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5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5第四课第一框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 2025-07-16 20:29:36

文档简介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2.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3.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 1.通过阅读相关实例,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明确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增强对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2.通过知识梳理部分,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合法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获得收入的理念,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1.简述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以及相关举措。
2.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根本上是由什么决定的?
提示: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根本上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____________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____________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________________)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________________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3.按要素分配
让劳动、资本、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____________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____________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____________,促进经济发展。
提示:A-⑤;B-②;C-⑦;D-④;E-①;F-⑥;G-③
4.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
划分标准 收入形式 获得方式
个人获取收入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__________、奖金、津贴等
________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__________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____________、房屋出租所得的____________等
其他收入 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5.崇尚劳动
(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___________。
(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____________、劳动最伟大、劳动最____________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劳动致富。
2.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84 000元,奖金收入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提示: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及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及房屋租金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所以,李某去年的按劳分配收入是92 000元,按要素分配收入是11 000元。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____________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____________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3.有人认为,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本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该观点错误。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要求
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措施
(1)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____________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________________提高基本同步。
(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___________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____________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____________收入。
(3)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____________、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____________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____________事业。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
提示:属于初次分配。最低工资标准是指政府制定的、由企业在初次分配中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
[答案自填]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 劳动能力 数量和质量 数量和质量 科学技术 劳动技能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知识 技术 管理 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 资源优化配置 途径 劳动性 工资 财产性 财产 利息 租金 劳动创造 崇高 美丽 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 收入分配 人民共享 国家 企业 个人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劳动报酬 低收入者 按要素分配政策 财产性 社会保障 财富积累 公益慈善
1.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
提示:× 公有制领域除存在按劳分配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
提示:×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居民的劳动性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所得。(  )
提示:× 在公有制经济中,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包含按劳分配所得及按要素分配所得,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居民的劳动性收入是按要素分配所得。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
提示:×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  )
提示:×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属于初次分配方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探究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背景材料】
冯村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分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人们的劳动热情不高,出工不出力,村民普遍贫穷。后来,冯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个人的劳动收入与付出的劳动挂钩,从而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的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1)冯村前后各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2)你认为冯村的哪种分配方式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提示 (1)过去冯村实行平均分配,后来冯村实行按劳分配。
(2)实行按劳分配更合理。理由: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比较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区别 存在范围 公有制经济 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经济和个人独资企业等
依据 劳动数量和质量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地位 主体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实行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
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性收入和按要素(除劳动要素外)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不能称为按劳分配所得,而应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②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自身的管理、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
(2025·天津蓟州区期末)某班学生组织了一次家庭收入调查活动。小明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明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小明的爷爷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每年获得租金;小明的叔叔经营一家“农家乐”,收入比较可观。关于小明一家人的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明妈妈的股票分红属于财产性收入
②小明爷爷转让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租金属于转移性收入
③小明爸爸的月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④小明叔叔经营“农家乐”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股票分红等,①正确;小明爷爷转让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②错误;小明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其月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正确;小明叔叔经营“农家乐”获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④错误。
[答案] B
(2025·江苏苏州调研)某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引进食用菌专利技术,新建食用菌大棚,采用“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并为“弱劳动力”提供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等就业机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材料表明该县(  )
A.通过科技助农,促进农村非农化发展
B.通过土地流转,变更土地所有权归属
C.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D.调动“弱劳动力”积极性,增加转移性收入
[解析] 材料不涉及促进农村非农化发展,A不选;材料不涉及土地流转,且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变更土地所有权归属”说法错误,B排除;材料表明该县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红利,C符合题意;该县为“弱劳动力”提供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等就业机会,增加的是劳动性收入,而不是转移性收入,D错误。
[答案] C
探究点2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背景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因素。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无从谈起。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更好地分配,也更有分配调整的回旋余地。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有人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了,“蛋糕”自然而然就能分好。请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提示 该观点错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还要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
