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期期中测试
初2027届 语文 题 卷
(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收回答题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7分)
对语言文字进行积累与梳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有同学对课本中容易混淆的词语进行了梳理:
类 型 内 容 技 法
音近易混 挚( )痛——炽(chì)热 亘古( )——断壁残垣(yuán) 将字音、字形容易混淆的词语分组整理,加以区分理解,强化记忆。
形近易混 慰藉( )——典籍 驰骋——选( )(pìn)
义近易混 鞠躬尽瘁 殚精竭虑 竭尽全力 ①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在刘备死后,又尽力辅佐刘禅,多次北伐直至病逝,他为了蜀汉,一生 。 ②新中国成立初期,钱学森等一大批科学家,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和国内一穷二白的科研条件,日夜钻研、 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让我国的导弹、卫星等航天项目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 ③在2020年的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日夜奋战, 救治患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 这三个词都有“用尽全力”的意思,但是具体的使用语境是有区别的。
1.为表格中括号处的词语填写正确的字音或字形。(4分)
挚( )痛 亘古( ) 慰藉( ) 选( )(pìn)
2.为表格中①②③句子空格处填入恰当的词语。(3分)
① (1分) ② (1分) ③ (1分)
3.下列语句重新排序,组成连贯语段,正确的顺序为( )(3分)
①涵盖了民俗、饮食、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是江津人民智慧与历史的结晶。
②江津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有着独特的文化风情。
③江津的老白干以其醇厚的口感、独特的风味闻名遐迩,是江津传统酿造技艺的杰出代表,也是当地酒文化的重要体现。
④每逢端午节,江津的笋溪河、綦江河会举办盛大的龙舟竞渡比赛,各支队伍奋力挥桨,岸上观众呐喊助威,热闹非凡。
⑤大街小巷、庭院楼阁随处可见对仗工整、寓意深刻的楹联 ,节庆时更是家家户户张贴新联,增添喜庆氛围。
⑥这些特色不仅是江津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成为吸引外地游客了解江津的重要窗口。
A. ⑥④③⑤②① B. ⑥①④③⑤② C. ②①④③⑤⑥ D. ②①⑤③④⑥
4.专题学习(7分)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七年级某班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的题目。
(1)在这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分成不同专题活动小组搜集资料。请你帮第三和第四小组安排任务。(2分)
第一小组:搜集巧用成语的广告。第二小组:搜集各式各样的对联。
第三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小组: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小刚同学在“语文与生活”主题班会上演讲的部分内容,请你帮助他补充。
语文即生活,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语文的外显,甚至一个字的书写,一个句子的理解,一个意思的表达,一种语气的运用,都与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提高不能只依靠语文书,更要从丰富的生活中去汲取。所以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享受生活。打开语文这扇窗,呈现在眼前的是【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是敦煌的绚丽多姿,是长城的蜿蜒曲折……它或博大深沉,或温情似水,涵泳其中,你会不禁地仰慕、沉醉、震撼……
请在【甲】处横线上填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后面的句子形成排比关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好语文,终身受用。博学的你打算开一家书店,想取一个好听又有内涵的店名,你会怎么取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古诗,学习抒情方式,完成表格。(10分)
抒情方式 诗句 情感
