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评价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沪粤版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7-15 17:4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中评价卷
时间:8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年累月奋斗在地质勘探的一线,练就了快速、准确丈量的本领。他跨出每一步的步幅几乎是相同的,其步幅合理的是()
A.85 m B.85 dm C.85 cm D.85 mm
2.小红面朝镜子前后移动,观察到自己远离平面镜时,自己的像也远离平面镜,面镜时,自己的像也面镜。她仅根据该现象提出:“像到镜子的距离与自己到镜子的距离相等”。这一说法在科学探究中属于()
A.分析与论证
B.评估与反思
C.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与处理信息
D.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3.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用来计时的一种工具——日晷,下列诗句中的描述与日晷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池水映明月 B.起舞弄清影 C.潭清疑水浅 D.对镜帖花黄
4.将四个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设置一样的同一示波器,波形如图,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是512 Hz,则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四种声音的音色基本相同
B.丙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是512 Hz
C.将甲音叉的音量降低可能出现乙波形
D.丙音叉的响度和丁相同
5.下列有关声的实验和应用描述正确的是()
A.甲图的实验只能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乙图的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
C.丙图的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丁图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6.因为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物体通过小孔成的是虚像
B.乙图:小聪和小猫能互相看到对方,利用了反射时光路可逆
C.丙图:平面镜中小猫的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丁图: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的“鱼”的上方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 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6 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8 cm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1分。
  物理学与科技 高铁,这张靓丽的国家“名片”,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成了增进国家间交流的重要纽带。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复兴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国高铁正在用创新和突破引领“中国速度”。“复兴号”动车组以350 km/h的速度运行,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了测试“复兴号”高速运行时的稳定性,乘客小全在窗边放置了一些随身物品,如图甲所示,观察到这些物品在列车高速运行时依然“纹丝不动”,请完成8~9题。
8.如图乙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矿泉水瓶盖的直径为
     cm;附近的乘客都能看到该瓶盖,是因为光在该瓶盖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9.高铁上有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的标志,如图丙所示,倡导乘客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乘客听到乘务员的声音是通过    传到耳朵中的。
10.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   (选填“虚”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    (选填“镜面”或“漫”)反射,造成光污染。
11.《康熙几暇格物编》中记载:“置钱碗底,远视若无,及盛满水时,则钱随水光而显见矣。”,如图所示,把铜钱放在碗底B处后加适量水,从A处恰好看到铜钱的像在   (填写字母)处,这是由      形成的像。用激光笔从A点向   (填写字母)处照射,可照亮铜钱。
12.人的眼球好像一架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小明两眼视力缺陷不同。将一只2B铅笔紧贴他眼镜的两个镜片,透过镜片看到铅笔的像如图甲所示,则图甲中右侧镜片是     ,如图乙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入图甲中眼镜的      (选填“左侧镜片”或“右侧镜片”)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
13.如图所示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广告片位于镜头             (选填“2倍焦距以外”“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1倍焦距以内”),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像,应当使投影灯    与地面的距离,同时适当    (后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与广告片的距离。
14.如图所示是一种液面升降监测装置原理图,电光源S发出的一束激光与水平液面成50°角射向平静的液面,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光经液面反射后射到液面上方水平标尺上的S′点,当发现光点S′向左移动时,说明液面     (选填“升高了”“下降了”或“不变”),此时入射角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本题共7分。
15.(1)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在下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的入射光线AO,并标出入射角的大小。
(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上F为焦点,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射向水面的光线和射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6分,第18小题7分,共20分。
16.两组同学进行声学实验,小明设计如下:
(1)如图甲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划过,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纸片划动的速度,观察纸片振动    ,可探究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用一只手将锯条压在桌边,用另一只手轻拨锯条的一端,听其响度;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    (选填“改变”或“不改变”)手拨动锯条的力,观察锯条振动    ,可探究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
(3)小红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远的通话,这表明:   (选填“固”“液”或“气”)体能够传声。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手阻止了线的    使声音无法通过线来传播。
