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7-15 12:54:20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康巴什区七年级阶段性测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开展“遇见阅读·遇见美好”的阅读节系列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吧! 1.甲组同学收集了一段宣传文案,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在语文课本里,我们遇见众多闪耀的灵魂:两弹元勋邓稼先,用一生践行“鞠躬尽cuì ,死而后已”的誓言;民主战士闻一多,发出“你们站出来”这样慷慨淋漓的呐喊;淳朴善良的阿长,费尽周折买来一部刻印十分粗拙的《山海经》,令“我”内心无比震撼;《土地的誓言》中,端木蕻良对故乡的土地发出“挚 痛的热爱”的深情告白;《黄河颂》里,诗人用“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lán ”描绘母亲河的磅礴气势。这些或壮烈、或平凡的事迹,或温情、或激昂的情感,都让我们内心丰盈,精神振奋。
(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2)和加横线字“都”词性相同的选项是( )(2分)
A无比震撼 B或温情 C令“我” D对故乡
乙组同学摘录了同学们分享阅读收获的话语,请将它排列为连贯的话语(2分)
①可以说,写人物的外在特点,也能写出内在的精神。
②我们知道写人有一些常见的方法,如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
③比如《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写闻一多“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刻画出闻先生参加游行时的外貌特点,令人感受到他的大无畏精神。
④通过这些描写,可以穷形尽相,尽显人物之形。
⑤还可以以形写神,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①②④⑤ D.②④⑤③①
3.同学们交流阅读体会的话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通过学习《邓稼先》,让我们了解了“两弹一星”元勋的伟大事迹。
B.《黄河颂》的作者是光未然创作的一首反映民族精神的诗歌。
C.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和诗人,在演讲过程中展现了英勇无畏的一面。
D. 我们在《老山界》中遇见了红军战士,他们的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丙组同学围绕“遇见诗词·浸润心灵”为主题策划了一期诗词填写比赛,请你参与补写。(5分)
游走在飘香的书页里,行吟在先哲的文字中,我们遇见了许多有趣的灵魂,也通过诗句感悟到了诗人内心的情怀。①“ ,关山度若飞”是木兰投身战事、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马上相逢无纸笔,② ”(《逢入京使》)是岑参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复杂情愫;③“ , ”(《竹里馆》)是王维与身在竹林、精神放松的悠然自得。“杨花榆荚无才思,④ ”是韩愈对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植物化作雪花也要加入留春行列的不甘示弱精神的赞许。
5.在活动中,小文同学感受到阅读不仅局限于读书,生活中也处处有阅读,处处可以遇见美好。(2分)
下面的两个店名语言简洁,内涵丰富,请你细细品味,说出店名的含义(任选一个)。
①“好又多”(超市名)
②“水果课代表”(水果店)
6.小语搜集了一幅宣传“世界读书日”的漫画,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其寓意。(3分)
二、阅读与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11分)
【甲】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丙】
养竹记(节选)
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②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注释】:①本:根。②拔:动摇。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庭实:陈列于庭院中的贡献物品。这里指庭院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7.辨清字义有方法。(2分)
提示 解释词语
成语联想法:根据成语“多多益善”可以推测“香远益清”中“益”的意思。 香远益清①
课内迁移法:根据“不蔓不枝”中“蔓”和“枝”的用法,可推断乙文中“故君子人多树之”中“树”的意思。 故君子人多树之②
