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校对(jiào) 哺育(pǔ) 屏障(píng) 鲜为人知(xiān)
B. 愧怍(zuò) 呜咽(yè) 憎恶(zèng) 锲而不舍(qì)
C. 取缔(dì) 震悚(sǒng) 诘问(jí) 气冲斗牛(dòu)
D. 晌午(shǎng) 滞笨(zhì) 粗拙(zhuō) 深恶痛绝(wù)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烦琐 取谛 深霄 锋芒必露
B. 高粱 奠基 迭起 大廷广众
C. 惶恐 荒僻 烦燥 微不足到
D. 斑斓 薪金 惶恐 妇孺皆知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兀兀穷年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B. 演讲比赛上,选手们锋芒毕露,展现了新时代少年的风采。
C. 面对老师的提问,他目不窥园,始终盯着窗外。
D. 这部小说情节扑朔迷离,令人难以理解。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阅读《红岩》,使我对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B. 能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C. 学校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D. 为了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学校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
B. 《老王》是杨绛创作的小说,塑造了一个生活艰辛但品质高尚的三轮车夫形象。
C. 光未然的《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体裁是自由体诗歌。
D. 《木兰诗》是唐代民歌,展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二)古诗文积累(共10分)
6. 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
(1) 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2) 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3) 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4) 《竹里馆》中表现诗人安闲自得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木兰诗》中表现战场艰苦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卖油翁》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综合运用(共10分)
7. 综合性学习(4分)
班级开展"孝亲敬老"主题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写出一句关于孝道的名言或古诗词。(2分)
(2)请设计一项具体的孝亲敬老实践活动方案。(2分)
8. 名著阅读(6分)
阅读《骆驼祥子》片段,回答问题: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的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1)这段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分)
(2)请结合祥子的遭遇,谈谈你对"雨并不公道"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与鉴赏(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2题。
青石板路
①故乡的小巷深处,有一条青石板铺就的老路。
②石板表面光滑如镜,边缘却已残缺,那是岁月刻下的印记。每块石板都像一本摊开的书,记载着无数匆匆的脚步。小时候,我总喜欢赤脚踏在清凉的石板上,感受那沁入心脾的凉意。
③雨天是青石板路最美的时刻。雨水冲刷后,石板泛着幽深的青光,石缝间冒出翠绿的苔藓。我常撑着油纸伞,踩着水花,听雨滴敲打石板发出的清脆声响,如古琴轻拨。
④巷口住着修鞋匠李伯,他的修鞋摊是整条巷子的信息中心。放学路上,我总爱在他摊前停留。李伯有一双巧手,能化腐朽为神奇,破旧的鞋子经他修补,总能焕发新生。他常说:"鞋如人生,破了补补还能走。"
⑤十二岁那年,巷子要改造,青石板路将被水泥覆盖。李伯蹲在巷口抽了一整晚烟,晨曦微露时,他挨家挨户收集签名。后来,青石板路被列为历史保护遗迹,完整保留下来。
⑥去年回乡,发现李伯的修鞋摊变成了"李记修鞋铺",他正手把手教徒弟手艺。青石板路依旧光滑如初,只是两旁多了保护围栏。夕阳下,李伯的身影被拉得很长,与青石板路融为一体。
⑦抚摸着冰凉的青石板,我忽然明白:有些东西,因为坚守才成为永恒。
9. 文中描写了青石板路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10. 赏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4分)
雨水冲刷后,石板泛着幽深的青光,石缝间冒出翠绿的苔藓。
11. 如何理解李伯说的"鞋如人生,破了补补还能走"这句话?(4分)
12. 文章结尾说"有些东西,因为坚守才成为永恒",这里的"坚守"指什么?(4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13.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6分)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3分)
(2)后两句中"杨花榆荚"的形象蕴含了怎样的哲理?(3分)
1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①,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传》)
【注】①鞍桥:马鞍;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
②及鲁肃过寻阳 ___________
③洪仲深让之 ___________
④涉猎经史 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甲】【乙】两文中吕蒙和傅永的经历有何共同点?(2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15.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微光"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它可能是一次温暖的帮助,一个鼓励的微笑,一句真诚的提醒...
请以"生活中的微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明确,情感真挚;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一)基础知识(15分)
1. D(A项"哺育"应读bǔ;B项"憎恶"应读zēng;C项"诘问"应读jié)
2. D(A项"取谛"应为"取缔";B项"大廷广众"应为"大庭广众";C项"微不足到"应为"微不足道")
3. A(B项"锋芒毕露"多含贬义;C项"目不窥园"形容专心致志;D项"扑朔迷离"形容事情复杂)
4. C(A项缺主语;B项两面对一面;D项否定不当)
5. C(A项《资治通鉴》是编年体;B项《老王》是散文;D项《木兰诗》是南北朝民歌)
(二)古诗文积累(10分)
6. (1)何人不起故园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惟解漫天作雪飞
(4)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5)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6)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三)语言综合运用(10分)
7. (1)示例: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2分)
(2)示例: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志愿服务,为老人表演节目、打扫卫生、聊天谈心;或开展"我为父母做件事"实践活动。(2分)
8. (1)表达了对旧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底层人民的同情(2分)
(2)示例:祥子勤劳善良却屡遭打击,最终堕落,而社会上的剥削者却享受富贵,这种不公平如同雨水不分对象地洒落(4分)
二、阅读与鉴赏(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9. ①表面光滑但边缘残缺;②雨天泛青光长苔藓;③记载岁月痕迹;④具有历史价值(4分)
10. "幽深的青光"与"翠绿的苔藓"形成色彩对比(1分),"泛""冒"等动词生动展现雨后石板的生机(1分),营造出宁静古朴的意境(1分),表达对青石板路的喜爱(1分)
11. 将人生比作鞋子(1分),意为人生难免遭遇挫折(1分),但通过自我修复和坚持(1分),仍能继续前行(1分)
12. ①李伯对修鞋手艺的坚守;②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保护;③人们对历史记忆的珍视(答对两点得4分)
(二)古诗文阅读(14分)
13. (1)拟人(1分),赋予草木人的情感(1分),生动表现百花争艳的晚春景象(1分)
(2)杨花榆荚虽无艳丽外表(1分),却以独特方式展现生命价值(1分),启示平凡者也可创造精彩(1分)
14. (1)①推托;②经过;③责备;④广泛阅读(每空1分)
(2)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2分)
(3)两人都通过发奋读书(1分),实现了自我提升和蜕变(1分)
三、表达与交流(30分)
15. 作文评分标准:
一类文(27-30分):立意深刻,选材新颖,情感真挚,结构精巧,语言优美
二类文(24-26分):主题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三类文(18-23分):主题基本明确,内容较具体,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
四类文(12-17分):主题不明确,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
五类文(0-11分):偏离题意,内容贫乏,结构混乱,语病很多
说明:①未写题目扣2分;②不足600字,每少50字扣1分;③抄袭阅读材料内容,扣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