17.某小组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器材完成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用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便于确定像的    。
(2)实验中应选择与蜡烛A外形完全相同且     (选填“已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移动蜡烛B发现其恰好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    。
(3)如图乙所示,将玻璃板倾斜,蜡烛A的像将    (选填“仍然”或“不再”)与蜡烛A关于镜面对称。
(4)实验中若只将图甲中玻璃板沿直线MN水平向右平移,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选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变”)。
(5)如图丙所示,是本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一个应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间的距离为    m。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同学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如图甲),看到手指放大的   (选填“实”或“虚”)像;再用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房屋(如图乙),看到房屋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  (选填“实”或“虚”)像。
(2)他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他在如图丙所示的光具座上,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数据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cm 光屏上像的大小
3.0 光屏上没有像
5.0 光屏上没有像
12.0 60.0 放大
20.0 20.0 等大
25.0 16.7 缩小
30.0 15.0 缩小
(3)小明继续增大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到60.0 cm,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     cm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
(4)小明所在班级照毕业像时,摄影师发现两旁还有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摄影师使照相机    (选填“靠近”或“远离”)同学。同时还应    (选填“增加”“缩短”或“不改变”)照相机的暗箱长度才能得到清晰满意的画面。(方法合理即可)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6分,共
13分。
19.小张同学站在高山对面大喊一声,在3 s后听到了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
(1)求小张同学与高山之间的距离
(2)如果小张同学希望正好在2 s后听到回声,他需要靠近高山还是远离高山 需要移动多少米
20.我国自行设计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挑战 7 000 m 深度。“蛟龙号”具有先进的水声通信功能,声音从 7 000 m 深处的“蛟龙号”垂直传到海面需要多长时间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 1 500 m/s,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六、综合能力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一门课程,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是小亮用一把厚木尺测量一块木板的宽度实验。
①指出测量中存在的一处错误,是刻度尺的有刻度线的一面没有    木板。
②纠正错误后,他对木板进行了三次测量,测量结果记录如下:
4.32 cm、4.33 cm、4.30 cm。这把木尺的分度值是        ;小亮计算出了该木板的宽度是     cm。
(2)图甲中刻度尺的读数是    ,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3)量筒是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工具。如图所示,读数是
   mL。
22.如图甲的导盲杖说明书如表所示,导盲杖发出的声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手柄接收回波后通过振动提醒盲人前方有障碍物,人、蝙蝠发声频率和听觉频率范围如图乙所示。(15 ℃时声速为340 m/s) 
说明书(节选)
声频率 40 000 Hz
与障碍物的距离/m 1~1.5 0.5~1 0~0.5
手柄每秒振动次数 1 2 3
(1)导盲杖发出的是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2)导盲杖主要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3)若气温15 ℃时导盲杖发出声后0.005 s接收到回波,则它与障碍物的距离是    m,根据表中信息推断此时导盲杖手柄每秒振动
   次。
(4)蝙蝠     (选填“能”或“不能”)发出与导盲杖相同频率的
声波。
(5)导盲杖、蝙蝠都利用了回声定位技术测距离,该技术是否能用于测量宇宙飞船与其他星球之间的距离     。
23.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所示,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它到晶状体的距离是固定的,正常的人眼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都是依靠调节晶状体的平凸程度,使视网膜上都能获得清晰的像。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凸,在观察远景时,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过扁,在观察近景时,像不能落在视网膜上。眼睛在自然状态下不进行调节时,能看清楚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通过充分调节后,能看清楚的最近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 cm。
(1)正常人看远景或近景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这是通过改变
   (选填“焦距”或“像距”)来实现,具体是当人眼由看远景而改变看近景时,眼球的晶状体就得  (选填“扁平”或“凸起”)些。
(2)患近视眼的人欲矫正视力,应戴合适的    镜;患远视眼的人欲矫正视力,应戴合适的    镜。
(3)根据上文,你认为人的正常眼的观察范围是   。
A.0~10 cm B.10~25 cm
C.从10 cm到极远处 D.0~25 cm
(4)请你写出一条保护眼睛的措施:             。
期中评价卷
1.C 2.D 3.B 4.C 5.D 6.B 7.C
8.0.1 2.50 漫反射
9.振动 声源处 空气 
10.虚 不变 镜面
11.E 光的折射 E
12.照相机 凸透镜 左侧镜片
13.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增大 减小
14.80 升高了 不变
15.(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如图所示
16.(1)改变 频率 (2)不改变 改变 幅度 (3)固 (4)振动
17.(1)位置 (2)未点燃 等大 (3)仍然 (4)不变 (5)5
18.(1)虚 缩小 实 (2)10.0 (3)12.0 (4)远离 缩短
19.(1)510 m (2)靠近 170 m
20.4.7 s
21.(1)①紧贴 ②0.1 cm(或1 mm) 4.32
(2)2.50 cm 287.5 (3)58
22.(1)超声波 (2)信息 (3)0.85 2 (4)能 (5)不能
23.(1)焦距 凸起 (2)凹透 凸透 (3)C (4)不要长时间用眼,一般在45~60 min左右,要让眼睛休息10 min(合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