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4.2我国的社会保障
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你们知道12333是什么热线吗?
国家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
主体
依据
主要责任
一、多种多样的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
面对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疾病、失业、养老、灾害、生活、贫困等各种问题,国家必须依法建立起由政府和社会承担主要责任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
社会保障分散社会层面的风险;
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保障的是基本生活需求。
2.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必要性+功能)
①社会保障通过防范和化解社会成员的生存危机,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利,能够有效维护社会生活秩序的稳定,发挥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
②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发挥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能够调节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③社会保障通过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充分发挥社会互助共济功能,同时通过社会成员的自助与他助,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02
01
03
2.建立社会保障的原因(必要性+功能)
稳定功能
调节功能
社会互助功能
国家的社会保障“安全网”是什么样的?
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此外,我国还存在大量补充性的社会保障形式,如企业年金、社区服务等。
3.社会保障体系
4.社会保障的形式
社会福利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其他形式
社会保险
这张小小的社会保障体卡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大能量?
(1)社会保险
地位: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
含义:通过政府、单位、个人三方共同筹集资金,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
构成: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
资金来源
商业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约定的年龄限制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行为。
商业保险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商业保险 社会保险
性质 自愿的市场行为 具有强制性和福利性性质
经营目标 追求利润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经营方式 保险公司经营 由国家经办
费用来源 全部个人承担 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摊
保障对象 签订保险合同并按照约定缴费的人 法律规定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的人
保障水平 满足被保险人较高层次的保险需求 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2)社会救助
含义:它是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造成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
地位:社会救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全和生存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是最先形成、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
对象
灾害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使陷入困境的灾民获得衣、食、住、医疗等基本生活保障,帮助其摆脱生存危机,同时使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尽快恢复正常。
最低生活保障是社会救助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国家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政府划定的最低生活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一定现金和物资资助,以保证该家庭成员基本生活所需。1997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国内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社会福利
含义:政府和社会向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提供的社会化服务、实物供给或者福利津贴。
目的: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
地位: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
(4)社会优抚
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现役军人、复员退伍军人以及军烈属等优抚对象实行物质照顾、生活和工作安置、精神抚慰的褒扬性、补偿性、优待性、综合性的特殊社会保障。
优抚对象
特点
优抚内容
(5)其他保障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指导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在城乡一定层次的社区内以全体社区居民为对象,以特殊群体为重点,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福利性服务的一种社会化保障机制。
课堂检测
社会福利
外婆的社会养老保险金
爷爷免费刷卡坐公交
奶奶就读老年大学
某地洪水冲毁房屋,政府提供了临时住宿和饮食
叔叔退伍回来的复员费
小组探究:某县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讨论:假如你是该县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根据该县的问题,思考你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某县是最后一批深度脱贫的一个县,虽然实现了脱贫,但是在社会保障方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由于多山、交通不便的特点,依旧存在着没有参与到社会保障中的群众,同时已经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城、乡群众也存在着保障不均的现象;此外,社会保障的普及激起了一些群众的懒惰之心,部分群众不顾该县刚刚脱贫的现实状况,要求实行更大力度的社会保障;最后,在该县社会保障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社会保障主体(企业、个人)互相推卸,不认真履行责任的状况。因此,采取措施实现社会保障的进一步完善刻不容缓!
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①要建立起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没有漏洞的“安全网”。
②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1)原因: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生活安全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实力作支撑,社会保障即使建立起来也无法维持下去。
(2)做法: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部分群众不顾该县刚刚脱贫的现实状况,要求实行更大力度的社会保障
(1)原因:①享受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的一项法定权利,也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②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
(2)做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督。
3.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做到权责清晰。
该县社会保障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着社会保障主体(企业、个人)互相推卸,不认真履行责任的状况
议一议:农民工为什么不愿交社保?有的人交了社保却又想要“退保”,如何来评价“退保”这一想法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什么要做到权责清晰
4.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建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1)要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2)要更多地维护好弱势群体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面行,要坚持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经济发展是社会保障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发展。
(4)要做到权责清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明确各方的权利与责任,严格依法监管。
(5)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应保尽保原则,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加快建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
原因
形式
必要性、重要性(稳定、调节、互助功能)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
商业保险
不同:地位、保障对象、资金来源、作用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要求和
举措
公平对待每个公民并确保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权益
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
要做到权责清晰
要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
建设更高质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
【课堂小结】
1.根据中央要求,民政部、财政部下发通知,向部分健在的抗战老战士、老同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金。这属于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
A.养老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课堂练习:
D
2.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养老改革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国政府正加快步伐通过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来保证人民群众“老有所依”。这里的养老保险属于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济
C.社会保险
D.社会互助
课堂练习:
C
3.我国经济学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保障是维护百姓切身利益的“托底”机制,被认为是社会的“稳定器”、收入分配的“调节器”和经济发展的“减震器”。他所说的社会保障( )
①是居民规避风险的投资方式
②是国家财政中重要的民生支出
③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④社会保障程度越高越好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课堂练习: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