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课件(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一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教学课件(共6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7-15 00:2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第3节 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通过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总结细胞呼吸的类型。(难点)
2.通过表格归纳,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异同,归纳细胞呼吸的概念,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重、难点)
3.关注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CO2
CO2
肺泡
细胞呼吸
毛细血管

呼吸:机体与环境之间O2和CO2交换的过程。
细胞呼吸是否
都需要氧气呢?
【注意】呼吸≠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的实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
O2
O2

O2
一、细胞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电镜照片
代谢类型
同化类型
异化类型
自养型
异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兼性厌氧型
酵母菌:
单细胞真菌,生长周期短,繁殖速度快;
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是异养兼性厌氧菌。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有氧条件下产生CO ,无氧条件下能产生酒精。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有哪些无关变量?
【自变量】
氧气的有无
【无关变量】
酵母菌培养液的浓度、体积、温度、pH等
实验组
A组:有氧气
B组:无氧气
通气
密封
对比实验
本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哪个是实验组?
设置 的实验组,通过对 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这样的实验叫作对比实验,也叫相互对照实验。
两个或两个以上
结果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②因变量是什么?怎样鉴定有无二氧化碳产生?如何比较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怎样鉴定有无酒精产生?
【CO2的检测】
【酒精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澄清→浑浊
②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蓝→绿→黄
时间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灰绿色
快慢或浑浊程度
【因变量】
细胞呼吸的产物
(酒精、CO2)
【重铬酸钾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交警用经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胶体检测司机呼出的气体里是否含有酒精。
1.配置酵母菌培养液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500mL)中,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
煮沸的目的:灭菌和去除溶液中O2
冷却目的: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思考:
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中通过含NaOH溶液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保证O2充分供应
去除空气中CO2,
保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酵母菌有氧条件产生CO2所致
耗尽瓶中的氧气,确保产物CO2是无氧呼吸产生的。
2.组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装置,于25-35℃培养8-10小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两只试管各加入等量的硫酸处理过的重铬酸钾
无酒精
有酒精
3.CO2的检测
4.酒精的检测
鉴定酒精(要适当延长培养时间再检测)因为葡萄糖和酸性重铬酸钾也能发生颜色反应。
间歇性通入。
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可使空气通过NaOH溶液时充分除去CO2。
【探究·实践】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实验现象
条件 有氧 无氧
澄清石灰水变化
出现变化的速度
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
颜色变化
较浑浊

不出现灰绿色
稍浑浊

出现灰绿色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实施实验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有氧条件下
无氧条件下
——产生大量CO2
——产生少量CO2,还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呼吸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实验结论
右图是某研究小组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的两套实验装置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51@ )。
A
【针对训练】
【自学指导】
仔细阅读教材P92-93,回答以下问题:(4min)
1、以葡萄糖为例,尝试分析有氧呼吸过程总共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发生场所在哪里?能量的产生情况如何?
2、CO2在哪个阶段产生?O2在哪个阶段被消耗?
3、分析产物CO2与H2O中“O”的来源,产物H2O中“H”的来源。
二、有氧呼吸
1、场所:
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 线粒体
主要场所:
疑问:线粒体为什么适合进行有氧呼吸?
思考: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吗?
原核细胞(需氧细菌)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和细胞膜(含有氧呼吸相关酶)上进行。
无线粒体的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蛔虫等)
二、有氧呼吸
(1)线粒体具有内、外双层膜。
(2)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
(3)线粒体内充满了液态的基质。
(4)线粒体的内膜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外膜
内膜
基质

二、有氧呼吸
少量能量
葡萄糖
(C6H12O6)
4[H]
6CO2
20[H]
24[H]
12H2O
少量能量
6H2O

6O2

大量能量
2C3H4O3

丙酮酸
2C3H4O3
丙酮酸
2.过程: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线粒体外膜
[H]指还原型辅酶I(NADH)
H+ + NAD+ → NADH
二、有氧呼吸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C6H12O6

2C3H4O3 (丙酮酸)+ 4[H] + 能量(少)
葡萄糖的初步分解
场所
细胞质基质
6CO2 + 20[H] + 能量(少)
2C3H4O3 (丙酮酸) + 6H2O

丙酮酸彻底分解
线粒体基质

12H2O + 大量能量
24[H]+6O2
[H]的氧化
线粒体内膜
O
O
O
O
O
O
O
二、有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 、 线粒体
总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能量

