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第三课第二框推动高质量发展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2第三课第二框推动高质量发展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思想政治
更新时间 2025-07-16 20:29:55

文档简介

第二框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通过实例了解新时代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增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的理解和认同,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
INCLUDEPICTURE "预习导学LLL.TIF"
INCLUDEPICTURE "温故知新上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温故知新上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简述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简述新发展理念的五大内容(从解决问题、原因、如何做三个角度)。
INCLUDEPICTURE "研学教材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研学教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背景: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____________阶段转向_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INCLUDEPICTURE "想一想.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想一想.TIF" \* MERGEFORMATINET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导致什么问题?
提示: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各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2.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____________。推进________________,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______________”,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____________理念的发展。
4.意义
(1)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2)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__________________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要求,而是____________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____________坚持的要求。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____________、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格局决不是____________的国内循环,而是____________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____________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________________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____________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______________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____________强国、____________强国、____________强国、____________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坚持____________优先发展。
(2)巩固拓展____________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3)扎实推动乡村产业、______________、文化、____________、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____________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____________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________________战略。
(2)优化重大____________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____________布局和____________体系。
INCLUDEPICTURE "知识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知识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由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____________”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________________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INCLUDEPICTURE "连一连.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连一连.TIF" \* MERGEFORMATINET
提示:①—b;②—c;③—a
[答案自填] 高速增长 高质量 首要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 好不好 新发展 主题 经济社会发展 发达 所有 长期 主体 封闭 开放 扩大内需 分配 流通 消费 供给侧结构性 内生 实体经济 制造 质量 航天 交通 农业农村 脱贫攻坚 人才 生态 粮食安全 区域重大 主体功能区 新型城镇化 生产力 区域经济 国土空间 规则 规制 管理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教育 科技 人才
INCLUDEPICTURE "知识框图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知识框图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PZZ1.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PZZ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自查自纠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自查自纠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  )
提示:×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高质量发展,就是从“好不好”转向“有没有”,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
提示:×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
提示:×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4.高质量发展就是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经济要求。(  )
提示:×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5.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提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现阶段我国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上。(  )
提示:×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7.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提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
提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INCLUDEPICTURE "课堂讲练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课堂讲练LLL.TIF" \* MERGEFORMATINET
探究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INCLUDEPICTURE "问题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问题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背景材料】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 374亿元,比2023年增长3.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新动能持续增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简述我国为什么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提示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INCLUDEPICTURE "归纳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归纳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含义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特点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2.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要性 ①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要性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INCLUDEPICTURE "知识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知识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1)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因素,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
(2)资源节约: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结构优化: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提高收入水平: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良性循环。
(5)增强国际竞争力: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6)全面协调:注重全面协调,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有三个方面最为重要,即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被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投资可以带动经济产出的增加,提高国家的生产力。
(2)消费可以提高经济的活力和活跃度,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3)出口可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投资、消费和出口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加强这三个方面的管理和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3.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INCLUDEPICTURE "典例精析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典例精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例1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例1LLL.TIF" \* MERGEFORMATINET (2025·南京期末)江苏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力,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由此可见,江苏省(  )
A.推动高质量发展 B.大力发展网络经济
C.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D.坚持扩大内需
[解析] 由材料可知,江苏省推动高质量发展,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坚持扩大内需,B、D不选;我们现在追求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经济高速增长,C错误。
[答案] A
INCLUDEPICTURE "例2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例2LLL.TIF" \* MERGEFORMATINET (2025·天津河西区期末)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
A.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高质量发展 D.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解析]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C正确。
[答案] C
探究点2 构建新发展格局
INCLUDEPICTURE "问题探究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问题探究LLL.TIF" \* MERGEFORMATINET
【背景材料】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锚定“双碳”目标,向“新”而动,逐“绿”前行,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坚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设立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政企学研携手并进,科技成果全面开花,创新浪潮此起彼伏,引领中国能源结构坚实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从黄土高坡到毛乌素沙地,几代人坚持“植绿”将漫天黄沙紧紧缚住。榆林市约93%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高到36%,陕西省由此成为首个“拴牢”流沙的省份。
——把粮食安全视为“国之大者”。坚持“藏粮于地”、重视“藏粮于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灌溉自动化、水肥精准化、操作远程化,自主研发粮食种子。全市农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优态势,昔日“走西口”的苦寒之地一跃成为陕西省的“新粮仓”。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该地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提示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新路径。②坚持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④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INCLUDEPICTURE "归纳提升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归纳提升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构建新发展格局
内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原因 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体系质量、维护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②我国具有总量巨大、增长强劲的消费市场优势,技术领先、业态创新的流通发展优势,全球最大、持续升级的产业供给优势
措施 ①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内容
原因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措施 产业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区域协调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开放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体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INCLUDEPICTURE "特别提醒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特别提醒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INCLUDEPICTURE "知识拓展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知识拓展LLL.TIF" \* MERGEFORMATINET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措施
供给 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需求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要素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产业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农业)、第二(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
农业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要促进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2)认定标准
①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②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③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 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 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内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 000万元以上。④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以下条件之一:a.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b.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 000万元以上。c.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6 000万元以上。d.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
INCLUDEPICTURE "典例精析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典例精析LLL.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例3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例3LLL.TIF" \* MERGEFORMATINET (2025·广东汕头模拟)2024年10月,汕头高新区上榜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百强园区榜单。园区兴,则产业强。2024年1—8月份,汕头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1.1%,三项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逐步形成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新态势。这表明汕头高新区(  )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②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④坚定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汕头高新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没有涉及乡村振兴,①③不选;材料表明汕头高新区坚定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发展实体经济,②④符合题意。
[答案] A
INCLUDEPICTURE "例4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例4LLL.TIF" \* MERGEFORMATINET (2025·江西萍乡期中)随着数字新基建和信息技术迭代,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  )
①激活数字经济新业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②提升数据要素的活力,促进内外联动发展
③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对外数字贸易
