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需求的确定
〖单元概述〗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确定信息需求是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开始阶段,准确的信息需求有利于信息活动的顺利进行,是我们分析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具体问题应该具备的基本信息素养。学生已经掌握了信息需求确定的方法,能够根据具体的活动任务设计出准确的信息需求表,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从什么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即信息的来源。
〖课程标准〗
(1)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例如:烽火台、信函、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代表着信息传播发展的不同阶段。
(2)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需要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学习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了解信息与载体的涵义。
2.了解信息的主要类型。
技能性目标:
1.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了解信息的不同。
情感性目标:
让学生明确日常生活与信息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信息需求的确定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课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给出吸烟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一些数据统计或实例,调查学生、家人、亲戚和朋友的吸烟情况;了解学生对吸烟的态度和原因:支持、反对、无所谓。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
2.引出活动任务。
“策划一次劝告青少年不要吸烟的宣传活动”主题任务,进行信息需求分析
3.分析活动任务,分解任务。
分析:行为动词——劝告;受众对象——青少年;目的——不要吸烟;形式——宣传活动。
分解:宣传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受众对象、参与者、分工。
4.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针对分解的任务,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如:你的劝告对象是谁,青少年为什么吸烟?吸烟有什么影响……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得出相关信息,设计并填入信息需求表中,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信息素养。
5.自主探究学习,结合必要的讨论,完成任务。
6.课堂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7.课堂总结,巩固知识。
学生总结:通过活动过程的研究交流和体验,学生掌握了信息需求确定的过程及其分析思考方法,形成了利用其过程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信息素养。
8.后续活动
根据活动的处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活动,巩固本节知识、技能和分析方法。针对活动的完成情况,学生继续思考这些信息需要哪些来源,为下一节课活动作准备。
根据活动的处理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完成活动,巩固本节知识、技能和分析方法。针对活动的完成情况,学生继续思考通过因特网获取信息的方法,为下一节课活动作准备。
〖所需课时〗 1 课时
〖课前准备〗
设备:学校一般采用专线、宽带、电话线等连接方式接入因特网,计算机中的浏览器一般选Internet Explorer(简称IE)。
学生:学会IE的简便设置、因特网的基础知识(网址、主页、超级链接等)。
教师:各种教学用的记录表及评价表,如信息需求表、信息来源表、搜索网站情况表、作品引用记录表、活动评价表等。
〖相关资料〗
《信息技术基础》〉
〖对不同起点的学生〗
1.需要帮助的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帮助其学会根据任务和问题确定信息需求。
2.可以提高的学生:帮助其加深对信息的理解,不断地给其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