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泥石流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泥石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7-09 21:0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 泥石流一、泥石流及其分布  泥石流——含有大量泥砂、石块等固体物质,突然爆发的,具有很大破坏力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危害..四川省华蓥市溪口镇1989年7月9日至10日发生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暴雨,降雨量达886mm/h。溪口镇东侧山体基底的软弱页岩饱水软化、蠕动,导致上覆岩体拉裂、解体。约100万立方米的岩体于10日13时30分突然起动,以15km/min的速度自高程820m的斜坡上向高程300m左右的溪口镇滑去。滑动过程中,滑体因碰撞和跳跃而被粉碎,产生“气垫”效应和冲击波,形成碎屑流。滑体所经之处,农田、房屋全被摧毁吞没,掩埋221人、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
华蓥山溪口泥石流泥石流的危害10:15 2004年7月,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先后发生了两次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2010-08舟曲县特大山洪泥石流 二、泥石流形成条件必备条件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
陡峻的地形
足够的突发性水源松散固体物质(地质条件)  在形成区内有大量易于被水流侵蚀冲刷的疏松土石堆积物,是泥石流形成的最重要的条件。 地形条件 典型的泥石流流域可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和沉积区三个区段。  该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半圆形宽阔地段,周围山坡陡峻,沟谷纵坡降可达30°以上。斜坡常被冲沟切割,且崩塌、滑坡发育;坡体光秃,无植被覆盖,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汇集周围山坡上的水流的固体物质。形成区又可分为汇水动力区和物质供给区。形成区  该区多为狭窄而深切的峡谷或冲沟,谷壁陡峻而纵坡降较大,常出现陡坎和跌水,泥石流进入本区后极具冲刷能力。流通区形似颈状或喇叭状。非典型的泥石流沟,可能没有明显的流通区。流通区  一般位于山口外或山间盆地的边缘,地形较平缓。泥石流至此速度急剧变小,最终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有的堆积区还直接为河漫滩或阶地。沉积区水源条件  泥石流形成必须有强烈的地表径流,地表径流是暴发泥石流的动力条件。人为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的不当可促进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复活或加重其危害程度。可能诱发泥石流的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合理开挖:修建铁路、公路、水渠以及其它工程建筑的不合理开挖。
有些泥石流就是在修建公路、水渠、铁路以及其它建筑活动,破坏了山坡表面而形成的。如云南省东川至昆明公路的老干沟,因修公路及水渠,使山体破坏,加之1966年犀牛山地震又形成崩塌、滑坡,致使泥石流更加严重。又如香港多年来修建了许多大型工程和地面建筑,几乎每个工程都要劈山填海或填方,才能获得合适的建筑场地。1972年一次暴雨,使正在施工的挖掘工程现场120人死于滑坡造成的泥石流。 (2)不合理的弃土、弃渣、采石
这种行为形成的泥石流的事例很多。如四川省冕宁县泸沽铁矿汉罗沟,因不合理堆放弃土、矿渣,1972年一场大雨暴发了矿山泥石流,冲出松散固体物质约lO万立方米,淤埋成昆铁路300米和喜(德)-西(昌)公路250米,中断行车,给交通运输带来严重损失。又如甘川公路西水附近,1973年冬在沿公路的沟内开采石料,1974年7月18日发生泥石流,使15座桥涵淤塞。? (3)滥伐乱垦
滥伐乱垦会使植被消失,山坡失去保护、土体疏松、冲沟发育,大大加重水土流失,进而山坡的稳定性被破坏,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结果就很容易产生泥石流。例如甘肃省白龙江中游现在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多发区。而在一千多年前,那里竹树茂密、山清水秀,后因伐木烧炭,烧山开荒,森林被破环,才造成泥石流泛滥。又如甘川公路石坳子沟山上大耳头,原是森林区,因毁林开荒,1976年发生泥石流毁坏了下游村庄、公路,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当地群众说:“山上开亩荒,山下冲个光”。 三、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对于大型的严重发育的泥石流地段,一般绕避为好。万一无法绕避的,在调查泥石流活动规律后,选择有利位置,采用适宜的建筑物通过。格栅坝(一)拦挡工程
  主要用于上游形成区的后缘,主要建筑物是各种形式的坝。它的作用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谷坊群(二)排导工程
  主要用于下游的洪积扇上,目的是防止泥石流漫流改道。减小冲刷和淤积的破坏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路。
  排导工程主要包括排导沟、渡槽、急流槽、导流堤、排洪道等。(三)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泥石流的治本措施。其措施包括平整山坡、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维持较优化的生态平衡。泥石流灾害的预报方法
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工作很重要,这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步骤和措施。目前我国对泥石流的预测预报研究常采取以下方法: (1)在典型的泥石流沟进行定点观测研究,力求解决泥石流的形成与运动参数问题。
如对云南省东川市小江流域蒋家沟、大桥沟等泥石流的观测试验研究;对四川省汉源县沙河泥石流的观测研究等。 (2)调查潜在泥石流沟的有关参数和特征。
(3)加强水文、气象的预报工作,特别是对小范围的局部暴雨的预报。因为暴雨是形成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比如、当月降雨量超过350毫米时,日降雨量超过150毫米时,就应发出泥石流警报。 (4)建立泥石流技术档案,特别是大型泥石流沟的流域要素、形成条件、灾害情况及整治措施等资料应逐个详细记录。并解决信息接收和传递等问题。
(5)划分泥石流的危险区、潜在危险区或进行泥石流灾害敏感度分区。
(6)开展泥石流防灾警报器的研究及室内泥石流模型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