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4)
第1章 对环境的察觉
引入新课
1、光的折射规律,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光密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 方向偏折,折射角 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
2、当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的方向 。 3、如果让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折射角 入射角,进入空气中的折射光 的方向射出,即光路是 。
4、从上方看水、玻璃等透明介质中的物体,我们感到物体的位置要比实际的位置 一些,这是光的 引起的。
小于
增大
法线
垂直
不变
大于
逆着原来入射光
可逆的
高
折射
新课教学
如图1.4-18所示,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
新课教学
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太阳发出的白光是最单纯的颜色,直到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揭开了太阳光的颜色之谜。
四、光的色散
牛顿的三棱镜色散实验:
如图1.4-19,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现象:
新课教学
视频:光的色散实验
新课教学
光的色散: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
白光
红光
紫光
从光的色散可知:
(1)太阳光是白光,
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复色光;
(2)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是单色光;
(3)单色光不会再发生色散。
新课教学
太阳光的可见光谱:
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形成太阳光的可见光谱,如图所示。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一代伟人毛泽东有关彩虹的诗句。
彩虹是光的______现象。
色散
新课教学
在盛有水的脸盆里斜着放一面镜子,然后试着用镜子把太阳光反射到纸上。不断地调整镜子的角度,在某一个角度上可以观察到彩色的光。
这是因为太阳光在水中发生折射,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再通过镜子反射出去的缘故。
现象解释:
新课教学
现在你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吗?为什么彩虹常常出现在夏天的雨后?
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中接近球形的小水滴,造成色散及反射而成。当阳光照射到水滴上时,它同时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并在水滴中以不同的角度反射,产生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夏天的雨后空气中的水滴较多,易对太阳光发生折射而形成彩虹。
新课教学
人们发现,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能够产生各种色彩,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作光的三原色。
光的三原色:
红色+绿色=
例如:
黄色
红色+蓝色=
品红
绿色+蓝色=
青色
红色+绿色+蓝色=
白色
新课教学
视频:光的三原色
新课教学
光的三原色的应用:
彩色电视机就是用红色、绿色、蓝色来产生各种颜色。
图1.4-23显示的是放大后的彩色电视机屏幕图像。随着每种色光亮度的变化,电视机便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新课教学
新课教学
五、看不见的光
当按下遥控器的按键时,遥控器发出一种人们看不见的光——红外线。
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红外线的发现: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将温度计放在彩色光带的红光外侧时,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
新课教学
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红外线。
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
红外线热效应的应用:
利用红外线遥控器调节电视机播放的节目。
红外线探测器、红外线照相机、红外线夜视仪等都利用红外线的强弱来识别不同温度的物体。
新课教学
某些动物(如响尾蛇)是靠红外线来捕食的。响尾蛇在眼和鼻之间有热的灵敏感受器,可用来测定周围动物的准确位置从而捕获猎物。
人们模仿响尾蛇制成了一种红外制导导弹,导弹上的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自主追踪热的目标,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响尾蛇
新课教学
在紫光的外侧有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紫外线
紫外线具有较强能量,可用于杀死微生物
紫外线的应用:
(1)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使我们辨别真假币
(2)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常被人们用来消毒灭菌
照射适量的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健康,但照射过量的紫外线,会诱发皮肤癌。
新课教学
紫外线的来源:
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在距地面20~25 km的大气中,集中了地球上大多数的臭氧,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在炎热的夏天要做好防晒工作主要就是防紫外线
新课教学
1、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C. 只有AB之间有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D
新课教学
2、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B
新课教学
3、下列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D
4、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C
板书设计
第4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第4课时)
看不见的光
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色散
红橙黄绿蓝靛紫
紫外线
红外线
三原色:红色、绿色、蓝色
白光:复色光
单色光: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第5节 透镜和视觉”相关内容。1.4光的反射和折射(4)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白光经过三棱镜后向三棱镜底边的方向偏折
B.白光经三棱镜后发生了色散现象
C.白光经三棱镜后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大
D.把一支温度计放在红光外侧,可以观察到温度计示数明显上升
2.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 A处应是紫光
B.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C. 只有AB之间有光
D. 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3.如果没有三棱镜,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进行光的色散实验。在深盘中盛一些水,盘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平面镜下部浸入水中,让阳光照射到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墙或白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带,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或本实验不包含的内容是( )
A.光的反射
B.反射出来后的光不再有红外线
C.折射时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
D.光的折射
4.“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如图所示为太阳光射到空气中的小水珠(图中圆模拟小水珠)形成彩虹光路示意图,a、b为两种单色光。图中彩虹形成过程中涉及到的光现象有(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色散 D.以上都有
5.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色散 B.小孔成像 C.物体的影子 D.光的直线传播
6.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
7.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
A.紫光LED B.黄光LED C.蓝光LED D.橙光LED
8.有关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相关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的热主要是通过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的
B.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外辐射紫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紫外线越强
C.自然界中的紫外线主要来源于太阳
D.臭氧层吸收了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9.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光从棱镜射出后,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接收,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关于此实验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
太阳光是单色光
C.各种色光在相关的折射过程中,偏折程度相同
D.各种色光在相关的反射过程中,偏折情况不同
10.下列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
C. 海市蜃楼 D. 雨后彩虹
11.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为了探究太阳光的颜色,小明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
(1)图甲,光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_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 ;
(2)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若在三棱镜与光屏之间插入一块红玻璃,则发现光屏上只有红色光,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乙所示。这一现象说明 ;
(3)在第(1)步基础上,在白屏上蒙一张绿色纸,发现屏上只有被绿光照射的地方是亮的,其他地方是暗的,如图丙所示。这一现象又可以说明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D A B C B A D
11.红橙黄绿蓝靛紫;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红色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红色光;绿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绿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