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故选C项。荀子没有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并用成为治国思想开始于汉代,故裤除B项:儒家学派与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法家学派之间并未结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
8.B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国”
1.B根据材料可知,《仪礼·聘礼》篇所记找的诸多礼仅环节
“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强
与霸伯孟的记录相互印证,说明《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
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骑。材抖没有体现君
征,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金文所记内客也需要考证,排
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C项;“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
除;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排除C项;材科强
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项错误。
调《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9.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
除。故选B项。
北部边疆地区迁徒农户,并授予爵位,主要是为了充实边疆
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
地区的防御力量,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黄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
A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
项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围内推行的,排除。故选D项。
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
1D.D依据所学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国即
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
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项;材
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
科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
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没有加强中央集
项。
权,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钮带,排除B项:郡县
3.C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规模宏大的宫城、水
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坝,大量珍贵的玉,购器等,表明当时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
11.B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秦代法律。据材料反映,1975
和动员能力,故C项正确。
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秦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
4.C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四本古
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关于二者的记述哪个更接近史实需
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为相的史
要进一步补充史证,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过绝对,排
实,说明当时血缘政治逐渐被打破,故远C项。材科中的不
除:《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其所记
同著作记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没有以不同学派的观点解读,
述的内容不一定为史实,不能表明陈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
排徐A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项;秦穆公是春
项袁述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徐。
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项。
12.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
5,A根据材补可知,孔子强调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即
舒、主父偃、张汤、卫青等人才,这满足了汉武帝富国强兵的
推行礼制需要自觉性;而苟子主张“隆礼”主张以法入礼,由
需要,哭合“有为”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
此可知苟子强调礼的社会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推行礼制的
汉武帝重用人才,未体现海纳百川的气象,排除B项:材料
强制性。这一变化体现了儒者对于社会礼崩乐坏社会现实
未涉及察举制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的进一步认识,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
除。故选A项。
系变化在思想领拔内的反映,苟子思想偏于百家争鸣的表
13.D本题考查东汉社会管理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光武帝
现,排除B、C项:孔子的思想,主张恢复礼乐制度,而苟子的
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蒙强地主稳匿
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主张重建礼乐制度,排
的劳动力的控制,因此D项正确。该措苑一定程度上剂弱
除D项。故选A项。
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但并未达到瓦解的程度,A项排除:B
6.D根据“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雏”“阀越王无
项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她王勾践之后也”“西羌之本,出
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向原本隐匿的劳动力征?
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等内容可得出,研究的内容都强调少数
赋税,不一定能减轻农民的航税负担。
民族与中原的民族是有关系的,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
14,D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汉代经济政治。“西汉桑弘羊
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差异,谦徐A项;材料与
主持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是对西
管理无关,而强调的是关系,排除B项:材科看不出民族关
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猫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
系极大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汉代实行盐铁
7.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根据苟子主张“社会政造在
官营的原因,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
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现点是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后形
133第四次月芳
【考试范围:第十六~十七单元】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作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
多。…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则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
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发明出来用以记事的。”这说明
A.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人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重要前提之一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
2.1870~1913年间,德国的煤灰开采量从3400万吨增至27730万吨,钢产量从17万吨狂增至1832万
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到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钢铁产量的总和还要
多,仅次于美国。材料反映出
A,统一推动了德国经济的发展
B.德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C.德国工业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D.英法传统殖民强国经济日益衰退
3.1971年,考古工作者在对唐朝洛阳的含嘉仓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其全部面积有40多万平方米,其中一
个窑穴还存有唐朝储藏但已碳化的谷子(据估算,这些谷子在唐朝储放时约25万千克)。与此同时,粮
价越来越便宜,“斗米十五钱”。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封建剥削的残酷
B.滥发货币的影响
C.垦田面积的扩大
D.唐朝农业的发达
4.如图为汉朝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5.斗茶始于唐代,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茶农、茶客们比较新茶优良次劣,排名列序,
是为斗茶,一场斗茶比赛的胜败,犹如今天一场球赛的胜败,为众多市民、乡民所关
注。据此可知
A.政府实行严格的榷茶制度
B.斗茶的目的是将新茶贡献给天子
C.斗茶风俗促进了茶叶技艺的提高
D.茶叶贸易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6.《荀子·解蔽》记载:“农精于田而不可以为田师,贾精于市而不可以为贾
A
(市)师,工精于器而不可以为器师;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管理)是》
三官(三种职业)。曰:精于道者也,精于物者也。”这一记载折射出先秦时期
A,工商食官制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B.农耕文明时代农业地位高
C.道家思想被用于经济管理之中
D.政府重视对工商业的管理
7.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劳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发生
的变化有
()
A.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
B.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比率最大
C.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大量增加
D.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信息产业达到20%
8.据史料记载和《清明上河图》所绘,北宋京城十分繁华;《清明上河图》局部图中可清晰看到,当时的城门
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而是在城门内侧设了一间税务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对外贸易高度繁荣
B.民众税收负担沉重
C.城市经济职能凸显
D.绘画技术相当高明
9.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
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港
C.清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发展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