8.【疏通句意是前提】。(2分)
将下面选自【丙】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9.【写法探究助理解】。(3分)
请分析【乙】文主要采用哪种写作手法,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0.【见贤思齐谈感悟】。(4分)
山水寄情,花草抒怀。研读君子笔下的“物”可以发现,其实真正要塑造的是人。请分析【甲】【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从“物”中分别读出了怎样的君子形象。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1-13题。(12 分)
披一袭风行走的父亲
段奇清
①“风起于青萍之末”,在乡人们看来,风是缘起于每一个生命的。
②一个生命孕育时,这个生命的一缕风也就蕴育了。一个人出生时,这个人的一缕风也就诞生了。家乡人或许不懂得“大王之雄风”“庶人之雌风”,但他们相信每一个人都与身边的庄稼树木摇曳起的一缕风相呼应。有人生命的一缕风是杨柳风,有人是一缕槐树风,有人则是一缕荷莲风……奶奶说,我父亲的一缕风却是桃李风。
③奶奶对我说,父亲还年幼时,就爱在或红或紫或黄的蒲公英花、雪白的地米菜花、粉黄的马齿苋花等摇曳起的一缕缕风中奔跑。那些花身下窄小的田埂,因雨水的淋漓变得极为滑溜,父亲却披一袭风如履平地。他是到麦地里去觅桃树苗的——被扔在灰塘中的桃核,几番春风春雨后,便破土长成了小桃苗。
④父亲便把它们挖了回来,栽种到门前的菜园里,只三年工夫,挖来时不过半尺高的桃苗就刷刷长得屋檐般高了,也开始了它们生命中的第一次开花结果。在我七八岁时,那桃树已长成有几根粗壮枝条的大桃树了。十岁那年,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菜地里桃树的枝条在动,最初我还以为是风吹动着枝条。可转念一想,不对,其他的树枝纹丝不动,根本就没有风啊!我这才知道是有顽皮嘴馋的孩子爬上树去偷摘桃子呢!我拿了一根竹竿正要去捅那孩子,忽然一阵风起,原来正在院子里编竹筐的父亲一把拽住了我,说:“清儿,不要吓着了孩子,你一阵风儿地卷过去,会把孩子吓得从树上掉下来的。”待到那孩子安全地从桃树上溜下来时,我发现是村西头的小东。这时父亲披着一袭温和的风走了过去,轻抚着小东的头说:“它们还没成熟呢,等到熟了,让哥哥帮你摘,行吗?”这时,有风吹得桃树枝条柔柔地摇动着,我想:这风一定是父亲的一缕风。
⑤后来,由于父亲擅长种桃,在他的精心打理下,村子里便有了第一个桃园。村上有一位盲婆婆,我叫她杨四奶奶,夏日,杨四奶奶会坐在村头枝繁叶茂的桂花树下,享受一阵阵清凉的风。要是父亲去桃林,或从桃林回到村里,离杨四奶奶坐的地方尚有十多步远,杨四奶奶就会说:“是清儿他爹来了。我虽说看不到你父亲的模样儿,也听不准他的脚步声,但我认识他的风。他的风不快不慢,带着桃树的阳刚之气,却也不乏温顺,还有着桃子的芬芳与甜蜜。”杨四奶奶是早些年逃荒从外地来村子的,对于孤身一人的她,父亲平素总会接济。每到桃子成熟时,父亲还会用篮子装了那些个儿大、脸蛋红红的、直冒着甜滋滋的气味儿的桃子对我说:“清儿,把这些桃子给杨四奶奶送去。”
⑥父亲的桃园每年都丰收,不过几年我们家就成了村上的富裕人家。这时有乡亲们也要种植桃子,父亲会选择最好的桃苗给他们送过去。从耕地、下肥,到整垄、栽种,甚或防虫治病,父亲都会手把手地教。
⑦后来,村里要种桃的越来越多,父亲索性办起了夜校,自编了课本,在一家印刷厂印制了许多本,免费发到乡亲们手中。每到夜晚,有关种桃的技艺,会被父亲娓娓道来,就像一缕缕风穿过千亩桃林,带着桃树枝枝叶叶的甜蜜,漫过教室的每一个角落,融入乡亲们的心田,催生出乡亲们的美好日子和幸福生活。
⑧不出两年,父亲便是桃李满村庄了,乡亲们一座座或大或小的桃园,都有桃树葳蕤地摇曳满树繁枝于明媚的阳光与和煦的风中。乡亲们富裕了,也不忘帮助困难的人,他们就像一片片枝叶相扶、花朵相映的桃林,借着一阵阵和谐善良的风,让扶危济困蔚然成风。
⑨“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虽说我离开家乡已很久了,父亲离开我们也已很多年了,但我还会常常回到家乡去沐浴那清新的不可忘怀的风,或驻足回望父亲的风。这时,我都能感觉到父亲正披一袭风,依然像当年一样,将他那慈爱温暖的风洒满我的心田。
⑩回到家乡,我也会感受一番自己的风。如今,我自己的风多是穿行在林立的城市楼台中,驻足于婆娑起舞的街道旁的梧桐树叶上……但它的根就在家乡古老的门环间,在油亮亮的桃树枝叶间。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1.【初读·内容梳理】梳理文章叙写父亲的多件事,完成对应横线上的内容填写。(3分)
①父亲在风中奔跑寻觅桃树苗。 ②   
③父亲平时经常接济盲眼的杨四奶奶。 ④   
⑤父亲办夜校、编教材,给乡亲们讲解种桃技艺。 ⑥   
12.【品读·鉴赏品析】文章标题新意十足,请你品析标题的妙处。(4分)
13.【思读·素养提升】下面三句话从不同角度对本文做了点评。请你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100字左右)。(5分)
A.父亲的无私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
B.文章语言朴实自然又不乏细腻生动。