直接抒情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伟大坚强!像你一样伟大坚强! ——光未然《黄河颂》 赞颂黄河
予独爱① ,② 。 ——周敦颐《爱莲说》 独爱莲花
间 接 抒 情 借助联想 、想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朱自清《春》 向往美好
借助意象 深林人不知,③ 。 ——王维《竹里馆》 内心淡泊
④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思念家乡
借助修辞 ⑤ ,⑥ ——岑参《逢入京使》 思亲怀人
⑦ ,⑧ ——韩愈《晚春》 似贬实褒
⑨ ,⑩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 赞美木兰
二、阅读(63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辽人常越境而汲①,灌亲中画界堠②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③,敌惊以为神,逡巡④敛去。
陪辽使射于玉津园,一发破的⑤,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尔。”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选目《宋史·何湿传》,有删改)
【注释】①汲:取水。②中画界堠(hòu):划定边界。③镞(zú):箭头。④逡巡:顷刻。⑤的:靶心。
6.下列关于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我酌油知之”中的“以”与“敌惊以为神”中的“以”,意义相同。
B.“一发破的”中的“的”与成语“有的放矢”中的“的”,意义相同。
C.“但手熟尔”中的“尔”与“以礼让客尔”中的“尔”,意义相同。
D.“整弓复中之”中的“复”与“复投之”中的“复”,意义相同。
7.下列选项中对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灌亲中画界/堠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
B. 灌亲中画界堠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
C. 灌亲中画界/堠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
D. 灌亲中画界堠/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陈尧咨和何灌都“善射”,请说说两人是如何对待自己“善射”本领的。(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本书阅读(8分)
10.某初中开展“主题式”名著阅读活动,在阅读《骆驼祥子》时,选择的主题是“苦难”,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说苦难
(1)祥子的苦难。请在下面的思维导图中补填相应情节。(2分)
(2)他人的苦难。有同学认为“小福子虽善良,却也懦弱”,“虎妞虽泼辣,却也可怜”,“刘四爷为人精明,结局却凄凉”,你更赞同哪个呢?请结合作品内容说明理由。(3分)
我赞同:
理由是:
任务二:析苦难
(3)祥子的苦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从个人因素、他人影响和社会原因三个维度分析。(3分)
个人因素:
他人影响:
社会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单篇阅读。完成11~15题。(22分)
渡口那支难忘的歌
王仙桃
①“晚霞映红于都河,波口有一支难忘的歌,唱的是咱长征源, 当年送走我的红军哥哥……"
②一首由王晓岭作词的《红军波长征源》,正在渡口播放。于都河两岸的灯火,在波光刹飙的水面上跳跃着,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③站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前,抬头仰望碑身上那几个鲜红的大字时,听到有人在念"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远征忙,星夜渡过于都河,古陂新国打胜仗,”一些从史志材料里打捞出来的记忆,在我的脑海里瞬间苏醒。
④1934年10月。那时的于都河,还叫雾都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重重包围和追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分别从瑞金、兴国等地战略转移,抵达中央苏区腹地于都河北岸,进行休整。
⑤对于大部队的进驻,于都人民倾其所有,筹粮筹款,为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提供坚实的保障,向南转移的第一步,就是要跨过于都河。当时的于都河宽600多米,水深浪急,所要经过的8个渡口中,有5个需要架设浮桥,为了让红军顺利波河,于都人民和红军一起,在最短的时问内收集了800多条船,但还远远不够。百姓们知道后,纷纷搬出自家的桌子、门板等。 一位70多岁的曾大爷,甚至连自己的寿材板也捐了出来。
