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殷红(yīn) 哺育(bǔ) 污秽(suì) 鲜为人知(xiǎn)
B. 屏障(píng) 呜咽(yàn) 憎恶(zēng) 锲而不舍(qiè)
C. 粗拙(zhuō) 震悚(sǒng) 诘问(jié) 气冲斗牛(dǒu)
D. 晌午(shǎng) 愧怍(zuò) 滞笨(chì) 深恶痛绝(wù)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燥 取谛 深宵 锋芒毕露
B. 高粱 奠基 迭起 大庭广众
C. 惶恐 荒辟 烦锁 微不足道
D. 斑澜 薪金 屏嶂 妇儒皆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仁人志士可歌可泣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
B.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人民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C. 他做事总是不以为然,经常把重要的细节忽略掉。
D. 经过考古队员锲而不舍的努力,这座千年古墓终于重见天日。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骆驼祥子》,使我对老北京的人力车夫有了更深的了解。
B.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重要标准。
C.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D. 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乐府双璧"。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达了对长妈妈的深切怀念。
C. 杨绛,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散文《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作者是光未然,体裁是散文诗。
(二)古诗文积累(共10分)
6.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 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2) 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 《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艰苦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逢入京使》中表现诗人报国与亲情难以两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孙权劝学》中表明吕蒙学习成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综合运用(共10分)
7. 综合性学习(4分)
班级开展"家国情怀"主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写出两句表达爱国情怀的古诗词。(2分)
(2)作为新时代少年,请谈谈你将如何践行爱国精神。(2分)
8. 名著阅读(6分)
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问题: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1)这段文字描写的人物是谁?(2分)
(2)请结合整本书内容,分析这个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4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老槐树
①老家门前有棵老槐树,据说是太爷爷年轻时种下的,如今已有百岁高龄。
②槐树粗壮,需两人合抱。树皮皲裂,像老人手上的皱纹。每逢春日,便开出一串串白花,香气弥漫整个院落。小时候,我常攀上树杈,看远处田野风光。奶奶总在树下喊:"小祖宗,快下来!"
③十二岁那年,村里修路,槐树正好在规划线上。父亲蹲在树下抽了一宿旱烟,翌日清早,他扛着铁锹去找村长。半月后,路改了道,老槐树留了下来。那晚,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树在,根就在。"
④后来我到城里读书,离家前夜,月光如水。我靠着槐树,听父亲讲太爷爷的故事:"那年闹饥荒,这棵树的槐花救活了大半个村子..."蝉鸣声中,父亲的声音低沉而悠远。
⑤大学毕业后,我在城市安了家。去年回乡,发现老槐树被台风刮断主干。父亲抚摸着断裂处,像在安慰受伤的孩子。他找来木架支撑残枝,细心包扎伤口。
⑥今春打电话回家,母亲欣喜地说:"槐树又抽新枝了!"视频里,断裂处萌出嫩绿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摇曳。父亲站在树下,笑容如槐花般素净。
⑦此刻,我忽然懂得:所谓传承,不过是老树新枝的守望。
9. 请梳理文中围绕"老槐树"发生的四个主要事件。(4分)
10. 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树皮皲裂,像老人手上的皱纹。
11. 分析第③段中父亲"树在,根就在"这句话的深层含义。(4分)
12. 文章结尾说"所谓传承,不过是老树新枝的守望",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1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6分)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歌首句中的"暗"字有何妙处?(3分)
(2)"折柳"在诗中有什么特殊含义?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南方多没人①,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苏轼《日喻》)
【注】①没人:能潜水的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公亦以此自矜 ___________
②但微颔之 ___________
③夫没者岂苟然哉 ___________
④生不识水 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以我酌油知之。
(3)【甲】【乙】两文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1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总有一些人、事、物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它可能是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本启迪心智的好书、一处令人沉醉的风景...
请以"________给我力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 C(A项"殷红"应读yān,"污秽"应读huì;B项"呜咽"应读yè;D项"滞笨"应读zhì)
2. B(A项"烦燥"应为"烦躁","取谛"应为"取缔";C项"荒辟"应为"荒僻","烦锁"应为"繁琐";D项"斑澜"应为"斑斓","屏嶂"应为"屏障","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
3. C("不以为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此处应改为"不以为意")
4. C(A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B项两面对一面,去掉"能否";D项否定不当,去掉"不")
5. D(《黄河颂》是歌词,不是散文诗)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6. (1)弹琴复长啸 (2)谁家玉笛暗飞声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综合运用(10分)
7. (1)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2分,每句1分)
(2)示例: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家历史和文化,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培养责任担当意识,树立远大理想。(2分,言之有理即可)
8. (1)祥子(2分)
(2)示例:祥子最初是一个老实、坚韧、自尊好强、吃苦耐劳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但在经历三起三落后,他逐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变得麻木、潦倒、自暴自弃。(4分,需结合具体情节分析)
二、阅读与鉴赏(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9. ①"我"童年时攀爬槐树;②父亲保护槐树不被砍伐;③离家前夜听父亲讲槐树故事;④老槐树遭台风折断后萌发新枝(4分,每点1分)
10. 运用比喻修辞,将皲裂的树皮比作老人手上的皱纹(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槐树的沧桑古老(1分),暗示其承载着家族记忆与岁月变迁(1分),表达对老槐树的深厚情感(1分)。
11. "树"是家族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象征(1分),"根"指家族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1分)。这句话表明老槐树是家族记忆的见证者,保护它就是在守护家族的精神血脉(2分)。
12. "老树"象征家族传统和历史积淀(1分),"新枝"代表年轻一代的成长与希望(1分)。"守望"体现代际之间对家族精神的传递与守护(1分)。这句话点明文章主旨:家族精神的传承需要在坚守传统中创新发展(1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13. (1)"暗"字既写出笛声的幽微隐约(1分),又暗示吹笛人不知所在(1分),营造出春夜宁静悠远的意境(1分)。
(2)"折柳"指《折杨柳》曲调(1分),又暗含古人折柳送别的传统意象(1分)。全诗表达诗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1分)。
14. (1)①自夸;②点头;③随便、随意;④出生、生来(每空1分)
(2)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2分)
(3)两文都阐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1分)。甲文通过卖油翁酌油说明熟能生巧;乙文通过"没人"识水性说明实践的重要性(1分)。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15.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27-30分):主题鲜明,情感真挚,选材新颖,结构严谨,语言流畅生动。
二类文(24-26分):主题明确,情感真实,选材恰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三类文(18-23分):主题基本明确,情感较真实,选材一般,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四类文(12-17分):主题不明确,情感不真实,选材不当,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五类文(0-11分):文不对题,内容空洞,结构混乱,语病很多。
说明:①题目补充不完整扣2分;②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③抄袭试卷阅读材料内容,扣5分;④出现真实校名、人名,扣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