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课标分析 内容要求 1.知道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2.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形成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方案、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数据、形成结论及建构模型、反思评价及表达交流等要素。 3.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认识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标、依据探究目标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及形成结论等对于科学探究的意义,体会合作与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学业要求 能结合具体探究活动说明科学探究的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能独立或经过启发发现和表述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或实践活动方案;能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开展化学实验,收集证据;能基于事实,分析证据与假设的关系,形成结论;能撰写简单的实验报告,并与他人交流和评价探究过程及结果。
教材分析 本课时主要围绕着三部分内容展开:一是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二是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三是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作为基础入门课,本课在课本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努力上好这节课,让学生认识怎样学习化学,为以后的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和建立浓厚的兴趣。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和知识储备上都已具备了学习化学的条件,并且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好奇心很强的时期,他们对很多化学问题充满了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化学知识。但是对于怎样学习化学,没有清晰的思路。
素养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做一些探究活动。 3.知道化学用语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性,增强记忆的目的性。
教学重点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重要意义。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难点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上的重要性。 2.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导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上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我们在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时必须进行化学实验。 [过渡]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化学的过程中将会不断接触到新物质、新知识、新问题,而科学探究是我们积极主动获得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那么应该怎样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进入实验室重点要注意哪些实验规则和安全要求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认真倾听 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续表
[新知探究]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探究铜绿的性质 [演示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铜绿”与盐酸的反应:向装有少量“铜绿”的试管中倒入少量稀盐酸 绿色固体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变为蓝色“铜绿”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铜绿”受热 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碱式碳酸铜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过渡]通过上述实验对“铜绿”的认识,如何进行探究,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做实验探究镁的性质。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镁的性质 [演示实验]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观察镁的颜色、状态等银白色、固体-用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电珠电珠亮起镁条有导电性将镁在空气中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镁燃烧生成白色氧化镁将镁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
认真阅读、交流讨论 学生观察并探究,总结出碱式碳酸铜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绿色粉末状固体,难溶于水 回答观察到的现象,并交流讨论。然后进行讨论总结 “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①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气体;②加热能分解 讨论交流实验现象,回答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看教材,模仿镁的性质的探究实验,用铝片研究铝的性质,分小组进行实验、讨论,总结 [结论]物理性质:银白色的固体,硬度小,能导电 化学性质: (1)能与酸反应;并且产生气体; (2)能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氧化镁 讨论交流: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方法:Mg+O2MgO 自主学习,识记科学结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通过练习,准确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通过对两个概念的整合,使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续表
[活动交流] (1)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金属镁有什么认识 (2)烟花和照明弹都含有镁粉,你知道这一用途的原因吗 [小结]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过渡]为了国际交流统一、使用方便,使用一些符号表示元素名称、物质的名称。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物质化学符号是否含氢 或氧元素物质化学符号是否含氢 或氧元素氧气O2是氯化氢HCl是金刚 石C否氧化镁MgO是镁条Mg否二氧 化碳CO2是氨气NH3是碳酸 氢铵NH4HCO3是
四、文字表达式 +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但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只不过是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 学生讨论并回答: (1)银白色、质软,化学性质活泼,可以与氧气、稀盐酸反应。 (2)主要是因为镁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 用国际统一的拉丁文符号表示元素和物质,引导学生认识常规元素的符号及常见物质的符号 (1)用于表示元素的符号称为元素符号,如碳的元素符号为C。(2)利用元素符号和数字可以表示物质,也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如氨气就用NH3表示,是由氮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了解化学变化中常伴随的现象和能量转化,认识研究化学变化的方法和内容
课堂小结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这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本节课铜绿性质探究的化学实验让学生感到化学的神奇。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实验的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好奇心,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本节课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认识实验室常见的实验仪器和取用规则,以及实验操作。在技能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到较直观的结论。设计实验方案方面,不够完善,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这节课掌握实验仪器名称和使用注意事项,能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方案(查阅资料、收集证据)、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四、文字表达式
教学反思 通过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生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