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
一、选择题(15 分)
1.“新中国成立前……仍然维持封建土地制度。”我国的地主阶级被
消灭是通过()
A.抗美援朝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三大改造
2.2022年 2月,王毅在阐述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基本立场时表示:
“中方坚定主张尊重和保障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立场是一
贯的,也是明确的,在乌克兰问题上同样适用。”中国政府这一立场
源于(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求同存异方针
C.霸权主义 D.“一边倒”政策
3.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依据是( )
A.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B.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确立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
4.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 196.1亿元,其中东
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 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多集中在东
试卷第 1页,共 4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 B.便于就近接受苏联的援助
C.有利于支援朝鲜战场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
5.下面所示是某同学在阅读教材时做的笔记,据此判断他阅读的内
容是( )
1.《论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
3.社会主义总路线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八字方针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人民生活方式变化
C.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D.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6.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 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
阶段,和 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全面改革的阶段
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中共十四大
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提出改革开放的总方针
C.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7.小可同学准备写一篇小论文,并在网上搜集了诸如“社会主义公有
制”“赎买政策”“合作社”“公私合营”等方面的材料。据此判断,这篇论
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过渡时期 B.政权巩固 C.人民公社 D.三大改造
试卷第 2页,共 4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8.广东深圳,昔日小渔村,如今大都市,进出口总额占全国 1/10;
浙江义乌,汇聚全球 210万种商品,日均 2800万个快递从这里飞向
世界各地;新疆阿拉山口,中欧班列线路累计超 120条,越来越多的
“中国制造”从这里走向中亚、欧洲市场。这些故事呈现了( )
A.经济特区相继建立 B.城市改革深入展开
C.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9.1984年,北京某国营纺织厂门口贴出新标语:“打破铁饭碗,工
资看贡献!”这一变化得益于( )
A.“一五”计划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建立经济特区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0.“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
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究其根本原因是( )
A.外交谈判策略的高明 B.综合国力的提高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11.2024年 1月台湾地区“大选”落幕,民进党参选人赖清德当选,随
后赖清德在各种场合频繁爆出台独言论,扬言要阻止两岸统一,这反
映当前妨碍祖国统一的主要因素是( )
A.台湾岛内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 B.台湾民众反对两岸统一
C.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12.1973年,美国受访公众中有 53%对中国印象积极,而在 1972年,
这一占比仅有 23%。导致美国公众对中国态度发生转变的重要变量是
( )
试卷第 3页,共 4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3.1971年 10月,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感叹:“这是联合国历史
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指挥下第一次被打败。”这一评论所
指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发表《上海公报》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中国首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14.在中共十六大会议上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指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 )
①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
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③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绿色发展方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2021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纪念邮票,其
中一枚画面中有国产航母山东舰、歼-20、东风 41导弹和信息化作战
装备等内容。这展示了我国( )
A.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成果
B.新时代社会生活与环保蓝图
C.新时代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
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成就
试卷第 4页,共 4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二、材料题(45 分)
16.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
军的集结号。下面是某中学八年级某班学生围绕“‘中国梦’新时期新征
程”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7分)
材料一 2012 年 11 月 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
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
(1)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中国梦”提出的时间、内涵分
别是什么。(2分)
(2)在中共十八大、中共十九大上,什么思想分别被确立为了党的
指导思想?(2分)
(3)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并形成了“四个全面”战
略布局,其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2分)
(4)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1分)
1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诸多具有开创性的政治实践和理论创
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建国纲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
属于人民,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共同纲领》(1949 年)
第 1页,共 5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当家作主】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
高国家权力机关。”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文献
【民族团结】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示意图
材料四:到 1956 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A)向社会主义(B)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下册
(1)写出材料一中的法律文件是在哪次会议确立的?并写出该会议确
立的有利于今天各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政治制度?(2分)
(2)写出材料二这部法律规定的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名称。这部宪
第 2页,共 5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法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制度?结合所学列举我国的自治区两例。(3分)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回答出 A、B处的内容。(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上述政治制度确立的共同作用?
(一点即可)(1分)
1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一个崭
新的中国。 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中国人民无惧挑战,在中共中央
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初步完 成了对新中国社会的巩固与
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报纸名称 社论摘要
前程无限光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诞生,四万万七
《人民日报》(中国) 千 五百万中国人民开始自己当权管理国家,我们这
个古老 的东方民族揭开了历史的新巨册。
这在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阵线上又打开了一个缺口;
中 国人民的胜利,乃是本世纪继苏联十月革命和消
《人民论坛报》(波兰)
灭希特 勒法西斯主义之后的伟大事件。
材料二 1950 年 10 月 25 日到 1951 年 6 月的七个多月里,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
实行战略反攻,以运动战连续进行了五次战役,歼敌 23 万余人。志愿军根据中共中央提出
的 “持久作战,极防御 ”的战略方针,以大规模的阵地战顽强坚守,粉碎了美军和南朝鲜
军的进 攻,并于 1953 年发动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役,歼灭了美军和南朝鲜军 12 万余人。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三 在武汉修建一座长江大桥是几代人的梦想。清朝就曾有过设想,在孙中山的
《治国方略》 中也有规划,但限于当时国力薄弱,未能实施。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家优
第 3页,共 5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先发展 重工业的背景下,铁路运输的重要性凸现,建造大桥跨越长江天堑被提上议事日程。
——程中原《红色地图:党史记忆 90 年·成长地标》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新中国成立的的标志。写出哪
一事件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写出两点)(2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国家为什么要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写出 1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座大桥的建设与当时国家实施的什么计划有
关?(2分)
(4)三大改造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上的“创举”是什么?(1分)
(5)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代表人物,请举
例两位。我们可以学习他们怎样的精神?(3分)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1978 年,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
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
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1978 年)邓小平及其同像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
如果我们追溯中华人民共和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 1980 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
记……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材料一中的“严重的挫折”指的是哪一政治事件?起止时间是什么
时候?(2分)
第 4页,共 5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
(2)材料一中的“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为此次会议
的顺利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哪一思想领域的事件?“新的伟大革命”
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决策?(3分)
(3)材料二中“邓小平…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该具体举措最早是在哪个村被探索出来的?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
城市?(3分)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1982 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
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材料二:某个时间轴得出观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
(1)材料一中“走自己的道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正确道
路?邓小平理论在哪次会议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2)依据材料二的时间轴,选取三例史事,结合其影响,对上述观点进
行论述,并谈谈自己的认识。要求:题目用题中的观点,围绕观点史
论结合,表述清晰,写出认识,字数在 150左右。(8分)
第 5页,共 5页
{#{QQABQQUt4gAQkkSACQ7KA0F6CUuQsJKjJYoMgQASqAxCCAN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