2.具体措施
(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一个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两个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4)三次分配:①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②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全社会
手段 市场机制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举例 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 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2025·广东深圳期末)橄榄型社会,是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都很少,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的社会(如图)。下列措施有利于推动由M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转变的是(  )
①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调节过高收入
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③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④强化税收、转移支付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及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都有利于推动由M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的转变,①③符合题意;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会扩大收入差距,②错误;税收、转移支付属于再分配范畴,④错误。 
[答案] B
(2025·东北三省联考)下面是某地关于村民增收的讨论。
村民:闲置土地我想出租出去。村委会:村里引入了一家企业,推进“企业+合作社”模式,你的土地可以租给这家企业。企业:村民可以土地入股,我们统一种植,村民到时按股分红。政府:土地谁种植,我们就补贴谁。
上述举措(  )
①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村发展
②拓宽村民收入来源,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
③发挥再分配调节机制,调动企业兴农助农
④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中举措没有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①排除;通过土地入股,可以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②正确;政府财政补贴属于再分配范畴,③正确;材料强调农业发展新模式,没有涉及农业产业链延伸,④排除。
[答案] C
一、选择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  )
A.决定分配方式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解析:选B。分配方式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正确;A、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
2.(2025·江苏盐城模拟)截至2025年1月,全国有19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已超过2 100元,其中8个省份的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2 300元。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最低工资属于(  )
A.劳动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经营性收入 D.财产性收入
解析:选A。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最低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A符合题意。
3.(2025·北京顺义区期末)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关于该村的收入分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耕种承包的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B.村民在村办企业领取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C.村民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体现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D.村民的分红收入和在村办企业领取的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
解析:选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村民耕种承包的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A正确;村民在村办企业领取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所得,B错误;村民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属于再分配范畴,C错误;村民的分红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D错误。
4.(2025·辽宁大连期末)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为此必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以下符合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是(  )
A.在初次分配中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B.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取缔过高收入
C.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D.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解析:选D。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属于再分配范畴,A错误;应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B错误;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错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D正确。
5.(2025·江苏宿迁调研)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  )
A.清理规范企业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B.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C.积极鼓励个人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
D.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劳动收入
解析:选B。漫画反映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体现隐性收入、非法收入、机会公平,也没有涉及劳动收入的保护问题,A、C、D不选;针对漫画反映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浙江省出台了诸多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劳动性收入;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加强农村医疗、养老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爱心捐款、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这些举措,使浙江省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
答案:①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②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和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③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捐赠财产或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2张PPT)
第四课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
第一框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
2.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
3.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 1.通过阅读相关实例,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明确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对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增强对我国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政治认同,培养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
2.通过知识梳理部分,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合法途径,树立诚实劳动、合法获得收入的理念,弘扬劳动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素养。
1.简述我国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原因以及相关举措。
2.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如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了分配制度必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根本上是由什么决定的?
提示:分配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国当前的分配制度,根本上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2.按劳分配
(1)按劳分配是____________的分配原则。
(2)基本内容和要求:有____________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________________)为尺度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3)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________________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地位。
社会主义
劳动能力
数量和质量
数量和质量
科学技术
劳动技能
共同劳动
平等分配
3.按要素分配
让劳动、资本、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这有利于让一切________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________________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______________,促进经济发展。
知识
技术
管理
要素
创造社会财富
资源优化配置
4.我国居民获取收入的途径
划分标准 收入形式 获得方式
个人获取收入的________ ________收入 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______、奖金、津贴等
________收入 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______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______、房屋出租所得的_______等
其他收入 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途径
劳动性
工资
财产性
财产
利息
租金
5.崇尚劳动
(1)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___________。
(2)要求: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____________、劳动最伟大、劳动最____________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性劳动致富。
劳动创造
崇高
美丽
辛勤劳动
诚实劳动
2.李某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84 000元,奖金收入 8 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 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 000元。去年,李某的按劳分配收入是多少?按要素分配收入是多少?
