹当成了妈妈,洛伦兹走到哪儿,小鹅就跟到哪儿。如果把两组小鹅扣在同一只箱子下面,当提起箱子时,小鹅会有两个去向,一组向母鹅跑去,一组则跑向洛伦兹。
③很显然,这种现象是小鹅一出生就接触母鹅和洛伦兹形成的印象导致的。康纳德·洛伦兹把这种现象叫“印痕行为”。
④印痕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由直接印象造成的,所以称为“印痕”学习,它是动物的一种特殊学习方式,只需一次经验(或最多数次),即可形成印痕,对动物行为发生长远的影响。
⑤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学会了。如许多鸟类最易掌握飞翔本领的时间恰值羽毛始丰之际,若在出生后几个月内剥夺了它们学习飞翔的机会,那么它们以后就很难学会飞行了。目前,科学家还没有弄清楚这其中的原因。据估计,可能是因为在生命的早期,神经系统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只有这一时期才能接受这类刺激;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神经系统也会逐渐发生改变,就不能再进行印痕学习了。
⑥印痕行为虽然发生在早期,但对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这些动物更愿意与由于印痕学习行为所认定的父母(同类、人类)结伴,甚至对其表示出求偶的意向。有一次,洛伦兹就被他饲养的八哥当成了求爱的对象,八哥不断地往他嘴里塞食物。这也许就是一些自幼由饲养员养大的动物成年后难以成功繁殖的原因之一吧。
⑦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自然也会影响到动物的生长发育。美国卡斯卡底猛禽中心执行主任路易丝·施美尔有一次收到了一只被遗弃的会尖声叫的小猫头鹰。送来的人说,一天前在砍倒一棵树之后,在窝儿里发现了这只小猫头鹰。施救者走了之后,施美尔打开装着猫头鹰的盒子,那只小鸟就立即跳到了她肩膀上。施美尔急忙把送鸟人叫回来,问他们究竟养了这只鸟多久。“哦,你怎么知道的?”施救者非常诧异,但很快就承认,他们实际上把这只小猫头鹰当作宠物养了几个星期。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几个星期正是这只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因而它对人类产生了不适当的印痕。
⑧在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为了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饲养员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工作,猛看上去这些穿熊猫服的饲养员几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少可能发生的印痕行为。
6.下面关于动物“印痕行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一种后天学习行为,学习后果是直接印象造成的。
B.“印痕行为”全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C.印痕行为对动物的晚期的行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繁殖行为。
D.人为干预会让动物产生不适当的印痕行为。
7.下面对文中第④⑤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使用了打比方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解释印痕的含义和说明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
B.使用了摹状貌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解释印痕的含义和说明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
C.使用了作诠释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解释印痕的含义和说明某些动物的某些本领也只有在印痕时期才能学到。
D.使用了作诠释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解释印痕的含义和说明印痕行为大都发生在动物的幼年时期。
8.下面对文章内容、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动物的印痕行为”,是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B.由“一个老头儿养了一只鸭子做宠物”说起,可以起到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C.第⑤段中,“目前”“据估计”“可能”等加粗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D.四川大熊猫人工繁殖基地饲养员工作时都穿上特制的“熊猫服”,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出生的熊猫宝宝对人产生印痕。
(四)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卖油翁》一文,完成9-11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9.下列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释担而立 释:放下
B.但微颔之 颔:点头
C.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不紧不慢
D.笑而遣之 遣:打发
10.下列各项中加粗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尔安敢轻吾射 安能辨我是雄雌
B.以我酌油知之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公亦以此自矜 蒙辞以军中多务
D.而钱不湿 结友而别
11.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北宋欧阳修的一篇笔记小说,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B.文章第一句不但交代了陈尧咨的出众才能,也表现了他狂傲的个性。