C.我自己的风,根就在父亲的桃树枝叶间。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4-17题。(11分)
【材料一】
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2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一表述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提法一致。党的二十大报告写入了“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是“全民阅读”第二次写入全国党代会报告。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将之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开展”到“深化”,令出版人为之振奋。由此可见,顶层规划的完善是促进全民阅读的重要举措,推进了我国文化强国的建设。
【材料二】
①据统计,近年来,全国80%的县级以上城市都举行了全民阅读活动。“书香天府”“书香荆楚”“书香江苏”“南国书香节”“深圳读书月”等地方品牌活动的举办,使热爱阅读的习惯一点一滴深入人心。
②除了常规内容的阅读,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打造的读书活动,也如璀璨群星,遍布各地。内蒙古各地积极响应全民阅读号召,举办各类特色阅读活动。在呼和浩特,“书香青城 文化集市”活动热闹非凡,活动现场不仅有图书展销,涵盖蒙古族文化典籍、草原文学作品、科普读物等丰富品类,还设置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表演等区域,让市民在阅读书籍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内蒙古文化魅力。包头市开展 “阅读点亮童心”公益活动,志愿者深入偏远乡村小学,为孩子们带去崭新图书,并组织趣味阅读课堂,激发乡村儿童阅读兴趣,活动覆盖数十所乡村学校,惠及上千名学生。鄂尔多斯市的社区则鼓励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分享阅读心得,评选“书香家庭”,增进邻里间的文化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阅读氛围。
③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促进了全民阅读。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正逐步形成。 (摘自《内蒙古日报》2025 年 5 月 10 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公共图书馆3212家。近年来,在各地各部门大力推动下,公共图书馆已成为向全民阅读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除了公共图书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职工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遍布全国各地,规模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织出一张初具规模的“阅读公共服务网”。
②阅读服务的日臻完善,还表现在新型“共享阅读”模式的出现。2022年4月,为客观了解北京市民家庭存书共享意愿的情况,北京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专项调查,成功访问了3000位18岁以上的常住市民。调查结果显示, 。但是,对于存书共享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非法或不健康图书流转问题,以及共享图书被恶意占有或污损的问题,市民们也表示了忧虑。
【材料四】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选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1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全民阅读”写入其中,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一致。
B.全国仅20%的县级以上城市未举办全民阅读活动,说明全民阅读已全面普及。
C.各地新型“共享阅读”模式,市民对图书流转及污损等问题不再担忧。
D.2020-2021年,在有声阅读中,实用科普知识普及的热度指数相对较低且变化不明显。
15.根据材料二,概括内蒙古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特点。(3分)
16.根据材料三图表提供的信息,结合语境,在材料三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分)