O
O
O
O
O
概念
在有氧气参与的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
特点
同有机物体外燃烧相比
a.过程温和(常温、常压、一定的pH等)
b.能量逐步释放
c.释放的能量有一部分储存在ATP中。
总反应式中的H2O可以前后化简消掉吗?
不可以;
反应物中的水参与第二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反应物;
生成物中的水是第三阶段的生成物,因此两者不能抵消;
二、有氧呼吸
【思考·讨论】
在细胞内1mol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2870kJ的能量,可使977.28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中,其余的能量(1892.72kJ)则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提示:1mol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高达30.54kJ)
1、请计算一下,有氧呼吸的能量转化效率大约是多少?
这些能量大约能使多少ADP转化为ATP?
2、与燃烧迅速释放能量相比,有氧呼吸是逐渐释放能量的,这对于生物体来说,具有什么意义?
34%
32mol
逐步缓慢释放能量,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可以逐步转移到ATP中;有利于维持细胞相对稳定的状态。
能量
变化
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
+
散失的
热能(主要)
绝大多数以热能形式散失,少数储存于ATP中。
如: 蓝藻、硝化细菌等,第一和第二阶段均在细胞基质基质中,第三阶段在细胞膜上,细胞膜行使线粒体的功能。
1.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需要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和[H]后,丙酮酸才能在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
2.真核生物细胞并非都能进行有氧呼吸,如蛔虫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3.线粒体不是进行有氧呼吸必需的结构,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细胞膜上以及附近的细胞质基质中。
【易错提醒】
思考:3.为什么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
①线粒体膜上无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②线粒体中没有氧化分解葡萄糖的酶。
*****注意: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
任务:结合各阶段反应式构建有氧呼吸模式图,巩固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C6H12O6
2丙酮酸

6CO2
4[H]
少量能量
ATP
热能

6H2O
20[H]
12H2O
6O2

线粒体基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内膜
2丙酮酸
少量能量
ATP
热能
大量能量
ATP
热能
【课堂检测】
下列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的第几阶段:
①产生CO2的阶段(  )
②产生H2O的阶段(  )
③O2参与的阶段 (  )
④产生[H]的阶段( )
⑤产生能量最多的阶段(  )



一、二

1.下图表示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69@ )。
D
【针对训练】
2.下图是高等生物细胞有氧呼吸过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③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     、    。
(2)④⑤⑥代表能量,其中能量最多的是    (填序号)。
(3)[H]与O2结合生成②的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
(4)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
丙酮酸 
CO2

线粒体内膜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针对训练】
人在剧烈运动后,肌肉会发酸;苹果储藏久了会有酒味。
请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三、无氧呼吸
【自学指导】
仔细阅读教材P94-95,回答以下问题:
1、以葡萄糖为例,尝试分析无氧呼吸过程总共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过程是怎样的?发生场所在哪里?能量的产生情况如何?
2、无氧呼吸过程与有氧呼吸相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什么叫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对生物有什么意义?
4、举例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分析影响细胞呼吸强度的因素。
三、无氧呼吸
1.场所:
2.过程:
细胞质基质
C6H12O6

2丙酮酸+4[H]+少量能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C2H5OH(酒精)+2CO2
2C3H6O3(乳酸)
乙醇脱氢酶
2丙酮酸+4[H]
乳酸脱氢酶
本阶段不释放能量!!
三、无氧呼吸
总反应式
C6H12O6

2C3H6O3(乳酸)
+ 少量能量
C6H12O6
2C2H5OH(酒精)
+ 2CO2 + 少量能量

例:高等动物肌细胞、乳酸菌、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细胞等
例:大多数植物、酵母菌
乳酸发酵
酒精发酵
概念
在没有氧气参与的情况下,葡萄糖等有机物经过不完全分解,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能量
去向
有机物中
稳定的化学能
ATP中
活跃的化学能
+
散失的
热能
+
酒精/乳酸中的能量
三、无氧呼吸
问题: 同样是分解葡萄糖,为何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
能量去向:
乳酸
酒精
未释放的能量存留在 或 中
1mol葡萄糖
196.65(kJ)
61.08kJ
ATP
热能
乳酸或酒精
释放
特别注意:无氧呼吸仅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生成少量ATP。
人体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能在肝脏中再次转化为葡萄糖。P94
1
3
!!!无氧呼吸仅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大部分能量残留在酒精和乳酸中。
三、无氧呼吸
热能散失(大部分)
合成ATP(少部分)
细胞质基质
细胞膜
细胞外
细胞内
C6H12O6
酶3
2C2H5OH(酒精)和2CO2
2丙酮酸
酶1
4[H]
少量能量