④为我国区域发展赋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随着数字新基建和信息技术迭代,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激活数字经济新业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①正确;材料未体现促进内外联动发展,也未涉及推进对外数字贸易,②③不选;通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为我国区域发展赋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正确。
[答案] B
INCLUDEPICTURE "随堂自测LLL.TIF" INCLUDEPICTURE "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Microsoft\\Windows\\Temporary Internet Files\\Content.Word\\随堂自测LLL.TIF" \* MERGEFORMATINET
一、选择题
1.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是因为实体经济(  )
①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②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比虚拟经济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①②入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③错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很重要,要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不能简单地比较哪个更重要,④错误。
2.(2025·南京期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因此,我国要(  )
A.进口高质量的生活用品
B.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
C.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D.扩大产能、增加产量
解析:选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提高国内产品质量,而不是依赖进口,A排除;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B错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C正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而不是要扩大产能、增加产量,D排除。
3.(2025·江苏镇江期末)庭院经济即乡村小农经济或作坊式经济,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市庭院经济实践
庭院特色种植: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微药园、微花园等就近满足城市消费。
庭院特色加工:充分挖掘和发展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业,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
庭院特色休闲:挖掘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推进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
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①庭院特色种植,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畅通乡村供需 ②庭院特色加工,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③庭院特色休闲,促进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④发展庭院经济,有利于发展壮大我国农村集体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庭院特色种植与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无关,①不选;庭院特色加工有利于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庭院特色休闲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②③符合题意;庭院经济即乡村小农经济或作坊式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集体经济,④不选。
4.(2025·浙江绍兴模拟)2024年S市经济数据如下: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投资 消费 GDP
同比增长4.0% 同比增长10.9% 同比增长6.9% 同比增长2.4% 同比增长3.7% 同比增长7.0%
注:其中S市的工业行业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39.2%、50.1%、31.9%。
由此可知该市(  )
①三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②社会生产力向新而行
③经济增长动能结构优化
④全面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选C。根据表格只能看出三大产业的同比增长率,无法得出三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①排除;S市的工业行业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39.2%、50.1%、31.9%,说明该市社会生产力向新而行,②正确;投资、消费、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4%、3.7%、7.0%,可知该市经济增长动能结构优化,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投入产出效率,④排除。
5.(2025·武汉期中)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要(  )
①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现代人才
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③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④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A。材料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现代人才,①②正确;不能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③错误;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而不是加快引进关键核心技术,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25·北京海淀区期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75%以上的粮食。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收益低、对财政贡献小,主产区往往面临“产粮多、经济弱、财政穷”的困境。针对这一状况,我国建立了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纵向补偿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中央政府是唯一的补偿主体,目前难以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考虑到多数主销区经济较为发达,我国提出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统筹考虑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因素,由主销区给予主产区一定的资金支持,并进一步拓展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协作方式,使农民种粮不吃亏、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意义。
答案: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有助于增加主产区农民种粮收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推进主产区农业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63张PPT)
第二框 推动高质量发展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解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评析经济发展中践行社会责任的实例。 通过实例了解新时代我国推动经济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深刻领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增强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的理解和认同,培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素养。
1.简述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2.简述新发展理念的五大内容(从解决问题、原因、如何做三个角度)。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背景: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____________阶段转向______________发展阶段。
高速增长
高质量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会导致什么问题?
提示:会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各产业链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不完善,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等一系列问题。
2.地位: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____________。推进________________,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3.内涵: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______________”,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____________理念的发展。
首要任务
中国式现代化
好不好
新发展
4.意义
(1)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_,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2)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__________________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_________地区的要求,而是________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_________坚持的要求。
主题
经济社会发展
发达
所有
长期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
1.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____________、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1)新发展格局决不是____________的国内循环,而是____________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坚持____________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
(2)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________________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____________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主体
封闭
开放
扩大内需
分配
流通
消费
供给侧结构性
内生
2.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__________________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____________强国、____________强国、____________强国、____________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实体经济
制造
质量
航天
交通
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坚持____________优先发展。
(2)巩固拓展____________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3)扎实推动乡村产业、______________、文化、____________、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____________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农业农村
脱贫攻坚
人才
生态
粮食安全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1)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____________战略、____________________战略、________________战略。
(2)优化重大____________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____________布局和____________体系。
区域重大
主体功能区
新型城镇化
生产力
区域经济
国土空间
       主体功能区即各地区所具有的、代表该地区的核心功能。各个地区因为核心(主体)功能的不同,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发展。核心(主体)功能是由自身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也是更高层级的区域所赋予的。
5.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稳步扩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____________”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之,我们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________________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规则
规制
管理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教育
科技
人才
1.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  )
提示:×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2.高质量发展,就是从“好不好”转向“有没有”,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
提示:×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
提示:×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
4.高质量发展就是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经济要求。(  )
提示:×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
5.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提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6.现阶段我国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上。(  )
提示:× 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7.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
提示:×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也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等。
8.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
提示:×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没有直接关系。
课堂讲练互动探究
PART
02
第二部分
探究点1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背景材料】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2024年,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4 374亿元,比2023年增长3.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7.0%、10.2%,新动能持续增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简述我国为什么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提示 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
1.高质量发展的含义
含义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
特点 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2.为什么要实现高质量发展
必要
性 ①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②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必须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重要
性 高质量发展是现阶段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1.高质量发展的特征
(1)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因素,加强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和竞争力。
(2)资源节约: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推动绿色发展,促进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3)结构优化: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4)提高收入水平: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实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福祉的良性循环。
(5)增强国际竞争力:注重提高国际竞争力,积极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拓展国际市场,增强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6)全面协调:注重全面协调,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推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经济增长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影响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有三个方面最为重要,即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个方面被经济学家形象地比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1)投资可以带动经济产出的增加,提高国家的生产力。
(2)消费可以提高经济的活力和活跃度,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3)出口可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国家的外汇收入。
投资、消费和出口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国家需要在经济发展中加强这三个方面的管理和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引导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3.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力而言的,是以新技术深化应用为驱动,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涌现为重要特征,进而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中国创新和实践,是科技创新交叉融合突破所产生的根本性成果。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凝聚了党领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深邃理论洞见和丰富实践经验。
   (2025·南京期末)江苏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发力,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由此可见,江苏省(  )
A.推动高质量发展 B.大力发展网络经济
C.追求经济高速增长 D.坚持扩大内需
[解析] 由材料可知,江苏省推动高质量发展,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坚持扩大内需,B、D不选;我们现在追求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而不是经济高速增长,C错误。