⑥木板和船只凑齐了,可国民党飞机的轰炸一刻也没有停止,架设临时浮桥只能在夜间悄悄进行,于都百姓做足了准备,和红军一起,每天下午5点半以后开始下水搭建浮桥,到晚上8点前就要完成。红军夜里渡河后,又赶在第二天清晨6点以前把浮桥拆除。搭建的材料分散隐蔽在岸边的树林或农舍里,不能留有任何痕迹。
⑦1934年10月17日 到10月20日,中央、军委机关和直属部队及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万余人,分别从8个主要渡口星夜渡过于都河,迈出了长征第一步,开始了战略大转移。
⑧历史,从于都河上一跃而过,于都县从此成为“长征第一渡”
⑨那一年,穷苦的于都人民献出了3年的口粮。
⑩那一年,于都县参加长征的青年多达1.7万人,可后来统计才发现,除少数人在到达陕北后被编入红军队伍,大部分都在长征途中壮烈牺牲。在于都县档案馆里,你无论翻到哪-一个地方的烈士名单,都会发现很多备注栏里,有一行醒目的字:“北上无音讯” 。
因为长征,于都也有了更多的注脚:在作家魏巍的笔下,它是“地球的红飘带”的出发地;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它是“惊心动魄的史诗”的卷首。
90年过去了。眼前的河水,已不再像过去那样湍急。当年红军渡河的8个渡口,全部架起了大桥,临近城区的就有红军、长征、集结、渡江、胜利等5座大桥。每次开着车,穿行于连接城市中心的集结大桥时,我都感觉自己如在梦中。
城市的崛起和蜕变,就像蝉的羽化,变化大到你无法想象的程度。沿河两岸树木荫翳, 花团锦簇。城市里,富硒和服装产业强势崛起。四通八达的铁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规模宏大的工业园,造型独特的体育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仿佛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
傍晚,一艘印着“长征集结号”字样的游船,在河心缓缓而行。远处,群山在列队致敬, 一座座大桥,扛着夜色,巍然而立。通往远方的高铁,正鸣着长笛,在旷野里尽情歌唱。
注释:寿材板:人去世做棺材的木板。
11.请阅读第⑤⑥两段,概括于都人民在红军长征中做出的巨大贡献。(3分)
于都人民的巨大贡献
首先 ①
其次 ②
然后 ③
12.选文第⑦段写红军渡于都河,在时间、军团、人数、渡口方面,都用具体准确的数字详细介绍,为什么?(4分)
13.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于都有“长征第一渡”的称号?(4分)
14.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 段划线的句子。(5分)
15.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于都河是红军长征渡过的第一条河,结合两篇文章内容,请概括红军完成了长征这一人类壮举的原因有哪些?(6分)
多篇连读。完成16~18题。(18分)
【材料一】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根据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相关联,表现为对所学习的学科内容或学习活动的直接兴趣和爱好。如喜欢音乐的同学,在听音乐时非常享受,体验到愉快,因此在学习音乐时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学生内化了社会观念、父母意愿以及教师期望的结果,如学生为了获得教师或家长的表扬、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一般来说,直接动机更能持久地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一般认为一个人的动机越强烈,他的学习效率就越高。其实不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不是线性关系,而是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见图1)。
【材料二】
除了学习动机,我们还要讲究一定的学习策略。
1.整体学习和部分学习。整体学习又称全部学习,是把所学材料看作一个单元,一遍一遍地学习,直到学会为止;部分学习又称分段学习,是把所学材料分成若干段,逐段学习。学会第1段后,再学第2段,以此类推,最后把已学会的各段综合起来。
2.详尽发问学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各种“为什么”的发问,这样就把新旧知识相连。
3.及时复习。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遗忘曲线(见图2)。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
4.超强化学习。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记忆。例如一篇课文读10遍后刚好能背下来,在此基础上再多读几遍。一般来说,强化程度以150%为佳,其效果也最好。