17.为助力全民阅读,你所在社区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请根据以上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类型的活动形式,并简要说明活动目的。(4 分)
(四)名著阅读(6分)
班级开展“品经典 悟名著——《骆驼祥子》”专题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小题。
18.同学们在浏览小雨批注的《骆驼祥子》时,发现有一处批注不太准确,请你帮忙找出来并做修正。(3分)
小说原文 批注
原文(1) “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批注【甲】:通过对祥子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展现出他买到车后的激动与喜悦,车是他努力奋斗的成果,此刻梦想成真,为他后续更努力拉车的情节做铺垫。
原文(2) “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因为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了去。他只剩下那个高大的肉架子,等着溃烂,预备着到乱死岗子去。” 批注【乙】:这里表明祥子彻底堕落,之前的对生活的美好希望消失殆尽,因为他好吃懒做,自甘堕落,才落得如此下场。
我认为是_________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针对《骆驼祥子》的阅读方法,同学们各抒己见,请你选择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回复,120字左右。(3分)
小文:做批注是阅读《骆驼祥子》的好方法,我觉得批注只需针对文中优美词句就行,其他方面不用过多关注,这样阅读更轻松。
小语:我觉得用批注法阅读时,可以从作品的多方面着手,但是不能展开联想、想象,不然就会脱离原来的剧情。
三、作文(4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读书,是向内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读书,探索天地苍穹。心灵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和旅行,都能引领一个人步入“美的历程”。
请以“美的历程”为题,结合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 不少于 500 字;(3)不抄袭,不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相关信息。七年级阶段性测试语文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答案:
1.(1)请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4分)
鞠躬尽cuì瘁 万丈狂lán澜 粗拙zhuō 挚zh 痛
(2)和加横线字“都”词性相同的选项是( A )(2分)
A无比震憾 B或温情 C令“我” D对故乡
2.以下是乙组同学摘录的同学们分享阅读收获的话语,顺序是错的,请将它排列为连贯的话语( D )(2分)
语段讲的是描写人物的方法,所以②是第一句;④紧承②具体阐释;⑤中的“使人物之神跃然纸上”是对④的进一步,是第三句;③紧接着举例讲了外貌描写的作用,是第四句;①句做结,是最后一句。
故选:D。
3.以下同学们交流阅读体会的话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2分)
(A项缺主语,删去“通过”或“让”;B项“作者是……创作的”句式杂糅;D项“品质”与“榜样”搭配不当,2分)
4.丙组同学围绕“遇见诗词,浸润心灵”为主题策划了一期诗词填写比赛,以下是其中一组,请你参与补写。(5分)
①万里赴戎机
②凭君传语报平安
③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④惟解漫天作雪飞
(每一句没有错别字给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
5.(2分)
示例:
好又多超市:“好”字代表超市对商品品质的承诺,意味着超市所售物品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好商品。让顾客购买到放心、优质的商品。
“多”字突出了超市商品种类丰富多样。能满足顾客一站式购物的需求,让顾客在超市中可以轻松找到自己所需的各种商品。
水果课代表:“课代表”是某一学科的佼佼者,寓意着该店能够为顾客提供品质优良、新鲜美味的水果,是水果领域的优秀者。“课代表”需要与老师和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寓意着它注重服务,让顾客在购买水果的过程中感受到贴心和满意。
(能抓住店名核心词说意思给1分,说出开店的核心寓意给1分)
6.(3分)
画面主体部分是两卷书构成的一个望远镜,上方横版标题“4.23世界读书日”,标题下面有一竖排字“关注世界读书日”。
寓意是:读书像望远镜一样,能让人看得更远,能更清楚看清远处的风景。倡导人们关注读书日,热爱读书!
