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检测二十 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PDF版 含答案)-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检测二十 战争与文化交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PDF版 含答案)-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0:20:34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故选C项。荀子没有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并用成为治国思想开始于汉代,故裤除B项:儒家学派与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法家学派之间并未结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
8.B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国”
1.B根据材料可知,《仪礼·聘礼》篇所记找的诸多礼仅环节
“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强
与霸伯孟的记录相互印证,说明《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
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骑。材抖没有体现君
征,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金文所记内客也需要考证,排
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C项;“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
除;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排除C项;材科强
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项错误。
调《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9.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
除。故选B项。
北部边疆地区迁徒农户,并授予爵位,主要是为了充实边疆
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
地区的防御力量,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黄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
A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
项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围内推行的,排除。故选D项。
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
1D.D依据所学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国即
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
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项;材
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
科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
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没有加强中央集
项。
权,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钮带,排除B项:郡县
3.C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规模宏大的宫城、水
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坝,大量珍贵的玉,购器等,表明当时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
11.B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秦代法律。据材料反映,1975
和动员能力,故C项正确。
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秦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
4.C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四本古
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关于二者的记述哪个更接近史实需
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为相的史
要进一步补充史证,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过绝对,排
实,说明当时血缘政治逐渐被打破,故远C项。材科中的不
除:《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其所记
同著作记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没有以不同学派的观点解读,
述的内容不一定为史实,不能表明陈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
排徐A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项;秦穆公是春
项袁述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徐。
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项。
12.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
5,A根据材补可知,孔子强调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即
舒、主父偃、张汤、卫青等人才,这满足了汉武帝富国强兵的
推行礼制需要自觉性;而苟子主张“隆礼”主张以法入礼,由
需要,哭合“有为”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
此可知苟子强调礼的社会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推行礼制的
汉武帝重用人才,未体现海纳百川的气象,排除B项:材料
强制性。这一变化体现了儒者对于社会礼崩乐坏社会现实
未涉及察举制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的进一步认识,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
除。故选A项。
系变化在思想领拔内的反映,苟子思想偏于百家争鸣的表
13.D本题考查东汉社会管理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光武帝
现,排除B、C项:孔子的思想,主张恢复礼乐制度,而苟子的
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蒙强地主稳匿
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主张重建礼乐制度,排
的劳动力的控制,因此D项正确。该措苑一定程度上剂弱
除D项。故选A项。
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但并未达到瓦解的程度,A项排除:B
6.D根据“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雏”“阀越王无
项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她王勾践之后也”“西羌之本,出
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向原本隐匿的劳动力征?
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等内容可得出,研究的内容都强调少数
赋税,不一定能减轻农民的航税负担。
民族与中原的民族是有关系的,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
14,D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汉代经济政治。“西汉桑弘羊
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差异,谦徐A项;材料与
主持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是对西
管理无关,而强调的是关系,排除B项:材科看不出民族关
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猫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
系极大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汉代实行盐铁
7.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根据苟子主张“社会政造在
官营的原因,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
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现点是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后形
133单元检测二十战争与文化交锋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带一路”倡议成为社会热点。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佛教传入
中国、丝绸之路等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D.中华文明的吸引
2.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
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的“亚洲觉醒”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
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
C.亚洲国家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亚洲国家意识到联合斗争的重要性
3.1842年8月,为使英舰撒离南京,清朝代表在没有得到道光帝对开放福州以及容许外国人在新开商埠长
期居住的默许下就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南京条约》的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
B.英国侵华的主要目的落空
C.清朝外交官员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
D.清廷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4.有研究人员认为,蒙古西征可以说一拳轰开了阻塞的丝绸之路,期间溅起了无数血花,过程是血腥的,结
局对当地是惨痛的,却造就了无数个“马可·波罗”。该观点强调
)
A.蒙古西征有利于东西方文明的沟通
B.《马可·波罗行纪》引发了新航路开辟
C.蒙古西征比欧洲早期殖民扩张残暴
D.马可·波罗开辟了欧亚之间的丝绸之路
5.作为身体的一部分,头发在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中,再次成为政治的一个目的。在激烈的政治、社会变革
中,王国维是从不公开发表政见的知名学者,但他的辩子却显然公开发出了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对此理
解正确的是
()
A,王国维留辫子只为表达他对大清的效忠
B.王国维留辫子纯粹是为了标新立异
C.王国维留辫子说明他动了复辟帝制的心
D.王国维的辫子被赋予一种理性的意义
6.下表是中国近代1840~1949年间知名企业品牌分类统计表。这可以说明近代企业
商标分类
有“华”或“国”字
以物象为称
直接表达意愿的
百分比
28.6
42.8
28.6
举例及
“大华”牌仪表
“钟标”牌,图案是盾牌形状,盾“抵羊”牌,图案是“双羊抵角”,含有抵
说明
“爱国”牌香烟
牌上有写着“中”字的警钟
制洋货之意
A.引导历史发展方向
B.承担实业救国使命
C.重视产品功能营销
D.深受外资企业压迫
7.早期北美移民在平等基础上的竞争,造就了美利坚民族平等、独立的性格。而自然条件的恶劣,使早期移民
必须互相依赖、互相帮助,锻造了美利坚民族的集体主义观念。这可以用来说明
A.各州权力由中央政府授予
B.三权分立是美国的必然选择
C.美国式民主有其思想渊源
D.民族性格决定了国家命运
8.二战后,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国虽使用英语或法语,但都规定以本土语言为官方语言;新加坡、韩国
等有着儒家文化背景的国家,重视发扬宽容和谐、吃苦耐劳和社会为先等精神,同时也注意吸收西方文
化精华。这些现象说明,二战后
A.全球化和多样性的协调统一
B.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流
C.全球化促使各国文化同质化
D.第三世界的崛起改变了世界格局
9.罗仲辉在《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
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款、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
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
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
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作坊
10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