5.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比如读完一篇文章后,问一下自己:“我已经读懂这篇文章了吗 ”如果自认为读懂了,便开始做题;做题时有意关注正确率,如果发现自己做得不顺畅或正确率不高,就停止练习待再次复习掌握后,继续完成相应检测。
6.思维导图学习。思维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思维导图的魔力在我们亲手绘制的过程中出现,因为寻找和整理关键词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过程。
【材料三】
初一(2)班“今日学习小结”精选
小语:上午最后一节课,吴老师讲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知识,我觉得这节课很有意思,特别感兴趣,就听得很认真。做卷子时只做了几道题就感觉不是很顺利,我觉得可能是自己还没有熟练掌握,就没有继续做了,随即翻开笔记复习,掌握后继读完成。晚自习时再做练习就轻松多了。又专门做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专项练习,确保自己完全掌握。Yeah,快表扬我吧! 小金:我们学完了《木兰诗》,老师竟然要求我们两天内背诵全文,太“残酷”了吧!早读时,我拿出书来开始背,太长了吧……这怎么能记得住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天为了参加航模比赛能拿一等奖而努力练习,这属于直接学习动机。
B.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而是先慢后快,所以复习最好要及时进行。
C.假如你用10分钟便能背会《孙权劝学》,为强化记忆,你需要一直重复。
D.思维导图最好自己亲手绘制,寻找和整理关键词的过程,就是学习者理解的过程。
17.结合【材料一】,具体说说面对不同难易程度的任务时,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之间呈现何种关系。(4分)
18.【材料三】中小语在学习小结中提到的做法,体现了哪些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5分)
19.假如你是初一(2)班的语文课代表,请从【材料二】中选取两条合适的学习策略,帮助小金背诵《木兰诗》。(6分)
三、写作(60分)
(一)片段写作(10分)
20.在“名著整本书阅读”分享会上,学习委员小文结合他的阅读经验,向全班同学推荐了《朝花夕拾》这部名著。请你参照小文的示例,把《骆驼祥子》这部名著推荐给同学们,并写出推荐理由,不少于80字。
(示例)推荐书目:《朝花夕拾》
推荐理由:《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书中既有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如百草园的欢乐、阿长的关爱,也有对旧时代的深刻批判。它让我们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性百态,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二)大作文(50分)
21.选作一:杨振宁遇到邓稼先,相互成就;臧克家遇到闻一多,教学相长;鲁迅遇到阿长,成就一辈子的温暖……遇到光,温暖自己,提升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请以“你是我的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选作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唐诗宋词的意蕴里,在书法、国画的神韵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
请以“ 里的文化”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情感真挚,内容充实。(2)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尽量在叙事之后进行恰当的抒情;(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4)书写字体规范,卷面整洁;(5)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2024-2025学年下期期中测试
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7分)
1.(4分)zhì gèn jiè 聘
2.(3分)①鞠躬尽瘁(1分) ② 殚精竭虑(1分) ③ 竭尽全力(1分)
3.(3分)C
4.(7分)(1)示例:搜集生活中的俗语 (1分) 搜集流行的网络用语(1分)
(2)示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情趣。(2分)
(3)店名示例:聚源书屋。理由:读书使得我们的眼界变得开阔,使得我们的知识量增加,而此店名中的“聚”就有知识、读书人汇聚的意思;而“源”字既指这里是获取知识的源头,又与“缘”谐音,也指来这里看书、买书就是一种缘分。(符合题意即可)(3分)