(能描绘出画面主题元素和样态给1分,写出阅读能让人眼界高远的意思给2分)
二.阅读与鉴赏
(一)文言文阅读答案
7.辨清字义有方法。(2分)
答案:①更加 ②种植(或栽种)
8.疏通句意是前提。(2分)
答案: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不偏不倚)。
9.写法探究助理解。(3分)
答案:主要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1分),通过对莲花的外在形态、香气、气度等描写,表达了对莲花高洁傲岸的品格的赞美,寄托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1分),同时也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1分)。
10.见贤思齐谈感悟。(4分)
答案:【甲】文段以落花为喻,形象地描绘出一位不惜牺牲自己,培育下一代的为国效力的奉献者形象,也可以写“不畏挫折、无私奉献、为国效力的形象”(2分);【丙】以竹子喻贤士,塑造出一位思慕贤者,正直无私、胸襟坦荡、坚贞不屈的志士形象(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披一袭风行走的父亲》评分标准:
11.② 父亲拽住“我”不让“我”捅小东,并安慰他。(1分)
④ 父亲选择最好的桃树苗给乡亲们,并手把手地教他们种植。(1分)
⑥ 父亲引领乡亲们扶危济困。(1分)
12.“披一袭风行走的父亲”这个标题富有诗意,设置悬念,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交代了本文主要人物(或写作对象)(1分);借着“风”点明了父亲身上所展现的温和、善良、无私的精神品质(2分)。
13.(5分)示例:父亲的无私是刻在骨子里的善良。面对上树摘桃子的孩子,父亲温言以对,细心关照;面对孤身一人从外地逃荒而来的杨四奶奶,父亲常常接济,慷慨相助;面对想要种桃树的乡亲们,父亲赠送最好的桃苗,手把手教大家栽种,惠及乡里。父亲的种种善举,源自他刻在骨子里的善良,让扶危济困之风,吹拂在家乡,也洒在我的心田。
(三)非连文本阅读参考答案
14.答案:D
【评分说明】
此题共2分。A 选项,党的十八大报告写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所以A错误。B选项,材料二“据统计,近年来,全国80%的县级以上城市都举行了全民阅读活动,”不能代表全民阅读已全面普及,所以B错误。C选项材料三读书共享活动中可能存在非法或不健康图书流转问题,以及共享图书被恶意占有或污损的问题,市民们也表示了忧虑。所以“不再担忧”错误;D 选项,依据有声阅读相关热点话题热度图,可以推出 2020-2021 年,实用科普知识普及和创造学习新方式的热度指数相对较低且变化不明显。
15.①活动形式丰富多样;②融合地域文化特色;③覆盖范围广泛
【评分说明】
此题共3分。内蒙古各地区“全民阅读”活动有图书展销、读书分享会、趣味阅读课堂、邻里共读活动、评选“书香家庭”等多种形式,说明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呼和浩特的“书香青城 文化集市” 融入蒙古族文化典籍展示、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文化表演等,让市民感受内蒙古文化魅力,说明其融合地域文化特色;全民阅读活动覆盖城市、乡村的学校、社区等不同区域,惠及不同年龄段人群,如包头市的活动覆盖数十所乡村学校,鄂尔多斯市的社区活动鼓励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参与,说明其覆盖范围广泛。
16.大部分受访市民愿意将存书共享
【评分说明】
此题共2分,从材料二图表可知,64%的受访市民无条件愿意将存书共享,15%的受访市民有条件愿意将存书共享,两者相加,大部分市民是有共享意愿的。结合语境,横线处可补写为:大部分受访市民愿意将存书共享。
17.例:
举办“邻里共读”、社区读书分享会,邀请社区居民分享阅读感悟。目的:激发居民阅读兴趣,营造社区阅读氛围;
设立社区图书共享角,鼓励居民捐赠闲置书籍供大家借阅。目的:增加居民阅读资源,解决书籍资源不足的问题;
开展社区有声阅读打卡活动,利用线上平台鼓励居民参与。目的:丰富阅读形式,适应不同居民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参与度。