提示:国有企业工人的工资及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个人专利转让收入及房屋租金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所以,李某去年的按劳分配收入是92 000元,按要素分配收入是11 000元。
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1.原因
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____________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____________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收入分配
人民共享
3.有人认为,实现全体人民同步富裕,才能彰显社会主义本质。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
提示:该观点错误。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要求
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理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国家
企业
个人
3.措施
(1)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____________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________________提高基本同步。
(2)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____________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____________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____________收入。
经济增长
劳动生产率
劳动报酬
低收入者
按要素分配政策
财产性
(3)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____________、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____________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4)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____________事业。
社会保障
财富积累
公益慈善
4.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
提示:属于初次分配。最低工资标准是指政府制定的、由企业在初次分配中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
1.公有制领域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
提示:× 公有制领域除存在按劳分配外,还存在其他分配方式,如按要素分配。
2.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都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
提示:×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
3.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
提示:× 实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居民的劳动性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所得。(  )
提示:× 在公有制经济中,居民的劳动性收入包含按劳分配所得及按要素分配所得,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居民的劳动性收入是按要素分配所得。
5.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
提示:×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而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6.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  )
提示:× 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属于初次分配方面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课堂讲练互动探究
PART
02
第二部分
探究点1 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背景材料】
  冯村是淮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庄。过去分配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人们的劳动热情不高,出工不出力,村民普遍贫穷。后来,冯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个人的劳动收入与付出的劳动挂钩,从而激发了村民的积极性,村民的收入年年有增长,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1)冯村前后各实行了什么样的分配方式?
提示 过去冯村实行平均分配,后来冯村实行按劳分配。
(2)你认为冯村的哪种分配方式更合理?请说明理由。
提示 实行按劳分配更合理。理由: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比较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别 存在
范围 公有制经济 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经济和个人独资企业等
依据 劳动数量和质量 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
地位 主体地位 我国分配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别 意
义 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
实行
原因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了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个体劳动所得
①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也会存在非劳动性收入和按要素(除劳动要素外)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性收入不能称为按劳分配所得,而应称为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②个体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所以,个体劳动所得不属于按劳分配。个体劳动者的收入,来自自身的管理、劳动、经营和投资,是综合分配所得。
   (2025·天津蓟州区期末)某班学生组织了一次家庭收入调查活动。小明的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每月有工资,年终还有奖金;小明的妈妈是一家股份制企业的管理人员,除工资外,持有的公司股票也有分红;小明的爷爷是农民,转让了自家承包地的经营权,每年获得租金;小明的叔叔经营一家“农家乐”,收入比较可观。关于小明一家人的收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明妈妈的股票分红属于财产性收入 ②小明爷爷转让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租金属于转移性收入 ③小明爸爸的月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④小明叔叔经营“农家乐”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股票分红等,①正确;小明爷爷转让承包地的经营权获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②错误;小明爸爸在国有企业工作,其月工资和奖金属于按劳分配所得,③正确;小明叔叔经营“农家乐”获得的收入属于经营性收入,④错误。
   (2025·江苏苏州调研)某县立足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引进食用菌专利技术,新建食用菌大棚,采用“支部+村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并为“弱劳动力”提供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等就业机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材料表明该县(  )
A.通过科技助农,促进农村非农化发展
B.通过土地流转,变更土地所有权归属
C.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D.调动“弱劳动力”积极性,增加转移性收入

[解析] 材料不涉及促进农村非农化发展,A不选;材料不涉及土地流转,且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村集体,“变更土地所有权归属”说法错误,B排除;材料表明该县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使人们共享改革发展红利,C符合题意;该县为“弱劳动力”提供公益性岗位、临时用工等就业机会,增加的是劳动性收入,而不是转移性收入,D错误。
【背景材料】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探究点2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因素。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无从谈起。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物质财富的“蛋糕”做大了,才能更好地分配,也更有分配调整的回旋余地。在做大“蛋糕”的同时,还要把“蛋糕”分好,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有人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了,“蛋糕”自然而然就能分好。请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提示 该观点错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归根到底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同时,还要加快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
