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听听声音》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耳朵里的。
A. 空气
B. 真空
C. 土壤
D. 水
下列哪种物体不能发出声音?( )
A. 振动的鼓面
B. 静止的钢琴键
C. 敲响的铃铛
D. 鸣叫的小鸟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A. 音量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用力敲鼓,鼓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变高
B. 音调变低
C. 音量变大
D. 音量变小
下列声音中,音调最高的是( )。
A. 大象的叫声
B. 老牛的叫声
C. 小鸟的叫声
D. 小狗的叫声
我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 )不同。
A. 音量
B. 音调
C. 音色
D. 传播速度
当我们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锣面时,声音会( )。
A. 变大
B. 变小
C. 消失
D. 不变
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速度最快?( )
A. 空气
B. 水
C. 钢铁
D. 真空
下列做法中,不能减弱声音的是( )。
A. 关紧门窗
B. 戴上耳塞
C. 大声说话
D. 在安静的图书馆里
下列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是( )。
A. 风声
B. 雨声
C. 汽车喇叭声
D. 雷声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A. 运动
B. 振动
C. 形变
D. 发热
下列哪种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最大?( )
A. 离发声体很远
B. 离发声体较近
C. 隔着厚厚的墙壁
D. 在真空环境中
用同样的力分别拨动钢尺的不同部位,钢尺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 )。
A. 音调越高
B. 音调越低
C. 音量越大
D. 音量越小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
D.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听到的 “嗡嗡” 声,可能是( )发出的。
A. 蜜蜂
B. 老虎
C. 大象
D. 狮子
二、判断题(对的填 “T”、错的填 “F”)
只要有物体存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
声音不能在水中传播。( )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音调越高。( )
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用的,不会对我们造成危害。( )
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来区分不同的声音。( )
当物体停止振动后,声音也会立即消失。( )
音量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调是指声音的强弱。( )
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
我们的耳朵能听到所有频率的声音。( )
笛子发出声音是因为笛子本身在振动。( )
噪声会影响我们的学习和休息。(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相同的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听起来是一样的。( )
敲锣时,锣面振动发出声音。( )
三、填空题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声音的强弱可以用( )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 )来描述。
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播声音。
我们的耳朵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当我们听到刺耳的声音时,应该( )来保护耳朵。
四、简答题
请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声音是自然产生的,哪些是人为制造的。
为什么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就停止发声了?
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是常见的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静止的钢琴键没有振动,不能发出声音。
B 解析:音调是描述声音高低的物理量。
C 解析:用力敲鼓,鼓面振动幅度变大,声音的音量变大。
C 解析:小鸟的叫声频率较高,音调最高。
C 解析: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所以我们能区分它们的声音。
C 解析:按住锣面,锣面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C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钢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水中快,真空不能传声。
C 解析:大声说话会增大声音,不能减弱声音。
C 解析:汽车喇叭声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B 解析: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这是声音产生的本质原因。
B 解析:离发声体越近,听到的声音越大。
B 解析: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D 解析:真空没有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 解析:蜜蜂飞行时翅膀振动会发出 “嗡嗡” 声。
二、判断题
F 解析: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且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仅有物体存在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F 解析: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比如鱼能听到岸上的声音。
T 解析:物体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F 解析:有些声音属于噪声,会对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造成危害。
T 解析:声音的高低(音调)、强弱(音量)和音色是区分不同声音的重要特征。
F 解析:物体停止振动后,已经发出的声音会继续传播,不会立即消失。
F 解析:音量是声音的强弱,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两者概念不同。
F 解析: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音叉振动幅度不同,音量不同,音调相同。
F 解析: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F 解析: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范围,超出范围的声音听不到。
F 解析:笛子发出声音是因为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
T 解析:噪声会干扰我们的学习、休息和工作。
T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如空气、水、固体等。
F 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由于介质的特性不同,听起来可能不同。
T 解析:敲锣时,锣面振动产生声音。
三、填空题
振动 解析:物体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根源。
音量;音调 解析:音量描述声音强弱,音调描述声音高低。
介质;真空 解析: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没有介质,不能传声。
外耳;中耳;内耳 解析:耳朵的三部分结构共同作用使我们听到声音。
捂住耳朵(或远离声源) 解析:刺耳的声音可能损伤听力,需采取保护措施。
四、简答题
自然产生的声音:风声、雨声、雷声、鸟鸣声等;人为制造的声音:汽车喇叭声、钢琴声、说话声、机器运转声等。解析:自然产生的声音是自然界中自发形成的,人为制造的声音是人类活动产生的。
因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琴弦,琴弦停止振动,所以就停止发声了。解析:振动是声音产生的原因,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