2C3H6O3(乳酸)
酶2

少量ATP
热能
任务:结合各阶段反应式构建无氧呼吸模式图,巩固对无氧呼吸过程的理解
呼吸方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点 场所
条件
分解
产物
能量
ATP产生阶段
相同点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氧气、多种酶
无氧气、多种酶
葡萄糖彻底分解为CO2和H2O
葡萄糖不彻底分解,
形成乳酸或酒精和CO2
释放大量能量
释放少量能量,大部分能量储存在乳酸或酒精中
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均产生ATP
仅在第一阶段产生ATP
第一阶段反应完全相同,两种呼吸方式实质相同,都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概念
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意义
(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如丙酮酸)
四、细胞呼吸
丙酮酸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
细胞呼吸


热能
散失
能量
转移
ATP
ADP
Pi


细胞分裂
生长发育
主动运输
肌肉收缩
神经冲动的传导
C6H12O6
CO2+H2O
细胞呼吸是蛋白质、糖类和脂质代谢的枢纽
A.酵母菌细胞质基质中可进行①和②过程
B.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进行①和④过程
C.乳酸菌细胞进行①和③过程中均产生[H]
D.①过程是各类细胞分解葡萄糖的共同途径
D
【针对训练】
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1、依据反应物和产物判断
(2)有酒精或乳酸
一定存在有氧呼吸
(3)无CO2释放
只进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细胞已死亡
(1)需要消耗O2或产物有H2O
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4)不吸收O2,只释放CO2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五、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2、依据物质的量关系判断
(1)O2吸收量=CO2释放量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乳酸的无氧呼吸
(2)O2吸收量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差值为无氧呼吸量。
(4)酒精量=CO2量
只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
(5)酒精量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差值为有氧呼吸量。
(3)O2吸收量>CO2释放量
可存在脂质类氧化分解
底物为葡萄糖时
五、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2.依据物质的量的关系判断
CO2=O2:
CO2CO2>O2: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同时伴随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进行了以脂肪等非糖物质的为底物的有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同时伴随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差值为无氧呼吸量
计算呼吸熵,确定两者的强弱:
CO2:O2 =4/3
CO2:O2 <4/3
CO2:O2 >4/3
有氧呼吸强度=无氧呼吸强度
有氧呼吸强度>无氧呼吸强度
有氧呼吸强度<无氧呼吸强度
2、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的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
B.氧浓度为b时,既有无氧呼吸又有有氧呼吸
C.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
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
B
1、如果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和酒精发酵时,分解葡萄糖产生等量的CO2, 那么这两种呼吸作用所消耗葡萄糖的摩尔数之比是
A、1:2 B、1:3 C、1:4 D、1:6
B
【针对训练】
3.“实验法”判断生物呼吸类型
①装置
②实验原理
原理
装置甲
红墨水滴移动的距离代表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吸收的O2的差值;检测无氧呼吸
装置乙
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掉细胞呼吸所产生的CO2,红墨水滴移动的距离代表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
甲装置
乙装置
五、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实验现象 结 论
甲组液滴 乙组液滴
不动 不动
不动 右移
左移 不动
______ _______
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或种子已死亡
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
只进行有氧呼吸或进行有氧呼吸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
甲组
乙组
左移
右移
③结果分析与判定
④物理误差的校正
为防止气压、温度等非生物因素所引起的误差,设置如图所示的丙装置,(除将装置中生物材料换为杀死的等量同种生物材料外其余均与乙装置相同。)
装置丙
也会引起红色液滴的移动
对照组中液滴的移动只是由非生物因素引起的。
根据红色液滴的移动距离对原实验结果进行校正
对照组
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若底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CO2外还有乙醇或乳酸
B.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c条件下,种子消耗的葡萄糖最少
D.d条件下,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条件 CO2释放量 O2吸收量
a 10 0
b 8 3
c 6 4
d 7 7
【针对训练】
B
(1) 假设小麦种子只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
若甲装置中墨滴不移动,乙装置中墨滴向左移动,则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
若甲装置中墨滴向右移动,乙装置中墨滴不移动,则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
若甲装置中墨滴向右移动,乙装置中墨滴向左移动,则小麦种子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 若甲、乙装置中墨滴均向左移动,则可能的原因是小麦种子的呼吸底物中存在_______。
脂肪
0.7
0.78
为伤口创造有氧环境,抑制厌氧菌的繁殖,有利于伤口愈合。
先通气,后密封。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①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产生ATP(或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根细胞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无机盐
②促进好氧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大其对有机物的分解供植物体利用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减弱水果、粮食的呼吸作用,以延长保质期
避免破伤风芽孢杆菌等进行无氧呼吸而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避免肌细胞因供氧不足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大量积累会使肌肉酸胀乏力
六、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C6H12O6

