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5 17:39: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 走进物理世界
 章末评价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明在研学时,看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叶(xiū),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这只叶的长度约为()
A.9 mm B.9 cm
C.9 μm D.9 m
2.在测量1 min内脉搏跳动次数的活动中,下列工具最适合计时的是()
A.室外阳光下的日晷 B.没有秒针的挂钟
C.计时25 min的沙漏 D.带秒表功能的手表
3.小明家厨房有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妈妈说可能是白醋也可能是白酒。为了确认是什么物质,小明按教材上所学的闻气味的方法去确认这瓶液体,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获取与处理信息 D.评估与反思
4.“一张纸折叠103次后厚度将超过宇宙边界”这一话题引发了创新小组同学们的思考。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分度值是1 mm的刻度尺能直接测量出一张纸的厚度
B.此实验中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
C.用整本书的总厚度除以纸的页数,即可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量厚度时,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刻度尺
5.如图所示,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纽扣的直径和木块的长度时,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6.图为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得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7.要测一个摆(如图中摆OA)的摆动周期,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A.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时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即为所求
B.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后再返回到OB时停止计时,则所测时间即为所求
C.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摆到另一侧最高位置OC时停止计时,这样重复测多次后求出所用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所求
D.将摆OA拉到OB位置,松手同时计时,让摆来回摆动多次,当其最后回到OB位置时停止计时,用所测时间除以来回摆动的次数即为所求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8.科学探究过程一般要经历的主要环节:      、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息、       、评估与反思,在探究过程中,要特别重视       ,实事求是,尊重他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
 传统文化主题 在古代,人们就有进行长度测量的方法和工具,请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请完成9~10题。
9.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与中指间的距离作为长度单位,称为“拃”,如图所示,“一拃”的长度是    cm,合     m 。用“拃”粗略测量1.7 m的中学生身高,大约需要   拃。
10.木尺又称鲁班尺,相传为春秋鲁国公鲁班所作,会因受潮而膨胀。使用受潮后的木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自身形变不计),测量值将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这是一种    (选填“误差”或“错误”),    (选填“能”或“不能”)避免。
11.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 cm,26.00 cm,26.02 cm,26.42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       。
1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示意图,其中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示数为    s;某同学采用如图丙所示的方法测量硬币的直径,测得硬币的直径d=    cm。
13.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两种方法测量微小量的长度。方法甲: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量一枚硬币的厚度,该硬币的厚度是    mm。方法乙:一本漫画书除封面和封底外页码共有 78页,测得78页纸张的厚度为4.0 mm,则该书每张纸的厚度约为    mm。请说出方法乙比方法甲好的理由:                     。
14.小惠同学想利用烧杯和量筒测量较大石块的体积。她的操作步骤如下: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石块浸没水中并在水面到达的位置做标记,然后取出石块;②先往量筒中装入48 mL的水,然后将量筒中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如图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    dm3;采用这种方法测出石块的体积与真实值相比    (选填“偏大”或“偏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5小题30分,第16小题14分,共44分。
15.(1)小孟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他的测量方法如图甲所示:
①请指出他测量中的一个错误:               。
②纠正错误后小孟先后测量了四次,读数分别是2.03 cm、2.04 cm 、2.045 cm、2.05 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      ,长方体的长应记为    cm。
③小孟这样多次测量    (选填“能”或“不能”)消除误差,但能    误差。
④如果有一把金属材料制成的刻度尺,且这种金属材料在温度变化时热胀冷缩很明显,若把它从冰箱冷冻室内拿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则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2)如图乙所示,该秒表内圈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为   h,其分度值为    ;外圈的测量范围为     ,其分度值为    ;此时该秒表的示数为   min   s。
(3)如图丙所示,小强要测量一个金属块的体积,测量时应先在量筒里盛入“适量”的水。“适量”是为了避免:①水盛多了
                   ;②水盛少了         。如果按图示视线读数,会使体积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16.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上的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2
B.用细铜丝的长度L1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C.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
E.数出缠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F.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错误的步骤是    ,应补充的步骤F是                    。
(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     。
(3)如果测量时缠绕得不紧密将会使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图中测出25匝细铜丝线圈的长度为    cm,该细铜丝的直径为   mm。
四、综合能力题:本题共14分。
17.小林、小西和小吴在公园里玩荡秋千。小林把小西、小吴分别轻轻推一下,细心的小林发现,他们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几乎一样。那么,秋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人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A: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人的质量m有关。
猜想B: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摆长L有关。
猜想C:秋千往返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可能与秋千的摆角θ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他们来到实验室,找来不同质量的小铁球(质量已知)、细绳、刻度尺、铁架台、量角器,模拟秋千,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按图甲进行实验,得到表中数据:
次数 摆球质量m/g 摆角θ 摆长L/cm 摆球摆20次时间t总/s 摆球摆1次平均时间t/s
1 15 3° 100 40.0 2.0
2 30 3° 100 40.0 2.0
3 30 5° 100 40.0 2.0
4 30 5° 80 36.0 1.8
5 30 5° 50 28.0 1.4
①为验证猜想A,应选   和   两次实验数据进行比较;比较2和3两次实验数据,可知猜想C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②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是摆球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只跟    有关。
(3)在第3、4次实验中,小吴用“保持质量、摆角不变,改变摆长”的方法来探究摆球的摆动往返时间与摆长的关系,这种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或“转换”)法。
(4)在摆线悬挂点O的正下方固定一铁钉P,将摆球从A点释放,摆线碰到铁钉后摆球仍能继续摆动,到达B点后再摆回,如此往复,如图乙所示。若摆长为100 cm,则摆球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一次所需时间应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0 s。
第一章 章末评价卷
1.B 2.D 3.C 4.D 5.B 6.B 7.D
8.提出问题 分析与论证 交流与合作
9.19.0 0.190 9
10.偏小 误差 不能
11.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6.42 cm 26.00 cm
12.1 cm 31.0 218 1.85
13.1.5 0.1 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长度、厚度会更加准确
14.0.04 偏大
15.(1)①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尺面垂直(或刻度尺没有沿着被测长度放置) ②2.045 cm 2.04 ③不能 减小
④偏大 (2)0.5 1 min 0~60 s 1 s 5 35
(3)会使金属块放入后水面超过量筒能测量的最大值
不能没过金属块 偏大
16.(1)C B 用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2除以线圈的圈数N,即得出细铜丝的直径D
(2)DAEF (3)偏大 (4)5.00 2.0
17.(1)秒表 (2)①1 2 不正确 ②摆长 (3)控制变量 (4)小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