5.(10分,每空1分)
(1)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明月来相照 (4)谁家玉笛暗飞声
(5)故园东望路漫漫 (6)双袖龙钟泪不干
(7)杨花榆荚无才思 (8)惟解漫天作雪飞
(9)万里赴戎机 (10)关山度若飞
二、阅读(63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6.(3分)【解析A】“以我酌油知之”句意: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以,凭借。“敌惊以为神”句意:敌人惊讶地把(他)当作神人。“以”与“为”连用,把……当做。两个“以”意义不同。
7.(3分)【解析D】句意:何灌亲自在边界上划定界限并设置界堠,阻止辽国人越境前来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发兵侵犯我们。“灌亲中画界堠”表达何灌亲自在边界设置界堠;“遏其来”是说阻止辽人前来,与前文形成连贯动作;“辽人忿而举兵犯我”则是说辽人因被阻止而愤怒起兵侵犯。 故断为:灌亲中画界堠/遏其来/辽人忿而举兵犯我;选D。
8.(1)【翻译】示例: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重点词有:
忿然,气愤的样子;安,怎么;轻,轻视。)(2分)
(2)【翻译】示例:整理弓箭再次射中靶心,观看的人赞叹,皇上亲自赐酒犒劳他。 (重点词语:整,整理;复,又,再;诵叹,赞叹。;劳,慰劳。)(2分)
9.(5分)【答案】 示例:陈尧咨恃才傲物,自满之大,但终能认识到人外有人;何灌朴实谦逊,自信而不骄矜。
【解析】根据甲文“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可知,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和他相比,他也凭借这种本领而自夸,体现了他恃才傲物、自满自大;根据“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能看出他对于卖油翁轻视自己射箭本领的愤怒,进一步表明他对自己射技的自傲。根据“康肃笑而遣之”可知,他在看到卖油翁高超的倒油技艺后,最终能认识到自己并非无所不能,人外有人。
根据乙文“陪辽使射于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尔。’整弓复中之”可知,何灌陪同辽使射箭,第一箭射中靶心,第二箭故意没中,在辽使质疑时表明是出于礼让,之后又能再次射中,这体现了他朴实谦逊,有高超的射箭本领却不骄矜,并且自信能射中靶心,所以自信而不骄矜。
【点睛】参考译文:
【乙】 何灌,字仲源,是开封祥符人。辽国人经常越过边境来取水,何灌亲自划定边界,阻止他们越境取水,辽国人愤怒地发兵侵犯宋朝。何灌迎着敌军高高地射箭,每射一箭都射中目标,有的箭射在山崖石头上,箭头都能全部没入石头中,敌人惊讶地把他当作神人,顷刻间就退缩离开了。
(何灌)陪同辽国使者在玉津园射箭,第一箭就射中了靶心,第二次射箭却没有射中。辽国使者说:“太尉不能射中了吗?”何灌说:“不是,我是出于礼仪让让客人你罢了。”他整理好弓箭再次射中了靶心,观看的人都赞叹不已,皇帝赏赐美酒慰劳他。
10.(8分)
(1)(各1分)①祥子苦干三年买了新车②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走
(2)(3分:赞同1分、理由2分)我赞同:小福子虽善良,却也懦弱。 理由是:小福子是善良的,即使虎妞骂她欺负她,小福子依然在虎妞怀孕时帮助虎妞,她也曾热情帮助和关心祥子。可是,小福子一次次被卖,却没有反抗。她为什么不可以像高妈一样学会在社会底层积极生活呢?所以说小福子虽善良,却也懦弱。
我赞同:虎妞虽泼辣,却也可怜。
理由是:虎妞是泼辣的,她生就一副男儿性格,将人和车场管理得井井有条,连父亲刘四爷都怕她三分。但是她也很可怜,虽然她强迫骗取祥子与她结婚,但祥子并不爱她,父亲又抛下她而去,最终她难产而死。所以说虎妞虽泼辣,却也很可怜。
我赞同:刘四爷为人精明,结局却凄凉。
理由是:刘四爷处事十分精明,不仅在外场从不失体面,而且对自己女儿的婚姻也是精打细算,绝不肯让家产随着女儿跟了别人。可他最后只落得孤身一人,无依无靠,被祥子赶下车时,连女儿的坟在哪儿都不知道。所以说刘四爷为人虽精明,结局却凄凉。
(3分:每点1分)个人因素:祥子自身性格的弱点。个人主义、目光短浅、思想封闭、软弱妥协。(祥子勤劳但保守,要强也自私,外刚还内软。他常常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当他买车的理想破灭,他就会陷入迷茫,苦恼,悲观,恐惧和颓废,最终导致精神崩溃,沦落为社会的垃圾。)
他人影响:小福子的死让祥子丧失了生活的希望。(夺走祥子第一辆车的大兵和抢走祥子买车钱的孙侦探。他们直接摧毁了祥子人生最大的希望——想有一辆自己的车。曹先生帮助过祥子,但是他自身难保,反而间接害得祥子被孙侦探盯上。虎妞的死,使得祥子再次失去了自己的车。不合理的畸形婚姻无疑是雪上加霜,加速了祥子悲剧命运的进程。小福子的死成了压死祥子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祥子丧失了生活的希望。)
