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前热身卷(一)(PDF版 含答案)-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一模考前热身卷(一)(PDF版 含答案)-2026版《高考解码》高三一轮单元检测示范卷·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7-15 10:20:34

文档简介

一模考前热身卷(一)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末年至春秋前期,人们认为楚国先祖祝融部落为华夏民族政治附庸;而在战国成书的《管子》中,祝
融成为五方神之一的南方之神,受命于黄帝为司徒,《礼记》则把祝融视为时令季节之神,且将祝融与炎
帝联系起来。祝融身份的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B.周王室控制力不断衰弱
C.华夷一体观念加强
D.国家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2.汉宣帝统治时期尊崇儒学,在政事上注重任用有实际管理能力、熟悉法令政策的“文法吏”,以刑名为基
准考核臣下。这体现汉宣帝治国理政的特点是
A.以法为教
B.崇德尚贤
C.尊法敬天
D.儒法结合
3.如表为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中央与地方钱税和粮税分配表。表中所反映现象
支出总额
项目
收入总额
中央提成额
地方留成额
钱税
3139.8万贯
1089.8万贯
2050万贯
粮税
1615.7万贯
215.7万贯
1400万贯
合计
4755.5万贯
1305.5万贯
3450万贯
A.源于赋税制度变革
B.表明土地兼并严重
C.危及国家统治秩序
D.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4.元朝初期君主多热衷于大规模“春猎秋你”活动。1312年,元仁宗颁旨“今年田禾多不收,百姓饥困,朕不
飞放(纵鹰隼捕猎)”,此后行猎规模和频率逐渐减少。这一变化反映了元朝
A.统治者受农耕文明影响加深
B.开启了封建化的进程
C.确立了以农立国的治国策略
D.放弃了民族分化政策
109
5.明朝中叶,福建泉州农民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广东东莞、番禺、增城和阳春出现了“蔗田几与稻田等”
的现象,闽、粤地区荔枝和龙眼等水果种植也成为农户重要经济来源。上述现象反映了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动
B.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经济区域化特征明显
6.1848年,徐继畲在《瀛环志略》的序言中写道:“方今圣泽覃敷,海外诸国鳞集仰流,帆樯萃集。其疆土之
广狭,道里之远近,势难已于咨询。此说虽略,聊以为嚆矢云尔。”这表明作者
A.对国家未来深切忧虑
B.积极探求治国方案
C.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D.摒弃天朝上国观念
7.1862年,英国驻华公使给本国政府报告,“许多船只为上海区内的洋行载运军械军火给太平军,…这种
交易继续既久,…上海一家洋行在1862年4月就供给了太平军七百九十五门炮和一万一千磅弹药”。
该史料可用来佐证
A,英国政府支持反清斗争
B.太平天国军事现代化程度高
C.洋商利用战乱获取利益
D.太平军失败于中外联合绞杀
8.据时人记载,戊戌变法运动中“民间祠庙,其有不在祀典者,由地方官晓谕民间,一律改为学堂。各处痞
棍借以索诈僧尼胁迁他处,或没其产,或以轻价得之,僧尼尤被其患”。这表明,维新变法运动()
A.触及土地制度
B.脱离群众基础
C.反对愚昧迷信
D.建构新生活方式
9.20世纪初创刊的《少年杂志》刊载《亚洲第一个共和大国》《新世界的共和国》和《我国民主榜样》三篇文章介
绍某一时事。该时事最有可能是
A.清末新政
B.民国建立
C.新文化运动
D.十月革命
110参考答案
故选C项。荀子没有开创法家学派,故排除A项:儒法
单元检测一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
并用成为治国思想开始于汉代,故裤除B项:儒家学派与
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法家学派之间并未结成利益同盟,故排除D项。
8.B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材科“本大而未小,是以能国”
1.B根据材料可知,《仪礼·聘礼》篇所记找的诸多礼仅环节
“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强
与霸伯孟的记录相互印证,说明《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
调的是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故B项正骑。材抖没有体现君
征,B项正确;A项说法绝对,金文所记内客也需要考证,排
权与相权的关系,排除A、C项;“重农抑商”属于经济政策,
除;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礼制非常完备,排除C项;材科强
不符合材料“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的信息,D项错误。
调《仪礼·聘礼》之所记信而有征,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9.D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向
除。故选B项。
北部边疆地区迁徒农户,并授予爵位,主要是为了充实边疆