【评分说明】
此题共4分;活动形式与目的各1分。
依据材料二“鄂尔多斯市的社区则鼓励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分享阅读心得,评选“书香家庭”,增进邻里间的文化交流,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阅读氛围”可以举办社区读书分享会,邀请社区内的写作爱好者分享创作心得,读书爱好者分享阅读感悟。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进一步激发居民阅读兴趣,营造社区阅读氛围。
依据材料三,可以设立社区图书共享角,鼓励居民捐赠闲置书籍供大家借阅。这一形式可以增加居民阅读资源,解决书籍资源不足的问题。
依据材料四,可开展社区有声阅读打卡活动,利用线上平台鼓励居民参与。这一形式可以丰富阅读形式,适应不同居民的阅读习惯,提升阅读参与度。
(四)名著答案:
18. 【评分说明】本题3分,判定1分,堕落原因的多方面阐述2分。
我认为是【乙】处,因为祥子的堕落是由黑暗的社会现实、个人的悲惨经历以及自身性格局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社会的残酷让祥子的买车梦想一次次破灭,他遭受了被军阀抢车、被孙侦探敲诈等一系列打击;家庭方面,虎妞的难产而死和小福子的自杀,使他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同时,祥子自身性格的局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面对困境他缺乏有效的应对能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最终使祥子从一个勤劳善良的青年逐渐走向堕落。
19.【评分说明】
本题共3分,能回应同学观点,既指出其合理之处,又详细阐述不合理地方1分,够结合名著内容1分,对阅读方法的解读准确合理1分。
例:小文,《骆驼祥子》里优美词句确实值得留意,像描写老北京风情的那些语句,能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但如果批注只针对优美词句,就太局限。这部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祥子个人的悲剧命运。从关键情节、人物性格转变、社会现象揭示等方面做批注,能挖掘出作品更深层次的价值,让我们对《骆驼祥子》的理解远超文字表面的优美,收获更多阅读的意义。
小语,《骆驼祥子》丰富的内涵确实需要我们从情节、人物、主题等多个角度去剖析。不过,在阅读时,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著。就拿祥子的遭遇来说,当读到他被孙侦探敲诈,辛苦攒的买车钱瞬间没了,我们可以联想自己遭遇重大挫折时的心情,这样就能更真切地体会祥子的绝望,也能更深刻理解那个黑暗社会对善良努力之人的无情迫害。只要联想和想象基于文本,不仅不会脱离剧情,反而能成为帮助我们理解剧情、深入解读作品的有力工具,让批注更有深度和独特性。
写作(40分)
20.写作评分标准:
一档:40-35:符合题目要求,内容、立意、表达俱佳
二挡:34-28:符合题目要求,成篇,语言通顺,立意明确清晰
三挡:27-24:符合题目要求,成篇,基本通顺,立意基本明确
四挡:23-10:文章不成篇(200-400),立意模糊,不通顺。
五档:10分以下:文章不成篇,且字数少于100,抄袭试卷文章
书写:1.工整清晰、卷面整洁,3分
2.基本工整清晰,卷面基本整洁,2分
3.能辨认文字,1分
注:空白卷的书写给0分,只有标题的试卷最多给2分。
附范文:
美的历程
书页间飘落的银杏叶书签微微颤动,像是要从记忆深处振翅而起。那是去年深秋,我在苏州天平山拾得的,如今每当指尖抚过它斑驳的纹路,便能看见满山红枫在书页间翻涌,听见山涧溪水在字里行间叮咚流淌。
那天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我和父亲就踏上了天平山的石阶。石阶被露水浸得发亮,两旁的枫树像是列队的士兵,枝桠间还挂着未散的雾气。起初,我只顾着低头赶路,运动鞋踩碎落叶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里格外清晰。直到父亲突然停下脚步,指着路边一块青苔覆盖的石头说:“你看,这石头像不像水墨画里走出来的?”