社会原因:剥削阶级的压迫,资本的压榨。(祥子的苦难是社会性的深大苦难,军阀、统治阶级的压迫与欺诈;剥削阶级在精神、劳力、经济上的多重压迫;坐车人的冷酷绝情自私自利;不平等的婚姻的压迫……这是个吃人的、没有公道的、不让好人有活路的社会。)
(本题考查理解小说主题。祥子:十八岁,身材高大,年轻力壮的洋车夫。为全书灵魂人物。祥子是一个性格鲜明的普通车夫,在他身上具有劳动人民许多优良的品质。他善良纯朴,热爱劳动,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性和坚韧的精神,但他也不讲理,满嘴谎话,好占便宜,还出卖人命。平常好像能忍受一切委屈,但在他的性格中也蕴藏有反抗的要求。他一贯要强和奋斗,不安于卑贱的社会地位。但祥子被旧社会摧残压迫,他的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打破。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祥子的苦难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个人因素:祥子虽然祥子勤劳但保守,多次面临改变命运的机遇,却因性格中的这一特质而未能抓住机会。例如,高妈劝祥子把钱拿去放高利贷或者存进银行来生利息,但祥子不敢。这种不会理财、不懂得变通的性格特质,让他在面对生活的打击时更加无力。祥子外强中干,几乎遇到什么事都束手无策,更让他难过的是无处诉说委屈,感到走投无路时无人帮助和理解。祥子作为一般的城市个体劳动者,他的心灵深处始终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孤独感和软弱感。他咬牙苦干了3年,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买了一辆新车,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然而,生活的艰辛和不幸却接踵而至,新车被抢、血汗钱被夺,他一次次地遭受打击。在这些困境中,祥子几乎遇到什么都束手无策,他感到无助和绝望。更让他难过的是,当他因为走投无路而感到苦恼和恐惧时,却无处诉说委屈。他没有父母兄弟,没有朋友。这种孤独感和无助感,进一步加剧了祥子的悲剧命运。他在生活的重压下苦苦挣扎,却始终无法摆脱困境,最终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他人影响:造成祥子悲剧人生的另一原因是身边其他人的影响。走投无路的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和虎妞结了婚。祥子并不爱她,却又不得不接受了她的“爱情”,在她的关怀下渐渐麻木。后来虎妞难产,祥子卖车,重新回到一无所有的最初的状态。这样的状态让祥子感到了空前的失望,但好在还有小福子。小福子却没有等到祥子的到来上吊死了。祥子的心一下子从希望的天堂掉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此外,祥子身边的放高利贷的高妈,刻薄的杨太太,卑鄙的夏先生,潦倒不堪、充满兽性的二强子等等,都是祥子悲剧人生的助推手。
社会原因:祥子堕落的根本原因是他所生活的黑暗旧社会是一个失去公平正义的社会,腐败罪恶,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翻身。所以,在经历了人生的三次大起大落之后,祥子终于走向了堕落。客观来说,是旧社会的迫害把人变成了鬼。祥子自己买车的愿望,只是一个独立劳动者的最低愿望,但这个正当的愿望,在那个社会似乎成了奢望。祥子经历了种种磨难,他无法用自己的力量与这个黑暗的社会抗衡,但这个社会却把他从“人”变成了“鬼”,个人主义最后的幽灵。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11.①筹粮筹款(1分);②凑齐船只和木板(1分);③搭建浮桥(1分)。计3分
12.准确地再现了红军开始长征的具体情形(2分)给人真实之感(1分),令读者信服(1分)。 计4分。
13. 是中央红军长征的起点(2分),是红军战略转移的开始(2分)。计4分
14.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方法(2分),用“雨后春笋”来比喻城市建筑和设施迅速涌现,增强语势(1分),表现出城市发展的迅猛变化大(1分),突出了对这座城市自豪和喜爱之情(1分)。计5分
15.红军具有坚强的意志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老山界》坚持翻越陡峭的山峰可以看出(2分),有昂扬的乐观精神,《老山界》中红军爬山时互相打气、鼓励(2分),红军与人民有着深厚的鱼水之情,于都人民倾其所有,给红军筹粮筹款,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2分)。(只只指出精神,没有结合原文阐述得3分)计6分
16.(3分)D A项有误,根据材料一“间接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物质奖励而努力学习”可知,为了参加航模比赛能拿一等奖而努力练习属于间接学习动机。B项有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C项有误,根据材料二第4点“一般来说……其效果也最好”可知,不能一味重复,强化程度以150%为佳。D项正确,根据材料二第6点“思维导图的魔力……理解和记忆知识的过程”可知本项表述正确。故选D。