2.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的分封制度并未使政权集
地区的防御力量,D项正确;材料与加强君主专制无关,排除
中在最高统治者“王”的手上,每个黄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
A项;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等,表明分封制下权力
项措施是在秦朝疆域范围内推行的,排除。故选D项。
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C项正确:材料不足以说明周代形
1D.D依据所学可知,“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是指封邦建国即
成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排除A项:形成森严的等级体系
分封制,官员的任免是世卿世禄制即贵族政治:“秦以后之
与“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等不符,排徐B项;材
郡县政治”指的是秦始皇开始实行的郡县制度,长官由皇帝
科并未体现西周坚持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
直接任命,是官僚政治,D项正确:分封制没有加强中央集
项。
权,排除A项:郡县制不是以血缘为钮带,排除B项:郡县
3.C本题考查良渚文化。良渚造址中有规模宏大的宫城、水
制维护的是封建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坝,大量珍贵的玉,购器等,表明当时已具备强大的社会组织
11.B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秦代法律。据材料反映,1975
和动员能力,故C项正确。
年出土的云梦秦简中的秦律规定和《史记·陈涉世家》中历
4.C本题结合史料实证考查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四本古
史记述相互矛盾,因此关于二者的记述哪个更接近史实需
籍中都反映了百里奚身份卑微,但仍被秦穆公任用为相的史
要进一步补充史证,故B项正确。A项表述太过绝对,排
实,说明当时血缘政治逐渐被打破,故远C项。材科中的不
除:《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其所记
同著作记述的都是同一事件,没有以不同学派的观点解读,
述的内容不一定为史实,不能表明陈涉故意曲解秦律,故C
排徐A项;材料没有涉及牛耕技术,排除B项;秦穆公是春
项袁述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徐。
秋时期的霸主,排除D项。
12.A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董仲
5,A根据材补可知,孔子强调礼是自我完善的外在规范,即
舒、主父偃、张汤、卫青等人才,这满足了汉武帝富国强兵的
推行礼制需要自觉性;而苟子主张“隆礼”主张以法入礼,由
需要,哭合“有为”的时代主题,A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
此可知苟子强调礼的社会作用的同时,还要加强推行礼制的
汉武帝重用人才,未体现海纳百川的气象,排除B项:材料
强制性。这一变化体现了儒者对于社会礼崩乐坏社会现实
未涉及察举制的作用,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
的进一步认识,A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阶级关
除。故选A项。
系变化在思想领拔内的反映,苟子思想偏于百家争鸣的表
13.D本题考查东汉社会管理制度。依据材料可知,光武帝
现,排除B、C项:孔子的思想,主张恢复礼乐制度,而苟子的
根据实际情况检核户口,有利于国家加强对蒙强地主稳匿
主张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并不主张重建礼乐制度,排
的劳动力的控制,因此D项正确。该措苑一定程度上剂弱
除D项。故选A项。
了豪强地主的势力,但并未达到瓦解的程度,A项排除:B
6.D根据“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雏”“阀越王无
项错误,均田制实行于南北朝到唐前期,与材料时间不符:
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她王勾践之后也”“西羌之本,出
C项错误,这一措施有利于国家向原本隐匿的劳动力征?
自三苗,姜姓之别也”等内容可得出,研究的内容都强调少数
赋税,不一定能减轻农民的航税负担。
民族与中原的民族是有关系的,体现了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增
14,D本题结合唯物史观考查汉代经济政治。“西汉桑弘羊
强,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差异,谦徐A项;材料与
主持盐铁官营,在各郡设盐铁官署,严禁私人生产”是对西
管理无关,而强调的是关系,排除B项:材科看不出民族关
汉实行盐铁官营措施的猫述,属于历史叙述,“汉武帝时期
系极大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加强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的迫切需要”是汉代实行盐铁
7.C本题考查战国时期的思想。根据苟子主张“社会政造在
官营的原因,属于历史解释,故D项正确。历史现象是历
于强化礼法”可知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史发生的一种现象,历史现点是了解历史事件或现象后形
133
同课章节目录