C.“徐以杓酌油沥之”的“徐”表现了卖油翁很紧张,生怕把油溅出来的样子。
D.这个故事运用类比的手法,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木兰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写出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15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④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②狱:案件。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④仕,指做官。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2分)
(1)乃委手版归 委:______
(2)将弃官去 去:______
1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15.本文叙事写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周敦颐的性格特点?(3分)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阅读《朗读的心》,完成16-19题。
朗读的心
①几乎整个冬季,每天晚上我都做同一件事情。
②“可以开始吗?”我问。“可以了。”外婆准备就续,半躺在床上微闭双目。于是,我摊开书有声有色地朗读起来。那个冬天我想尽自己最大所能帮助外婆,让她在幸福与快乐中渡过难关。
③“妈妈,我很小的时候,外婆最疼我,是吗?”“当然。不疼你疼谁?”妈妈忙着扎鸡笼,黄鼠狼偷走了村里五六只鸡。“那么,当外婆需要时,我应尽力帮助她,对吗?”外婆卧病在床,读小学三年级的我,像所有个性极强又富于爱心的孩子一样。“当然!”妈妈看着我,“小恒,你什么意思?”“我是说,我可不可以不去学校,与外婆在一起,我们会很快乐。”“啊?又在打歪主意!”妈妈拎起一根木棍(只要愿意,她总能顺手找到木棍),指着院门喊,“快上学去,再逃课我打断你的腿。”
④与妈妈谈判失败,我懊丧了几天。一切又恢复老样子,每天吃过早饭,不得不背起书包去学校,听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四眼”讲课。四眼是一个50多岁的瘦高老头,戴着老花镜,看人时眼珠往上翻,低着头从镜架框上望过来,令你浑身每个毛孔都不舒服,我私下不怀好意地叫他“四眼”。
⑤我讨厌学校,讨厌“四眼”,讨厌那些像苍蝇似的文字。我总是把语文书放在书包最里面,以免看见它影响心情。我喜欢独自跑到田野,那高高的蓝天,一望无际的碧绿庄稼令我陶醉。很小的时候我病了,外婆会抱着我到小河边,看那自由自在在地水里游戏的小鱼。现在,外婆孤单地躺在病床上,我却无能为力。
⑥几天以后,我和妈妈之间又发生了冲突。
⑦“我不想上学,只想和外婆在一起。”妈妈气极败坏,把那张令我尴尬的36分的语文试卷扔在地上,“瞧瞧,还有脸让我签字,考这样的成绩也不害臊!”“我讨厌‘四眼’,我讨厌读书。”我歇斯底里地跳着脚大叫。我仿佛看见“四眼”幸灾乐祸的模样。他让我把试卷交给妈妈,不就是希望我吃一顿皮肉之苦吗?这个阴险得比汉奸还汉奸的家伙,我该诅咒他喝口凉水被噎死。
⑧还是外婆最疼我,她把我揽在怀里,说了许多安慰的话,我逐惭平静下来。外婆忽然轻轻地问:“你真的想帮助外婆?”我使劲儿点点头。“好吧,我最喜欢听小恒读书,读老师讲的那些有趣的文章!”这我从未想到过。从前外婆最喜欢我当一名解放军,头上戴着柳条编的帽子,腰插手枪,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虽然恨死了“四眼”,恨死了语文,但我不能拒绝外婆的请求。有史以来,我第一次郑重地打开语文书--那本已经破烂不堪,像卫生纸一样卷在一起的书。但是,麻烦很快就来了,一连几个字我都不认识。听得津津有味的外婆睁开眼睛,问:“怎么不读了?”
⑨“我,我--”我的脸肯定。涨得像紫茄子。“如果不愿意读,外婆就不难为你了。”“不,不--”我差点儿急出眼泪,我无法开口承认自己不认识字。那天晚上,我平生第一次感到羞愧。虽然妈妈此前无数次因为我不安心学习而责骂甚至揪痛我的耳朵,可这次不同,生病的外婆需要我,而我却不能满足她。
⑩第二天,我破天荒地主动敲开“四眼”的门,希望他能告诉我那几个陌生字的正确读音。出乎我的意料,“四眼”异常热情地接待了我。在我告辞的时候,他还亲切地抚着我的肩说:“小恒,很高兴你来。”其实,“四眼”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可恶。
以后几天,我不得不天天去找“四眼”。因为每天晚上,我都要遇到几个陌生的字词。在又一次回答完我的问题后,“四眼”慎重地询问我这样做的原因,他不明白一向对书本深恶痛绝的学生,为什么忽然对读书产生了如此兴趣。虽然不太情愿,我还是把一切说了出来。
“向你的外婆问好,她很伟大!”“四眼”扶镜架的手在微微颤抖,看得出他有些激动,“这样吧,我教你一个识字的办法!”“四眼”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字典。就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四眼”教会了我如何查字典。临走的时候,“四眼”打算把那本字典送给我,我谢绝了。爸爸在我8岁生日的那天,曾经送给我一本《新华字典》做礼物。为此,我有将近一天不理睬爸爸,当时,我热切希望得到一支会“嗒嗒”作响的冲锋枪。
回到家,我一头扎进床底下,从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玩具和小人书中,寻找那本字典。然而,我翻得天昏地暗也不见字典的踪影。
“小恒,你在干什么?衣服又弄脏了!”我仍撅着屁股埋头寻觅。“问你呢,小恒!”妈妈一把将我从床底下揪出来。“《新华字典》,爸爸去年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你不是拿它做小狗的枕头了吗?”“天啊!”我冲到狗窝前,可怜的字典还躺在那里,我很庆幸它没有被小狗当烙饼咬碎。
奇迹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发现那本破旧的语文书并不太令人讨厌,里面有动听的故事,优美的诗歌。我开始愉快地上学,认真听课。“四眼”提问时,我不再缩肩藏头担心他点到我的名字,我也有机会在课堂上神气地朗读课文。
每天晚上,做完家庭作业后,我就拿着书坐在外婆的床边。“可以开始吗?”“可以了!”外婆笑眯眯地回答。我已经能够准确无误地朗读那些文章,甚至还可以有声有色地把它们背诵下来。期中考试,我的成绩一跃成为全年级第一,并被评选为三好学生。“四眼”,不,谭老师亲自把奖状颁发给我。当我把烫金的奖状双手呈给外婆时,她高兴得掉下眼泪,不断说着一句话:“太好了,太好了!”