我这才放慢脚步。阳光穿过枫树的缝隙,在石头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青苔的绿与石头的灰交织成柔和的渐变,真的像极了水墨画里晕染的笔触。继续往上走,枫叶渐渐多了起来,有的红得似火,有的黄得透亮,还有的半绿半红,像是被谁不小心打翻了调色盘。一片巴掌大的枫叶正巧落在我肩头,叶脉清晰可见,边缘微微卷起,像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到了半山腰,一处清泉从岩石间潺潺流出。我蹲下身,指尖触碰到冰凉的泉水,看水中倒映的枫叶随着波纹轻轻晃动。父亲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是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我们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父亲轻声读起书中的句子:“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此时再看周围的景色,忽然觉得这话用来形容眼前的山林也再合适不过。
当我们终于登上山顶,眼前的景色让我屏住了呼吸。漫山遍野的枫树像是被点燃的云霞,层层叠叠的红色、黄色与绿色交织,在阳光下闪耀。山风掠过树梢,带起一阵“沙沙”声,几片枫叶打着旋儿飘落,落在石阶上、溪水里,也落在我的书页间。我翻开书,将一片完整的枫叶夹在其中,仿佛把整个秋天的美都收藏进了书页。
下山的路上,我不再着急赶路。我注意到路边不起眼的野菊花,它们在秋风中轻轻摇曳,金黄的花瓣上还沾着晨露;我听见松鼠在林间跳跃的声响,看见蜘蛛网在阳光下泛着晶莹的光。原来美从来都不是遥不可及的,它藏在每一片飘落的枫叶里,藏在每一滴流淌的泉水中,藏在每一个愿意慢下来欣赏的心间。
那片银杏叶书签如今依然安静地躺在我的书页间,每当我翻开书,就能想起那天在天平山的点点滴滴。它让我明白,读书和旅行一样,都是寻找美的历程。只要带着一颗好奇的心,用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用心灵去感受,就能在平凡的风景中遇见最美的惊喜。
美的历程
旧书扉页间飘出一缕墨香,像被时光窖藏的梅子酒。泛黄的《边城》第七页夹着的干枯茉莉,总在翻动时簌簌轻响,让我又回到那个蝉鸣聒噪的午后,第一次推开文学世界的雕花木门。
那是去年暑假,我在旧书店角落发现这本蒙尘的书。翻开时,茉莉花瓣突然滑落掌心,仿佛沉睡的精灵被惊醒。翠翠撑船的身影在文字间摇曳,茶峒小镇的吊脚楼在眼前徐徐展开。我蜷在藤椅上,任由油墨气息漫过呼吸,夏日的暑气渐渐退成模糊的背景。书页间,渡船划过碧溪岨的波纹,傩送月下的歌声,都化作细密的丝线,将我缠绕进湘西的温柔乡。
读到"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时,暮色正爬上窗台。我合上书,望着窗外的晚霞,突然发现寻常的火烧云竟也带着淡淡的哀愁。原来文字能赋予平凡景物灵魂,让每一片云都藏着未说出口的故事。从那天起,我开始留意身边的细节:清晨沾露的蛛网像悬在空中的微型银河,深秋梧桐叶坠落的弧线暗含诗意,连食堂阿姨舀汤时的微笑都成了温暖的注脚。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像个贪婪的寻宝人,在不同的书籍里挖掘美的宝藏。读《飞鸟集》,泰戈尔笔下的流萤与星辰让我学会在黑夜中寻找微光;翻开《苏东坡传》,被贬黄州的诗人"竹杖芒鞋轻胜马"的豁达,教会我用乐观的视角丈量挫折;沉浸在《平凡的世界》里,少平在矿井下读书的身影,让我懂得精神的富足能穿透生活的尘埃。
最难忘的是雨夜读《红楼梦》。雨声敲打着窗棂,我跟着黛玉葬花的脚步走进大观园,看着宝玉在怡红院的烛火下痴笑,听着宝钗扑蝶时银铃般的笑声。当读到"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窗外的雨突然变得缠绵悱恻,仿佛天地都在为书中人的命运低泣。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文字跨越时空的力量,它能让百年前的悲欢在读者心中重新鲜活。
如今,我的书架上摆满了不同颜色的"时光胶囊",每本书都是通向新世界的钥匙。读书不再只是消遣,而是一场与美的邂逅之旅。在文字的迷宫里,我见过敦煌飞天的飘逸,感受过盛唐长安的繁华,触摸过巴黎圣母院的沧桑。这些文字构筑的风景,早已融入我的生命,让我学会用更细腻的眼光打量世界,用更丰盈的内心拥抱生活。
合上书页,指尖残留的墨痕渐渐淡去,但那些文字带来的震撼与感动,如同永不褪色的画卷,在记忆深处徐徐展开。这大概就是读书最美的意义——它让我们在有限的人生里,经历无限的可能,遇见万千种不同的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