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
1.根本措施: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财富。
2.具体措施
(1)三者关系: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收入分配关系。
(2)一个制度: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
(3)两个同步: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4)三次分配:①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探索多种渠道增加中低收入群众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②在再分配方面,要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③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
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 再分配 第三次分配
范围 物质生产部门内部,主要为工业企业 全社会 全社会
主体 主要是企业 国家、政府 全社会
手段 市场机制 政府调控机制(税收、政策、法律) 通过个人自愿捐赠而进行的分配
举例 按劳分配收入、按要素分配收入,都属于初次分配 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社会保障 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2025·广东深圳期末)橄榄型社会,是社会形态或社会结构的一种表现,指社会阶层结构中,极富、极穷的都很少,而中间阶层相当庞大的社会(如图)。下列措施有利于推动由M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转变的是(  )
①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调节过高收入
②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③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④强化税收、转移支付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调节过高收入及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都有利于推动由M型社会向橄榄型社会的转变,①③符合题意;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会扩大收入差距,②错误;税收、转移支付属于再分配范畴,④错误。 
   (2025·东北三省联考)下面是某地关于村民增收的讨论。
村民:闲置土地我想出租出去。
村委会:村里引入了一家企业,推进“企业+合作社”模式,你的土地可以租给这家企业。
企业:村民可以土地入股,我们统一种植,村民到时按股分红。
政府:土地谁种植,我们就补贴谁。
上述举措(  )
①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动农村发展
②拓宽村民收入来源,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
③发挥再分配调节机制,调动企业兴农助农
④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延伸了农业产业链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题中举措没有创新农村基本经营制度,①排除;通过土地入股,可以增加村民财产性收入,②正确;政府财政补贴属于再分配范畴,③正确;材料强调农业发展新模式,没有涉及农业产业链延伸,④排除。
随堂自测巩固提升
PART
03
第三部分
一、选择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方式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  )
A.决定分配方式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分配制度不完善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解析:分配方式要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这表明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B正确;A、C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D说法明显错误。
2.(2025·江苏盐城模拟)截至2025年1月,全国有19个省份的最低工资标准已超过2 100元,其中8个省份的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达到或超过2 300元。从个人获取收入的途径看,最低工资属于(  )
A.劳动性收入  B.转移性收入
C.经营性收入 D.财产性收入
解析:劳动性收入,是指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最低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A符合题意。

3.(2025·北京顺义区期末)某村坚持发展集体经济,村办企业红红火火,每年的集体分红让人羡慕。村民不仅耕种自家承包的土地,而且在村办企业领着一笔不菲的工资。随着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也早早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关于该村的收入分配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村民耕种承包的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
B.村民在村办企业领取的工资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
C.村民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体现初次分配注重公平
D.村民的分红收入和在村办企业领取的工资属于劳动性收入

解析: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村民耕种承包的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A正确;村民在村办企业领取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所得,B错误;村民享受到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属于再分配范畴,C错误;村民的分红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D错误。
4.(2025·辽宁大连期末)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为此必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以下符合收入分配制度要求的是(  )
A.在初次分配中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B.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取缔过高收入
C.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D.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解析: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属于再分配范畴,A错误;应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B错误;要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C错误;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D正确。
5.(2025·江苏宿迁调研)针对漫画反映的问题,我国应该(  )
A.清理规范企业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B.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C.积极鼓励个人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
D.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劳动收入

解析:漫画反映了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没有体现隐性收入、非法收入、机会公平,也没有涉及劳动收入的保护问题,A、C、D不选;针对漫画反映的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我国应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6.为持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浙江省出台了诸多政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劳动性收入;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加强农村医疗、养老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爱心捐款、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提高收入。这些举措,使浙江省农民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中“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分析浙江省是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
答案:①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②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提高农民种粮财政补贴和加强民生保障力度,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③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以捐赠财产或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农民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