也许,朗读的确给病中的外婆带去了幸福和快乐,但真正受益的却是我。它使我从此畅游于广袤的知识海洋,并受益终生。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17.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请从内容理解、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⑨段画线句。(2分)
“我,我——”我的脸肯定涨得像紫茄子。
(2)请赏析文章第 段中加粗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我也有机会在课堂上神气地朗读课文。
18.综观全文,文章以“朗读的心”为题,有哪些含义?(4分)
19.有人认为如果把本文的第①、②段放在第 、 段之间,情节思路会更清晰。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3分)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20.下面是小雯整理的“楚”字的资料卡片,请在①②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2分)
21.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2分)。
(二)名著阅读(7分)
22.老舍在谈人物描写时提到,“哭有多种,笑也不同,应依个人的特性与情形而定如何哭,如何笑。”请参考示例完成批注,分析表格中祥子表情背后的具体原因,并通过前后比较分析社会原因。(4分)
23.小说《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和小福子都是“女儿”角色,面对各自的父亲和处境,一个选择“逆”,一个选择“顺”,但最终都走向了毁灭。请根据整本书阅读感受,结合她们的性格和遭遇,分析导致其悲剧命运的原因。(3分)
六、写作(40分)
24.邓稼先功勋卓著,淡泊名利;闻一多言行一致,大勇无畏;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阿长淳朴善良,仁厚慈爱……不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们身上的精神闪耀着光芒,打动人心。让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他(她)身上的闪光之处,让他(她)的光辉力量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请以“闪光如他(她)”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讲述你亲历的关于他(她)的故事,写出人物的精神。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③卷面整洁,书写美观;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题,每题2分,共22分。)
1.A 2.C 3.C 4.A 5.C
6.B 7.C 8.D 9.C 10.A 11.C
二、古诗文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2.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6分)
(1)独坐幽篁里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马上相逢无纸笔
(4)惟解漫天作雪飞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13.(1)丢下(扔下),舍弃(2)离开
14.有个囚犯依据律法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
15.“速决一狱”和“王逵争辩”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为官正直的特点。
四、文学作品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4分)
16.文章讲述了“我”读小学三年级时,因外婆生病卧床,为满足外婆听“我”读书的愿望,从讨厌学习、抗拒读书到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会查字典,逐渐爱上朗读,最终成绩大幅提升并成为三好学生的故事。
17.(1)此句为外貌(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我”遇到不认识的字无法顺畅地给病中的外婆读文章时的羞愧、为难,为下文“我”向老师求教做铺垫。
(2)“神气”写出了“我”在课堂上朗读课文时得意的样子,传神地写出了“我”在为外婆朗读的过程中有了很大的进步。
18.一是指“我”为病中的外婆朗读老师讲的文章,想要给她带去幸福和快乐;二是指“我”对外婆真挚的爱;三还有外婆对我的慈爱和教育智慧。
19.示例:
赞同:把①②段放在 段之间,从情节发展来看,先讲述“我”因为外婆生病想要帮助她,接着叙述“我”与妈妈的冲突、对学习的厌恶以及为了外婆开始读书等情节,最后再回到现在每天晚上给外婆朗读的场景,这样时间线更加清晰,情节发展更具连贯性,能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我”的转变过程。
