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毛坦厂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21:07:46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学者将外国侵华史的焦点集中在西方对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贡献,认为
近代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仅是“西方想把中国带入西方世界的一个手段
”,将“条约体系着作中国进人“国
际大家庭”的媒介
这一观点抹杀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实质,故选C项。这些不平等条约是西方列强殖民
扩张的产物,与世界市场的键康发展背道而驰,不能被视为世界市场发展的合理结采,排除A项:材料并没
有体现“一分为二”的历史评价,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排除
2.D根据材料可知,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派造留学生等指施,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教育理念,培养了
批具有近代知识的人才,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些做法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科技和教
育发展,还在客观上利于推动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进程,放选D项。“摒弃”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洋务
运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来维护清朝的统治,虽然客观上可能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但
这并非其主要目的,排除B项:洋务运动未能阻止西方列强的侵华步伐,由于清朝的腐败和落后,西方列强在
之后的时间里对中国进行了多次侵咯和掠夺,排除C项
3.D根据材料可知,1918年,虽然出现了
一些白话文文章和期刊,但规模有限,但1919年中后期,白话文期刊
大量出现,且北洋政府也开始在学校推广白话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自话文成为学
生、知识分子发动广大群众的利器,推动了白话文在社会的传播和发展,进而引发白话文期刊的大量出现和
政府对白话文的支持,故选D项。
“彻底动摇”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A项:材料与“国民精神改造”无关,且
“已经完成”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五四运动后,思想解放运动的方向确实发生了显著的转变,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倡导民主科学到传播马克思主义:从文化革新到社会革命;从个体觉醒到群体动员,与材
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4.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初期,面临若巩固政权、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务。婚姻制
度改革废除了封建的婚姻制度,确立了男女婚姻自由的原则,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妇女的权益,提高妇女的社
会地位,还有利于促进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进而助推草命根据地建设,故选B项。材料所述是土地革命时
期,并不是解放战争时期:排除A项:回民革命统一战线主要是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形成的,而中华苏维
埃共和国临时巾央政府成立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已经不存在,排除C项;材料与“农业
集体化”无必然关系,排除D项
5.D根据材料“1936”“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等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受日本侵略已到存亡危急的关头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里面只是在桌子上待被切割的一盘肉上加注了“中华”二字,这盘肉实际上是象
征着国家的形象,这意味着中国领土主权遭受危机,中国人民应该团结起来,抗日数亡,故选D项。漫画中并
没有直接体现对国民党政策的批判,而是反映了民族危机的加深,排除A项;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
虽然与漫画的出版时间相近,但漫画个身并没有直接反映西安事变的解决过程或态度,排除B项:C项并不
是漫画的主要目的,其目的是呼吁民众团结抗日,排除
6.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战线的形成表明广大工人,农民,市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绅士、爱国华侨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等,都逐步站到了中国共产党一边。这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
军军事战场的斗争,对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发挥了重要作用,即有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故选B项。第二条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这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1946年6月,国民
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开展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排除C项:第二条战线是由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以学生群众为先锋的爱国民主力量同国民党政府之间的斗争,学生只是先锋,并非主力,排除
D时
7.C根据材料“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的领导
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强调无论是对国有或公
有制经济:还是个体或私营经济,均须一体对待,实现各类经济的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这体现了新民主主义
的经济特征,故选C项。此时新中国刚成立,社会百废待兴,这些举措旨在恢复国民经济,排除A项:中共在
土地革命时期已发布类似的规定,排除B项: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始终是工人阶级,排除D项
8.A根据材料可知,1960年至1962年,国家大量减少基建投资,控制货币发行,并大量减少城镇人口和工业
类企业的数量,结合1959~1961年新中国面临严重经济闲难的历史背景可知,这些举措旨在通过对国民经
济的调整,使国家走出经济困难局面,故选A项。中共于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虽然推动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但也爱了“大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一定困境,排除B项:20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的经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
经济模式中盲目追求高指标,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等弊端,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和
内在机制,排除℃项:这些举措有利于缓解城市经济压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排除D项。
9.B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无论是行为举止、对话或者心理独白,都采用了成人化
的视角”“革命化的社会生活场景也取代了儿童成长活动、游戏场景,成为主流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
时期,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童日盗成人化,内容的革命色彩凸显,这正是受“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思
想影响的表现,故选B项。材料与文学的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文革”思想对儿童文学的不利影
响,与儿童文教水平无关,排除A、C两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政策的失误,给国民经济带来了严
重的困准。为了克服这些困难,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基部进行了调整,但材料与之无关,排除D项。
10.A根据材料可知,1979年北京前门出现了民间自发组建的集体经济“青年茶社”,并获得蓬勃发展,这反映
出国家放松对民间商业的限制,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一定松动,故选A项。此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逐
渐平衡”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排除C项;“青年茶社”属于集体
经济,1980年左右,个体经济得到了重新恢复和发展,排除D项。
1所出梦代统发聚线:弊
重点转移”“历史决议”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排除B项;“科学发展”“五位一体”“建成小康”是中共十八
大提出的,排除D项。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5-T-866A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至十一单元十(下)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提出,“中国人对中国近代各种条约反应过度,这些条约其实仅是‘西方想把中国带入
西方世界的一个手段’。”该学者的这一观点
A.客观认识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结果
B.一分为二评价了历史事件
C.抹杀了西方列强殖民扩张的实质
D.揭示了西学东渐的必然性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30多所。主要有三种:一为翻译学堂,如京
师同文馆:一为工艺学堂,培养电报、铁路、矿务、西医等专门人才:一为军事学堂,如船政学堂
等。在创办新式学堂的同时,还先后派遣赴美幼童及官费赴欧留学生200多人。这些做法
A.说明“天上国”观念被摒弃
B.意在唤醒民众的救亡意识
C.阻止了西方列强的侵华步伐
D.利于推动中国早期现代化
3.1918年初,胡适、陈独秀等人开始用白话文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章,随后《每周评论》《新
潮》等白话杂志开始出现,但规模有限。1919年中后期,“以白话行文的定期刊物,遍于全
国”,达四百多种:1920年,北洋政府也发布训令规定国民学校各科教科书均须改成“语体文”
(白话文)。这一变化表明
A.传统文化的地位被彻底动摇
B.国民精神改造任务已经完成
C.思想解放运动方向发生转变
D.政治运动助推文学革命发展
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刚刚成立,就制定了《婚烟条例》和《婚姻法》,载明“男女婚姻以自
由为原则,废除一切强迫头卖包办的婚姻制度,废除童养媳制度。实行一夫一妻制,禁止一夫多
妻”。这些规定
A.为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B.助推革命根据地建设
C.利于巩固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D.旨在推进农业集体化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25-T-866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