   (2025·天津河西区期末)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  )
A.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B.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高质量发展 D.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解析]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C正确。

【背景材料】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锚定“双碳”目标,向“新”而动,逐“绿”前行,积极探索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路径,坚定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设立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政企学研携手并进,科技成果全面开花,创新浪潮此起彼伏,引领中国能源结构坚实迈向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探究点2 构建新发展格局
  ——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根基。从黄土高坡到毛乌素沙地,几代人坚持“植绿”将漫天黄沙紧紧缚住。榆林市约93%的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林木覆盖率由新中国成立初的0.9%提高到36%,陕西省由此成为首个“拴牢”流沙的省份。
  ——把粮食安全视为“国之大者”。坚持“藏粮于地”、重视“藏粮于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灌溉自动化、水肥精准化、操作远程化,自主研发粮食种子。全市农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优态势,昔日“走西口”的苦寒之地一跃成为陕西省的“新粮仓”。
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该地探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提示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走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发展新路径。②坚持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依靠人民推动高质量发展。④坚持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1.构建新发展格局

涵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因 ①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产业链体系质量、维护经济安全的客观需要,是有效应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的战略选择。②我国具有总量巨大、增长强劲的消费市场优势,技术领先、业态创新的流通发展优势,全球最大、持续升级的产业供给优势

