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比例的基本性质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数学故事
泰勒斯 (古希腊著名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一次到埃及旅行,忽然想知道金字塔有多高,尝试了不同的方法后,仍没有结果。有一天他从广场上的人影中受到了启发,于是他利用一根木棍,等到影子与木棍一样长时,立即测量金字塔的影长,从而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木棍影子长度 :木棍长度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
金字塔影子长度 :金字塔高度
比值是1
比值是1
=
1.什么叫作比例?
2.怎样判断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作比例。
化简比,化简后完全相同。
复习回顾
求比值,比值相等;
a :b= c :d
4
(教科书第38页例4)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试写比例
你能根据图中数据写出不同的比例吗?
底的比
高的比
高的比
底的比
底 :高
底 :高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6:3 = 4:2
4:2 = 6:3
6:4 = 3:2
高 :底
高 :底
4:6 = 2:3
底的比
高的比
高的比
底的比
底 :高
底 :高
3:6 = 2:4
2:4 = 3:6
4:6 = 2:3
高 :底
高 :底
6:4 = 3:2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高 :底
6:3 = 4:2
4:2 = 6:3
6:4 = 3:2
4:6 = 2:3
3:6 = 2:4
2:4 = 3:6
4:6 = 2:3
6:4 = 3:2
观察这些比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 叫作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叫作比例的内项。例如:
6 ∶ 3 = 4 ∶ 2
外项
内项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呢?你任意举两个例子验证你的发现吗?
24:18=4:3
72
72
24×5=120
10×12=120
24×5=10×12
0.4:1.8=0.2:0.9
0.36
0.36
举例验证
举例验证
是不是不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内项积”不等于“外项积”?
3:6 和 4:2
3:6 =0.5
4:2 =2
3:6 和 4:2不能组成比例
3×2=6
6×4=24
3:6 不等于 4:2
归纳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
(b、d≠0)
ad=bc
(教科书第39页“试一试”)
8
不能组成比例。
6.4
4
0.32
0.2
和
6.4 ∶ 4
0.32 ∶ 0.2
6.4×0.2=1.28
4×0.32=1.28
分子分母交叉相乘。
=
外项
内项
5×21=105
7×15=105
5 ∶7 = 15∶21
3× =1
4× =1
4 ∶3 = ∶
∶ = ∶
9× =
3× =
9
3
2×8=16
4×6=24
不能组成比例。
(教科书第41页第2题)
21 ∶7 = 15∶5
7 ∶5 = 21∶15
练习巩固
80×6=480
120×4=480
160×3=480
120×4=160×3
( )∶( )=( )∶( )
4
120
160
3
(教科书第39页“练一练”第1题)
速度×时间
路程
苏州线上教育中心
(教科书第41页练习七第3题)
18∶15
24∶20
=
练习巩固
(教科书第39页“练一练”第2题)
2
12
10
2.4
96
0.1
240
4
10
练习巩固
(教科书第41页练习七第1题)
练习巩固
(教科书第41页练习七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