不赞同:原文以“几乎整个冬季,每天晚上我都做同一件事情”开篇,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知道“我”每天晚上做的是什么事情,然后再逐步展开回忆,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这种倒叙的手法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更有波澜。而且将①②段放在开头,也能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所以原文章的结构也是合理的,能更好地达到作者的写作目的。
五、综合性学习与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1分)
(一)综合性学习(4分)
20.①痛楚;②楚楚动人
21.上联:根植荆楚育翘楚 下联:情系中华竞芳华
(二)名著阅读(7分)
22.(1)祥子喜极而泣,几乎要哭;
(2)祥子因虎妞难产而死卖车,难过得哭不出声来
(3)小福子死了,祥子丧失了最后的希望,没有任何情感和追求,变得很麻木。
(4)当时整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穷苦劳动人民遭受各种剥削压迫。
23.①虎妞是一个性格直率、强势、大胆泼辣的女性,有着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虎妞不满于父亲对自己婚姻的控制,特别是在她爱上车夫祥子后,父女矛盾更加激化,在宴会上毅然与父亲彻底决裂。刘四爷甚至将车厂变卖,断绝了与虎妞的经济联系和父女关系。虎妞利用计谋与祥子结婚,但这场婚姻并未给她带来预期的幸福,最终难产而死,甚至无钱安葬。
②小福子则是一个孝顺、善良、坚强的女孩,对家人充满了爱,也富有责任心,但命运并没有善待她。她的父亲二强子为了生计,先把她卖给了军官,被抛弃回家后,为了养活父亲和两个弟弟,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后来,她又被父亲卖给了“白房子”,最终不堪忍受,选择自杀。
③虎妞和小福子的悲剧命运,表面上看是个人选择与性格差异的结果,实则是揭示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不公。她们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深刻批判了旧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六、写作(40分)
24.【范文】
闪光如她
有爱相伴的日子,总是暖若沐光,静静地幸福着。
——题记
一针,一线。
外婆总是坐在光影斑驳的藤椅上,指下的银针穿梭着,刹那,便是五颜六色的纹案交织成片。浅绛、青黛、藤黄……针线盒里总是五颜六色。
阳光透过叶缝,洒在外婆的华发上,点点金辉落在沟壑纵横的面庞。外婆浑浊的眼睛里已经没有年轻时的光芒,却总映着身旁一只“小狗”嬉笑玩耍的背影,仿佛烙上去一般,久久凝望。手上针梭欢跃着交错,在粗糙的手掌里延伸,灵动地舞蹈。午后时光如水,一点点浮动着,正如外婆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别急,慢慢来,慢慢补。”
那段荡不起一丝微漾的记忆,却熠熠生辉,稳若磐石地迎着时光的 冲刷,经久不绝地酝酿。
一笔,一划。
外婆总是握着一双小手,在洁白的纸上写写画画,双手叠在阳光 的抚摸下,让画纸布满微香的涂鸦。
“一字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外婆总是这样对我说,在纸上一笔一划、一丝不苟地写着,笔直的线条在空白中卷舒、游荡,拼齐一个个规整的方块。而我,笔下却总游着一群歪斜着浮动的“蝌蚪”,在纸上恣意担着,一如我浮躁的心。一双大手扶了上来,转眼,还是那永远不变的慈祥笑颜,粗糙的大手把着雅嫩的小手,让杂乱的字归位,群蚁排衙般列在妖上。一大一小两个背影在阳光中显现,浅浅地映在阳光深处,偎着、依着,如一株小草与一抹夕阳相遇,一同走过的路,布满不变的余光。
笔下,有时光氤氲着、发酵着、升华着,漾起的浅色薄雾,烙着两个同行的背影,向远方走去。
一字,一句。
外婆的爱总藏在平日的一字一句中。“小心点过马路,快点到学校啊!”这句“箴言”总是和一杯热腾腾的牛奶一齐涌向我。“知道了!”一句不耐烦的回话,但心里却是被热气微微润湿的欢喜,让我更有力地去追逐清晨那第一抹晨曦。“天冷了,记得加件衣服啊!”这句永远不变的暖语,总是先我一步窥见气温变化,永不迟到地抵达耳畔。猛一回头,仍是那不变的笑脸,仿佛在叮嘱我牢记那一言一语,不论夏暑冬寒,不管风霜雨雪,这倾泻而出的暖意,总是被我收藏好;每逢寒冬,拿出来,让心暖一下,再暖一下。
外婆用针线把爱收拢,用笔划烙在心间,以字句传递暖意。虽不能一路相伴,也无鼎力支持;可她,却慈祥地留在原地,闪烁着自己的光芒,努力陪伴那渐行渐远的身影,让一个正懵懂着游历人间的少年,有光同行,有爱相伴,纵使暗夜漫漫,哪怕遍体鳞伤,都有勇气披荆斩棘,有毅力追逐光明,坚强地走下去。
有爱相伴的日子,总有光,鼓励我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