施 ①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②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施 产业
体系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乡村
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施 开放
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总体
要求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教育、科技、人才为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2)数字经济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措施
供给 促进产业优化重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化解过剩产能,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
需求 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要素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产业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农业)、第二(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协同带动转变
农业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要促进农作物种植(第一产业)、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农产品销售和农业观光(第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品牌农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
2.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 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
(2)认定标准
①从事特定细分市场时间达到2年以上。②上年度研发费用总额不低于100万元,且占营业收入总额比重不低于3%。③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 000万元以上,或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1 000万元以下,但近2年内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达到2 000万元以上。④评价得分达到60分以上,或满足以下条件之一:a.近三年获得过省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三;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并在获奖单位中排名前五。b.近两年研发费用总额均值在1 000万元以上。c.近两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合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6 000万元以上。d.近三年进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全国500强企业组名单。
   (2025·广东汕头模拟)2024年10月,汕头高新区上榜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能力百强园区榜单。园区兴,则产业强。2024年1—8月份,汕头高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31.1%,三项指标在全市排名前列,逐步形成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集聚发展的新态势。这表明汕头高新区(  )
①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②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体经济 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④坚定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
A.②④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没有体现汕头高新区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没有涉及乡村振兴,①③不选;材料表明汕头高新区坚定工业立市和产业强市,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汕头实践,发展实体经济,②④符合题意。
   (2025·江西萍乡期中)随着数字新基建和信息技术迭代,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通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  )
①激活数字经济新业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②提升数据要素的活力,促进内外联动发展 ③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推进对外数字贸易 ④为我国区域发展赋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随着数字新基建和信息技术迭代,数字经济加速向乡村地区渗透,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激活数字经济新业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①正确;材料未体现促进内外联动发展,也未涉及推进对外数字贸易,②③不选;通过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这说明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为我国区域发展赋能,推动区域协调发展,④正确。
随堂自测巩固提升
PART
03
第三部分
一、选择题
1.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是因为实体经济(  )
①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 ②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④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比虚拟经济更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①②入选;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③错误;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都很重要,要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不能简单地比较哪个更重要,④错误。
2.(2025·南京期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因此,我国要(  )
A.进口高质量的生活用品 B.以国际大循环为主体
C.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 D.扩大产能、增加产量
解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提高国内产品质量,而不是依赖进口,A排除;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B错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C正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而不是要扩大产能、增加产量,D排除。

3.(2025·江苏镇江期末)庭院经济即乡村小农经济或作坊式经济,是市场经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某市庭院经济实践
庭院特色种植:微茶园、微菜园、微果园、微菌园、微药园、微花园等就近满足城市消费。
庭院特色加工:充分挖掘和发展刺绣、剪纸等传统手工业,创响“土字号”乡村特色品牌。
庭院特色休闲:挖掘当地乡村旅游资源,推进庭院经济与休闲农业、民宿旅游等融合发展。
依据材料,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
①庭院特色种植,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畅通乡村供需 ②庭院特色加工,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产品附加值 ③庭院特色休闲,促进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④发展庭院经济,有利于发展壮大我国农村集体经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庭院特色种植与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无关,①不选;庭院特色加工有利于打造特色品牌,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庭院特色休闲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②③符合题意;庭院经济即乡村小农经济或作坊式经济,属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集体经济,④不选。
4.(2025·浙江绍兴模拟)2024年S市经济数据如下:




注:其中S市的工业行业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39.2%、50.1%、31.9%。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投资 消费 GDP
同比增
长4.0% 同比增
长10.9% 同比增
长6.9% 同比增
长2.4% 同比增
长3.7% 同比增
长7.0%
由此可知该市(  )
①三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②社会生产力向新而行
③经济增长动能结构优化
④全面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解析:根据表格只能看出三大产业的同比增长率,无法得出三大产业结构日趋优化,①排除;S市的工业行业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工业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为39.2%、50.1%、31.9%,说明该市社会生产力向新而行,②正确;投资、消费、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4%、3.7%、7.0%,可知该市经济增长动能结构优化,③正确;材料未涉及投入产出效率,④排除。
5.(2025·武汉期中)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发展新质生产力要(  )
①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现代人才
②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③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
④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引进,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表明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求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与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现代人才,①②正确;不能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取代传统产业,③错误;要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而不是加快引进关键核心技术,④错误。
二、非选择题
6.(2025·北京海淀区期中)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目前我国有13个粮食主产区、7个主销区和11个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贡献了全国75%以上的粮食。但长期以来,由于种粮收益低、对财政贡献小,主产区往往面临“产粮多、经济弱、财政穷”的困境。针对这一状况,我国建立了以国家财政转移支付为主的纵向补偿机制。在这一机制下,中央政府是唯一的补偿主体,目前难以进一步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考虑到多数主销区经济较为发达,我国提出建立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统筹考虑主产区和主销区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等相关因素,由主销区给予主产区一定的资金支持,并进一步拓展产业、人才、技术服务等协作方式,使农民种粮不吃亏、主产区抓粮不吃亏。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的意义。
答案: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有助于增加主产区农民种粮收入,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有助于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引导全社会更加重视粮食生产,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助于提高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助于推进主产区农业产业升级,实现乡村振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