17.(4分)①面对困难或复杂的任务,动机水平较低时学习效率最好;②面对容易或简单的任务,动机水平较高时学习效率最好;③面对难易适中的任务,动机处于中等水平时学习效率最好。(每点1分,答对3点全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阅读材料一可知, 动机水平和学习效率呈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作答时,结合图1,观察每条曲线的最高点,分别说明面对困难或复杂的任务、难易适中的任务、容易或简单的任务时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的关系。注意语言简洁、准确。
18.(5分)①小语认为这节课很有意思,特别感兴趣,就听得比较认真,这体现了直接动机;②做题时感觉不顺利,翻开笔记进行复习,这体现了利用元认知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③晚自习又专门做了专项练习,体现了超强化学习。(每点2分,答对3点全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根据材料一中的“直接动机……直接兴趣和爱好”可知,小语对这节课内容很感兴趣,听得比较认真,体现了直接动机。根据材料二第5点可知,小语在做数学作业时感觉不顺利就没有继续做了,而是翻开笔记进行复习,体现了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的学习策略。根据材料二第4点可知,小语学会后又专门做了专项练习,体现了超强化学习这一学习策略。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9.(6分)示例:①采用部分学习策略:《木兰诗》比较长,难以一下子背完,建议先熟读全文,再一段一段地背诵,最后把各段综合起来;②采用超强化学习策略:在刚能背下课文的基础上再适当继续背诵,以加深记忆,达到熟练的程度;③利用元认知,监控、调节自己的学习:背书时要实时监控自己的状态,如精力是否集中、文章大意是否理解,如有问题,要及时调整。(每点3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材料二中介绍了6种学习策略,作答时,可结合《木兰诗》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策略并加以说明。策略合理有效,言之有理即可。
三、写作(60分)
(一)片段写作(10分)
(示例一)推荐书目:《骆驼祥子》。推荐理由:《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经典之作。作品以祥子的奋斗与堕落为主线,展现了老北京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书中对人物的细腻刻画,对旧北京风貌的生动描绘,使我们仿佛置身那个时代,该书是一部值得阅读的作品。
(二)大作文(50分)
情境 内容 结构 语言
一类 (45-50分) 情境把握准确 写作目的明确 读者对象分明 写作角色合理 切合题意 中心突出 感情真挚 选材新颖 内容充实 构思巧妙 条理清晰 详略得当 过渡自然 词汇丰富 手法多样 准确流畅
二类 (40-44分) 情境把握准确 写作目的明确 读者对象较分明 写作角色较合理 符合题意 中心突出 感情真实 选材适当 内容具体 结构完整 条理清楚 详略得当 过渡较自然 词汇较丰富 手法较多样 准确通顺 错别字极少
三类 (35-39分) 情境把握较准确 写作目的较明确 读者对象较分明 写作角色较合理 较符合题意 中心较突出 感情较真实 选材较合理 内容较具体 结构较完整 条理较清楚 详略较得当 过渡不够自然 词汇不丰富 比较通顺 错别字较少
四类 (30-34分) 情境把握基本准确 写作目的基本明确 读者对象不够分明 写作角色不够合理 基本符合题意 中心不太明确 感情不够真实 选材不够合理 内容不够具体 结构不够完整 条理不够清楚 详略不够得当 过渡不自然 语言不够通顺 表意不够清楚 错别字较多
五类 (0-29分) 情境把握不准确 写作目的不明确 读者对象不分明 写作角色不合理 偏离题意 无写作中心 感情虚假 选材不合理 内容单薄 结构散乱 条理混乱 缺乏详略 没有过渡 语言不通顺 表意不清楚 错别字多
注:1.无标题扣2分;
2.字数不足500字,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2024—2025学年下期期中测试 初2027届语文答卷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条 码 粘 贴 处 (正面朝上在此虚线框内)
注 意 事 项 1、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禁用涂改液,涂改胶条。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 错误填涂: 缺考标记:`
客 观 题
3 A B C D 16 A B C D
6 A B C D
7 A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