2C3H6O3(乳酸)
+ 少量能量
C6H12O6
2C2H5OH(酒精)
+ 2CO2 + 少量能量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氧气浓度---促进有氧呼吸,对无氧无呼吸有抑制作用
温度---影响酶活性
水---自由水越多代谢越快
二氧化碳-----产物越多抑制反应
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①氧气浓度
O2有氧呼吸所必需的;
氧气的存在对无氧呼吸有抑制作用。
氧气浓度对有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氧气浓度对无氧呼吸速率的影响
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外因
O2浓度/%
气体交换的相对值
5
10
15
20
25
0
1
0.5
A
P
R
Q
C
B
E
T
CO2生成量
该点之前限制因素是O2浓度,该点之后是温度和酶等因素
P点及其以后:消耗O2量=产生CO2量,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不消耗O2,产生CO2,说明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无氧呼吸消失点
C点(BC=AB):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或释放的CO2量)
等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
产生的CO2量最少,细胞总呼吸最弱的点,此条件最有利于蔬菜、水果的储存
O2吸收量
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外因
②温度
通过影响呼吸酶的活性来影响呼吸速率。与温度影响酶催化效率的曲线特征一致。
温度
呼吸速率
应用:
低温贮存蔬菜、水果(0℃以上的低温);
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温,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
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外因
③二氧
化碳
作为呼吸产物,根据化学平衡,CO2浓度高会抑制细胞呼吸的进行;
④含水量
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
应 用: 粮食入仓前要晾晒处理 ;种子萌发浸泡处理
应 用: 增加CO2浓度或窖藏储存果蔬
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外因
内因
以植物为例,从以下3个角度分析
项目 规律 举例
遗传特性 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 旱生植物<水生植物,阴生植物<阳生植物
器官类型 同植物的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 生殖器官>营养器官
生长发育阶段 同一植物的同一器官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呼吸速率不同 幼苗期、开花期植株器官的呼吸速率高,成熟期呼吸速率低。
七、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
C
【针对训练】
2.番茄果实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下图表示光照、储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33@ )。
C
【针对训练】
B
【针对训练】
一、概念检测
1.某超市有一批过保质期的酸奶出现涨袋现象。酸奶中可能含有的微生物有乳酸菌、酵母菌等。据此分析涨袋现象的原因,判断以下解释是否合理。
(1)是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气体造成的。( )
(2)如果有酒味,可能是酵母菌无氧呼吸造成的。( )
2.下图表示某种植株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浓度为0时,该器官不进行呼吸作用
B.氧气浓度在10%以下时,该器官只进行无氧呼吸
C.氧气浓度在10%以上时,该器官只进行有氧呼吸
D.保存该器官时,氧气浓度越低越好
×

C
【练习与应用】
3.将酵母菌培养液进行离心处理。把沉淀的酵母菌破碎后,再次离心处理为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两部分,与未离心处理过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放入甲、乙、丙3支试管中,并向这3支试管内同时滴入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最终能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是( )
A.甲 B.丙 C.甲和乙 D.丙和乙
B
【练习与应用】
1.松土是许多农作物栽培中经常采取的一项措施。试分析农田松土给农作物的生长、当地的水土保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等方面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指出如何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二、拓展应用
【练习与应用】
2.有氧呼吸过程是否含有无氧呼吸的步骤 结合地球早期大气中没有氧气以及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等事实,想一想,地球早期的单细胞生物是否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你体内的骨骼肌细胞仍保留着进行无氧呼吸的能力,这是否可以理解为漫长的生物进化史在你身上留下的印记
【练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